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1

食客小蒲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大学生零食消费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双鱼0303

已采纳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194 评论

dongdongth

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消费心理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探讨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找出大学生消费行为包含哪些维度即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哪些类型,不同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分别有什么特点,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07 评论

佑玲天涯

没有什么不可以,论文上一搜就好了

275 评论

realnextgen

浅谈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80后一代及其消费变化1.1 何谓“80后一代” “80后一代”这一名词源自于一次作文比赛。1999年,上海市作家协会旗下的文学刊物《萌芽》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国内知名大学联手举办“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诸多参赛选手表现出来的才华与激情,出乎包括主办者在内的许多人之意料。担任评委的作家和评论家们,也用一种惊喜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并善意地对那些体现出一定天赋的参赛者予以鼓励。获奖者们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新概念”写作群体。他们大多出生在八十年代,是80后一代诞生的先行者。随着媒体越来越强的关注,80后一代为更多的人所关注。80后一代主要是指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一代,一群1980-1989年出生的经济逐渐独立的大孩子们。[1]1.2 80后一代相比较于上一辈们的消费变化本文所描述的“上一辈”,不是80后一代的父辈们,而是1970-1979年出生的70后一代。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70后一代独特的性格特质,独特的性格特质注定了他们的不堪重负。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受父辈们传统思想的影响,会有意识地控制大手大脚的冲动而攒一些钱。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光脚怕穿鞋的80后一代与上一辈们在消费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1.2.1 食品方面的消费差异70后一代兄弟姐妹很多,每个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财富都是最小化的。他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以求得维持一大家子。吃的饱,穿的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满足的事。逢年过节,有块糖之类的零食,则是他们年少时值得炫耀和开心的事。而80后一代在421的家庭模式下,则显得独一无二。他们在两代人六位长辈(甚至更多)的关注下,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而言比较优越。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长辈们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吃啃德基、麦当劳、洋快餐,不喝白开水,只喝瓶装的有甜味的饮料。他们不再只求吃饱,在色、香、味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1.2.2 衣着方面的消费差异 70后一代是本分的一代。他们的穿着中规中矩,颜色单调,款式单一。从众多老影片中,不难看出黄军装、的确良、中山装……在他们中间广泛流行而深受他们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不在束缚,受时尚的吸引,他们倾向于牛仔裤、红裙子。服装的颜色逐渐鲜艳,款式也趋向多样化。但那时的牛仔裤还不怎么打补丁,红裙子也是上不低胸下不超短的款式。对他们来说,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才是最重要的。80后一代则更加注重服装所蕴涵的文化意味、品位、潮流。80后一代与上一代之间的消费观念代沟,宽的足够撑船,便宜实惠不再受宠。他们穿的有品位、有风格,尽量避免“撞衫”。他们注重外表,喜欢常换新衣,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 1.2.3 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差异作为“文革”前后出生的一代,非常年代决定了70后一代的精神世界存在很多空白。他们纯真,以至于当时所谓的新潮诗歌与言情小说在他们眼中,都会显的有些小资情调。读关于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人为主要题材的连环画。他们在课堂上会一边听着几何老师不厌其烦地讲着晦涩难懂的梯形中位线定理,一边在课桌下面读着汪国真的诗或琼瑶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广播连续剧《人生》、孙少平、高加林等人的生活与情感经历,让他们的心头洋溢着莫名的感动,他们的思绪纯而又纯。80后一代则不显的纯真,一些媒体评论80 后一代是“物质化的一代”,他们是吃着零食,看着广告和动画片,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80后一代爱玩,爱结交朋友。于是ktv、club酒吧、饭店也是他们消费的几大场所。他们很少看新闻,很少读报,但他们会仔细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杂志。在80后一代眼中,“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2 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及其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2.1 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本文所描述的80后一代的两个群体是以“高考”这一事件为划分标准:高考成功者,便是现在在高等院校内继续求学生涯的大学生以及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未经历高考或高考失败者,大部分人会选择外出务工,具有更多的城市化冲动,他们生于八十年代,被称为二代民工。2.1.1 在校生以及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虽然他们经济尚未独立,但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为:(1)追求新奇。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是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2]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职场新人。对于不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 “花明天的钱”逐渐成为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职场新人与多数人“随时产生购物需求、选择时机适时购买”的消费方式不同,他们往往会将学生时代渴望拥有却无钱购置的时尚消费品在刚离开校园、获得工作的初期迅速购入,多年因收入有限而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随着工资的获得转化为购买需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消费信心、渴望认同的心态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表现出重视享受、追求品质、崇尚名牌、钟情时尚等特征。2.1.2 “80后”民工和“后80”民工的消费心理和行为“80后”与“后80”是两个以85年为界限划分的概念。“80后”民工和“后80”民工构成了第二代民工。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为:(1)追求新颖和时尚。二代民工年龄在18-28岁之间,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冒险和献身精神,任何新事物,新知识都会使他们感到新奇渴望,并大胆追求。(2)盲目性。二代民工由于知识不高且他们是直接从学校到工厂,缺乏社会经验,对商品的感知能力,分析评价能力,鉴赏能力较低,消费时往往采纳别人的建议,所以购买商品时有一定的盲目性。(3)尾随性。这部分人生活在城市中,与城市里的人打交道,多多少少会受到城市人的影响。城市青年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多,所以他们能够把握时尚脉搏。而二代民工对时尚的东西接触较少,加之他们缺乏自信,不敢凸显个性,但他们又想尽快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想尽早的被城市人接纳,所以他们会留心观察周围城市青年的穿衣打扮,尾随其后,间接的追随时尚潮流。(4)攀比心理。这帮从学校到工厂的人,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所以他们不懂得节约。每天在工厂和自己同等身份的人打交道,中国历年来的小农思想使他们首先在同类中具有了攀比心理。(5)崇尚品牌和名牌。他们追求时尚和攀比的心理决定了他们有崇尚品牌和名牌的心理。名牌是信心的基石,高贵的象征,地位的介绍信,成功的通行证,为了让身边的人接受自己,他们多会选择有品牌的商品。(6)注重感情。二代民工多是青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倾向、志趣爱好普遍不成熟,行动易受感情支配。表现在消费活动中,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感变化剧烈,经常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2.2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对80后一代与上一辈消费的差异、80后一代两阶段的两个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总结出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2.2.1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特征(1)情感:80后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多拥有知识资本,以脑力劳动为主,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要支持者,但是他们受本身现实收入的限制,在消费层次上较平民化,,而观念上受广告影响较大,崇尚白领品质生活,对各类名牌产品如数家珍,即倾向上的高端化和行为上的低端化。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核心,但是在人际交往上往往缺乏成熟的思维,社会力量薄弱。他们在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殊行为都带有浓重的情感因素。(2)学习:青年的消费行为方式会受到家庭方面长期教育和父母榜样行为的深刻影响。但在踏入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后,开始初步的独立于父母的自主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消费群体圈。此时在消费观念上,由开始的谨慎性慢慢过渡到越来越开放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开始更多地受到周围的同学、朋友、群体中的领袖消费者,时下最流行的偶像等参照群体的影响,整个消费心理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过渡,开始产生变化。在各种影响中学习,建立起新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经历了一个学习、成熟的过程。原来的生活消费观开始被商家构建的“新生活”概念打破,并通过不断的宣传暗示青年消费。其结果便是产生了许多非必需品,或是奢侈品的购买。(3)个性:这一代的青年人,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时期,生活水平较上一辈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他们认为“我就是我”、“Nothing is impossible”、“just do it”,崇尚个性化,风格化。需求变得多样化,消费变得复杂化,“我”有“我”的特定需求和消费欲望。“我”的产品只属于“我”,他们带有我的情感色彩和特定的选择价值,能够体现“我”的消费品位、消费文化和消费追求。(4)知觉:在品牌化观念盛行的今天,越来越鲜明的品牌意识成为这一代人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根据社会知觉理论,人们是根据自身对某种现象和行为所获得的感觉作为行为的导向。[3]一定的品牌不仅代表产品本身的层次和价值、品牌意识也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观、个性、自信心等,有些更是成为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词。而且品牌意识也突破以往塔尖式的模式,开始向大众化发展。好品牌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对的。80后一代,具有强调独特,紧跟时代脉搏的心理特征,青睐时尚,个性化,功能多元化,能体现自我风格的产品。品牌大众化日渐深入人心,它不仅可以为品牌的选择者提供他所需要的价值,并能帮使用者体现其自身的选择价值,这些都是当今新青年一代最为需要和重视的。(5)文化: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传单、海报、影像视频、互联网等手段的互动配合下,为每一次消费热潮营造出特定的消费文化,并倾力将其推向顶峰,来引导市场中的消费者。作为时刻关注潮流最新动态、最cool信息、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这一代青年人,尤其是这种消费文化的积极响应者和支持者。当消费主义弥漫时,他们抛弃了保守的储蓄,认为节俭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持续的、甚至是超前的消费;当娱乐文化大行其道时,他们模仿明星的服装、发饰、造型等等,成为明星代言产品的忠诚拥护者。“时尚”、“另类”、“个性”、“大胆”、“新派”,所有与这些相关的消费都使他们乐于投身其中。2.2.2 80后一代的消费行为特征(1)感性消费:80后一代由于从小处于家庭的核心,在成长中备受关注,形成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消费中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我的选择我喜欢”。而这种选择同时又大都带有强烈的自身情绪因素影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受影响的弹性很大,尤其当感官受到广告传媒、促销人员、价格折扣、外部环境、群体消费趋向等各种因素或其综合作用影响时,其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冲动化,期望借此来体现自身的独特,消费的重点有时甚至脱离商品本身,热衷于其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2)超前消费:观察80后一代,随处可见低头专注短信的“拇指一族”。随身听、mp3、电脑、网络等电子数码类的产品也成为他们消费的必要或已列计划支出。出门打的、过于追逐消费中非必要的名牌,对待收入更多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等等消费行为日渐盛行。同时信贷消费的进一步普及,使得他们对于奢侈品也开始突破浅尝辄止的界限。通过一系列的负债消费将以往的储蓄积累变成了现实的消费成果。“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成了行为与意识上的“白领消费族”。 (3)个性消费:80后一代,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有自己的见解和取舍,追求个性彰显,与众不同,“我有我风格”,这些都导致了更加前卫、个性的消费行为。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成为他们体现自身可区分可辨识的、独特的方式。少数高收入青年,身着名牌服装,开着跑车,住着高级住宅,以此突出白领消费的个性化。而大多数青年人受自身收入限制,并不能将高档名牌生活化,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消费的个性元素化。他们会挑选自己需要的原料,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加工,形成“只属于我”,带有自我特色的饰品,陶塑,小器具;他们会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专缉,创意个性写真。创造流行,将个性消费进行到底已经成为80后一代不可避免的趋势。(4)娱乐消费:80后一代青春、活力、时尚,有着极大的求知欲和求新欲。他们大多未完全步入社会,压力较小,时间也相对宽松,于是对各种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要比其他年龄层的群体旺盛。打台球、开party、进迪厅、影剧院、茶亭、泡吧等日常娱乐活动在他们中转为大众化,而蹦级、攀岩、滑翔、漂流、潜水、探险、自助旅游等刺激的娱乐活动则满足了他们“尝鲜”、“求新”、“探险”的消费心理,符合他们期望中的完全自由化的生活方式。只要是符合他们个性要求、消费潮流、新兴时尚等特点,就必然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积极投身于这股娱乐消费热潮中,并成为其主流消费者。(5)潮流消费:青年消费者在时下最流行消费理念的影响下,对原有消费观念产生了莫大的震撼。他们在审视现有的生活时,发现其与期望中的流行、浪漫、自由、潇洒的元素相差甚远,便开始一批一批地投入到新兴的消费潮流的大军中。形象变得大于意义,并沉浸在这种过度商业化的消费模式中。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小范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成为时下最具潮流的新生活思维模式。对于网络本身的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网上冲浪”的消费外,网上购物也愈加成为商业经济社会中青年们热衷的消费新方式。(6)体验消费:经济社会的青年们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独立意识渐强,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的消费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也不再像以往具有过多的盲目性,而是更趋于冷静、理性,更重视产品所带来的各方面的附加效应,以此进行比较、鉴别、挑选,尤其重视产品消费体验中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上、情感上最大的满足,并获得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感觉。(7)成就消费: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年一代,对自我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对未来也有相当的憧憬,消费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带来的感觉,享受的不单纯是结果,而且是过程中的快感和成就感。他们缔造行为与意识上的“白领消费一族”,不论收入是否丰厚,消费意识绝不落伍,具有变革与创新的勇气,以及改善自身条件愿望,消费行为变得更加大胆、实际。 3 针对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制定营销策略 3.1 伙伴营销80后群体是一个比较感性的群体,极易受他人影响,与自己特征或价值取向相同的人就会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他们会把自己所欣赏的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特别是一些有号召力的同学和朋友。参照群体的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影响着80后群体的消费方式、消费动机。在营销中,抓住这类群体的高知和参照群体现象,企业可以在营销中采取意见领袖的方式,对一些时尚类产品,可以利用80后群体作为代言人,从而一举撬动整个年轻人市场,甚至可以让他们充当新产品的尝试者,让他们主动去进行口口相传。同时企业还可以采取“伙伴群体营销”的模式,利用群体内部互相影响的模式来组织营销活动,实现整个群体的联动。这一策略的营销对象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和二代民工。在伙伴营销模式中,营销方会举办一些竞技活动,加强年轻人群体的伙伴化特性,让年轻人对产品产生高度认可,形成营销方于目标市场的沟通。在校大学生压力较小、对新鲜事物易于接受、热爱运动、希望受人重视、思维活跃,可充当伙伴营销中的参与者角色。因自身条件,部分人会成为该群体的意见领袖,给人以建议。二代民工尾随性很强,跟随于消费水平差别不大的大学生之后,间接追求时尚。3.2 符号营销80后群体比较强调个性,而个性就是通过一些前卫的符号或者载体来体现的,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其他人不一样,通常会比较有力度,甚至比较反叛,他们通过追求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80后群体经常上网,他们在网上形成了很多自己的语言系统,创造了很多自己的语言符号,“酷”、“爽”还有很多简化的根本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网络词语,都来源于他们的创造。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会去寻找能够和他们这个群体的符号相一致的产品。企业要赢得80后群体的偏爱,需要大力去发掘这个群体的一些流行语言、词汇、行为和心理,并要学会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产品研发和传播策略中,这样才能建立他们的认可度和信赖度。“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4]这一策略的营销对象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他们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多,具有更强的个性消费心理,更乐于创意个性消费。3.3 感官营销80后群体对自己流行文化的变化,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新鲜与惊奇,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大大丰富了青年流行文化的物质载体。他们对最新的IT数码等技术都很好奇,同时也很愿意为此付钱。他们重视产品的外观和款式,追求IT和数码产品的功能化,尽情体现自己的个性,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从长远看,要赢得80后群体的市场,当各厂家之间的内在技术不存在多大差异时,产品的款式和外观颜色将成为取得市场良好销售的有力武器。感官营销中,商品多为IT和数码产品,价格偏高。对于价格接受度倾向于中低端化的在校大学生和二代民工来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该营销策略目标市场更适合定位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他们往往会将学生时代渴望拥有却无钱购置的时尚消费品在刚离开校园、获得工作的初期迅速购入。多年因收入有限而被压抑的消费欲望随着工资的获得转化为购买需求,从而形成短时期内高强度的消费能量。3.4 网络营销我国网民数量达1亿多,其中,18岁以下用户占16.3%,18-24岁用户占37.2%,且大多每天都上网。[5]80后群体对于网络的应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QQ、网上BBS、个人网站、网络游戏、MSN到现在的个人博客,80后群体始终站在互联网应用的最前沿。网络对于80后群体来说,不仅是非常好的接触资讯的媒介、娱乐和信息交流工具,也是让他们成长为最精明和最专业的消费者的平台,这都来自于这个群体在网上充当意见领袖的贡献,而其他的群体则会因为这些意见而影响到消费决策。互联网营销对于80后群体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不论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上的营销,还是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模式创新,都不能忽视这个群体的潜力。网络对于在校大学生、职场新人和二代民工来说,不是陌生,而是很熟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消费必不可少。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潮流信息、交流思想、展现自我。通过网络了解商品、追求时尚。3.5 体验营销80后群体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很有兴趣,且对新事物愿意去尝试,并且他们非常注重内心感受,强调对于产品的真切体验。80后群体对于DIY、体验活动、试用等的兴趣度大于任何一个群体。渴求体验的心理一方面说明80后群体乐于创新的特点,另外也说明他们更加重视消费的过程感受。对于企业来说,要赢得这部分群体的青睐,需要为他们创造各种体验的机会,加强体验营销可以让80后群体成为好的口碑传播的重要群体。80后一代消费行为具有体验消费这一特征,鉴于此而提出体验营销。对于具有很强的消费倾向、很若的消费能力、渴望购买而无钱购置时尚品的大学生和二代民工来说,参与体验营销,实施体验消费,未必不是很好的选择。3.6 风格营销80后群体由于掌握了很多前沿的时尚和流行资讯,因此他们对于各种流行的产品风格和设计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崇尚自由生活的倾向使得他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较为追求简约风格。青年们对于现在流行的时尚、怪异以及夸张的超规定风格已经不足为怪,这多少会让他们感觉到有些“审美疲劳”,而传统怀旧的风格会让年轻人感受到自然和深厚的文化气息,这当然也成为他们的新宠。繁华之后,皆归尘土。当时尚、怪异、夸张的风格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不再受关注的时候,传统怀旧的风格则成为新宠。职场新人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逐渐获得工资,经济慢慢曾长,手脚不再拮据。经历了大学四年,不再叛逆,逐渐成熟,对于风格的追求,只为简洁、不复杂。3.7 娱乐营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奢侈,但是对于80后群体,这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在消费上的娱乐化倾向也较为突出。对80后群体来说,爱玩不算长处,会玩才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80后群体的这种娱乐化的形态带来的是娱乐营销,各种各样新奇的水吧、咖啡馆、迪吧、歌厅、饰品店等都是80后群体的偏爱,而打打杀杀的网络游戏、热闹的嘉年华等的兴起也正好切合了80后群体的心理。娱乐营销适合于整个80后一代群体。对于企业来说,针对80后群体需要采取出众的娱乐化营销,在产品设计、终端场景还有广告诉求都要有娱乐的概念。3.8 亚文化营销80后群体由于心灵上的不成熟,以及处于强烈的求知和认识社会的阶段,导致他们在群体内部形成分化,从而变成自己的小圈子文化,这些小圈子就变成了80后群体的亚文化。现在流行的80后群体的亚文化包括小资一族、SOHO一族、BOBO族、胶囊一族、网络一族等。这些群体各有各的个性和特征,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品位。这些给营销带来的启示在于,越是年轻的群体,越需要做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否则,很多产品很难建立与群体的对应性和穿透力。针对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制定了八种营销策略。上述各营销策略的营销对象,并非都要一一对应,只是相比较而言更加合适而已。面队整个80后一代,企业必须做好目标市场细分工作。对特定的80后群体,采用更加合适的营销策略或各种营销策略综合运用。4 总结80后一代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利、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策略。对这个日益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特征,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阵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他们还未完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者,但他们是未来的市场中坚力量,只有抓住了他们,才能掌握未来中国的市场。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商家要对80后一代群体进行强有力的营销,必须吃透这个群体的消费文化,采取多种营销要素的组合,才能取得胜利。[1]丁家永.中国营销传播网.2006-06-08. http://www.emkt.com.cn/article/266/26652.html[2]施应林.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版,(4):48. [3]刘英陶主编.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第49-50页 [4]王宁.消费的欲望[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5] 肖明超.营销学院.2006-04-25

317 评论

宇宙梧桐

“餐饮消费几乎是所有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构成。”调查显示,35.6%的大学生每月餐饮消费额在250~350元的范围内,在350~500元的范围内的有28.2%。

101 评论

相关问答

  • 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 摘 要 ]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在一定

    谁是小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汽车消费心理和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 摘 要 ]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在一定

    xiaoshu2006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 摘 要 ]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消费现状和消费特点在一定

    a长了一半的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消费心理毕业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

    xianla1985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论文

    在一项对广州市五所大学1586名上网学生的调查中发现,6.34%的学生患有网络综合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

    Angelcat9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