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2

坚吃不懈1208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有关教育现代化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imy'ssmile

已采纳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97 评论

年轻就要耍大牌

《日本教育现代化进程》

[摘 要] 日本是迅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探究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其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的根本国策。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三次改革历程,以便我们能对日本的现代化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开端,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明治时期为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振兴,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必须首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建立日本新的教育体制。

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普及初等教育放在第一位。1872 年,明治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制》,它是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范例的全国统一学制,是奠定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基础的宏伟规划。按照《学制》规划,在全国广泛设置小学,预计每600人就有一所小学,以实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远大理想。

为了解决普及小学教育的最大困难――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日本文部省提出了《建立小学教师培训场所的呈文》,要求把在东京建立师范学校当作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在《学制》即将颁布之前,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就在1874年5月14日的东京诞生了,这所师范学校成为日本后来创立和扩大大学区官立师范学校和府县师范学校的典范。

明治政府高度重视技术教育,形成了一个初、中、高三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初等实业教育有小学手工科、实业科、实业补习学校等,中等实业教育有师范学校,普通中学的实业科目(工、农、商)实业中学,高等为专门实业学校。日本近代实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实业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注重培养专门人才。1877年日本创办了驰名世界的东京大学,分设理学、化学、法学、医学、数理学五科,专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根据1886年《帝国大学令》的规定,大学的宗旨,“应国家之需要,教授学术理论和应用,并以深入钻研为目的,兼注意陶冶人格及培养国家主义思想。”使高等学校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是学术研究机构。

“和魂洋才”是整个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理念。“和魂”指的是以大和民族的精神为特征的日本文化传统。“洋才”指的是掌握西方文化科技为特征的人才。这两种本质的异质文化却在明治维新改革中获得了统一,在教育上则表现为: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并存,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理念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战后教育改革

1.40年代的教育改革。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沦为战败国,美军作为战胜国进驻日本。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到日本考察一个月后提出《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虽然名义上只是建议,但实际上已成为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基础。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标志着这次改革的开始。战后的日本崛起,得益于教育的发展,这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条“治国之道”,也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教育改革后的新教育体制与旧教育体制不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决策方面的国会立法制。在专制主义天皇制下,教育决策属于天皇,教育决策法令以天皇勒令的形式公布。战后颁布的新宪法,改变了天皇专制主义国家体制,民选的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就是由国会审议会通过并公布的,这标志着日本由敕令主义变为法律主义。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单轨制。战前日本的学校教育实行双轨制,为少数特权阶层和广大民众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1947年公布的《学校教育法》确立了六三三四新学制,并把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第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分权制。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中央集权制,教育的行政管理权集中在文部省。1948年公布的《教育委员会法》,决定实行地方分权制,文部省与都、道、府、县,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分工协作地方有较多的自主权。由于教育委员会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民意得到一定的尊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办教育。

2.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和垄断财团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并且把教育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以便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有较高文化水平、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

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一1962年),首次将教育发展计划和教育政策编人国民经济计划。该计划特别强调振兴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增招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确保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

1960年12月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一1970年)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计划中最有影响的计划,该计划在教育方面,强调普及提高中等教育,充实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与职业指导,增设工业高中,扩充公共职业训练机构,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加速培养科技人员。

1965年1月佐藤内阁以经济调整为目标,制定“中期经济计划”(1964一1968),进一步强调“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提出扩充后期中等教育,普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充实研究生院和大学本科,以培养高才能的人。1967年3月又制定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7一1971)。该计划要求:加强初中、高中的升学就业指导;调整后期中等教育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理工科的比例;改革资格考核制度,向能力主义方向发展;改革育英奖学金制度;完善研究生院制度,增招研究生;改善企业雇佣制度,等等。

(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教育改革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加剧了早已存在与教育上的内在矛盾。这就引起日本7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1984年8月,中曾根内阁设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研究审议为使日本教育适应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5-1987年内,先后发表了四份教育改革报告,规划了日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思想,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改目标: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它试图打破学校教育的终结性和封闭性,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通过明确改革的个性化、终身化以及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化等原则,突出教育的灵活性、个别性和综合性,重视提高教育量。这样,日本就为21世纪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和国内日益增大的教育需求奠定了基础。

日本政府对审议会的建议非常重视。1987年10月,内阁会议制定了《教育改革推行大纲》。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具体的改革:第一,修改了部分法律和法令。3年内,对国会拟定的12个教育改革法中的10个法案进行了修改,并通过和颁布。第二,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在1990年日本财政状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文教预算中有关教育改革的经费预算仍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3.7%,达到了8423亿日元。第三,从行政管理方面进行推动。文部省不断向社会发布文教政策和措施的信息资料,并听取意见,第四,具体的审议活动。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教育改革提案中,有些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后文部省才能采取实施措施,这就是各专业审议会做作的工作。

继临时教育审议会之后,文部省又设立了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1989年4月,该审议会接受文部大臣的咨询,审议了《关于适应新时代的各类教育制度的改革》,其最终审议结果于1991年4月19日发布。

二、日本教育现代化启示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文部省有着较大权限。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强国。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872年明治维新初期就开始实施4年制义务教育,1907年改为6年。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下,依然坚持实行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为日本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初等教育的合格人才,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日本经济发的两次飞跃发展都与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密切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得工业发展迅速,日本飞速不如东亚强国。二战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大幅度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为日本战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日本无论事业单位、团体、企业、家庭等,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全社会的大事。这些都是日本教育迅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善于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

日本教育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并没有丢失本国的文化传统,而是将其吸收改造为适合本国的文化。首先,日本通过吸收外来文化,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主张普及教育的主张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其次日本教育虽然也引进外国文化的精华,但非常注重发扬民族特色。虽仿制美国学制,但首重本国人才。日本对外国教育是有选择地引进,而非全盘照抄照搬。日本教育是集大成者,从中可窥见多国教育的缩影,但更多的仍是日本文化的特征。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时,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文化殖民。

(三)加强教育立法,确保教育的法律地位

日本蒸发高度重视教育立法,用法律手段维护教育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上不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够完善,对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因此,应认真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合理规划各地办学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大力支持私立教育,发展教育产业

在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私立学校功不可没。而我国由于政府及社会的认可度,导致私立学校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民间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促进教育领域内的良性竞争,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陈宝堂.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白红梅(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日本教育论文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育现代化杂志购买

    电子刊物,用来评奖,毕业的话还是选择正常的学术期刊比较好

    赵13先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现代远程教育有关论文答辩

    据学术堂了解,只要掌握了答辩技巧,网络教育论文答辩可以说是很简单,下面分享几个论文答辩技巧。一、论文答辩——时间控制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

    雁归来无痕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教育现代化期刊点评

    国家级别。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级别的刊物。《教育现代化》创刊于201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主办的国家级连续型电子期刊。周二刊,国内刊号 11-9

    拉菲兔兔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教育现代化杂志靠谱吗

    不是。教育现代化电子版是一家受官网认证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所以不是假套刊。教育现代化(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

    AlpacaZho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育现代化期刊投稿

    你是评中级还是高级职称,教什么课,发论文一定先确定范围,58论文网可以帮你找到合适期刊。

    好人旦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