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5

linkaixinlang
首页 > 学术期刊 > 连环画报杂志江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e小鱼

已采纳

红岩》的故事情节如下: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238 评论

pisces850318

分类: 艺术 问题描述: 《红岩》人物原型与她的红色恋人???????????????????????????? 解析: 小说《红岩》中李青竹的人物原型方琼,和来自解放区的作家邵子南是一对恋人,他们已议定在1947年2月28日结婚。不料就在这一天凌晨,重庆军警宪特突然紧急出动,包围了《新华日报》,强迫 *** 方面人员撒返延安。方琼提着为婚礼准备的喜糖赶来,却被军警远远隔在围观的人群中…… 江姐的战友 李青竹在小说《红岩》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十五章。 江姐在渣滓洞受了酷刑,被抬回牢房。同伴们为她急切施救。李青竹给牢友们讲了江姐的经历:“1947年春,党决定派一批党员去支援农村的武装斗争。江姐和她的丈夫,都提出了申请,党批准了她丈夫彭松涛同志的请求,要她仍然留在城市。那天,我还和她一道,到朝天门码头送走了彭松涛同志。”接着,小说写道:李青竹自己,就是在那以后不久,也被派到了乡下去,不幸在半路上被敌人逮捕了。 此后,小说有多处写到李青竹:她对从昆明押来的无名的烈士夫妇的临终关怀,对烈士遗孤“监狱之花”的怜爱呵护,在对敌斗争中体现出的成熟策略,与众牢友一道为庆祝成立新中国绣红旗,直到她与江姐一道被敌人押赴刑场…… 我手头有一份资料,证实“李青竹”实有其人。只不过名字是李青林,1947年8月任 *** 万县县委副书记。资料记载说:1948年6月15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当晚重庆行辕特务科长雷天元组织突审,李见满室刑具,毫不恐惧,特务急于得到情报,把李拖上老虎凳,狂叫“加砖、加砖”!加第三块砖时,特务猛使大力,李左腿被撬断而昏厥。后被押禁重庆渣滓洞,敌人叫叛徒对质,李怒斥叛徒。在狱中,她团结同志,坚持斗争,1949年11月14日夜,李被敌人枪杀于歌乐山下电台岚垭处,时年36岁。 李青林的未婚夫便是邵子南,作家、诗人, *** 党员,曾在解放区名噪一时。 《竹山县志·人物卷》有军旅作家“邵子南”条: ……1949年1月,任 *** 竹山县委副书记。在任期间,为解放竹山、开展地方组织建设和党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根据许明钦烈士的事迹写了《一个 *** 员成了神的故事》,根据竹山清匪反霸斗争的生活素材,编著长篇小说《三尺红绫》,深受竹山人民爱戴。 另据有关资料,邵子南后来与宋铮同志结婚,育有一女。1955年12月因病逝世,年仅39岁。 我拜访了年近八旬的宋铮,她热情接待了我,以下资料均有所本。 1947年2月, *** 强迫重庆、上海、南京三地 *** 机关同时全部撤离。邵子南被迫从重庆撤回延安,3月2日又从延安调至晋绥 *** ,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副社长。10月调入“川干队”(番号“长江支队”),1948年2月随军南下,6月15日,李青林被捕那天,邵子南正在郧西县北隅村。第二天晚上,他完成了短篇小说《张得全和他所讲的故事》,用一个奇特的故事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预告 *** 军队必败。此后一年多时间里,邵子南就一直在郧县、郧西、白河、房县、竹山、竹溪工作打仗,曾在陕南四分区任武工队长和地方武装团政治主任、竹山县民教科长和县委副书记、竹溪县县委书记等职。他热情似火,不知疲倦地发动群众,培训干部,审理案件,清剿土匪,收编改造伪职人员,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干部。 邵子南还有四川人特有的幽默感。1948年12月21日,行军途经十堰黄龙滩,路上见一草屋,上书“陋室德馨”四字,即时将刘禹锡的《陋室铭》趣改为《漏室铭》: 山不怕高,有腿能行;水不怕深,游泳就成;漏雨的屋,很伤脑筋。火炉生不燃,墙上草发青;幻想红烧肉,空谈炒鸡丁;可以吹牛皮,扯筋筋;无片瓦以遮雨,光椽子也不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些屋,何漏之有? 1949年春节,邵子南给郧西县城关学校撰写的对联是:“拖软冻僵毒蛇,打死落水疯狗,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听解放人民的歌声,就要唱响广东广西;排除腐旧思想,接受革命真理,以学习态度解决一切,把服务工农的心血,坚决灌透汉北汉南。”9月28日,当邵子南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已是在挥师进川的途中了,当时众人欢呼雀跃,当天晚上行军到达十堰夏家店。10月1日,邵子南随“川干队”队部宿营在武当山草店,因为避雨,滞留三天, *** 上长疮,伏在床上写完了中篇小说《三尺红绫》的第五章。这个时候,远隔千山万水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里,江姐、李青林们也已经知道,新中国诞生了。 一曲恋歌作挽歌 据说,重庆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中,至今还陈列着邵子南的长诗《会师》。李青林牺牲半月后,邵子南才抵达重庆,不久便得知李青林牺牲的消息。他在悲愤交加中,写了长诗《会师——为纪念李青林同志而作》。全诗分为四章:一、人民的女儿;二、战斗中的爱;三、生离和死别;四、会师前进。他在诗中赞颂烈士:“你,勇敢的女性啊,人民的好儿女!你,在老虎凳上,折断了腿换来的骄傲、胜利、光荣!人民成了统治者!”诗人感到在胜利后的山城重庆,烈士的生命无处不在,“在前进曲的节奏里,跳动着我们甜蜜的关注,热烈的耳语,神圣的、胜利的、永远的爱情!”诗人表示要永远与烈士会师前进。《会师》于1950年1月15日发表,随即在重庆引起强烈反响,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为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李青林,与曾经名闻解放区的军旅作家邵子南,是一对恋人。 大型纪实性电视连续剧《红岩魂》在第一集中,叙述了李青林和邵子南的故事。 原来李青林的原名叫方琼,1936年1月加入中国 *** ;1942年开始在重庆参与创办《四川妇女》杂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6年认识了我党派往重庆《新华日报》任采编部主任的邵子南,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并已议定在1947年2月28日结婚。不料就在这一天凌晨,重庆军警宪特突然紧急出动,包围了 *** 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馆,强迫 *** 方面所有驻渝人员撒返延安。方琼提着为婚礼准备的喜糖赶来,却被军警远远隔在围观的人群中,只能焦急地朝报馆方向张望。也许她看到了被全副武装的军警押走的邵子南,也许根本就没有看到邵子南的身影。总之,他们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此后不久,方琼受组织派遣赴农村工作。行程中,她借用邵子南曾经用过的笔名“青林”,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李青林。 未完成的杰作 邵子南身兼军政人员和诗人作家双重身份,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不是等闲之辈:早年从四川资阳老家流浪到上海,认识了后来写出《三家巷》《苦斗》的作者欧阳山,并与欧阳山、丘东平、草明等一起创作了中篇小说《给予者》,受到茅盾先生的好评。他参加革命,是经胡乔木的介绍。他曾被 *** 中央组织部派到丁玲领导的“西战团”任党支部书记,曾与田间等发起“街头诗”运动,轰动延安。他还是白毛女故事的最早收集、整理者之一,又是歌剧《白毛女》的最初编剧。他在解放区写过很多有影响的歌词,由周巍峙谱曲。他的《李勇大摆地雷阵》,是当年解放区小说创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邵子南32岁那年,曾随刘邓大军的“长江支队”(川干队)千里行军抵达陕南郧西。此后作为地方武装团的政治主任,曾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后侦察。他的作品《夹河关》便是一篇与此有关的战地纪实。其时 *** 已对南下的 *** 发起了反攻,战斗紧张而酷烈。“我”和武工队在汉江两岸穿梭游击,文中记下了三天的亲历见闻,对几个侦察敌情的战士作了颇富感 *** 彩的速写式描绘。全篇情绪乐观,行文明快,语言幽默生动,描写细微真实,尤其对江汉两岸昼夜景色和仲秋时节多变的气温写得十分精彩。从群众“抓住毛驴当马骑”,怂恿武工队主动进击敌人的心态中,点明了部队与群众的关系,显示了作者心中充沛的代表人民利益、保护人民利益的正义感。 邵子南的《一个 *** 员成了神的故事》,是写竹山第一次解放后,人民 *** 县长许明钦事迹的。作品发表在1950年7月1日《大众文艺》上,那天正是党的生日。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邵子南思考党和人民、军队和群众关系的理性深度。 邵子南在竹山期间曾办过干训班,除了宣传政策、培养干部外,也曾在竹山播撒过文学的种子。有一个叫徐昭武的文学爱好者,当年就曾受惠于他。徐昭武还讲过一段轶事:那时邵子南住在竹山县一中临广场的房子里,广场是一片可容万人的空旷荒地,敌人深夜放黑枪暗杀他,他一动不动,同时制止警卫员追赶。问何故,邵子南说:“不能动,一动,人家照你影子打就打得准了。”可见解放初期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邵子南的丰富军事经验。 在延安时,邵子南一度与孙犁是窑洞紧邻。1962年,孙犁写《清明时节》一文纪念邵子南,说他在延安时有两句话常挂在嘴上:“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谁知他们分手几年之后,这两句话却在《三尺红绫》中,变成了邵子南所钟爱的女主人公对霸占她的恶棍的口头禅。 《三尺红绫》是一部未完成的杰作,代表了那一时期邵子南创作的艺术高峰。讲的是地痞流氓、乡公所的狗腿子李盛才,调戏农妇王秀芬,碰了一鼻子灰后仍不甘心,与一个地方少爷设计,抓王秀芬的丈夫当了壮丁后,霸占了王秀芬。 *** 解放郧西和白河后,李盛才已沦为 *** 残匪的走狗,被杀死在家中。王秀芬和她义弟王文炳被抓起来,经过保长和乡民会审后,送到刚刚成立的县人民 *** 。小说共有三个未完稿。红绫是王秀芬的丈夫送给她的,后来也被李盛才掠去。这是小说的重要道具,但却不知最后派何用场。整个故事有一个探案小说的外壳,但悬念没有被揭开。不过,王秀芬最后被人民 *** 解救出来,投奔新生活的结局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邵子南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尺红绫》于1958年初版,后来多次重印,我收藏的是1959年第三次印本,属武汉某图书馆流散出来的馆藏,借书卡上显示共有十多人借阅,可见在当时是颇受欢迎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办案人熊海山。邵子南这样写他:“是个写诗的,爱作武工队活动的,来竹山,也仍然带着武工队……唯一的好处就是深入群众,爱钻问题,到这郧阳郧西地区,他一直在边沿区,带着十来条捷克步枪活动。”不用说,这里不正有邵子南自己的影子吗? 摘自《幸会幸会,久仰久仰》,黄成勇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1月版 责任编辑: 舒潇 新闻来源:

94 评论

好吃的深海鱼

《牧羊姑娘》是金砂的处女作。这是一曲曾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的旋律。歌词是诗人邹荻帆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四十年代经由金砂谱曲后,在五十年代真正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流传。创作这支曲子时,年仅19岁金砂正在当时四川巴县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曲子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与知音的爱恋。上海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民间流传开而常常被误认为是四川、青海或内蒙民歌。前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的音乐演唱团争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中此曲翻译为《养花姑娘》。《牧羊姑娘》的成功在于表达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特点,牧羊女的不幸与哀怨恰好表达出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当时,作曲的稿酬甚至不够买上一本杂志,金砂生活贫困。这位身材瘦弱而心比天高的青年春夏秋冬都穿着一件灰布大褂。他借给学校刻钢板、参加民歌伴奏、深宵不眠写曲挣钱,维持艰苦求学。瘦弱的身体单薄憔悴,后不得已辍学回老家铜梁养病。康复后发奋考入民国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教系学作曲。这所学院后来迁到江南古城姑苏。别亲抛故,出川求学的金砂,随学校继续就读,从而奠定了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六十年代,四十出头的金砂进入创作生涯的黄金期。歌剧《江姐》音乐是他一生参与创作的最精彩的作品。时至今日,它仍然被人们认为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本土化歌剧作品。〈CCTV评价〉歌剧《江姐》剧本初稿的创作仅用了十八天。当一摞厚厚的剧本摆放在空军政治部司令员的办公桌上时,刘亚楼将军敏感地意识到,这部作品将有可能为新中国的歌剧舞台带来一部经典。于是,《江姐》被列空政歌剧团的重点剧目精心打造。作曲的任务则落到了羊鸣、姜春阳和金砂三个人身上。三人中唯金砂是四川人,而纵观《江姐》音乐,川味浓郁,金砂在创作中的举足轻重不言而喻。为寻找灵感,作曲家跑到江姐故乡采风,借鉴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一年后,他们拿出了第一稿。结果却让他们始料未及——这次创作被首长全部推翻,一字不留!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打击几乎让大家崩溃。经过近一年的修改,在系统学习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后,再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金砂和他的合作者们终于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江姐》歌剧中有一曲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它的产生却很偶然。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在歌剧《江姐》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 阎肃先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而《绣红旗》可说是金砂一生中创作过的最动情的作品。金砂抓住剧情中的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突出“深情地绣”。他多方设想:江姐虽身在狱中,对未来却充满了信心,并决心争取美好生活的实现,因而应表现乐观精神;可身在牢房,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江姐与狱友心情虽然激动,却不能高声欢呼,尽情歌唱,只能在内心深处喜悦,同时,新中国的红旗象什么样子,她们一无所知,只能凭空相象着“绣”。这样推想后,金砂用细腻深沉的笔调,音乐语言柔中寓刚,结合民歌特点以戏曲中“一浪高一浪”的手法发展,唱来如同掏自肺腑的内心独白,充满激情与想象力。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环球画报杂志

    1、《自然》杂志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

    肥航哒哒哒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飒漫画杂志连载

    飒漫画里的漫画如下: 1、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是一部古代半架空式漫画,由飒漫画新届才气漫画家夕度罗主笔,开始连载于《飒漫画.向导》2010年2月下刊(即第18

    下一个路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1981年连环画报杂志价格

    这个各个级别和地区都不一样,一般在100元左右

    晚点寿司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连环漫画杂志

    是刘易斯·卡罗尔

    木姑娘Zar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画报类杂志

    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推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她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讲述社会热点、难点

    sailwithjad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