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拉面只喝汤
感谢信
假定你是李华,你所在的山西国际学校要征集一封英文感谢信,以致意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一封信用于投稿。
1. 表达谢意;2. 个人感受;3. 表达信心。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开头语和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参考词汇:流行病epidemic 疫情 epidemic situation 新型冠状病毒 novel corona virus
范文:
Dear Medical workers,
I am Li Hua,a high middle school studentin Shanxi. I'm writing toexpress sincere gratitude to you all for your devotion and sacrifice in this battle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 Virus.
In this epidemic, it is you who, despitethe lack of equipment and the potential of infection, desperately rescue those infected but striving for life. It is also you who have shed new light on the virus with expertise to build up our confidence to defeat it. It is you who deserve all the admiration and love!
I can never express our thankfulness too much for your selfless contribution. It's widely believed thatour joint efforts China will win the battle and make a quick recovery.
Good luck and stay well!
Yours sincerely,
Li Hua
caroline2900
1、投稿的文章内容必须与新冠肺炎有关,但不能出现新冠字样。2、投稿的文章内容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他人的文章。3、文章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有任何虚假或不实信息。4、文章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能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5、文章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公德,不能有任何不良信息。6、文章内容必须符合网站的审稿标准,不能有任何违反网站审稿标准的内容。
洛洛智久
有关疫情的作文5篇_关于疫情的记叙文
在这危机时节,一则新闻又让人敬畏。一名环卫老人省吃俭用攒下1万元的积蓄留给民政部门,放下钱不留姓名,转身就走,只是想着平凡的自己也能贡献自己一分力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疫情的作文10篇_关于疫情的记叙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1
十七年前,一场空前的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遭遇战在全国多个省市打响。与此同时,灾厄也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中国人身上。而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的人们,曾一度陷入无尽的恐慌之中。但所幸的是,人们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消灭病毒,阻止疫情。在全国人民同病毒顽强斗争后,这场疫战终于艰难地胜利了。
而此时此刻,大街上本该是一片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景象。路上的行人也都该急匆匆地赶回家,好与分别已久的家人团聚。可是今年,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愿望却被一场袭卷全国的新冠病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
这次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其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死去了。经历了十七年前那场沉重的灾难,每个中国人都蜕变成了一位勇士。疫情当前,无论是什么人,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人民出力。就连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也不愿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在这场病疫中,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希望的曙光!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与病毒激斗,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中,各地方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贯彻落实,作出“克服短暂的困难换取长久的平安”的决策;用七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等等。这些举措都展现了强大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同时予以我们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苦难只会铸就辉煌,风雨只会造就彩虹!我们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上下同欲,共度艰难。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伤员,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就没有攀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这场斗争必须赢,因为我们的身后有着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这场斗争必定赢,因为我们不再像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时那么弱小,那么无力,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我们不想再重演十七年前的悲剧,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想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2
二零一九十二月三十日,在武汉地区发现了二十六例类似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但武汉当地政府并没有重视,因为没有发现人传人的迹象,直到次年的一月二十日,疫情才真正严重起来。二十三日二十四时,武汉政府采取行动:交通措施全部停运,封闭城市。但在当晚,就有近三十万人从武汉流出,这就导致了疫情蔓延。
随着西藏疑似病例的出现,整个华夏大地全部被疫情点亮。于昨日,钟南山院士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并作出了研判。他的一席话,让人增添了不少信心。于采访的最后,提起武汉时,这个八十四岁的老人,却哽咽了。“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我愿意做这样的普通人。
一月二十四日晚的除夕夜,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接到前往支援的电话,医疗队一百三十六名医护队员凌晨两点抵达武汉。等到安顿完医疗队住下,已是凌晨三点。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像钟南山院士和张定宇院长这样的人有许多:在地铁里给没戴口罩的人配发口罩,向群众补充抗疫知识等。
想要战胜疫情,绝对不是空喊“武汉加油”,更要付诸行动。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这样的普通人。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3
冬日已至,春节已至,疫情也至。
从前,门庭若市,一出门便会碰着摩肩接踵的场面,参入敲锣打鼓的队伍里。如今,因为疫情,路上竟然不见一车,空荡荡的街道不禁让人打起一个个寒颤。
湖北疫情爆发后,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如今,浙江,成为了第二个重灾区。
遵听终南山院士的话:“春暖花开再动一动。”每天,我都会趴在窗子上,看向窗外——北风“呼呼”吹过,树叶没有一点翠色欲滴的样儿,花儿也不知在为谁低头哈腰。有时,火红的太阳便会当空照,使世界看起来充满活力些。
收听新闻是我每天的任务。我常常安适地坐在床上,打开手机,刷着有关疫情的新闻。或是打开电视,和家人共同收听各地疫情情况等。看着白衣天使们辛勤地付出,流下一滴又一滴汗水。我不禁紧皱眉头,抿住双唇,想要跳到他们跟前,拿出手帕,为一位位医护人员逝去他们额上那一粒粒晶莹的泪珠。但是,他们哪有时间?就连一口饱饭也吃不了。
其实,家,是温暖的港湾。被疫情袭击后,人们每日待在家中,除了医生与患者,每一个人都与亲人相处在一起。我们与家人一起喝着清新的茶水,吃着柔软的米饭,下一顿顿象棋,猜一次次谜底,每个未患病的家庭中,都充满了小脾气与次次欢笑,充满了过期零食与飘香的饭菜。
但同时,我也想到,那些患者的家庭却沉浸在痛苦与悲凉中。疫情如同一片广阔无垠的海,将他们隔离在海峡两岸;疫情如同一座险而高的山峰,将一个家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山头,另一部分却在山脚下;疫情如同一扇没有钥匙的门,将一个家庭隔离在门两侧。
这个假期,一个特别的春节。一日复一日,疫情并未好转,确诊病例愈增愈多,却也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些事——生命是无价之宝,亲情是上帝赐予的珍贵礼物。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4
在2020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我们面前,来势汹汹。这是一场生命与病毒的抗争。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抗战一线,也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纷纷请战,勇敢“逆行”在抗战一线。他们用大无畏的气概守护每一位病人。
此次疫情对我们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感染成千上万的人。使人们终日陷于恐慌之中,足不出户。本该热闹非凡的大年也因这次疫情变得冷冷清清。而他们,医护工作者们告别家人勇赴抗战一线支援武汉。
他们中有孩子的父母,有父母的子女。在接到信息的那一刻,他们不得不告别挚爱的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勇闯一线。难道他们不害怕吗?不,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害怕。他们也想与家人团圆红红火火过大年,但是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肩上的责任不允许。他们的身份时时刻刻告诫他们:你,必须冲在人前!用行动让患者安心,让家人放心。
面对疫情,总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隔空喊话。一对夫妻在医疗中心内隔着厚厚的防护服认出了对方,万千话语只汇成一句加油!8岁小男孩想父母时深呼吸,这一系列事让我们为之动容。正如人们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不是海角,而是生与死的距离。疫情警报响起时,你义无反顾成为逆行者。面对家的呼唤,即使近在咫尺,你也望而却步。面对家人的亏欠,你哭得像个孩子。但挑起责任和重担,你活脱脱像个战士。请相信,你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后是十四亿儿女。我们,携手同行,没有过不去的关。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东,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5
2019年12月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湖北武汉爆发。这场疫情的状况可比当时的SARS来的还要迅猛,还要严重。在岁末年初时节,它打破了大多数人一如既往的春节习惯。那些难得的同学聚会、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得不取消,没有了走街窜访的探亲,也没有了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每个人都整天待在各自的家里做"抗疫",看着手机电视里那些疯狂上涨的,心里又是一阵阵的惊叹和担心。庚子鼠年的春节,没有了以前的红火气氛,而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春节。
同时,在这争分夺秒的疫情背后也涌现出了一批"最美的逆行者"。
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组成10多万人的医疗队前去支援武汉。而那其中大多数的"白衣天使"们,只不过是一群90后的孩子,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在别人的前面,按上了手印,他们担起了这份重任。在工作期间他们换上笨重防护服,十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这是对身体极大的考验。累了随便坐在地上休息会儿,然后又站起来继续工作,防护服的有效时间只有4个小时,但在这4个小时里,他们一般不会离开病房,因为那样会使所有的医护用具没有了效果,所以他们任凭汗水的浸透。一群年轻的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奋战在前线,和死神抢人,守护着中国。这些足以让全世界看见中国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光彩!
在2月6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也相继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十个昼夜,两座医院的奇迹背后没有"基建狂魔",只有"生死时速",那些吃睡在工地的建设者们又为患者争取到了两千多张床位,为成功争取了一丝契机。他们日夜颠覆在工地上,一分一秒也不敢浪费,真可谓是中国的力量,值得被记录的中国的力量!
在这危机时节,一则新闻又让人敬畏。一名环卫老人省吃俭用攒下1万元的积蓄留给民政部门,放下钱不留姓名,转身就走,只是想着平凡的自己也能为武汉贡献自己一分力量。它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又承载着老人多少的热心啊!
共克时艰,武汉加油!我们不会放手,相信明天会更好!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6
新年到了,老家门前的广场早早就挂起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贴满了春联。春联贴了,福气自然也就到了。但是今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这个新年过得心里很不畅快。
现在国家为了十几亿人民的安全,所有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这其中就有我的妈妈,我觉得很骄傲。当然,我也很担心她的安全。为病毒传播不再继续扩大,她努力工作,放弃休假。
本来的计划是爷爷奶奶弟弟先回老家,我跟老妈在年三十坐高铁回去。可到了年二九,妈妈退掉了车票,郑重其事地和我说:“妈妈因为临时工作原因,不能陪你回去了。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去,希望你能理解。”当时我就懵了,一想到自己从没有一个人出门这么远,心里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一路上爸爸妈妈打来的好多电话,我也是带着情绪交流。
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加上爷爷奶奶不断开导我:“妈妈是医护人员,这是她的责任。”我慢慢释怀,理解了妈妈,知道妈妈就是电视上说的“最美逆行者”。
我在老家很无聊,就畅想楼下的情景:楼下的广场舞大妈翩翩起舞,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广场上形成了一股人流,大家作揖拜年问候……现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广场空无一人。我一探脑袋,大声嚷道:“爷爷奶奶,今年广场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在家里难受啊!我想同学们了,真希望早点开学。”
家里最欢快的,就数我那两岁的弟弟了。他时而冲出房间,时而扯着奶奶,时而拽着我。因为他,疫情好像并不存在,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年夜饭上桌了,虽然比不了大酒店的色香味俱全,爷爷也准备了一天。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子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我有时候在想:过年到底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团圆嘛。现在我深有体会了,妈妈舍小家为大家,虽不在身边,但是我心里觉得很幸福,也很光荣。我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只要勤洗手,不去找病毒,病毒自然也不会来找我们。
最后,我想对在外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新年快乐,我爱你们!”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7
2020年的农历春节,以一个不平凡的方式打开,“年味”被“无情”冲淡,春天和爱还没有到来,就开始失去了很多。在抗疫的华夏大地上,每一次支援前线、每一份执着坚守、每一次爱心涌动,都让我们报以必胜的心态相信,疫情终将战胜,而奋战拼搏、鼎力支持的一个个你,用感动点燃人性的光辉,用精神充实民族的灵魂,你们的样子值得永远铭记。
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是你的样子。一枚枚鲜艳的红手印、一张张“请战书”、一笔笔坚定的笔迹,医护人员用行动去坚守,让铮铮誓言变得更加震耳欲聋。“得知母亲去世,火神山护士含泪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楼道里的午餐”“布满勒痕的额头和脸颊”,这些触动人心的画面,是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真情奉献;带病上阵、冲锋在前的“渐冻症”院长,是舍身忘我的钢铁战士;84岁,再次出征、冲上火线的钟南山院士,是感动国人、令人钦佩的最美“逆行者”。疫情当前,你们冲锋陷阵,无所畏惧。你们离我很远,但你们“敬佑生命”的样子,住进了我的心里。
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是你的样子。在直面病毒的最前沿,联防联控的最末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隔离衣,只有一层薄薄的口罩,从初一到十五,是满腔的热血和肩上的担当,让一个又一个基层干部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是平日里排兵布阵的党委书记,如今我更佩服他走村到社午夜离去,日行2万步的坚毅;他是平日里独挡一面的硬汉组织委员,如今我更感动于他元宵佳节思念小女儿的柔情;他是平日里粗枝大叶的退役军人,如今我惊叹于他作为第一书记细致防疫的周密……他们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却是我心里“大英雄”的样子。
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是你的样子。疫情袭来,这不是某一个单独群体面临的战役,是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战役的基层一线,我看到了众志成城的生动诠释。他是村里的贫困户,疫情当前,他化身为日夜坚守的全村“守护人”;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户和个人,慷慨的将爱心物资捐赠到前线,送上温暖的后方力量;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却成了战“疫”中不分时间有求必应的“采购员”……他们是朴素的村民,但他们发挥“小我”力量、心系国家的样子,是我心中最美的样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愿意相信神话的民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明知不可为,却也为之,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历史长河中,不断有英雄豪杰丰富、充实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我想,今天这些让人铭记的样子,也可以在时间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若干年后,当我们喊出抗震救灾、抗击非典、战胜肺炎时,我们又能热泪盈眶、勇往直前!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8
这场疫情“战争”发生的很突兀,以至于当人们惊觉时,病毒已经袭卷了很多地区,我们不得以下了“禁足令”。
虽然被关在家里,但是我们可未忘翻手机,看电视来关注时事。有个抖音视频就讲述了有位好心人匿名向当地一线执勤民警送口罩,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们县城的“拉你”化妆品店也免费为我们县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捐赠了2000多个口罩。平常口罩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此刻口罩就是安全的象征,他们的善意之举体现出了我国人民“患难见真情”的团结之心。
钟南山院士以耄耋之年,再次披挂上阵。这时的他本可以在家中安享天伦之乐,但他为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并没有退隐家中,而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地带领英勇的白衣天使们亲赴疫区与病毒战斗。
前不久,我在贴吧上看到了这篇帖子“最美的睡姿”。跟着就是在医院中过度疲劳的医护人员们伏案而寝,席地而卧的图片。还有一篇帖子表示科研人员和医生们正在废寝忘食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克制病毒的有效方法和药物,并有了初步发现。看到这些画面和报道,深令我动容和感叹:这些科研人员和白衣天使们是在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和病毒拼搏啊!
不单是医生们,我们自己也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平时勤洗手,少出门,出门必带口罩,注意保暖,为国家、社会、医生和家庭减轻负担。
党和政府在面对疫情时,从未退缩躲避过,每次都是积极的带头迎难而上,冷静的研究对策,快速的启动预案,带领全国人民勇敢的面对挑战,这就是中华民族应对疫情的坚韧态度!
五千年前,我们战胜了洪水;两千年前,我们战胜了匈奴;七百年前,我们战胜了外族;七十年前我们战胜了侵略者;十七年前,我们战胜了非典。虽然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完不成的挑战。这次,我们也将誓与病毒一战到底。我坚信在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下,凭我们先进的科技、精湛的医术,以战无不胜的信心和气魄,一定会一战到底,在这场“战役”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9
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减少串门不聚会。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
出门记得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长潜伏期达14天。携带病毒的人脸上没有写字,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场合,一个小口罩将起到阻挡病毒入侵的大作用。中科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10分钟内至少8次提到“口罩”一词,他强烈呼吁近期出门戴口罩,要形成“口罩文化”。为安全着想,不要怕麻烦和累赘,请把口罩戴起来,也请劝家人把口罩戴起来。
见面不必行“握手礼”。“菌从手来,病从口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建议大家见面拱手不握手,保持1.5米以上距离。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做有点草木皆兵,但在病毒仍在“暗处”加快蔓延的非常时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另外,要做好消毒,特别是出门回家后要勤洗手。当然,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适当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恐惧,保持好心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时艰。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餐,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至上。暂时的“委屈”,都是为了温情长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除西藏之外内地30个省份都已有疫情;24日全天,全国新增病例多达444例,累计死亡患者已达41例。如今,30个省份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
关于疫情的记叙文10
滴答,滴答,滴答。14:08分。
因为新冠病毒的扩布,我已经在家里呆十天了。和往日江城的冬天相比,今年冷清许多。街道空旷,沉闷压抑,不再有年味儿。
我和往日一样,刷着手机。看着我爸前几天在微信发来的新冠科普文,我实在没有耐心点开,甚至,有一些厌恶。
我爸是个医生,工作很忙。
我不喜欢他。
在我点向返回时——有人打电话来。
“喂,您好,请问是徐医生的家属吗?我是徐医生的同事,请快到中心医院来一趟……”
没等他说完,我就挂了电话。
我呆了一下便着急忙慌地套上衣服就出了门,很快打到了车。我窜进车里和司机师傅说了要去哪就开始发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紧张,我也不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但隐隐之中却满是不安。
“小姑娘,这么着急有什么事吗?”
我不晓得我该和与我聊天的司机师傅说些什么,也不晓得我随便抓的外套穿了几天,也记不起我出门的时候有没有拿钥匙再给门锁上两圈。
我什么都想不起来,如今却恍惚的只想到平日里爸爸严厉教育我的样子。
在我印象里,爸爸向来都是个厉害角色。
他虽不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话,但也从不会缺少严厉话语来对我管教。
“这次数学为什么又考这么低?别人都能学会的就你学不会?去你屋里好好反思!”
“你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你这次考试又退步了,我要再接到你班主任给我打来这样的电话你就不要进家门了!”
这样的话,我听得太多太多了。
我书念得还凑合,升入高三后虽不至红榜次次有名,但偶尔也能在全校大榜前一百名瞥见我的名字。小时候我拿着全班第四的成绩单喜气洋洋地找爸爸签字,渴望得到他的夸奖。但他也总是冷冰冰地抛来一句:“下次考了第一再拿来让我看,就一个第四有什么好骄傲的?”
孩童时期得不到的夸奖,就像灰姑娘好不容易有蜕变的机会,却在午夜十二点错过去舞会的南瓜车,再也见不到王子,没有结局。
慢慢地,我似乎对他的爱越来越少,少到我半年都可以不给他发一条微信。我常和妈妈抱怨,数落他的种种不是,数落他不会在家庭群里发几句关心的话只发一些“科普辟谣”文章,数落他很少顾家总是忙着工作,也常抱怨他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只关心成绩。我好像不再关心他的事业,他的生活,就像他于我的冷淡与严厉一般,在这一季一季的寒冬里封冻我们之间的父女情意。
可能,我已经开始恨他了。
他对我厉害威严,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是一个厉害的好医生。家里挂了好多患者送来的锦旗,有说他医术高超的,有说他温柔耐心的,也有说他尽职尽责的。就像他对我的冷漠一般,我也对他没了好脾气。以前那些因为我爸是个优秀的医生而产生的引以为傲的感觉都随着他对我的严厉话语,狠狠掷在地上,碎成一片。
最近新冠流行,他更是在医院忙得不行,在十几天前他叮嘱我妈和我没事不要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我们偶有联系,他也只是时不时在吃饭间隙给我和我妈发几篇新冠科普文章。
原本我觉得,我们的父女关系这一辈子也就只是这样了。如果可以投胎,下辈子我绝对不要再当他的小孩。
“到中心医院了,微信还是支付宝?”司机师傅的话语打断了我的回忆。
江城的冬天总是这么寒冷,风很凛冽,刺得人骨头疼。天要下雨却不下雨的样子,不知道是潮湿笼罩了无言,还是无言掩住了潮湿。乌黑一片的天,映着来往的几个护士的衣服是那么的洁白。他们裹得严严实实,让我不由得联想我爸平常工作的样子,他或许,也是这样步履匆忙。
我就这么朝着医院大门走去,我很害怕,但依旧平静。妈妈在病房外面泣不成声,旁边的两个医生在安抚她说着什么。
我猜到发生什么了。
眼泪在我还没意识到它的存在就已经在脸上肆虐,一瞬间我的耳朵再也听不见任何声响。但依旧一声不吭。原本以为在我面对生离死别之时可能会十分歇斯底里,但此刻我却比想象之中平静许多。我用着很深很深的目光凝视着那个隔绝我和我爸的病房,那个跨越生死的病房,我再也听不到他对我的严厉了,再也,听不到了。
我以为我早已开始恨他。
但可能在这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患者,不甘心我不能从他这里得到我预想中的夸奖,不甘心,我们的父女关系偏偏要是这个样子。
而此刻的不甘心,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这迟来的,我爱他。
“你是徐医生的女儿吧,这是徐医生的手机,已经消过毒了。但你不要拿出来,这个页面应该是他想对你说的话,你看完之后我们就要销毁这个手机了……”
泪水打在保鲜袋上,发出极重的“啪、啪”声响。像这发生的一切,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拼命挤下眼眶里的泪水,用极大的精神劲看着那个还有一点微亮的手机屏幕。
“乖,你在我眼里一直都很优秀,爸爸永远爱你。这句话,还是迟来了。和妈妈好好活着,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妈妈……”
我再也无法控制。
泣不成声。
护理论文投稿可以投哪些杂志?目前护理类的杂志数量较少,需求量远大于发文量,因此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发表论文难度相对较大。
首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考虑投稿纸媒,我建议你慎重考虑,不是说纸媒不行,如果你有好的渠道,比如说你是作家协会的,或者,你有一些传统媒体的资源,比如说跟编辑很熟
1、登录知网 2、点“ 选刊投稿 ”、搜索想要发的内容4、投稿 如果不行,可以搜报刊名找具体的报刊网址,对应的报刊网里会有投稿方式。 在知网上给报刊
有公式、有图、有表比较容易发表些,论文首先符合发表要求。
哲思投稿成功的话一般需要2到3天可以回。《哲思》自2005年起连续被评为“受读者喜爱的文摘类期刊之一。截止2007年6期,发行量已近20万份,并以每期3%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