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光环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jessiemaomao
说到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标志性人物,那就是曹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以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优秀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等,确立了中国话剧这门现代舞台艺术的历史地位。曹禺戏剧成就的取得,固然要归功于他的殊异的天分,但也不可忽视他对外国戏剧的广采博收、兼容并蓄,他与易卜生戏剧确实缘分非浅。而最初引导他走进易卜生戏剧世界的人,是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张彭春。1925年,当时的名字还叫万家宝的曹禺,加入了张彭春组织的学生演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7年7月,也就是在曹禺18岁的时候,张彭春指导南开新剧团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国民公敌》,曹禺在其中演了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这是他首次接触易卜生戏剧。《国民公敌》的演出,还引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当时驻守天津的军阀禇玉璞,听说南开新剧团演出了《国民公敌》,就十分生气。这个愚蠢的家伙,以为南开一个姓易叫卜生的青年,写剧本攻击他,骂他是国民公敌,于是便派兵到学校抓人,易卜生自然是抓不到的,抓不到人就勒令停演。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直到过了一年,南开新剧团把剧名改成《刚愎的医生》,这出戏才得以重演。这件事情让曹禺印象深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黑暗,他说,“仿佛人要自由地呼吸一次,都需用尽一生的气力。”[4]曹禺对戏剧的痴迷,让老师张彭春看在眼里,因此对这个得意弟子格外留意,尽心栽培。1928年,在南开中学24周年校庆之际,南开新剧团演出《傀儡家庭》,主角娜拉就由男扮女装的曹禺来扮演。由于曹禺个头不高,身材匀称,面目清秀,特别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装扮起娜拉来,便颇有几分女性的妩媚动人和刚柔相济的神韵,再加上老师张彭春的悉心指导,这一个娜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29年12月,张彭春要去美国,一是为南开学校募捐,再者是为梅兰芳访美演出牵线。临行前,他将一部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送给曹禺,这使曹禺非常感激,他借助英文词典,通读了全书。易卜生的戏剧,曹禺不仅读过,而且演过,这样的经历,对他掌握现代戏剧的编剧技巧很有帮助。后来,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曹禺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1年春,清华大学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曹禺在剧中仍然扮演娜拉。据李健吾说,这可能是中国现代舞台上最后一次的男扮女装了。一次又一次地扮演娜拉,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化身为女子,体会一个女人在生活境遇中的尴尬、无奈、挣扎、委屈,是不是让曹禺更深刻地理解了女子的处境和心理呢?这是大有可能的,因为在他后来塑造的女性群像中,无论是乱伦的太太,偷情的少妇,还是堕落的交际花,甚至下等妓院的女子,他都赋予了她们极大的同情,从来不肯站在男性的立场藐视她们,而是刻意展现她们灵魂中金子般闪光的东西。1933年,曹禺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易卜生》,写作这篇英文论文时,曹禺主要参考了萧伯纳的《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也就是在这一年,曹禺一边构思他关于易卜生的论文,一边开始创作他的成名作《雷雨》。点燃曹禺创作灵感的最初契机,是剧中一个奇异的女子和围绕她的情感危机,这个女子就是繁漪。这一条线索铺展开来,勾连起一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种种恩怨,勾画出一个魔咒般的命运怪圈。1934年,《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35年,李健吾在他的评论文章《雷雨》中指出:“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无论是他有意或者无意)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19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5]显然环境和遗传的问题,在易卜生的戏剧中都有所涉及。有人指出,在情节结构上,《雷雨》表现的乱伦悲剧与易卜生的剧作《群鬼》相似。
vera911213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笔名曹禺。湖北潜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 曹禺出身于万家这一个旧式的封建官僚家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都是社会的上层人物。曹禺幼年时代经常出入这些官僚、买办家庭,有机会接触、了解象《雷雨》、《日出》、《北京人》中所描写的那些人物和那种生活。在腐朽的旧社会和“沉静得象座坟墓”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曹禺,厌恶家庭,憎恨社会,心中滚动着渴望社会变革的阵阵“雷雨”。是对剥削者、压迫者及其附庸们的恨和对被压迫者、被践踏者的同情与爱;是对旧中国的否定和对新中国的向往,促使他开始了《雷雨》、《日出》等剧本的创作。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诞生前夕,随着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风云变幻,曹禺的思想和创作,也经历了起伏曲折的变化。《蜕变》,《北京人》就是在那时候写的。但创作《家》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曹禺被迫痛苦地放弃了话剧创作。这是因为他无法回答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陷入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而这种痛苦与矛盾,又困抗战胜利以后的复杂形势变得更加尖锐,终于迫使他搁笔。直至解放后才重拾创作热情。
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由于中西
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
开题报告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