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1

大白包小白
首页 > 学术期刊 > 贾樟柯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哇哇叮咕

已采纳

“大家对贾樟柯导演及其作品评价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我整理了一篇问答精选,供大家参考哦~对于ID为“孙舒瑶”网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是这么说的:贾樟柯是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独特的电影风格成为国内电影的另类,但在国际上备受推崇,其作品在国际主流电影节上屡获大奖,成为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一张崭新的名片。作品阐述贾樟柯个人生活经验对他的艺术倾向的影响,并结合巴赞纪实美学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理论对贾氏电影风格做了概括分析。贾樟柯的凝视,即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他偏爱于长镜头,他认为,这是一个特别民主的电影语言,给人一种真实感,让观众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全都是偏于纪实风格的沉稳而不张扬的叙事。在杨澜访谈录里他自己讲,他要拍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国当时的电影屏幕上看不到与自己这种小人物有关的东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他的《什么是好电影》这本书中,阐释了好电影的定义。名为“赵平”的网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彻:在我看来,贾樟柯是中国最伟大的导演,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看过他的电影就觉得电影会十分有趣而且很有吸引力啊,反正我很爱看,他的故事结局永远出乎我的预料、每次都有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结局,十分真实,哈哈。西川提出的“故里现实主义”完全是个伪概念。贾樟柯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从一定意义上他对现实化并不排斥,他所责疑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农民以及农民工完全在社会之外,以个体打拼生活于一个几乎没有秩序的世界内。所谓城市的陌生感,所谓乡村的田园诗,完全是贾樟柯不能接受的概念,也是农民不能接受的概念。李陀对“故里现实主义”的肯定,表明他也是个糊涂人。李陀把《三峡好人》看成当代电影的里程碑,是不确切的。贾樟柯的电影一开始就是很成熟的,《小武》才是中国当代电影的里程碑。对于ID为“mmhzmm”网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是这么说的:我认为贾樟柯导演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人。他的电影大多我都看过,我也试着给你个相对公正的评价。他是一个脱离时代背景的人,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则关注如何迎合公众的口味,关心自己的利益。他在思考,所以有疑问,看到人物和故事不能出现在“大众传媒”中,他会问“为什么”,当然,他没有回答,但他想让我们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些“非公开”和“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人类的本性决定了他的作品在商业中不会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所以他对少数人的赞扬和掌声难以支撑他。最后,他说:“我现在没有任何兴趣得到共识。”这是对现实的失望,他不能产生共鸣,甚至招来很多批评和诋毁。他回到家乡汾阳,为家乡的文化旅游做点什么,或者考虑住在客栈里,静静地考虑生活和宇宙。

259 评论

露西亞嘉利

贾樟柯被网友们称为贾科长,他是一位很不错的导演。贾樟柯已经有多年的导演经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导演,很多作品广受好评。贾樟柯的很多作品是大家喜欢的,特别是电影之类的很多人喜欢,有很多流传很广的作品。贾樟柯杯大家称为贾科长,是一种爱称,他平时平易近人,不爱拿导演的架子。所以被叫做贾科长,挺好的一个导演。

120 评论

丹枫在心

贾樟柯,著名导演,山西汾阳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百度百科中有详细的资料,请参考。

98 评论

兜里五块糖

贾樟柯,著名导演,山西汾阳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曾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6年凭借《三峡好人》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2010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授予他终身成就金豹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最年轻的电影人。2011年9月12日,与演员赵涛在微博宣布结婚。贾樟柯,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海上传奇》获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生活照(19张)贾樟柯本对绘画有所造诣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了电影《黄土地》之后,便激发了内心对电影的热爱。他1991年开始考北京电影学院,但失败了两次,直到1993年才如愿以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尽管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这部影片中,他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小武》在国际广受好评,得了8个奖,也成为国内小资青年的追逐对象,贾樟柯一举成名。彼时,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后,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 贾樟柯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如何切入现实对很多导演来说困难重重,贾樟柯却举重若轻,这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小武》中冷静的镜头、纪实的风格立即从纷繁复杂的变迁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觉;《世界》在更大规模上表达了中国的变迁;《三峡好人》不但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变迁图景,而且虚构性被置于纪实性的叙述之中。他的电影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 因此,如果把贾樟柯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坐标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澜,甚至已经不是几部电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头去看,贾樟柯影像的文本意义恰恰是对正在经历激烈全球化变迁的古老中国的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录,所有的细节已经沉淀到时间的潜流里去,留下的是一个个沉默的动容、一段段不朽的绝唱。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生活照(11张)在由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坤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和清华大学人文和社会高等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帕米尔文化周”上,放映和研讨了贾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记》,参加文化周的另两个单元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与政治”国际论坛(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主持)与“世界的中国”国际系列讲演(北京大学刘东教授主持)的中外学者观看了影片,多有好评。这里刊登10月28日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当天的研讨由著名诗人欧阳江河主持。贾樟柯自己叙述到:“这九个人物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是我进入到这个工厂采访的真实人物。……我觉得这九个人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形成了一个群像。一方面我非常喜欢群像的感觉,一直不喜欢一组固定的人物贯穿始终拍摄,因为我觉得群像的色彩可以带来对现实的复杂性的感觉,所以首先选择了一个群像的概念,就是我要很多人在电影里出现。这九个人物的群像里面,人物跟人物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关系,首先他们有一个时间的连续性,从1950年代初到当代,通过他们九个人的接力,来讲述一个线性的历史;每个人物又有一个封闭的但是属于他自身的时间。”(见贾樟柯等: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1970年,贾樟柯生于中国山西汾阳。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贾樟柯《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2008年的《二十四城记》是第61届戛纳电影节参赛影片。 2010年1月加拿大时间22日晚在多伦多电影节组织评选的“新世纪十年最佳电影”中,贾樟柯导演的《站台》、《三峡好人》、《世界》等三部电影榜上有名。贾樟柯再获殊荣,他与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并列成为“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奖” 。 瑞士当地时间2010年8月5日,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将本届终身成就奖授予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他也是该电影节获得此奖项最年轻的电影人。 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2010年10月19日上午举行了颁奖典礼,贾樟柯执导的最新力作《海上传奇》荣膺本届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此外,贾樟柯还当选为本届电影节“焦点影人”,电影节专门设立“向贾樟柯致敬”单元,即向他近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致敬。

235 评论

心赏198808

上世纪港乐的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乐坛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编曲和节奏,消弱人声和词的重要性,而主流港乐创作无论是搬运国外抒情作品填词还是原创作品都非常依赖于人声和粤语的音调韵律,因此也产出了一大批的大vocal。欧美音乐人则往往是唱作人,词曲唱全包,作曲和编曲的想法、创意要大过于词和演唱。今天的听众,要听高质量作品有这么多的国外大牛,齐柏林飞艇、电台司令、椎名林檎、红辣椒……要听流行,欧美乐坛、k pop电音、说唱,比伯、blackpink、防弹少年团大行其道。要听洗脑神曲,内地音乐人也产出了大批脍炙人口的曲目。而香港乐坛后继乏力,未能顺应世界音乐的发展和流行趋势的变化,日薄西山。

325 评论

iamjiaying

香港流行音乐(以下简称“港乐”)指由香港音乐人制作和创作的,传递他们的心声,也为大众提供娱乐的音乐作品。和香港这座城市一样,港乐的风格杂糅多元且多变,既传统又现代,既独特又包容。它记录了少年的热血、青春的无畏和追寻“理想都”的百折不挠,也表达了人生的彷徨和归家的渴望,以及对世事如棋的哲学思考;它赞叹英雄人物的侠义无双,也认同市井小民的乐观通达;它在爱情和亲情里柔肠百转,于人们最隐秘的内心深处激起涟漪轻漾,也会因为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慷慨激昂,引发广泛的共振与回响。当一种流行音乐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参与了几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众多普通个体人生故事的伴奏与注脚,它也就成为一个时代难以磨灭的青春片段,于时光深处写下不朽的香江名句。港乐因何而独特?又为何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声音,并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它的未来又将有怎样的呈现?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2022年夏天,新京报独家专访了多位香港流行音乐从业者和观察者,解读“港乐与我”的时光密码。香港。 图/视觉中国“此时此处此模样”——20世纪70年代,港乐找到了自己的声音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大都认同,20世纪70年代是港乐的启蒙年代,也是港乐开始确立风格的重要时期。因为在此之前,香港社会对于粤语流行歌接受程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些偏见和歧视,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英文歌才是当时香港流行音乐的主角。连后来公认为开创了粤语流行歌(Cantopop)先河的许冠杰,在1974年《鬼马双星》专辑大获成功之前也都是专注于英文歌的,出版过不少英文歌的唱片。1972年4月,许冠杰在跟哥哥许冠文一起主持的无线(TVB)喜剧情景节目《双星报喜》里,演唱了他自己谱曲、许冠文作词的粤语歌曲《就此模样》。歌词根据许冠文游历世界各地之后写下的一首英文诗改编而成,词中体现了香港人的自我身份认同——看过埃菲尔铁塔、富士山、檀香山的海滩这些地方的景色之后,自己还是很怀念香港,觉得哪里都比不上此时此处此模样的“渔灯在彼邦(香港)”。这首歌后来更名为《铁塔凌云》,收录在《鬼马双星》专辑,被认为是粤语流行歌的开山之作。许冠杰《鬼马双星》专辑封面。上世纪70年代,电视、电影、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助推对港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鬼马双星》就是许冠文、许冠杰兄弟与嘉禾电影公司合作推出的同名喜剧电影的主题曲,该片1974年上映后登顶年度票房冠军,这首歌也唱到街知巷闻。再比如无线在同一年(1974)推出的电视剧《啼笑姻缘》找来顾嘉辉作曲、叶绍德填词、仙杜拉演唱同名粤语主题曲,也大受欢迎。黄沾在其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里称《啼笑姻缘》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分水岭。“此曲面世之后,香港人不再歧视粤语歌曲。接着下来,一连串作品涌现,香港音乐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声音。”黄沾称《啼笑姻缘》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分水岭。在港乐寻找自己声音的过程中,许冠杰居功至伟。黄沾在论文里梳理了1949年-1997年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其中专辟了一节来剖析许冠杰这位比他小7岁的音乐人。黄沾称许冠杰是“传奇神话,绝非刻意,乐坛功臣,少人能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宝丽金”主事人的冯添枝形容许冠杰有一种中西合璧的感觉,“他创作了许多到现在还很好听的歌曲,也带起了cantopop(粤语流行曲)的热潮。”泰迪罗宾说过,许冠杰是粤语流行曲最多成功作品的一个歌手,“这是无可否认的”。本报采访的多位香港流行音乐从业者,如李玟、林晓峰、杨千嬅等都认同,许冠杰在香港流行音乐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许冠杰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与歌词相得益彰,如《浪子心声》《天才白痴梦》等歌曲都经久传唱,至今不衰;他写词的能力尤为出色,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歌词既可以把略显深奥的人生哲理讲得通俗而浅白,也擅长观察众生百态,用活泼有趣的俚语俗语刻画市井小民的心态,让人一听就生出亲切的共鸣,如《半斤八两》《佛跳墙》等。某种程度而言,许冠杰更像一位用音乐观察并记录当下的社会学家。《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是上世纪70年代见证“许氏电影”的三张专辑,专辑收录了多首电影主题曲和配曲,如《半斤八两》中《浪子心声》《梨涡浅笑》都成为经典。许冠杰也被视为推动港乐发展的代表人物。“迎接光辉岁月”——20世纪80-90年代,港乐成为时代的声音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赫赫有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港乐也迎来了“神仙打架”的黄金时代。许冠杰、罗文、关正杰、林子祥等70年代崛起的歌手越战越勇,乐坛新星如梅艳芳、张国荣、吕方,以及90年代的“四大天王”等不断涌现。一时之间,万千星辉耀香江,港乐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不仅成为内地几代人的青春记忆,甚至世界上任何一处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港乐的旋律。梅艳芳、张国荣是港乐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他们那一代歌手的作品也是无数港乐歌迷心中的青春回忆。 图/视觉中国回溯过往,香港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举办的各种歌唱比赛和填词比赛为港乐的这段“光辉岁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林夕、小美就因为参加填词比赛获奖而逐渐培养出了信心,后来成为这一时期港乐重要的词作者。歌唱比赛则是发掘新人歌手的重要渠道,无线电视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更是个中佼佼者,被誉为“歌星的摇篮”,梅艳芳、吕方、杜德伟、李克勤、许志安、黎明、郑秀文等均出自这项大赛。其他歌唱比赛也为港乐输送了“新血”,如“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比赛”的第一届冠军就是张学友。香港大学教授、香港文化研究者朱耀伟在《香港流行文化的(后)青春岁月》一书中写道:“七十年代香港的歌唱比赛参赛者以唱英语歌为主,八十年代几乎全是粤语歌,时移世易,粤语歌尽领风骚。”80-90年代的港乐仍通过改编吸纳不同地区的流行音乐文化,很多歌曲都改编自日文、韩文、英文的流行歌,百川汇海混杂而成只此一家的流行音乐。他分析指出,因为当时港乐已经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当红歌手带领潮流的形象能有效将外文歌改编挪为己用,使得港乐的风格既多元化又自成一格。“2003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香港区选拔赛于将军澳电视城举行,容祖儿出席。她1995年参加卡拉OK大赛获得冠军出道。 图/视觉中国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市民享有更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追求个人风格,尝试摆脱相对大众化的消费形式来彰显个人品味(据吴俊雄、张志伟《阅读香港普及文化》)。这种消费趋势催生了香港的一波“乐队潮”,其中就包括了Beyond乐队。和20世纪70年代的乐队唱欧美流行曲不同,这批乐队以创作粤语歌曲为主,题材和创作手法与当时主流歌曲有所区别,但都很擅长表达青年人的困惑与孤寂。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香港流行乐坛的生力军,比如刘以达、黄家驹、黄家强、刘卓辉等。《再见理想》是Beyond乐队自出资发行的第一张粤语专辑。《永远等待》是Beyond乐队发行的第一张EP。此外,随着香港体育馆(简称“红馆”)的正式启用(1983年4月27日),自20世纪70年代就兴起的演唱会文化越发兴盛。第一位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是许冠杰,林子祥与陈百强紧随其后。80-90年代,到红馆听演唱会逐渐变成了香港的一项文化盛事。很多歌迷从内地,甚至国外专门飞到香港来听喜爱歌手的演唱会。直到现在,到红馆开演唱会依然是衡量一个歌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朱耀伟也指出,香港流行音乐由听觉发展到视觉,红馆演唱会起了关键作用。“红馆有效推展了香港的流行音乐工业,更重要的是为香港人提供了一个建立集体回忆的场所。”1993年,“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同台演出。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文艺晚会活动上,(左起)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再度同台合唱。 图/视觉中国“滔滔两岸潮未消”——2000年之后,港乐与内地互相交融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轮港乐的热潮,随着亚洲金融风暴(1997)的到来而逐渐退去。2000年以后,尽管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TWINS等新一代歌手也有不错的表现,却始终难以重现港乐黄金时代的辉煌。而随着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出台,互联网时代之下的内地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音乐节目,不少的香港音乐人选择北上发展,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也让内地的观众对熟悉的港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事实上,内地与香港流行乐坛的交流从20 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从未间断并且越来越密切。早在1985年,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等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在内地播出。顾嘉辉作曲、黄沾填词、叶丽仪演唱的歌曲《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内地歌手崔健的《一无所有》,王虹的《血染的风采》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传入香港。1994年,“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馆举行,“魔岩三杰”的张楚、何勇、窦唯,再加上“唐朝乐队”的张炬向香港观众展示了内地歌坛的年轻面貌。2001年,那英在红馆开唱,并邀请了刘德华和孙燕姿作为助唱嘉宾。而后,刀郎、周笔畅、李荣浩等内地歌手也相继登陆红馆开个唱。于此同时,香港歌手到内地开演唱会也变得很频繁——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刘德华、黎明、李玟、Beyond……1994年,魔岩三杰:张楚、何勇、窦唯等内地摇滚乐队在香港亮相。 供图/高原如今内地正当年的文艺创作者都是听着港乐长大的,因此内地流行文化也随处可见港乐影响的痕迹,譬如歌手李健在《声生不息》里就提到,港乐在他的青春时代扮演了心理辅导师的角色,“它能够纾解你很多额外的情感,将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少年带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有的文艺创作者还会把喜欢的港乐和自己的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全新的生命力。譬如贾樟柯是叶蒨文的歌迷,他执导的电影《山河故人》《江湖女儿》都用了叶蒨文的歌作为插曲,营造出与剧情契合又令人动容的氛围。港乐里蕴含着中国人珍视的传统价值观和厚重的家国情怀。譬如郑国江作词的《漫步人生路》、卢国沾作词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许冠杰的《父母恩》和陈百强的《念亲恩》。在这个层面上,港乐与内地文化始终血脉相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港乐的定义也是在不断被补充、丰富和拓展的,未来一定会落脚在与内地文化的融合上。黄沾曾写道,用粤语方言演唱赋予了港乐个性和特色,但也严重限制了港乐的发展。“一切迹象显示,只有能够再度进入中国的普通话市场,香港流行音乐才可以再有起色。”

352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1、项目背景。 研究背景一般需要交代为什么你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研究该课题能带来怎样的意义? 意义要强调的是时效性和重要性。既是为了向自己说明,也是为了向导师及

    思得不瑞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tiktok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行业资讯】 2022一季度Shopify总营收为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GMV达432亿美元 据悉,一季度Shopify总营收为12.04亿美元,不

    南瓜冰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国内外氦气研究现状论文

    空气是种混合气体。一般的成份,有70%多的氧,有20%多的二氧,还有很多稀有气体。空气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光合作用。但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理解。在工业上,空气

    路小佳路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s700k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你的选题我不懂,但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文献综述,从你的选题可以看出你可以选择这样的架构1、关于网络组建的研究,这点又可分为国内和国外研究两块,国内上期刊网,

    Johnhockso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金融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技巧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

    Tequila11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