美多多lady
浅谈对文人画的认识摘要:本文通过对文人画形成与发展的追溯,概念演变的分析对照,从笔墨情趣的审美角度,对文人画进行了解读。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艺术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永远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关键词:文人画、形成、发展、传统、笔墨情趣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分歧。本文从对文人画界定,文人画形成、发展、流变等方面入手,谈谈对文人画的一些认识。一、什么是“文人画” 一种观点认为文人画即“文人、士人之画”。这种观点以侧重于以画家的身份为标准。文人画的很多作者是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的文人,正是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他们的绘画超越形似追求文人情趣,从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文人画不仅包括山水画,还包括人物画、花鸟画等其他画科,其核心意思是体现文人情趣、笔墨趣味、诗书画印合璧的绘画风格形式。二、文人画形成背景、理论的提出及其题材的开创 晋代以来,中国绘画得到显著的发展,隋唐时出现了“青绿、水墨”山水画,五代时期出现了“徐黄体异”的花鸟画。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宫廷绘画追求高度的“写实”,讲求“形似”,发展精工细刻的作画风格。因而,有人把宋代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就容易走向反面;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宋子房 (字汉杰),徽宗朝授画院博士,官至正郎。〕其次,他抬高了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人物画方面,具有很高文学、书法、古物鉴赏能力的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的发展为白描,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更加强调书法功力和抽象的审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米芾、米有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标志着山水画以简代密地转变,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文人画的发展及理论上逐渐完备 元代前期,文人画家中出现了在变革中影响一代绘画风气的赵孟頫。作为美术理论家,赵孟頫在《松雪斋集》中主张“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和“书画同源”;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为文人画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其代表人物倪瓒就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 到了明代,“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继承、复辟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 “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其主要人物是“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明代后期,董其昌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至此,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熟。董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南北宗论强调文人画概念,并梳理其宗派体系。从董其昌认为“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以笔墨韵味代替造型原则;董其昌还强调文人画的“士气”。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绘画实践,哺育了明清一大批山水画家,其中佼佼者,当为画史所称的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借鉴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南宗运动推行、绍述,他们以仿古为名,对南宗画的创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在“四王”之外,还有石涛、“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为代表的革新派,继续进行笔墨的艺术实验与大胆革新,以求进一步发展,两者皆有显著的历史功绩,体现了变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四、现当代中国水墨绘画与传统文人画近代以来,从创作实践来看,中国水墨绘画出现了继承传统绘画并继续探索创新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出现了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并借鉴西方绘画技巧的刘海粟、潘天寿、李可染;出现了采用西方绘画技巧,并融合中西方各种流派的徐悲鸿、林风眠……虽然现代水墨画在绘画中表现出的风格形式迥异,但总的来说,他们正是在为现代水墨的发展摸索着新的道路;可以这么说,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文人画在某种意义上说又表现出相似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他们都拥有反叛精神。宋代宫廷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已达到“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文人画家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开拓实践了文人画的体系;而现代水墨画的出现是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之上,并揉合了中西之长。其次,在中国画体系中,传统文人画与现代水墨画均是以意念为主导。文人画的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艺术创作中技术因素的弱化,这些特征都与现代水墨画的美学观念有着共通的地方。不管是传统文人画,还是现代水墨画,我们都可以看出,在创作中最为根本的要素在于人类本性基础之上的审美个性。传统文人画同现代水墨画的绘画美学观都是以艺术家的审美观的主体,艺术创作相对的自由,抛开传统的规则和以往的艺术功利性,纯粹以艺术的自身规律为主,艺术作品所展示的正是艺术自身的魅力,这两种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自由的艺术”,他们的本质上的接近说明人类在本性上的共通。五、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 1、诗书画印题跋合璧。才气横溢的文人除画物寓意外,还写诗填词于画上,解释画意,抒发情感,典雅含蓄,意趣无穷;有的画家更为直露,索性摆脱诗词格律的束缚,信笔在画上提句跋文,直抒胸臆。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联,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这也标志这文人画形式的完善。 2、重视引书法入绘画,重视笔墨情趣。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总而言之,文人画兴盛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从审美意识的发展来看,当人们经历了对社会美,对自然美的认识过程,当主体感受的丰富性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而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时,会出现对情致美,个性美和“有意味”内容的形式美的欣赏。文人画最早还是作为一种与院画相对的绘画风格而出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文人画也形成了一个大致的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图像意义、风格规范和技法标准的艺术体系,确立了自己相对的评品标准,而这个体系与标准根植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和中国的书法有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艺术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永远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参考文献:1、徐书城著《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2、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版。3、伍蠡甫著《文人画艺术风格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版。4、黄专、严善谆著《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潇潇若雨
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曾经风靡一时的歌声,我们都已经淡淡的忘记,现在想起那个微笑,是否你还会去疑惑这中间的迷,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伤感的微笑,还是内在快乐的标志?《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又称为“微笑”。画中的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她年仅二十四岁。据说,在此前不久,蒙娜丽莎心爱的女儿刚刚夭折,因此她整天闷闷不乐。为了唤起模特儿发自内心的微笑,画家一边为她画像,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奏乐,如此这般千方百计引出了这位美人的一刹那的微笑,仿佛稍纵即逝。你看:蒙娜丽莎嘴角微皱,眉宇舒展,脸部则显示出了刚可察觉的微笑。这微笑似乎是从脸上掠过似的,既显示了她内心的激动,又没有失去安详的表情,显露了人物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活动,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候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涵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候又略呈讽刺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这种朦胧又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一种艺术吧。
2012骏马飞驰
答:《富春山居图》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亭台渔舟、草木树石。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山水画论文题目山水画论文题目频道为有关山水画论文范文素材和山水画和论文题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山水画中的寺形塔影◇ 卢珊一、佛教传入与寺塔建构寺塔的出现,
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广州地铁功能 论文摘要: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
写作思路:可以从室内装饰;环保材料;优势;应用;经验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论点要突出等等。 正文: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插入横版页面:鼠标定位在要改变成横版的页面内,菜单栏,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标签下,下面的应用于下拉选“插入点之后”,方向选“横向”,确定即可。在下一页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以便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将投资重点放在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上;并在这些方面开发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