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6

杜佳妮625
首页 > 学术期刊 > 漆艺的技法与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可兒雲卿

已采纳

清末民初脱胎青退描金云龙花瓶福建博物院藏 图片为作者提供

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烈女传”木屏风(山西博物院) 图片为作者提供

漆碗(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为作者提供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战国荆楚漆卧鹿、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元代雕漆名家张成的《云纹剔犀盒》及各地出土的漆帛画,所有这些漆艺术品,以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明·杨明《髹饰录·序》)之美,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可以说,传承漆工艺、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

一、“非遗”保护下的传统漆工艺传衍

漆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古老是因为它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传统漆工艺从史前的简单涂抹、髹漆到彩绘,再到汉代的夹纻,唐朝的堆漆、金银平脱,宋代的素髹,元明的雕漆,以及清代的脱胎漆器,构成了推陈出新、跌宕起伏的传统漆工艺发展史,并影响着东亚及东南亚各个国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夹纻鉴真和尚坐像与药师佛立像就是实证。

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中国传统的漆工艺因为历史背景不同,南北气候不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状态不同,形成了各地市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比如,福州脱胎漆艺、北京金漆镶嵌、成都金银平脱、山西平遥推光漆、山西新绛剔犀(云雕)、安徽犀皮漆、湖北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广东阳江漆、贵州大方皮胎漆器、彝族漆器等,都各具风采。

这些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自2006年福州的脱胎漆器技艺等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并提出“非遗走进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尤其是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提升了传承人的审美认知,充实了传承人的知识结构,拓展了传承人的艺术视野,加强了各种工艺之间的切磋交流。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的基础上,设立了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主办了“荆楚问漆——中日韩漆艺展览”等系列活动,与各国、各地不同技法的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漆树种植与材料应用、行业发展与工艺振兴、漆艺教学与非遗传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漆艺术从民间工艺走进院校课堂,漆画进入全国美展并成为独立画种;加之当下对漆艺术的各种实验性探索,这些都使得漆艺术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为业内外所关注。

二、学科构建下的漆艺术传承探索

漆艺术在中国的传承,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使然,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

沈福文先生当年去日本学习漆艺,回国后与李有行先生在1940年创办四川美术学院并设立漆艺系。从此,漆艺术传承从民间走进院校,进入学科建设行列。如今,漆艺术专业已经实现了在全国八大美术院校的学科构建。

院校对传统漆艺术的学术介入,为这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四川美术学院经过近80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漆画与漆艺并重,并且构建起“画在漆先”的漆画理念以及“漆质为地、色彩为天”的纯粹绘画样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立足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注重研究漆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中国美术学院的漆艺教学与创作则主要以尊重和恪守大漆的物质性、功能性和文化属性为宗旨,提倡“传承”与“实验”的教学精神。

作为全国漆艺创作重镇的福建,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五所院校建立了较完整的漆艺学科体系。其中,闽江学院的绘画专业漆艺方向是在漆艺大师李芝卿倡导下成立的。李芝卿在教学的同时不断研究拓展漆艺技法,创作出漆艺的百块技法样板,为漆画的发展奠定了技法上的准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依托福建本土丰富的漆艺资源和自热地理人文环境优势,不断发掘、整理传统技艺,并努力探索漆在平面架上绘画领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在空间造型、日常生活应用等领域的多种可能。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则以研究传统漆艺与独幅漆画为结合点,将绘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漆的特性的相互制约作为教学的重点。厦门大学美术学院的漆艺则结合传统漆艺技法,注重人物画的技法探索,充分发挥漆的材料和漆技法的特性,做到漆技术与漆艺术的完美结合。

目前,全国各专业美术院校基本都设立了漆画专业课程,招收漆画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漆画创作人才。而漆艺术从工艺美术范畴向大美术方向转变,也为漆艺术在当代的重焕光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跨界思路下的漆艺术当代实验

漆作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东方审美材质,为艺术家们进行艺术演绎提供了足够的宽度、广度和维度,其文化底色使其充满了无限的创作可能,并使作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漆艺术界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和技法实践对传统漆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从装饰语言、图式、色彩、材料、观念等出发,甚至从国画、版画、油画等其他画种中寻找图式转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艺术探索。

我们从近年来的展览中可以发现不少成功实践。如湖北举办的“置换的重构——2005漆艺邀请展”“造物与空间——2009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大漆世界:源·流——2013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建举办的“漆语时代——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新时代新漆境——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艺术家们在尝试运用当代艺术的策展路数,为漆艺术的当代发展探索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对漆语言回到材料本身进行实践检验,希望用国际化的视野引导和推进漆艺术的当代化进程。

当然,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或西洋油画的中国化是迥然不同的,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而这正源于这些艺术家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指明中华文化在同世界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态度和发展的基本路径。而这,也是中国艺术家们与世界接轨的基本态度。

毫无疑问,“漆”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当代跨界艺术家对漆材质美感的认知与髹漆过程中漫长等待而升华出的对“道”的体悟,已经从艺术层面触碰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正如唐诗对“佛”与“道”的参悟,他们正日臻“脱胎换骨”的艺术境界。我们欣喜地发现,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赋予作品的深刻审美意象,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高度文化自觉,无不散发着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当代漆艺对“文化中国”构建的独特贡献。

(作者:邱志军,系福建省美术馆二级美术师)

299 评论

睡不死也睡

浅谈漆画艺术的材料特征及其表现 摘要漆画艺术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的风格审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中的认识与表现。从漆画的材料工艺为切入点,从漆画艺术的整体材料工艺高度来寻找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关键词漆画艺术审美特征材料工艺视觉艺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材质对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型与表现立体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单独提取材料对作品的表现的话,那就是材料本身的属性。不会涉及到作品的其他因素了。材料在艺术家创作过程当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视觉感受。就是材料本身对创作者的感受问题,它是艺术对材料本身属性观念的异化。不同的材料具有抽象性、具象性与延展性的含义,使人对材料的本身的意念化产生了联想,使材料在表现画面过程中就有了延伸度。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画面,以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而材料是漆画艺术的根基,漆画是以大漆为主的各种材料制成的。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出现不同的美感,如日本、越南的漆画就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漆画的物质材料是经过艺术家的仔细选择的,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视觉作品。当我们在对漆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针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和调和,各种各样的材料经过加工打磨之后,它们出现的美感是不同的。材料的选定对作者要表现的漆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种材料审美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审美特性不断选择物质材料。相反的,也影响着漆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所谓“资质者,艺之贞也”。就是说的是材质的属性美问题。著名的漆艺艺术家乔十光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书中就提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和稀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是漆艺的范畴。显而易见,漆作为漆画中主要的材料来源,运用漆材料是漆画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漆画中的材料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异样的审美是由材料本身所具有不同质地与外观引起的,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幅好的漆画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适度,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不但形成自身的材料美,还要与形式、内容相结合。同样材料的运用也应该是美的,经济价值绝非艺术价值在材料中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在漆画的镶嵌过程中经常使用蛋皮装饰,蛋皮本是一种废弃的日常生活材料,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成为上等的艺术材料,在蛋皮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上达到了质朴、粗旷的独特韵味。譬如在材料上近年来有人使用腰果漆、聚胺脂漆等等作为漆画的主要漆材料。合成漆也是漆画很好的物质媒材。既有高度透明的聚酯氨酯等化学漆的合理运用,也开辟拓宽了漆画媒材的使用范围,漆画用漆的透明性可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自由调配。在配以金箔、银箔、蛋壳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漆画审美语言是不同的。可见,材质在漆画的视觉效果表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呈现的闪闪剔透、古朴典雅、含蓄等个性内涵,这也是艺术家在追求材质与心境过程中的完美体现。大漆是漆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作画材料。它的性能是极其独特的,它的质地深邃而富有光泽,拥有极好的流动性和粘合性。在漆画的材料中,作为所特有沉静、温和的属性——黑漆,它所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艺术便是黑色艺术。这是现代漆画所追求的。也是现代漆工艺所不可多得的,它更是漆画工艺的典型代表。黑漆温和沉稳的视觉美感就是通过水分在生漆中的作用而产生的,“磨”工艺是黑漆形成独特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磨工艺慢慢的把黑漆中的蕴藏深沉的意蕴把打磨出来,再在上面与其他的入漆色进行搭配,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金箔和银箔是漆画中的主要表面镶嵌使用材料部分,它被赋予华丽之美和闪闪发光的重要材料特性。由于受到材料本身的属性的影响,它的兼容性更加拓宽。其中金银材料有粗、有细、有箔、有粉、有点、有面等多种形式,使用的方式有干有湿、有飘、有洒、有揉、有吹等方式。这些工艺方式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由于金箔和银箔在使用的方式上采用像纸一样薄的材料,这必然要求运用贴的方式或平脱的方式等工艺制作。大大提高了工艺制作的难度。金粉和银粉的状态是粉状。这就大大拓宽了工艺的发挥性,作为调和剂来丰富颜色的内涵。蛋壳是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开片”美像陶瓷一样自然,在此基础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螺钿也是漆画创作中经常使用的素材之一,由于它的晶莹和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吸引大量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螺钿不像蛋壳那样简单加工,贝类的加工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在作画过程中,通常使用内层来贴到画面上,所以,它的光亮就能彰显出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氛围的作用。总之,漆画以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极富魅力的特异材料和变幻莫测的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构成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而材料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漆画创作中不但考虑材料工艺发生关系问题,更重要的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问题。漆画的艺术意境美就在于注重传统材质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广泛融合,把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同所用材料工艺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具有高价值(内、外)、富有现代意识的漆画艺术。这才是漆画艺术之美的关键所在。艺术家必须对材料不断的探究和运用,开阔思路,富于联想,把艺术构思、所需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漆画作品来。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 论文关键词:漆画 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论文摘要: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巫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以其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引起大众的好奇与喜爱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漆画中蕴含着古代漆工艺的辉煌体现出中国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新一代的画家应突破传统思维.叛逆的继承前人探索的成就,让举世瞩目的漆画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远古时期,漆器的产生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为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清末其工艺受日本和西洋画的影响各种纹饰相互结合绘画技法相互借鉴诞生出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创新肌理体现着一定的现代绘画元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家既要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又要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现代漆画创新式的发展。 创新从观念开始观念上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才能带来更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艺术的变革。漆画创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每过一段时期重读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总有新的体会。但更重要的收获.是逐步发现他们的失足处,才感到真正跟上其步伐.更了解其探索的方向。从盲目崇拜到“叛逆‘’,是不寻常之路。教师起了承前启后之路前人的东西看多了,模仿多了进入了套路对眼前的新境界失去感受.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岂敢怀疑老爷爷。画者应放眼世界吸取一切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传统和外来的济济一堂,互相启示。漆画的作为新兴画种年轻一代应以创新为荣。 吴冠中先生说‘’叛徒”是贬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大树底下好乘凉因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来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师的盛名之下.往往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画家。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模仿式的继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中融入感情。漆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等也就形成了漆画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漆画要发展技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诸多技法的创新不等于艺术的创新,艺术归根只能诞生于生活,对生活的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情催发.几乎忘了技法。作品是作者与人民感情交流的产物,在人民中起共鸣这交流与共鸣应是艺术的实质。脱离感情的艺术是无生趣的是暗淡无光的,也是难以成荫的。 漆画之路是艰辛的.要求漆画探索道路上的艺术家们既要会拿来又要改造,创造要不断的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漆画也不另外.要追求大众的共鸣就要不断的挖掘生活融入感情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初衷

183 评论

相关问答

  • 漆艺学位论文

    研究生是个特殊概念,是指大学院研究科课程吧?所有带【芸术】【美术】俩字的大学都有。剩下的就是诸如【日本大学】【九州大学】之类的了。

    Hexe留恋不往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史瑞克01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喷漆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综合概论1第一节 展望21世纪汽车涂装技术1第二节 21世纪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5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汽车涂装12一、与汽车涂装相关的环保法规12二、汽车涂

    青笋丝爱吃榴莲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漆艺论文范文资料

    待漆不十分干时,再如推光一样反复磨擦画面,见比原来清澈时即止。这就是入荫

    小小暖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喷漆维修检测工艺论文

    21世纪被称为面向环境的新世纪,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 发展 的主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汽车涂装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小C爱点dian评p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