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0

真龙木木
首页 > 学术期刊 > 每天逃避不写论文连题目都没有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ochacco要加油

已采纳

论文写作拖延症,大多是内心对写论文这件事情有恐惧,被论文这个大项目给吓到了,不敢直接面对,不敢开始动笔,最后一拖再拖,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两个字——行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绝望了?哈哈,不是你想的那种行动啦!这里所说的“行动”,是有讲究的,绝对不是盲目鲁莽的行动!这里的行动一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分解。把你要眼前要做的这件事情分解成多个行动,也就是项目分解。它看似是一件事,但是,如果你把它拆分开来,就可以变成很多个比原先轻松很多的事情。

比如,写论文这件大事就可以分解成多件小事——选题,查资料,定题目,列大纲,写正文,修改,排版……当你把整个写论文这件事情像这样分解开来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觉得整个思路都清晰很多,也就没觉得这么困难了?

第二步:再分解。把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还不够,肯定还有一部分人还会觉得动不起来,怎么办——那就接着分解,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小到你可以没有恐惧地去开始第一步为止,怎么理解?最简单的,第一步——站起来!

第三步:马上行动。这里的行动,不光是说要马上去做具体的事,而是要马上动起来,让你的整个身体处在行动的状态!

比如说,你站着的状态,和坐着的时候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站起来的时候,更容易动起来,如果是坐着,就很容易产生怠惰的情绪。因此,要想保持这种行动的状态,可以在开始做事前,站起来做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可以是跑楼梯,高抬腿,做俯卧撑等等,让自己全身兴奋起来,大脑越活跃,就越有劲儿做事情,思维也更活跃!~

做好精力管理,掌握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陈翌侨轻安”。

146 评论

非飞卖品

生理因素: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拖延和他们的抑郁倾向和注意力缺陷症(ADD/ADHD)有关。建议怀疑自己有这类问题的人到靠谱的心理诊所/医院精神科就医。明确诊断,对症下药。拖延还经常被和缺乏自控力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额皮质有关。略去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和心理学实验,几个需要了解的要点是:意志力本身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些事上消耗后,会影响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但可以经由锻炼而提高“容量”;充足的能量会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控制拖延,需要保证精力,保证营养,把容易拖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开始工作之前先补充糖分。平时最好有充足的睡眠(平均>7小时)和日常锻炼(每天三十分钟,每周四次以上)。冥想也是一个可以从生理上改善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每天练习冥想相当于精神上的锻炼。最简单的冥想就是在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中闭目静坐,放慢呼吸速度,不去刻意思考。时间可以从5分钟到20分钟。关于冥想深入进去有许多学问,在这里不探讨。心理原因:拖延的心理因素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接触什么样的认知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此不应把拖延症完全看作是自己的错。但是,认清源头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挖掘那些埋藏得很深,过去很少质疑的错误认知。如“自责内疚可以促使自己行动”,事实上很多时候自责内疚反而增大压力,使拖延状态恶化。如“如果再拖我就完蛋了”,事实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非成功即失败。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失败”并不能否定整个人的价值。如果略去“童年血泪史”,仅仅看拖延症当下的表现,可以把拖延的心理成因归纳为:低期望(即缺乏自信)、低价值感(即认为要做的事意义不大)、高冲动(即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回报)。(据《拖延心理学2》)。我曾在一个以战拖为主题的QQ群内进行调查(一套书上的自测题), 绝大多数成员都属于冲动型拖延,很可能和天生特质(进化心理学中的“猎人”?)和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反馈有关。但是与他们进一步的接触发现,拖延者低期望和低价值感可能已经根深蒂固 ,以至于其本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低”得不正常。或者平常并没体会到低期望和低价值感,但在拖延的时候这两种特征就凸显出来,让人无法爬出拖延的泥潭。寻找应对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盲区。“完美主义拖延”也可以纳入这个体系——想要把事情做完美,准备工作做完美,其实是认为“不完美即失败”(低价值感)、“不完美就说明我不够优秀”(低期望),不屑于一开始的试错(低价值感),不愿面对未知的失败可能(高冲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拖延者需要长期的自我反省和认知调整。以上这些易酿成拖延的下意识心理活动,需要及时被发现和纠正。最有效果的,可能是“找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然后通过不断地取得小的进步来增加自信。至少,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添意义,及时肯定自己的努力(哪怕仅仅是发现自己的前期努力是无用功)。还有一个技巧是把任务“游戏化”,给予自己及时的奖励(奖励内容最好是可控的,比如一顿美餐;不要成为另一个消磨时间的黑洞),把“高冲动”这个缺陷转化成动力来源。(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参考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外界因素既有直接的诱因,他人的影响,也有宏观的社会因素。直接诱因包括任务的性质本身,典型的如科学研究、论文,回报遥远,不确定性大。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化成可掌控的小块来处理。也包括周围环境的诱惑,如手机上网等。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加以控制(学会时间管理方法、限制上网、或者干脆转换环境——去图书馆等地方学习)。此外,压力对于拖延者的作用是饮鸩止渴。有时可以让拖延者在恐惧失败中行动——引发焦虑,下次有任务时因为焦虑联想而更加拖延。更有时让拖延者逃避任务,沉湎娱乐,草率完工甚至永远无法完工。学会放松,可能初看起来是愈加拖延的借口,但是如果你是真正从心态上放松 ,而不是用逃避、做无意义的准备工作等手段来放松,拖延反而有机会得到改善。实在无法通过认知调整来放松的,也可以试试冥想,或者最简单的深呼吸。他人的影响其实还是通过拖延者本人的认知起作用,但是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很容易被长期以来的权威和所信赖的对象所左右。比如父母试图用批评使孩子进步;导师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低;伴侣/亲友对拖延症有误解。对待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态度还是——不争论。大部分人会认为你是在找借口,贴标签;少部分会支持你,但是他们帮助你的方式可能适得其反。最好多到积极向上的战拖社区里面寻找有共同语言,有拖延症知识的同伴,获取客观的反馈;或者至少用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不是自我批判!)。最后,社会压力和单一的价值取向也在助长浮躁的心态,不利于心理调整。事实上,拖延者的行为本身也在反作用于社会,以至于现在很多大事都是最后一刻赶工的结果??但是这个可能不是拖延者可以影响到的范畴,所以就不多说了。「如何应对?」也是四句话:熬过诱惑点,提醒诱惑状态,存储自弃点,制造懊悔点。熬过诱惑点:堵:隔离诱惑源;疏:培养对正事的乐趣,降低诱惑程度。(没做到,嗯。)提醒诱惑状态:陷入诱惑状态是会忘记时间的,所以设置一个闹钟,半个小时来一次震动,提醒自己检查是否处于诱惑状态。存储自弃点:自弃点的出现就意味着当前的诱惑已经太强大了,比如看到一个吸引人的回答,特别想看完。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点记录在纸上,存储下来,留到空闲时继续进行。制造懊悔点:之前已经设好了半小时一次的闹钟,就可以利用这个提醒的时间来审视自己的进度,痛定思痛,迫使自己每半个小时进入一次懊悔状态。

189 评论

Krystaldxe

那你玩的安不安心啊?不安心就要写完再玩嘛,这样不就好了?!

326 评论

haozai4130

放下一切压力,大玩一场!

308 评论

vicki瑶瑶

这位朋友:想想当初的寒窗苦读,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未来和远大的宏伟理想。深思熟虑假如论文写不出来,肯定无法拿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证,不能顺利就业,更何谈成家立业。

324 评论

小宝cute

关于拖拉症,你需要知道: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2. 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4.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7. 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8. 拖拉并非一模一样。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Ferrari 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9. 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10. 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试着结合以下10个窍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记住,每达到其中一项,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明日复明日 “拖延病”的处方停止空谈,开始行动!case 1:我经常担心事做的不够完美。但尽力做了完美主义者,可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经常接到任务以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完成,可总是一拖再拖。为什么?→病名:担心引起的拖延病。→处方:总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些,但压力越大就越担心做不好事迟迟不敢付出行动。总是把万事的结果定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只要作错了一点,做的再好也都是错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会揽到自己身上。首先得醒悟“自找担心”是多么消极的事情。假如,在准备报告时,最初就能写出完美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些偏差也有理论上说服力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追寻一下到现在为止你所做过是事有多少事是完美的,一定没有特别完美的事。但一定也没耽误什么事。case 2:一旦接到什么任务总会担心“我一定能做好吗?做错了教授会不会责备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时间已悄悄溜走了。→病名:自我指责的拖延病→处方:对过去一些失败的记忆会变成一种压力。想治好自我指责的病,可以把责任都推托到别人身上。不要因为善良的自卑感而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这样只会让你的自信心下降。轻视自己之前先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吧!然后,用另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失败。比如:在小组功课中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但因为没有时间,结果在报告中露掉了。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自我指责的人就会想:“哎!因为没有发表这个创意,以后教授知道了会不会扣我的学分呢?”取代上面想法的应该是“我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好的创意。”或“下次写报告时用就可以了。那一定比这次轻松多了。”case 3:我特别的执着,一旦问题袭来的时候就感到不安和急躁。问题解决之前做不好任何事情。→病名:执着引起的拖延病→处方:“怎么会这样?”“到底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即使在过去的事情里找原因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澄清一件事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事情是由几种因素合成的。什么时候才能把事情一一都弄清楚呢?在公司写企划案的时候写不好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期限太短或过去写过一次结果被上司责骂了一顿,留下了创伤。还有就是还没找到资料等等。澄清问题对以后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要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行动。做企划案时应该想:“这次应该跟其他公司比较着做看看了。” 如果这样想着行动的话一定有效。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每天写一点

    可以先把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大块,再把绪论分为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等;把正文分为概念阐述、存在问题、问题原因、解决办法;把结语分为结论、

    鹿鹿小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你连毕业论文都写不了

    在网上查询相关文献,把大纲理清楚,之后再去填内容

    我想文文静静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写论文开题报告一点头绪都没有

    小论文就是指的职称论文,这些文章的发表很容易的。这个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这是最重要的。开题没有头绪,要注意选题,和资料的手机。选题,在选

    春天里的秋天88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逃避论文查重的方法

    毕业论文避免查重的方法有自我查重、同义词替换、同义改写、翻译、转换、创新等等。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在网上拼凑的论文,那么论文的重复率都不会很高,保持在10%到20

    童鞋哈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逃避不如面对议论文素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逃离现实,就只能是一个懦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可谓是一个真的勇士。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

    歹徒通缉令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