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9

乐乐冰儿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内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米儿土土

已采纳

青春是童话般美丽的年华。像池水的清澈,泪水的青涩。 青春是花开花落的季节。有时像一盏孤灯,如此寂寞。有时又似挡也挡不住的满天星光。 青春是让心中热血燃烧的时代。举杯痛饮,醉过后笑看世间冷酷。 青春是冲动。总是把脚下的路看成魔幻故事中的时空隧道,被冲动心甘情愿的捉弄。 青春是永远浇不灭的火。永远对未来充满期待,用昂贵的光阴交换着将要流走的信誓。 青春是爱的甘甜,爱的煎熬。心中放着一个梦般的寄托,让这个寄托解冻忧愁。 青春是五颜六色的,夺人喝彩的。它不需要有太多承诺,它需要的只有常驻不衰。 青春也像芸花,需要珍惜每分每秒。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一次洗礼,让青春不在堕落。 青春是眼泪的港湾,微笑的源泉。用最美丽的生命来诠译,来点缀,为它在凭添一份光彩。 青春是心已醉却不堪疲惫。即便岁月流逝还是努力记起纸玖瑰般的回忆,提醒自己不要放弃。 青春是写不完的热情,道不尽的忧愁。我热爱着我的青春,同时也在领悟着生命的可贵。 青春是被击起万丈澎湃的大海。承载着我的梦想,被放飞前的宣泄。

205 评论

双鱼0303

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中学教育的内容。从此,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性教育政策保驾护航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颁布了十几项法规或纲要性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保障他们接受性教育的权利,并把青少年性教育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12]。我国政府制定的各项青少年性教育政策、法规和条例等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青少年的性健康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13]。2.性教育专著和普及读物层出不穷这一阶段,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与广大读者见面,对提高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普及性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专著和读物包括洪嘉禾的《性的教育》(1990)、商继宗的《重返伊甸园—中外性教育漫谈》(1993)、姚佩宽等的《当代青春期教育研究》(1994)、吕荣侃的《青春期教育概论》(1995)、姚佩宽的《中国青春期教育概论》(1996)、田书义等的《性教育学》(1998)、章涌等的《性知识探幽》(1999)、陈一筠等的《读懂孩子青春期》(2000)、赵建中的《高中性健康导向》(2002)、马晓年的《青春期性保健》(2003)、刘达临等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2004)、郭桂英的《帮孩子摆脱青春期烦恼的N个方法》(2005)、李膺的《青少年性教育》(2006)等。这里只列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许多国外性教育的经典之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发行。3.性教育刊物诞生1988年,我国第一个有关性科学的杂志《性教育》在深圳诞生,作为内部刊物发行,但只出了三期就停刊了。1990年,由广东省计划生育性教育学会创办的性教育科普杂志《人之初》在广州创刊,该杂志在普及性教育,传播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先驱性的工作。1992年,由中国性学会(筹)和北京医科大学共同创办了《中国性学》,作为内部刊物发行,后改为《中国性科学》正式发行。该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文章,为推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全国许多学术期刊、高等院校的学报和综合类报刊杂志都登载过大量的性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研究报告或性科普知识,为我国性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4.性教育调查广泛开展这一时期,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有四个。1988年,姚佩宽主持了“青春期教育研究”,并在上海、山西、沈阳、广东和武汉等5个城市和地区的中学生、性失误青少年、中学教师、中学生家长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状况,根据这一调查撰写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1990)[14]全面论述了我国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和性教育接受的情况,成为我国第一份具有代表意义的关于中学生性教育的学术报告,对我国公众首次了解青少年与性相关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9年至1990年,由上海大学刘达临教授主持的“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城乡已婚者、性罪错人员等调查对象。其中,对青少年的调查包括性生理发育、性知识来源和性观念等。根据该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1992中文版,1997英文版)[15][16]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91年和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主持了对北京地区全体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1997年又对全国150余所大学抽样调查1921名大学生,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根据这些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2000)[17]被称为我国性学界最严谨和权威的研究成果[18]。1999年,姚佩宽和杨雄等研究者对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等4城市的30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历史比较法、因果分析法和结构——功能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比10年前(1988)对青少年的性调查,了解、对比和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方面的变化,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该调查撰写的《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2002)[19]成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发展和性教育的重要学术报告。除上述重要调查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对象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性知识水平、性知识来源、性态度、性观念和性行为。这些调查,为我国开展青少年性教育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20]。5.性教育研究深入进行性教育研究从主题、内容和方法上都在逐渐深入地进行。在论述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研究者指出,开展性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许多学者从性教育体系、原则、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对性教育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性教育研究的深入,一些对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干预研究涌现出来,把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21]。6.性教育实践稳步推进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热心的工作。1988年6月,由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主持在,上海召开了“中学青春期教育现场会”,与会者达成了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共识,并提出实施性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同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提出青春期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三方面,各地要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各地纷纷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对课时、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88年,上海把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扩大到了22个区县的近250所中学。同年,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城近郊区的中学提出要求,在初一年级开展10~12课时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年底,全国已经有6000多所中学启动了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开设了相关课程[22]。从文献的综述看[23] [24],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性教育,并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提高。参考文献:[1][18][22]李膺.青少年性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8][9]刘文利.我国中学性教育的历史和发展[J].生物学通报,1991(5):30-32.[3]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科学出版社,2006.12.[4][6][10]邓明昱.中国当代性学发展概论[Z].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成立大会暨性学高峰论坛发言,2008年1月,深圳.[5][13]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3).[7]叶恭绍.周总理关心性教育[J].父母必读,1983(4).[1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3).[12][20][21][24]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08(3):50-57.[14]姚佩宽.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M].学林出版社,1990.[15]刘达临等.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M].上海三联书店,1992.[16]Liu Dalin,et al.,Sexual Behavior in Modern China—Report on the Nationwide Survey of 20,000 Men and Women,New York,Continuum,1997.[17]潘绥铭等.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商务印书馆,2000.[19]杨雄等.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陈义平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进展:1995~2005[J].青年探索,2007(2):76-78.注:该文为基金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市打工子弟性健康教育”,项目编号1075-0553。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

317 评论

dongdongth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1.1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28.0%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77.8%[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1.2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1.2.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1.2.2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1.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1.2.4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2.1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2.2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2.3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2.3.1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2.3.2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46.5%和33.3%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2.3.3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3.1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3.2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6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44.3%,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32.2%,同性性传播占14.7%。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eds.AIDS:foundations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4.48-64.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族团结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

    草莓牛奶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家庭教育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

    果果果大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内外中职教育管理现状论文研究

    论文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 一、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德育教育的理解错误 由于一般中职院校只着重培养毕业后的“工作机器”,一味

    Lucy…黄小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内外劳动教育评价研究现状论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都说“劳动最光荣”,在生活当中人们离不开劳动,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的东西,世界上从来

    今天天很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外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现状论文

    不知道同学,要写多少字的么

    紫茎泽蓝20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