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蔡7878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婷婷1029
在美国,critical thinking是一个非常重要、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在学校里经常听到老师、学生们这么强调,可能已经到了陈词滥调的地步。我手头一本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上,每章后面的练习的题目样式,第一是名词解释,然后是名词辨识、回答问题,最后一项就总是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的中文流行翻译是“批判性思维”,但我觉得并不很贴切。Critical一词的希腊词源是动词krinō,意思是“挑选、决定和判断”,krites 是观察家、法官、仲裁人之意,kritikos 是指有观察、思考和决定能力的人。所以,英文中critical也有几个意思,评论、批判、挑剔、选择标准苛刻、审慎的、严谨的、经得住校勘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等等意思。而中文的“批判”听上去实在颇多贬义,就像不是好态度似的。所以有人竟写文章说我们要从“批判性思维”进入到“建设性思维”,实际上这个词的英文原意跟破坏和捣乱——所谓建设的反面简直毫无联系。只是不轻信别人,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试验,挑选你认为最重要的和正确的,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是一种逻辑思考能力,也许也是一种人格能力乃至政治权利,因为自己选择和评判往往也意味着自己负责,如果人不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也不希望自己对自己负责,就不需要这种自己思考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你听、你服从就是了,最后自然由发命令的人来负责一切。为什么美国文化特别强调critical thinking,估计跟它的民主政治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也有关。而中国为什么没有这种思路、这种强调,跟中国的政治形式和价值观也有关。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词。28岁在美国第一次听见这个词的时候,真是激动万分。当时就有一种如沐春风、整个世界都被照亮和打开的感觉。以前的很多困惑和想法都茅塞顿开、迎刃而解。大部分老师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尤其问题提得聪明尖锐又充满建设性和怀疑精神,那是对老师也有促进和提高作用的。总是照本宣科回答问题,把老师的讲课一字不漏地复述,老师未必喜欢。如果被老师夸奖“This is a good question,你提了个好问题”,那是比听到老师夸奖“你答得很对”更值得得意和高兴的。所以我这种爱提问题、讨厌死记硬背、什么都不肯轻信、喜欢跟老师平起平坐的学生,在这里终于如鱼得水。不过真正要做到critical还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学生critical,首先老师就要critical。以前强调学生要有“评判式思维”(我暂时的翻译),现在则强调老师也要时刻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挑战。一个人要有评判,首先要有大量信息和知识储备,然后有一定的挑选原则、趣味和理由,大家一起来有创造性、有建设性地教、学一些东西,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真得很费脑力、精力、需要大量动力。填鸭式教学法其实最容易了。但只会填鸭式教学法的老师无疑在美国校园里不大容易混得下去。每学期结束让学生不记名、标准化填写的教学质量评估表还是很让一些老师们害怕的。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们全明白。美国的学生对老师往往比老师对学生更不客气,要起分数来理直气壮;学生的评价不好,老师真可能下一年就不会被续聘,而且以后找工作也有麻烦(不过这种制度也有它的弱点就是了。美国这一套体制真是环环相扣、阴险的很。每找一份工作,一定要起码3封推荐信,下任老板直接打电话给上任老板问职员的情况再普遍不过,如果一份工作不好好干,下一份就很难了。)。回到对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上来。最近看了一本书,Education for thinking《为了思考的教育》就提到这个困难。书中讲到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功能是灌输知识、技术训练、考试训练以进入更高一层学校或筛选人才、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四大项,而对思考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并没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虽然美国也是critical thinking 天天讲、年年讲。书中强调了思考的两项主要过程:查询和争论。然后很有操作性地一步步指导和辨析了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里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查询和集体辩论。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以给学生带去一种终身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Google来的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Critical thinking consists of a mental process of analyzing or evaluating information, particularly statements or propositions that people have offered as true. It forms a process of reflecting upon the meaning of statements, examining the offered evidence and reasoning, and forming judgments about the facts.大意是,评判式思维是一种脑力程序,包括分析、评估信息,尤其是那些通常被当成真理和常识来推介的一些判断和陈述。对那些证据、推理进行重新检查,反省那些判断的原意,然后对于某些信息和事实提出自己的评判。也就是说,critical thinking的结果并没有一个正确和统一的答案,关键看你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而且看你自己所站的角度。也因此,个人角度的精确陈述和思考与分析的程序非常重要。随手翻开手头的历史教科书,一道“评判式思维”的思考题是:如果你生活在过去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你是愿意生活在自由独立的苏美尔城邦国家,还是愿意生活在波斯帝国一统江山的时代?解释你的理由。这样的思考题会郑重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要求学生写上3页纸的论文,并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吗?我实在怀疑。更可爱的是,那历史教科书的前言里,就花大量篇幅教学生如何写一篇论文,应该如何去找资料、如何立论、如何正反面地证明自己,如何运用种种逻辑推理方式,如何反驳反面观点。我真是掩卷长叹,在中国念研究生似乎都没有看见这样详细和到位的论文写作指导。而类似的论述文写作,在我的中学时代,是由语文课程去完成的。现在反省一下,我真的觉得中国的课程设置也有值得思考之处。论文写作真的也应该在历史、伦理学、政治学和哲学课上教,而不仅仅是灌输给我们知识(这正是中国历史和政治课的全部内容);而语文课反倒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手头还有一本美国高中“文学”教材,完全就是按fiction和nonfiction的文体分类,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学概念,并仿照例文进行诗歌、短篇小说和艺术评论创作。可惜,我记忆中从小学到高中,上了12年语文课,从来没有一个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写一首诗。在高中的时候,经常要求写作“论诚实的重要”之类,这样的题目,说老实话,跟语言和文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放在思想品德课上学?提起中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我恐怕又要——算了,不提了。还是再回到评判式思维吧,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引进这个概念,把critical thinking ,至少在校园里,变得像“高考”一样重要。也把学习文史哲等文科课程,当成真正与学生个人发展和素质教育切身相关的一项如此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Experts: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mportant [r1] Agrowing number of experts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suggest that a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judging whether a student is deveveloping soundly or not. The sample study, carried out late last year in 20 middle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Beijing, was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Youth Leagu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 long time, people, including parents and even some teachers, usually regard a good student simply as "getting high marks" in courses and keeping school rules or obeying teachers' orders. Some students are still criticized by their parents even though they get a mark of 99. But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survey, nearly 75.5 percent of the 1,800 surveyed students believed that creativity and inven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 student's growth of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urveyed said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cannot effectively arouse their creativity to the full. More and more teachers and experts have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at developing a students' creativity will greatly help the training of people for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 and thu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gular teaching programme.
在美国,critical thinking是一个非常重要、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在学校里经常听到老师、学生们这么强调,可能已经到了陈词滥调的地步。我手头一本高中世界
关键是想法,创新来自前所未闻所以那就是发现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议论文作文评语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
话题一: 对“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审视。 一谈某一“思维”,就要提供它的特征吧?就要提供是其所是的操作方法吧?即是说要提供某种规定,即是说如此这般地按照去做时
批判性思维:没有它,论文写作会怎样?事实上,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论文将是非常不合逻辑的。批判性思维使您可以深入了解并阐明主题或观点。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用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