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konG19870210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 随着动漫的引进,尤其是日本动漫,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客观了解青少年学习生活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我们拟此课题,希望为社会提供一份引导青少年的参考。 日本动漫业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对我们的青少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动漫在中国身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我们针对这一现状拟此课题,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能在众多日本的动漫中有选择性地从它们的身上有所借鉴。 我们通过了解电脑、日本动漫发展的概况;并通过制作调查表、调查问卷等了解青少年对日本动漫的态度和心理,获取资料;初步整理,请教老师专家,分析典型事例;查阅社会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分析青少年在对于日本动漫的心理状况;成果汇总,根据调查表、调查问卷及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得出了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果。 我们的结果表明:日本动漫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日本动漫有利于我们了解各国文化,它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科学、历史等 ,它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调剂了我们在学业中的重负;但同时有些同学沉迷于动漫,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漫上,以至于荒废学业,使得学习成绩退步。 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最优化的方案在于引导,这样才能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中国的动漫业,使青少年从动漫中受益。 绪论: 从《樱桃小丸子》,到以后的《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再到后来逐渐引进的《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魔卡少女樱》等这些日本动漫大片,让在国内的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动漫。所以,现今青少年中喜爱动漫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在全国各地盗版漫画店遍地开花;各地各种形势的动漫画展也越来越多;在网上有关动漫的网站和论坛更是随处可见。 显然,动漫文化的席卷而来是许多人都始料未及的,于是,针对动漫文化的席卷而来,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从1980年代末开始,随着动、漫画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介入一个动漫时代。同时,在视觉文化的逐步强势过程中间,“读图时代”开始主宰平民化的阅读领域。随着这个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日本动漫画可以说已经登上了中国动漫市场的首席。长期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左右着中国不同年龄动漫迷们的视线。回首中国动漫辉煌的时光,我们不禁感叹,为什么中国的动漫不但没有抢占国外市场反而自己的市场却被日本动漫占领. 我国的动漫也曾辉煌过,1986年之前,曾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但1991年以来,中国动画已经十余年与国际奖项无缘。从1984年开始,连环画艺术系纷纷从大专院校里销声匿迹,美术出版社里原本红火的连环画创作部也人去楼空。上海零点调查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合作的这次调查显示,日本的动漫作品最受欢迎。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可以说,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我们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而现在的青少年接受的都是日本动漫,都是日式的教育色彩和教育方式, 日式的人物形象、日式的思维方式、日式的文化背景……在这种浓烈的日本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以后还能有中国的味道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动漫席卷中国,早在当年的《铁臂阿童木》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我们还有《孙悟空》之类的动画片可以一争高低。到了今天,打开傍晚的电视,举目皆是日本动画片,多到数不过来,《机器猫》、《忍者乱太郎》、《天空战记》、《灌篮高手》、《足球小子》、《家有贱狗》……连我们的名著《西游记》也有了日本版。漫画就更别提了,沦陷得更彻底。 在动漫迷大军中,青少年的阵容最强大。青少年自然就是漫画读物最忠实也最基础的消费群。那么,赶潮流的青少年喜欢哪些漫画呢?据一次随机调查显示,男生喜欢看战斗科幻类漫画,女生则钟爱少女漫画。对此,我们也做了一个随机调查,我们随机的从学校内找了85个男生85个女生,问其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结果是,喜欢《蜡笔小新》者居多,达65.48%。《灌篮高手》次之,达60.85%。另外《百变小樱》,《四驱兄弟》,《足球小子》的受欢迎程度大概在34%~47%之间。与此同时,现在流行的《犬夜叉》,《浪客剑心》,《游戏王》也颇受青少年青睐。由此可见,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大部分青少年以轻松搞笑,具有幽默感的动漫画(如《蜡笔小新》)和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动漫画(如《足球小子》)作为调节剂。大部分日本动漫画营造的正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能使人放松心神,调节身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请这170位随机抽取的青少年学生谈谈他们喜欢日本动漫画的原因。其中,49.47%和55.16%的学生被片中人物酷酷的造型和连贯的情节所吸引。最为普遍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动漫画的搞笑、幽默、轻松吸引了青少年的视线。调查显示,平均每5个学生中便有3个超级日本动漫fans.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片中人物的叛逆性格吸引了他们,这一选项的点击率为25.2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青少年也同样存在叛逆心理。所以,叛逆人物在一部分人群中深受欢迎也不足为奇!还有其它原因如“前卫时尚”“口袋型漫画小巧,易携带”“科学性强 ”“有点色情,很诱人”“暴力,血腥,刺激,过瘾”等也是日本动漫魅力之所在。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动漫画其实良莠参半。那么,就此而言,我们青少年在对其丰富有趣的情节顶礼膜拜之余,对其某些不良因素可能也会全盘接受。 另据下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2.2%的学生认为日本动漫画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让他们觉得轻松和兴奋”占55.52%和34.88%;“让他们对中国动漫画感到悲哀”占12.46%;“对其中的人物很崇拜”的占16.37%;“说不出什么影响”的也有16.37%。除此,还有少数人认为看过动漫画后会促使他们对日本人很警惕,并痛恨其险恶意图。由此可见,日本动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逐渐加强。而其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虽大部分是比较积极的(如放松身心,获取一些科学知识等)。但另一项调查也显示了日本动漫画的弊端。平均每10个学生中便有4人有过在课堂上偷看漫画的经历,且有对其产生迷恋的心态。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这是不可取的。 通过全体成员的分析讨论,我们得出了日本动漫画对青少年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好奇,赶潮流是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此极易受某些画质华丽,人物造型独特而空洞内容的迷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早期的日本动漫画一直以清朗的面目出现。发展至今,日本动漫画的表现手法日益成熟,在描摹人性方面更经验老到。然而,剥去其诱人糖衣,可窥见其丑陋的精神内涵和一再重复使用的商业元素。在这种背景下,尚未具有足够鉴赏能力的青少年会因部分日本动漫画表现出来的恶俗取向与虚荣心理而走偏路。另一方面,漫画文化在中国得以抬头与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日渐流行有着很大关系,而且日本漫画没有年龄界限,更是让从成年人到孩子的所有观众群体广为接受。一些劣质的漫画趁空钻入并被接受在所难免的。虽说这种现象已引起老师、家长、教育部门的普遍关注,但其整治的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整治的力度也还有待加强。另外,中国动漫画罕有令广大同学们赞赏之作,同时,在短期内,中国动漫画的水平还难以超过日本动漫画。遗憾的是,老师、家长并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日本动漫画。 1.日本动漫在中国的现状 前一些日子, 某市一些少男少女因为打扮成动漫COSPLAY,成群行走在该市热闹地段而被警察因为破坏市容而拘留,为此,在网上各大动漫论坛进行了关于“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是否也应该有一定的准则”的大讨论。的确,在国内,动漫爱好者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加上动漫业在中国还不成熟,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动漫成了我们课题组关心的话题。 目前的内地漫画市场99%以上被日本漫画占据,12岁以上的中国青少年很少有人喜爱国产动画;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人数、思想、社会影响力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是观众的主体。动画最大的市场是14岁至30岁的青年,这个群体不但思想上较为成熟,有判断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群体比较有消费能力,是动画周边产品的主要市场。这一点对于动画制作的良性循环是极为重要. 在日本,漫画作为一种产业,年销售额达到2500亿日元以上,年出版漫画7000种以上。仅以周边产品为例,至少就有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海报……与国内的差距显而易见。如果一部影片受欢迎的话,这些周边产品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种制度下,漫画大师鸟山明一个月的税金就是6亿日元。 青少年喜欢动漫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认为适当的高质量动漫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活跃大脑。有些是觉得动漫很有趣,或是认为里面的人物很漂亮。据调查显示,关于喜欢动漫的种类,有16.54%的学生表示喜欢国产的,其理由无非两个:一是爱国,二是国产的有教育意义。而占65.3%的学生都表示喜欢外国的。有些学生还特别注明是日本的更受欢迎。其理由很多,归纳如下:1.形式自由,画面精彩,不拘一格 2. 有趣,内容充实,更适合各个年龄层。 3.刺激,含技术水平高,很创新。 4.浪漫,有浓厚的青春气息。5.作品情节省丰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幽默,手段新颖。而日本动漫除有以上特征外,其内容贴近生活,男才女貌等特征深受广大漫画迷们的喜爱。 当代的学生看过的动漫举不胜举,大多数的人都看过十部以上动漫的作品,而且许多学生谈到这个话题时可谓津津乐道。170名同学当中41.73%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动漫,3.15%利用上课时间(看漫画书为主),46.36%的同学表示不确定。37.93%的人认为动漫对我们的影响利大于弊,其原因多和为什么喜欢动漫一样,是绝对的动漫迷。15.52%的认为弊大于利,其原因是认为动漫看得过多会令人心思不能放在学习上,整天沉迷于动漫,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40.52%的人认为利弊相等。但更多的认为适当的漫画书对我们是有益的。在这里,我们还对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有6.19%表示反对,46.90%的表示适可而止,另外有27.43%表示不清楚。 家长不支持孩子看动漫的主要原因是个(1)浪费时间和精力(2)影响学习(3)产生不良后果。再加上最近在书店里流行的不健康的“口袋”漫画书更是令家长头疼。“口袋”漫画书是在进入20世纪后在中国流行起来的,主要从日本、台湾引进,其内容不健康,多以色情、暴力等为主。深深毒害青少年的心理,虽然我国各个部门和单位严打销售和租借“口袋”漫画书给青少年,但是这种漫画书还是随处可见,许多家长因此禁止孩子阅读漫画书,以防万一,但也否定了其他无害漫画。针对这方面,在我们所调查的170名学生当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坚决反对,但他们当中有的还不知道什么是“口袋”漫画书,他们还没认清这种漫画书的害处。而表示支持的学生认为只要好看,看一些是无所谓的。正是由于青少年对“口袋”漫画书认识不够,且存在侥幸心理,才造成“口袋”漫画书到处泛滥,万幸的是,大多数学生认为青少年对待漫画书应该适可而止,不应过于沉迷。
撒野撒野王子
谈到日式动漫产品,那得先从漫画说起。日本的漫画从开始以来一直就是专门在周刊上连载的,在这里很多对日本动漫不甚了解的人就会问:“周刊是什么?”——所谓周刊,就是一周出一次的杂志,而一个月一次的叫月刊,至于大家每天都能看的那个就是日报(-_-!)。初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常附带一起发卖的“副刊”以及不定期发售的“专刊”、“特刊”。目前日本最有人气的漫画周刊是《少年周刊JUMP》,比如《ONE PIECE》、《火影忍者》这些现今异常火爆超人气作品就是在该周刊上连载的。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的《七龙珠》之类的漫画,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只是当我们接触的时候,他们在周刊上都连载已经接近尾声或者结束,单行本都发行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才感觉比较快。。。至于现在很多人老感觉出的慢,那也是因为现在的日式动漫作品相比当初能更快的被中国动漫迷们所接受,这和作者本人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日本出名的“拖神”:富坚义博——这个连网点都不加甚至都敢拿原草稿图上缴了事的懒虫自然要排除在外。除开上面所说的一些漫画刊物外,日本商家也会定期发售一些漫画单行本,这也是为那些漫画爱好收藏者所提供的,不过只有那些在周刊上连载获得非常好的人气且必须已经连载了一定数量的漫画才会被制作成这样的单行本发行。在日本,任何漫画的第一本单行本都是在该漫画已经连载一到两年之后的事情了——中国大陆上那种小本漫画则书是直接从日本动漫杂刊上COPY下来的,因此在画质和纸张上与正统的日式单行本相差甚远~目前的日本市场上人气TV动画大片清一色都是从热门漫画改编而来的,所以动画公司制订新的动画策划方案时也会详细的调查那些漫画的刊载量以及人气指数,而只有当这样的漫画单行本发行的非常畅销时才会被做成动画。 一般来说,新出的动画片是“绝对”不可能在日本的免费电视台上播放的,想看的话只能去那些收费动画频道观看。目前全日本境内的免费电视台加起来也不到20个,上面能看到的除开很古老的电视剧、N年前的老动画外就是新闻了——就连一般的娱乐性文艺节目都很难看到更新。除开在电视台播放外,一些人气非常大的动画也会被动画公司制作成录像带和DVD在外面零售。现在的日本影音市场主要是录像带,而不像中国主要是CD,当然了,随着SONY的PSⅡ大卖以来,现在日本市场上的动画DVD份量也大幅度增长,始终从保存和画质上来说,DVD都要比录象带强很多——难怪要SONY被颁发了个“DVD影业最高贡献奖”。。。-_-!一些人在买日本动画片时都经常会发现在外包装上写有“TV版”“OVA版”“剧场版”这样字样。“TV版”不言而寓了,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种曾在电视台节目中播放过的动画再被商家做成影音产品拿出来卖;“OVA版”是专门以成型的影音产品单独在市场上销售,这种类型动画一般是不会在日本的电视台节目中播放,当然这要除开一些TV版中的纪念性特辑和专辑;而“剧场版”则是那些只能通过去电影院才能一睹真容的高素质动画,而只有人气排到顶级的“TV版”动画,才会经常性的出剧场版(比如《名侦探CONAN》、《犬夜叉》、《ONE PIECE》)。现在日本各大影院最火的卡通是宫崎骏的《哈鲁的移动城》和《火影忍者》的最新剧场版(《雪姬忍法帖》)。“剧场版”动画一般是在日本各大影院初期放映,在放映半年时间以后才会再出录像带和DVD。当然了,在家观看时的视听享受始终没有在电影院里来的更震撼些~~接下来再谈谈一些人比较关注的日式动画制作方式,不过先还是从中国目前的动画制作讲起,给这样一个反面教材的理由也是为了能给那些有志“为中国动画事业做贡献的人”或多或少的参考价值,目前中国无论是制作卡通还是电视剧、电影都是前期一次性把钱投进去,然后再一口气拍完,接着就可以在大幅度广告宣传下一股脑的在电视台进行轰炸式播放,虽然这样能让观众们看得很爽,但是在这却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资金!!!假设现在一个制片公司有1000万资金,那么一次性投入进行全部拍摄一部影片的话,能全部用上的也当然只有这1000万可以花,不过这还不算制作时需要的一部分周转资金以及片子制作完成后的广告投入(PS:广告上砸钱可是不便宜的了),甚至还有额外的“隐形消费”——比如动画制作设备的维护费、动画制作参与人员每天的工资福利、动画配音人员的片酬。当然,就算上面的那些都不考虑进来,我想这部作品充其量也就1000万以内吧。。。我们可以算一笔小账,假设制作一部日式40分钟的正统纯2D动画,按一秒12桢计算,除开片头片尾比较固定的动画外,光近30分钟的内容就起码需要21600幅图,虽然现在制作动画用的都是背景移动技术(切不说中国本土能找出几家设备齐全也完全熟悉操作的纯动画制作公司)。目前,实际上图片数目可以相对减少了2/5,那就劝当一半算,这起码也还剩得10000来幅图。一幅图假设只支付画工70-100元(这是中国普通美院2年级学生的收费标准),一集动画片光是图片就起码需要资金70—100万。10集就是700—1000万,投资1000万刚够10来集动画片的图片钱。怎么办?看来只能为了节约成本,降低图片的质量了,这样的降低也铁定对整部动画的综合质量产生巨大影响——2D动画中图片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于是这样的动画片就铁定“垃圾”下来了。比如央视的那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图片成本我估计铁定不会超过一幅10元钱,也许5元就可以打发2张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那部《宝莲灯》前面还能勉强看,但越到后面画质就越垃圾的原因:拍到一半,没钱了。。。同样,电视剧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砸钱砸的冤枉些——清一色的钱几乎全扔到明星的片酬、待遇以及广告上了。。。中国的2D动画都尚且如此,所以更谈不上指望中国大陆哪家动画公司愿意花更多的价钱去做“纯”3D动画了——《蓝猫》那种1秒里都没得3桢计算的2D贴图,再加上一张被渲染的空间“背景”贴图,这就是所谓的“大型纯3D”动画巨片???我看是“巨”吧~~~真正3D的CG动画,光一份已经渲染的完成图在国内的成本最起码就是800-1000的价格,如果要完全制成一部1个半小时的剧场版动画,就比如SQUARE那部《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吧,我相信明天就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上海电影厂的动画制作高层负责人跳黄浦江的头版头条了~~与中国的制作方式相比,日本动画采用的是一周一集的制作播放方式,一方面来说,是因为动画可能改编自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的漫画作品,因此有必要给漫画的原作者留更多时间继续后面创作,当然这其实只是小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商业中经济效益起作用。还是和上面同样的1000万,日本动画公司可能只制作1集(可能只拿出300万制作,700万周转),但论质量,这绝对要比中国1000万的10来集(也许是20集、30集甚至更多)要好得多,而一周之内,动画制作公司又可以从电视台、周边产业迅速收回第一集的成本,接着马上制作第二集。于是,日本的动画只要有人气的,越往后越精彩,这不但对动画公司来说可以使经济效益随之增高,最关键的是动画本身的素质也因为动画公司资金的增多而投放量加大,这样越后的动画素质也越棒,观众也会越来越多——《火影忍者》、《犬夜叉》都是这样的。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那些动画作品没有预计的市场大,于是停止拍摄或是草草结尾的,但是相对中国这种一次性将投入资金挂空的局面始终可以降低最大程度损失。。。综上,一周出一集,是日本动漫产业的经济流程所决定的,漫画行业如此,动画行业也一样。虽然每集动画都让观众看得很不过瘾甚至拖戏拖让人想“自杀”,但在动漫作品这种需要巨大的开销做保障的商业活动中,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经济运作制度,因为很少有哪家动画公司能一次将全部资金用于投资一部动画的全部生产资金,就算有哪家动画公司能负担的起这样的财力,如果不能保证动画的卖座率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回报率,压根不会有人这样做,就是“比尔*盖次”也不会因钱多的没处花而犯这傻。因此,连载模式的制作是提升动画质量的最强有力武器。目前的中国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中国的动画水准充其量也只能是《蓝猫》这档次了,当然了,拿这个来国内那些“民工群”也算得上合适。。。如果你是真的想看档次好点的动漫作品,你就不要抱怨小日本动作咋那么慢,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但要是你刻意执着动漫的制作速度,那我劝你还是去看《蓝猫》,一天一集,还不用满动漫网站中到处找下载点,全中文发音连中文字幕和翻译都不用,每日中央台准时必播,你瞧,多利索啊!现在中国的动漫行业缺的就是“产业系统化”,不过这对目前的中国大陆市场来说也不是一两天能实现了的。当然,产业化也并非没有失败的例子在先。说到动漫的产业化在这里不得不提下美国的动漫产业,至少对目前中国大陆大部分高年龄段人士来说(家长、老师、政府的文化官员等等),我相信他们可能只知道《怪物史来克》而连《新世纪辅音战士EVA》闻所未闻。比动漫产业化起步以及发展,美国的确是早于日本的,至少上世纪前、中期的年代就是《迪斯尼》的系列作品风靡了全世界。然而,对比一下日美二者,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是两种不同的产业路线。美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步入现代文明远远早于日本,因此美国在产业同时追求艺术的呼声也比较高。因此美国的漫画产业除了商业价值外,对艺术的追求也非常显而易见,这也就是为什么迪斯尼一年只出一部大片,但却片片精品的原因。相对的,日本的文明进程较短,加上国家文化限制,导致日本对漫画的经济效益追求更加看重。日本人绝不会因为某个漫画“经典”而为他拍片,很多十分有内涵的东西并未制作成动画或者制作了一半之后就夭折。日本的动漫公司有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原著的恶性篡改也多如牛毛。垃圾剧场版动画更是层出不穷。真正追求艺术的,只剩下了没什么权利的那一小撮作者了,不过就这样的一群人,能坚持到最后的估计不是那些有实力呼风唤雨的大牌作者就是路边街头上饿死的一个乞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美国的动漫作品是由制片人和导演主导,走的是好莱坞的电影路线。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则是完全由动漫公司主导,走的是日本特色的纯商业利益路线。于是日美动漫产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也并不奇怪。。的确,日本动漫赚的钱要比美国的多得多,但是要是比起艺术性经典性,排除剧情之外,日本有几部象样的剧场版动画能拿出来和迪斯尼、时代、华纳相比?还好,日本还有宫崎骏和押井守,因此还有那么几个象样分量的片子支撑台面。话说回来,到底日美动漫到底谁强谁弱?这的确还是一个问号。不过这都要比目前的中国动漫“行”业要好的多,因为尚无法产业化的中国动漫除了能在国内大打“科学教育”的旗子打发那些“爱国民工”外,真的是口袋“羞涩”的拿不出象样东西让外国人看看~~没错,产业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出现的,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需要。市场是开发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没有产业,永远不会有市场。。。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下
传统年画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出现了濒危局面,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使民居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年画失去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
国外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研究综述及启示盘梅红;张宏研究目的:近几十年来,大型体育赛事不断吸引全球各个城市和国家竞逐,成为地区提升形象和升级发展的绝佳契机。大型体育赛
(1)林下经济的其重要意义。概括起来讲,就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