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3

7爷爱美食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有关大学生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祎伊妈妈

已采纳

1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2、扩招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3、师范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4、师范生教学实习心理研究5、师范生勤工俭学情况研究6、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研究7、从事家教对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专业思想的影响8、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9、贫困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10、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研究1 1 、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12、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1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l4、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15、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研究16、大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态度研究17、师范生的专业心理研究18、师范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19、影响大学生求职面试的心理分析2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1/6页21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22、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的调查分析23、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分析24、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和设置的意见调查2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特点与功能26、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27、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28、高校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29、不同类型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30、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学历)情况调查31 、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32、农村民办小学网点布局与办学规模调查33、农村民办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34、农村地区教师劳动报酬兑现情况的调查35、农村小学生辍学情况调资36、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调查37、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2 评论

陌o惜妍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348 评论

boneash2004

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无疑是建设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又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全文如下:

[摘要]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 *** 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物件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路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体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39.0%;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24.0%,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2.9%、强迫症状15.4%、人际关系敏感12.3%、抑郁7.7%、焦虑7.3%、敌对8.1%、恐怖5.0%、偏执8.9%、精神病性5.1%和其他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4]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

167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没有大学生写别人研究过的论文

    这个最好和你导师确认否则你写好了,他也可能不让你答辩

    南京葫芦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美学研究生论文

    高校美学原理是师范生对审美理论认知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师范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性。美学原理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至

    小月半月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大学生手机的论文研究

    大学生当然可以玩手机。和高中生不同,大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当然能玩手机了,只是不能沉迷于手机游戏荒废了学业。手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玩手机要适度,尤其是大学

    小二郎爱学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研究生的论文期刊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杂志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刊宗旨,奉行“立足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旨在引导、传播素质教育理念和素教管理经验等信息

    梦中的纸马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论文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小学儿童的考试焦虑及其与社会比较倾向的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 苗盼 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境所激发的

    达达111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