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天骄建材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白菜生产环境检测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浮生若梦762

已采纳

设施蔬菜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概述了白水县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对策,为县域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对策

陕西省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塬北部,近年来,该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是农民经济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然而,化肥、农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设施蔬菜过量施肥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1存在问题

1.1化肥施用量严重超标

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环境指标规定,农业化肥施用强度≤280kg/hm2,而白水县30户菜农的化肥施用强度最高为1875kg/hm2,最低为928kg/hm2,平均可达1454.3kg/hm2,是国家规定指标的5.2倍。

1.2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使用

由于被调查的西固镇王河村属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加之有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的监督管理,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但目前仍有2%~3%的菜农在使用甲拌磷、三氯杀螨醇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3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的天数,可保证收获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各种农药因其特性和降解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菜农对这一常识掌握不全,为了保证杀虫、杀菌效果轮番使用,为了抢市场,喷药后急于上市的现象仍有发生。因此,寄希望于菜农守住农药安全间隔期成为保障蔬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危害

2.1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农民长时间盲目施肥、滥施化肥,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化肥中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肥的流失还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导致硝酸盐含量升高,特别是蔬菜施用硝态氮肥,可使蔬菜中积累大量硝酸盐,硝酸盐在蔬菜储存过程中又可还原为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当大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O2-)+胺、亚硝基胺、次生胺致癌,并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种瓜瓜不甜、吃菜菜不香”的现象,影响人体健康。

2.2不规范使用农药的危害

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农药在田间使用后,除少部分附着在作物体表外,大多逸散在大气中或降落在农田土壤中;大气和土壤中的农药,随着雨水的冲淋,又会进入邻近的水体;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及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又可被作物吸收而进入作物体内及农产品中。

3措施与对策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丰收的生态环境。

3.1建立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农技推广部门应指导菜农按照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的肥料标准(NY/T394—2000),科学合理施肥。

3.2制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

让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标使用农药和过量施用化肥现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3防止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针对蔬菜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需肥规律,在温室内采土化验,按照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肥料使用标准进行科学施肥,减少因过量施肥对作物、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认真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依据各种农药的残留动态,确定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允许使用的次数、用量及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量。

3.4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

通过专业协会、合作社,向菜农推广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抓好对菜农的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与大、中型农资企业,供货商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农民提供放心的农资产品,指导农户在农药使用的关键时期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进行统防统治,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

3.5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让农资经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禁用、限用农资产品的有关规定销售农药、化肥,形成从“田间-市场流通-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防守”,让高毒、高残留农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藏身之地。

3.6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职能作用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的管理,有效保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监控,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蔬菜的需求,充分发挥市、县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对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进行监测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职能,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现场检测。

99 评论

已然晕菜

去<<作物学通论>>上去找,都有.

239 评论

猫猫不在家叻

第一节 植物分类概述(1学时)一、分类原则1.人为分类2.自然分类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4.化学分类学5.数量分类学二、分类单位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命名原则三、界和门的划分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 原核生物(prokaryotae)(1学时)一、细菌门(Schizomycophyta)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繁殖方式二、蓝藻门(Cyanophyta)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2.蓝藻的主要特征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第三节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学时)一、藻类(Algae)1.藻类的主要特征2.藻类的种类、门类3.藻类的繁殖方式二、真菌(Fungi)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的种类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演化历史三、地衣(Lichenes)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2.地衣的种类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第四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1学时)一、苔藓植物(Bryophyta)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2.苔藓植物的分类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二、蕨类植物(Pteridophyta)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第五节 种子植物(1学时)一、裸子植物(Gymnospermae)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二、被子植物(Angiospermae)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 植物生活和环境(9学时)——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第一节 概述(1学时)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2.生态因子的分类3.最低量定律和限制因子4.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1.基本概念:适应、驯化、忍耐力、生态类群、生态型、生理幅度、需求性、生态幅度2.适应3.忍耐力及其特点4.生态类群和生态型第二节 光和碳素营养(1学时)一、光照条件1.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能力、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净光合率、光能利用率、生理辐射、补偿深度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1)光强与光合作用(2)荫蔽胁迫与适应类型3.光的性质与光周期的生态作用(1)光的波长与植物(2)光周期和植物二、碳素的生理生态作用1.CO2补偿点2.CO2对植物的限制作用第三节 水分条件(1学时)一、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1.植物水分状况与生命活动2.植物吸水与失水的内外条件(1)植物的吸水能力(2)土壤水分对植物吸水的影响(3)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3.基本概念:吸胀作用、半透性、渗透势、衬质势、压力势、蒸腾作用、饱和含水量、饱和亏、蒸腾系数二、适应陆地水分条件的生态类群1.旱生植物(xerphyte)(1)肉质旱生植物(succulent)(2)硬叶旱生植物(sclerophyllous xerophyte)(3)软叶旱生植物(malacophyllous xerophytes)(4)微叶型和无叶型强旱生植物(supperxerophyte)2.中生植物(mesophyte)(1)形态特征(2)生理特征3.湿生植物(hygrophyte)4.划分水分生态类群的方法(1)生态序列法(环境梯度法)(2)形态结构分析法(3)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法三、渍水土壤和水体的生态作用第四节 土壤条件(1学时)一、氮和矿质元素营养条件1.生理生态意义2.植物对营养元素模拟吸收特点3.适应土壤营养条件的生态类群二、适应有毒害土壤的生态类群1.对富铝化土壤的适应类群2.对盐渍土的适应类群3.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土壤的适应类群三、沙生植物与石生植物1.沙生植物2.石生植物第五节 温度条件(2学时)一、植物生命活动与温度条件1.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需热量及温度生态类群4.基本概念:生理性干旱、春化作用、积温二、适应极端温度的生态类群1.低温胁迫与植物适应特征2.高温胁近和植物适应特征三、植物物候节律1.物候历2.物候剖面图第六节 生物条件(1学时)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2.动物对植物的授粉作用、传媒作用及其生态意义二、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1.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2.机械性相互关系3.化学性相互关系4.竞争性关系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环境检测系统论文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又是一次环保信息技术的改革,经过很多年努力,我国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分析逐渐成熟,物联网的引进是对环境污染经习

    leemary640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环境检测采样员论文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

    水果西瓜太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环境检测论文闫红梅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 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的分析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

    小蓉~蓉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环境检测与评价论文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

    灯神的精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环境检测仪器的论文

    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可分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传感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试述传感器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可分

    小小锅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