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小蟠桃儿
首页 > 学术期刊 > 故宫方面的学术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月兮月兮

已采纳

由于紫禁城研究在故宫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紫禁城研究的进展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故宫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故宫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紫禁城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故宫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禁城学会是1990年倡议、1995年正式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组织。学会宗旨是“联络国内外中国古建筑及有关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加强对故宫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建立紫禁城学,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利加强对中国紫禁城(即明清故宫)的保护,使这一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现有13个团体成员和100多名个人成员,包括了全国与明清皇家建筑有关的主要单位,汇聚了全国古建方面的硕彦泰斗及知名人士,并成立了保护利用、技术、艺术、建筑历史等四个委员会。学会活动既活跃又比较规范,每两年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已出版了几本论文集,对故宫古建筑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扩大到对明清园林、陵寝、寺观等的研究。学会组织编写了“紫禁城文化丛书”,举办“紫禁城文化”系列讲座,为故宫维修发挥咨询作用。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学会还筹备明年举办“中国明清宫廷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写《清代宫廷相关建筑大事年表》等。故宫大规模维修对紫禁城研究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2001年11月,国务院确定了全面维修故宫的历史任务。这是故宫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维修故宫古建筑作了不懈努力。为了尽快改善故宫满目疮痍的局面,建国之初故宫博物院就组建了专门的古建施工管理机构,承担故宫古建筑管理和维修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约40%的古建筑得到了维修或维护,基本保证了古建筑的安全。但故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保护方面,保护区划过小,不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要求;与故宫无关的外单位占用故宫大量古建筑,建造大楼,改变故宫内外环境,需要进行彻底全面整治;部分展室、库房改造工程未做到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符合遗产保护的真实性要求;自然力造成的损伤普遍存在,不开放地段尤其严重等等。2002年,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故宫修缮工程领导小组”,还特聘规划、考古、古建筑、文物保护、宫廷历史、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建了“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工程决策提供咨询。为了加强对故宫维修工程的领导和支持,2003年10月,文化部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修工程领导小组”,孙家正部长任组长。这次维修坚持“整体保护、全面维修”的原则。整个维修计划分三个阶段。维修的主要任务有五条。维修从2002年10月武英殿试点工程拉开序幕,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已进入全面维修的阶段。从故宫维修的任务和要求看,它不只是要解决外观的破旧状况,而是要按照科学规划,与如何使用结合起来一起完成;因此它不只是古建部门一家的事,而要各个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它不仅要用已有的多方面的科研成果,而且维修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故宫保护规划》的制定,就是一个重大科研课题;按照《文物保护法》关于“四有”档案的规定,故宫每座重要宫殿或建筑区域都要有包括历史沿革、用途及文物摆设、与此有关的人和事件、历次修复状况、相关图表及三维扫描资料在内的完整档案,现已开始整理编写武英殿档案;为向世人充分展示宫廷文化内涵,搞好“宫廷原状或原状式陈列”,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宫廷典章制度及相关殿堂的历史状况;利用某些古建筑作为文物展示场所,如何从古建筑的特点出发,丰富展示手段,提升展示水平,使文物与古建相得益彰;中国传统的建造修缮技术工艺与材料制作的抢救继承;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问题,等等。

278 评论

刘小贱爱花钱

1.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华北平原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十辑,1990年。2.论唐代后期华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演化,《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3.应用彩红外航片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以九江、芜湖、安庆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观演化与河道变迁关系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4.唐、宋运河城市城址选择和形态的研究,《环境变迁研究》第四辑,1993年。5.记英国伦敦所见四幅清代绘本北京城市地图,《国学研究》第二辑,1994年。6.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北大史学》第二辑,1994年。7.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1998年。8.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误区,《史地新论--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老北京城地域结构启示录(中法学术系列讲座报告),《法国汉学》第七辑,中华书局,2002年。10.唐代城市的形态与地域结构,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唐代的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11.清末《云南省城图》与昆明城市建设发展史,郑锡煌主编《中国古代城市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12.明清时期地方城市形态试析,载《石泉先生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496—536页。13.中国城市形制演变历史阶段之考察,载台湾大学《城市与设计学报》,第[一]十七期,2007年3月,页2—75。14.忆古道今——北京城市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风貌,载武晓峰主编《人文日新——清华文新论坛演讲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62—186。15. 甘、青地区考察所见古城址初识,载《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页527~556。 1.赤河考——关于宋代黄河下游河道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2.论中国古代陂塘水利工程湮废的原因,《中国农史》1986年第三期。3.唐宋运河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4.英国境内的古罗马哈德里安长城遗迹及其维护,《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5.历史上欧洲地域的界定,《欧洲的分与合》,1999年。6.迈向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年第21—29页。7.历史时期农牧业接壤地区的交通、聚落与文化互动,《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8.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第30卷第2期,页1~6,2007年3月。9.古地图上的治河保运工程与淮安——兼倡议淮安市建立古地图与运河工程博物馆,载《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页48--66。10.偶然抑或必然——运河中的地理因素,载《华夏地理》2009年第3期,2009年,页68—69。 1.欧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图的调查与研究,《国学研究》第三辑,1995年。2.马国贤与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印制--兼论早期中文地图在欧洲的传布与影响,台湾东吴大学《东吴历史学报》第四期,台北,1998年。3.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舆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史学卷,2000年。4.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历史地理》——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2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的编纂——兼谈历史地图与读史地图之别,《侯仁之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6.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舆图特藏,《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7.地图与档案,载北京市档案馆编《档案与北京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7月,页170~182。8.(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代舆图的初步整理与认识,载台湾,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7年,页151—178。9.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一)——中国王朝时代舆图的绘制与收存,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2期。10.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二)——中国古旧地图的流传与收藏,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3期,第8—13页。11.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三)——古地图的利用,载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季风》,2007年第4期,第8—10页。12.黄、运河工水利舆图及其科学价值,载《水利学报》第39卷第8期,2008年,页947—954。13.古地图史料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载《中国名城》2008年第2期,扬州:《中国名城》杂志社,2008年,页37—39。14.中国传统河工水利舆图初探,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794—818页。15.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徐少华主编、晏昌贵副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474--482页。16. 中国古旧地图的收藏与利用,载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第80~87页。17. 中国古地图的调查与地图学史领域的国际汉学交流,载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一期),中华书局,2010年3月,第145~207页。18. 记16—18世纪中西方舆图传递之二三事,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5月,第466~481页。19. 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载刘迎胜主编、杨晓春副主编:《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中古时代后期东亚的寰宇图与世界地理知识,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丛书2,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页164~184。 1.La Formation de reseaux urbains dans la Chine du XI siecle,translated by Christian LamourouxBULLETIN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TOME 82, Paris, 1995.2.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3.Father Matteo Ripa and the Complete Map of the Empire in the Emperor Kangxi Era: Disseminat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maps in Europe since the 16th CenturyI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LA MISSIONE CATTOLICA IN CINA TRA I SECOLI XVIII-XIX, MATTEO RIPA E IL COLLEGIO DEI CINESI, Atti del Colloquio Internazionale Napoli, 11-12 febbraio 1997.A cura di Michele Fatica e Francesco D'Arelli, Napoli, 1999, pp.123-134.4.Geographical Space on the Chinese History Studies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vol.10,pp.213-226, Dakeu, Korea, 20005.Survey and Study of pre-1900 Chinese Maps seen in Europe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I, Edited by Luis Saraiva, CMAF-UL 2001, Lisboa, Dec. 2001, pp. 23-44. ISBN:972-95229-3-6Published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ISBN:981-256-078-56. 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Portolan,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Map Society, Number 62, Spring 2005, pp. 37-44.(该文刊载在美国华盛顿地图学会杂志)7.The Chinese maps drawn by Korean collected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In Memory of the Late Dr. Chan Lee,Journal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Vol.16, no.1 (Series No.22) April 30, 2004. pp.343--3478.Coastal Space and Coastal Maps in the Chinese History,The Perception of Maritime Spa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urces,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2,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tudies, Edited by Angela Schottenhammer and Roderich Ptak,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06,pp.155—176.9.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载藤井譲治、杉山正明、金田章裕编《大地の肖像:絵図·地図が语る世界》,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07年,第410—424页。10. Research Trends of Urban History in China,Asian Research Trends. New SeriesNo. 3 (2008) Published by The Toyo Bunko, pp. 1-23.11.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国都市形态史研究,森部豊訳,载『都市と环境の歴史学 第2集特集 国际シンム东アジアの都市史と环境史——新しい世界へ』,中央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2009年3月。

170 评论

旭子如风

论文选题立意,

论文主要写做方向和目前有的资料比如  研究故宫文化的传播,就应该是互联网背景下故宫传播研究等。

如果研究故宫文化的深层次的文化,建议使用,故宫与礼乐文化的关系研究

196 评论

相关问答

  • 故宫论文学术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易超风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性小论文

    上星期六我们跟随十几个老师参观了昔日的帝王之家——故宫。 我们从午门进入观察了故宫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故宫里人们很少注意的太监走的们都注意到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想鱼的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故宫建筑论文的参考文献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__的_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爱延续泉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故宫论文范文模板大全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__的_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

    美林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故宫论文的参考文献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

    魅影幽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