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3

1024个西瓜
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心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ly20131010

已采纳

展开全部《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一到六周,研究生院安排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获益匪浅,感觉这门课程安排对于刚上研一的我们是很有必要的,是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了解,学习了科研工作的规范。尽管这门课程只有短短的六周时间,但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老师

352 评论

applealing

《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一到六周,研究生院安排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获益匪浅,感觉这门课程安排对于刚上研一的我们是很有必要的,是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了解,学习了科研工作的规范。尽管这门课程只有短短的六周时间,但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三个不同方面的知识,分别为: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知识产权概论、图书馆与论文写作。通过学习,使我对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理论和规范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形成了在学术道德上的约束,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内容、作用和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一个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使我对图书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文献写作技巧与规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课安排在研究生必修课中,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今后的科研和生活有着指导意义和很大的帮助。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汇聚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就目前大家所达成的共识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学术研究是其根本和基础,因为,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才能以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然而,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全民阅读的能力都很低下,《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就有报道:问及我国国民不读书的原因时回答“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的比例高达34.48%。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才选择看看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本, 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太注意材料的取舍和对自己有利的阅读方法的选择。高校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美国,对本科生进行学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大一学开设术研讨课程,并己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的课程,只是在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

322 评论

魔都魔都

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着共性,总结归纳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很多人在写报告的时候,没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是,将学术研究变成了抒发个人感慨。须知两者之间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根本的区别。学术研究讲究对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并用严密而清晰的逻辑论证将事物的结构和矛盾等展示出来。它本质上要求我们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研究对象。当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这是学术研究最起码的要求。

抒发感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所着重的,更多的是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研究对象如何呈现的问题。材料的充分掌握和吸收在这样的写作方式面前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为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或许他也强调逻辑,但这个逻辑只是“他”的逻辑,而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逻辑。想象的原则代替了客观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就是情感的逻辑代替了论证的逻辑。

究竟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怎么写?暂且不说内容方面,针对格式规范而言,很多人问题也还不少。有的论文连注释都没有,让阅读的人怎么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最低限度需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引用文献,以及论文主体。只有这些东西都具备,我们才可以说至少从形式上来讲,这才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才可以发表到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面去,这也是为论文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能马虎。

摘要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的主要概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关键词则体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层次以及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使得读者在阅读一篇论文时更有针对性。从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历史不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我们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也就是说,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前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过。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思考,从而印证它们;也可以反对他们的观点,从而进行驳斥。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我们都必须正视它们,不可以跳过、无视,直接进入自己发表看法的环节。这既显示出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也是自己轻浮和无知的表现。

最后一点是引用文献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很重要,因为读者可以借助它进行原文的回溯和查阅,以便印证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对比现在很多中文期刊投稿须知可以知道,文献的要求也是有严格的审定的,切不可随意添加文献,否则也是不予通过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像“望文生义”这样的随意引用很多,这对论证的严谨性构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作者标出引用文献,那么读者就可以对他的思考过程进行监督。这样一来,论证的合法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和“相关文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引用的书籍、报刊等,而后者只是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两者之间不可以直接划等号,不能混淆。

哲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概念思维。具体来说,它需要对每个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区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进入到判断和推理的环节,从而展开论证,将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柏拉图曾经将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他认为,“表象世界”是流变的,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也是靠不住的。“理念世界”则是恒常的,固定的,永久的,因此是真实的。为了达到对“理念世界”的把握,我们需要借助于哲学思辩,而哲学思辨所使用的方式,恰恰是概念式的思维。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就是因为诗人写诗的过程,不是别的,恰恰是“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这种“双重模仿”非但对理性思辨无益,反而害处很大。《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即:前者是“真理之路”,后者是“意见之路”。

概念思维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注意思考的起点问题。所谓的起点,也就是开端,即思想作为思想,它从哪里开始。对于哲学思考而言,开端往往决定着结果,即结果怎么样,早已经蕴含在开端中。有什么样的开端,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开端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概念的分析,除了重视起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概念的演绎。概念的演绎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上级阶位的概念和下级阶位的概念之间要有连续性,二是同一阶位之间的概念之间要有相关性,或者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要能实现“无缝对接”。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种加属差”。我们首先需要将“种”找出来,在此范围之类进行“属差”的划分,只有这两方面都完成了以后,才可以进行定义。不管是演绎还是定义,都需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明澈的分析,这是概念思维的前提。

停留于表象式的思维中的例子太多,比如说对“无为”和“自然”的分析。大家都是举政治、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来论证“无为”和“自然”,很少有从“无为”和“自然”本身来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哲学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而我们却用这样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论证。须知具体的例子是“特殊”,而普遍的真理是“一般”,“特殊”如何能保证“一般”呢?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学会努力挣脱表象思维的束缚,进入到概念思维中来,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撰写论文,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315 评论

jajahhauqba

研究生论文学术与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可以在百度文库上就可以搜索到他的范围

327 评论

实言舌实言兑

职业素质提升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在21世纪,职业素养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第一竞争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国际化标准,是职业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而杨老师正是非常注重协助个人及企业在获取平衡式成功等领域上拥有极为卓越的成就。

作为我们联通公司,业务范围在不断延伸,顾客群体在迅速增加,公司在发展中面临众多机遇也面对多种挑战。

作为联通公司的一名员工,想要参与职场竞争,想要成为职场中的成功者,想要取得职场生活的辉煌,就必须懂得和遵守这些职场规则。

同时,应适应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

176 评论

超能力小怪兽

本文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吴菡同学在教管博党支部与教育博士临时党支部共建活动的经验分享整理而成,分享内容由吴菡同学的写作体会和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的课程笔记组成。

一个好的idea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广泛的阅读经典专著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此外,做到跨学科涉猎,融会贯通,例如社会学、管理学领域的专著, 注意积累理论框架 。其中,阅读经典专著的优先级大于阅读文献。

通过专业书籍、相关课程和在线资源积累研究方法。

此外,关于阅读方法。阅读专著时,忌囫囵吞枣,求量不求质,既要借鉴,也要内化。借鉴即为多做读书笔记,记录经典/独到的观点。(注意记下页码!)内化即为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合,注意对比和延伸。

阅读文献时,做好文献管理,析出核心/经典文献,善用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工具,并对重要文献进行整合(如列出表格)。在读文献时,从标题入手,关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行文结构(逻辑)、用词(白话or典雅),把握文献的写作节奏。此外,关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定位经典文献,了解领域概况。学习、模仿经典文献的写法。在引用相关文献时,随手标注出处/页码。

选题时,要有问题意识,并兼顾创新性。所选题目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可以研究,二是值得研究。

在选题时,着重思考如下问题:

先列提纲(标题),理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作。此外,在写作之前,确定文章的大概字数,以及每部分所分得的字数,做到各个小节的内容大体相等。

文章标题的作用是高度概括论文主要内容、强调论文的研究方法、突出论文的主旨和核心论点、表明论文研究和写作的目的等。

文章标题的类型包括:描述式、问题式、比较式、对比式等,

好的标题的标准:准确、简练、清晰、陈述明白、引入关注等。

在写作时,可以到知网翻阅与研究主题或使用研究方法类似的文章,模仿别人的标题的形式、用词等。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一个理论能被证明成立,就具备预测、假设和指导作用。理论在于整合存在的“事实”,将这些事实整合并赋予其意义;同一事实可以用不同理论来整合,不同理论就同一事实产生的不同解释和意义,引发更多的研究。所以,在文章中应用的理论,可以起到框架的作用。

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都需要依托理论,一方面是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分析框架,整合资料、解释资料,赋予资料以意义;另一方面,也能验证理论、回应理论、完善理论,或者生成新的理论。

这里所指的理论不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理论,还可以是多个理论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是基于现有理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在论文写作中(特别是小论文写作),尽量不要用过于宏大的理论,中层理论和小理论是较好的。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关于研究方法的总的原则是:研究方法(工具)为研究问题服务;了解多种研究方法,选择自己认可的研究范式和自己能够驾驭的研究方法,做规范的研究。

研究方法要注意:1)研究范式;2)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思辨研究……3)数据收集方法:田野调查、问卷、访谈、观察、政策文本、文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4)数据分析方法及数据分析软件。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有关的文献的综合和解释。当你进行文献综述时,你要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然后用系统的方法,对期刊文章、书籍和其他文献进行书面总结(这些文献描述了知识在过去和现在的状态),通过搜索和分析相关文献来寻求答案。

文献综述是将文献表达为一个发展线索,一条看得见的清晰的河流,一个理路、进路。文献综述的重点不是罗列文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想法把文献排列组合。

(2)文献综述的目的与特征

文献综述的根本目的和目标:1)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和问题的前沿知识;2)了解已有研究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3)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是制造问题,寻找空隙、发现矛盾,比较、对比、分析不同文献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分析不同作者、文献之间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寻找自己研究的空间。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不是报道性的,而是持批判性立场的批评、辨析。

文献综述的范围:最早的、开创性的;最权威的;研究转向的;最新的;理论的、方法的、问题的、观点的、材料数据的。

(3)文献综述的范式

有3种范式。一是编年式,按照产生时间写,需要把握时间脉络。二是主题式按照子问题的几个方面来写。三是漏斗式,逐渐聚焦,从学科内的普遍性问题向自己研究的问题过渡。

从个人的经验看,可以先按照编年式写,然后改成主题式或者漏斗式。

(4)常见问题

一是罗列堆砌,没有线索理路。文献综述一定要有一个逻辑,例如:归纳、演绎;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由一般到专门;纵的、横的;理论、政策、现象;正反……

二是肤浅表面,没有对文献和问题深入理解。

三是片面偏颇,没有全面系统梳理和分析文献,不当处理文献。

四是引用过多,大段大段引用,或一个文献引用多次。即使引用,也要转换成自己的话来说。

五是评价不当,全面肯定、过度否定都不对。

六是评论过度,文献综述的功能是引出问题,要辨析,但不是论证。也就是说,不需要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只要暗含观点,否则正文就容易没有新的内容和观点表达了。

(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论文发表有6点值得参考的地方,一是善于利用课程作业。二是反复打磨 / 隔一段时间再回看。三是重视同行/专家评议。四是了解期刊栏目/特色/层次/审稿周期。五是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六是拒稿是常事,要有平常心。

172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心得体会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Sunny彩妆半永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心得

    展开全部《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一到六周,研究生院安排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获益匪浅,感觉这门课程安排对于刚上研一的我们

    1024个西瓜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学术道德和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Elena小妞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术论文规范写作的心得

    最好找专门写作的人,自己写太烧脑啦

    blackiron.s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知识点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一、什么样的论文是高质量论文?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现实、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理论。一篇论文,只要达到这里的三个目的之一,就是一篇基本

    亲切的海沫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