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3

李李路路
首页 > 学术期刊 >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雨初晴水星

已采纳

大棚黄瓜种植高产技术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分布于中国各地,黄瓜属喜温作物,不耐高温,不耐寒冷,对土壤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根主要集中0-30厘米,主根深可达1米。好气性强,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浅,适于肥沃、疏松的土壤。根系形成层浅,易老化,苗期发生快,育苗时间不宜过长,定植要保护根系。黄瓜的茎粗细、颜色深浅和茎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长势强弱和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茎粗0.6-1.2厘米,节间5-9厘米为宜。一、栽培技术1.土壤选择: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2.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3.浸种、催芽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5.整枝: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6.黄瓜落蔓要领: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6.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6.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6.3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www.nczfj.com],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长的1/3-1/4。6.4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6.5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在20片以上。二、病害防治1.霜霉病: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有水渍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病斑相互愈合,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防治方法:生态防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控制室内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5度左右,晚上控制在15度左右。药剂防治:发病时用50%菌成兑水2000倍液喷雾,病重地在3-5天重复喷一次。2.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果、花等,灰霉病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防治方法:田间管理:高哇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水、傍晚浇水,要适当通风排湿,促其健壮生长。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收获: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347 评论

陈好好很好

您好:黄瓜的历史 黄瓜原产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 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野生黄瓜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苦味变轻,开始食用。 此后,黄瓜便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引变,形成很多变种或生态型。再经过各地不断淘汰和改良,发展成为现在的多种栽培品种。西亚地区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开始栽培黄瓜,后传播到西方。公元一世纪,在罗马。希腊。小亚西亚开始栽培。黄瓜传播到欧 洲各国比较晚,9世纪传到法国和俄国。英国在1327年才有栽培的记载,1573年之后,才得到快速发展。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开始种植。1535年在加拿大印地安开始栽培,1584年传人弗吉尼亚岛, 1609年传人马萨诸塞州。10世纪传入日本。根据我国历史记载, 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印度带回黄瓜种子,经新疆传到北方,经驯化形成华北系统的黄瓜。其特点是节问和叶柄较长,根系细长,再生能力弱,果实较长、皮薄。有刺瘤,早熟。另外一条路,由印度从东南亚经水路传到华南,经驯化形成华南系统的黄瓜。其特点是叶片较厚,根系较强,果实粗而短,果皮较坚硬。无刺瘤,晚熟。到了唐朝,已能在温室栽培黄瓜。唐诗中写道:“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元、明朝以后,在《学圃余蔬》书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这些记载说明北京农民用温室栽培黄瓜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了。 18世纪到20世纪初,黄瓜的露地栽培比较普遍,从南边的福建、广东,到东北的黑龙江,多数省都有种植,但用保护地栽培黄瓜的甚少,只有在京城郊区用阳畦、小暖窖、温室等形式进行小面积的种植,供达官贵人享用。解放后,露地黄瓜的栽培面积有了较大的进展,连西藏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也试种成功。保护地黄瓜不仅城市郊区种植,广大农村也普遍栽培。由于阳畦、温室、小暖窖的透光材料都是采用玻璃,发展速度受到了限制。50年代中期,由国外引进塑料薄膜开始研究试验。当时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曾利用小拱棚种植了黄瓜,结果收到早熟丰产的效果。1958年山西农学院也曾利用塑料薄膜覆盖黄瓜,同样收到良好效果。60年代初,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都先后应用塑料小拱棚种植黄瓜。自从1963年我国能自行生产农用塑料薄膜以后,黄瓜保护地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覆盖形式也开始增多。1965年前后,东北地区出现了简易的塑料大棚,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瓜、果类蔬菜提早定植和提早成熟开创了好的前景。1966年长春市郊区建立了一座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从此以后, 全国塑料大棚面积迅速发展,据统计,1978年全国塑料大棚面积为5333公顷,1993年大棚面积为33333公顷。 60年代以前,保护地的主要形式是温室栽培。温室用的采光材料全是玻璃,而且需要人工加温。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和大型工矿区。由于玻璃重量大、易破碎,需要坚固的框架作支撑,造价较高,所以,全国温室面积较小。70年代初,塑料薄膜的应用,塑料日光温室也开始较快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城市蔬菜市场的开放,流通领域的体制改革,为塑料日光温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再加上塑料日光温室比塑料大棚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在京、津、鲁、冀等地区严冬能够生产黄瓜,所以,塑料日光温室生产的发展比塑料大棚更快。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1989年全国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总面积为13.28万公顷,1995年总面积为66.6万公顷以上。 以河北省为例:1985年全省日光温室为0.366万公顷,1995年为4. 654万公顷,10年间增长了12.7倍。黄瓜是蔬菜当中主要的一种,也是保护地栽培当中最主要的一种。目前我国塑料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黄瓜都各占其总面积的70%以上。由于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的生产,使新鲜黄瓜达到周年供应。

146 评论

小虫超人HC

大棚黄瓜的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棚黄瓜的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黄瓜在所有的农业种植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效益较好的果蔬类农作物,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是最主要的食用蔬菜之一。随着市场上对黄瓜的需求量不断地扩大,人们对黄瓜的口感及品质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习良好的黄瓜大棚种植技术,以及对黄瓜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本篇文章对黄瓜的大棚种植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黄瓜病虫害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延长了黄瓜在上市的时间。目前,黄瓜在产量上有很大的提升,进而使大棚黄瓜种植能够满足很大的市场需求,因为大棚种植技术具有的优势,使黄瓜种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季节和气候上的影响,从而可以实现黄瓜的全年供应,使市场上的需求得到有效缓解。

1、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的分析

1.1、大棚黄瓜的种植品种选择和育苗

选择适合种植区域的黄瓜品种,是对黄瓜在品质上及产量上的有效保障。优良的黄瓜品种不但可以收获更高的产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的危害。当选择完适合种植的黄瓜品种后,就需要进行育苗的工作。首先需要将选好的黄瓜种子搁置在清水中润湿,然后将这些种子搁置在55℃的水中,再对这些种子进行搅拌6h后将种子取出,再把这些种子静置2h以上以备使用,晒种环节在27℃左右的室内进行,再利用一些营养土以及锯末混在一起进行培育工作,最后选择一个温度合适的大棚,并在大棚内加小拱棚的方法,以此来确保育苗工作时可以顺利地完成。

1.2、黄瓜幼苗阶段的管理

将黄瓜播种后就可以等待黄瓜的子叶从土里生长出来,在这段时间中一定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且不要产生比较剧烈的温差波动,大概经过一个星期后就可以把幼苗移植到营养钵中,当黄瓜的幼苗进入到花芽分化的这一阶段,就需要将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以便可以让黄瓜的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要把温度控制在13-15℃,这样就可以抑制住呼吸上的消耗,还能够帮助黄瓜在体内积累一些营养物质,从而就可以有效增加雌花的数量和降低节位,在此期间要做到床土湿润,合理的使用磷酸二氢钾及尿素对幼苗追肥,确保黄瓜幼苗可以茁壮地成长。

1.3、黄瓜幼苗定植

当黄瓜幼苗的苗龄在30-40天左右,茎横径大概在0.6-0.8cm之间,株高在10cm以内,黄瓜幼苗的叶片平展且肥厚,其颜色表现为深绿,达到三叶一心或者是四叶一心,这样的幼苗就可以进行定植工作了,定植时候苗与苗之间的行距要保持在60cm左右,每行的苗间距要控制在33cm。对幼苗进行定植工作是移植黄瓜幼苗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黄瓜的幼苗操作不当,就会对黄瓜的幼苗存活率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定植工作前,可以对幼苗进行合理的施肥松土,这样就可以使幼苗在定植场地的土壤中保证一个良好的状态,此外还需将温度湿度及肥力都控制在一个最佳的程度。在保证黄瓜幼苗定植工作后的存活率的同时还要将温度保持在25℃,从而就可以保证黄瓜幼苗在短时间内恢复活力,规避温度上的影响致使幼苗的存活率不高,最后影响到定植的效果。

1.4、田间管理

在进行定植工作前半个月,需要对种植区域挖沟施肥,经过对土壤中营养的成分测定以及根据在目前的生长环境中对黄瓜幼苗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量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每亩田块中施入30kg复合肥、2000-3000kg腐熟有机肥及10kg优质生物菌肥作为底肥。在黄瓜生长过程中需要随时追肥,其总量为每亩田块内施入50kg尿素及55kg硫酸钾。在施肥时要做到少量多餐的原则,让土壤肥力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幼苗在生长上的需求,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滴灌的方法,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幼苗生长的需要。在使用大棚进行黄瓜栽培时,也使用地膜覆盖住种植区域,这样不但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还可以保障幼苗茁长的成长。

2、大棚黄瓜病害防治

2.1、黄瓜的黑腐病

黑腐病是一种在黄瓜生长中比较普遍的病害,其主要表现就是在叶子上产生淡褐色或者是黄褐色的`圆形的病斑,在黄瓜的枝蔓上会出现菱形的病斑,此外,还经常会渗出一些透明色的胶状体,甚至在严重时还会产生蔓烂的状况。因为这种病主要是借助子囊随病株残体隐藏在土壤中,所以,对这种病害防治就是要做到及时处理病株,将病株进行挖走深埋或者是挖走焚烧,除此之外还需选用无病田和无病株作留种株留下种子,若种子有染病嫌疑时可进行消毒工作。当用作物植株制作有机肥时,还可以使用酵素菌充分发酵沤制成堆肥,杀灭黑腐病病菌。在对病害进行防治时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在不一样的发病时期适当的用药,对药物的浓度要控制好。一般会用大生M-45进行治理,可将80%大生M-45与50%多菌灵以1∶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稀释600倍喷洒防治[1]。

2.2、黄瓜的猝倒病

这种病害常在黄瓜的幼苗期间产生,如果幼苗患上这种病害,就会对幼苗的根茎部产生重创,这样致使黄瓜幼苗不立,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幼苗死亡。对于猝倒病的防治工作仅需要使用高效无毒的杀菌剂对其处理,比较常用的杀菌剂是大生M-45。可以将80%的大生M-45和50%的多菌灵用1∶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稀释600倍,将这些药物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周。

2.3、黄瓜花的打顶现象

黄瓜在幼苗期到结瓜的初期在秧苗顶部出现了雌雄花间杂的花簇以及生长点无法生长为新叶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打顶。这种病害致使黄瓜的生长滞后,在产量以及口感上大打折扣。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需要将地表温度提高到10℃以上,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挖沟晒土,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将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除此之外,将小一点的黄瓜摘掉,保秧促根,对于夜温比较低的打顶现象,在前半夜要将温度保持在15℃,后半夜的温度保持在10℃左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棚黄瓜的种植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关注,与此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譬如互联网技术。这样就可以做到对大棚内的温湿度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体的体系,全面做好对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大棚黄瓜的种植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收获更多的高品质、高产量的黄瓜。

参考文献

[1]金春范.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5,32(10):68.

[2]兰德岭.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8(26):17+20.

247 评论

相关问答

  • 甘蔗栽培技术论文文献

    栽培技术蔗苗和宿根 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

    暖暖滴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盆栽花卉栽培技术和研究论文

    相关范文:广东年宵盆栽菊花生产技术初探摘要:对广东春节盆菊生产中的品种、成本、营销和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主要对补光控花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对应节生

    jimmy吉米吉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西瓜栽培技术毕业论文

    把晒过的种子用不烫手的温水(大约30%左右)浸种6小时,然后捞出用毛巾或粗布将种子包好搓去种子皮上的粘膜,用800倍液的60%多·福或70%福·甲硫可复湿性粉剂

    我爱娟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杨梅栽培技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杨梅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怎样进行种植,这几步你需要知道!

    偷吃月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无籽西瓜栽培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

    blueberry31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