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1

墨迹墨迹小蜗牛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抖抖小姨

已采纳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论文,我建议你首先要讲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素,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的教育的方法进行论述,然后又弄出的特点弄出的要点等等写出来就。

349 评论

地主李东家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幼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故事教学,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故事教学 口语表达 语言环境 模仿 做小主人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作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与他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加强。诚然,培养的途径不拘一格,我就从近年来自己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故事内容,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依据故事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优势,在对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就有较宽的角度和范围。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出发,多选用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紧扣故事的趣味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多选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如《两只笨狗熊》中的“笨”字深深吸引了幼儿想听想说,那狗熊到底有多笨?《聪明的乌龟》中“聪明”二字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浓厚兴趣,然后讲述出乌龟聪明的具体表现。这些方面的选择与设计,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和模式化

故事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化:教师富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后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或人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字词;然后复述其中的内容;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觉得这显然是要求幼儿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去听故事,不是很可取。所以我大胆开拓创新,采用独特的教学形式。实验表明,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1、音乐游戏法。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做游戏、讲故事,把音乐、游戏、故事融合在一起,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故事教学《两只笨狗熊》时,先由两位幼儿分别扮演两只狗熊一起玩乐到不欢而散,闹出笑话。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欢乐气氛,引导幼儿概括出课题名称。结果我班的幼儿各抒已见,正确的表达我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正确的表达给予诱导启发,使每一位幼儿都敢于大胆的讲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打开了口语表达的闸门。

2、故事中断法。

讲故事时,我通常不把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完整讲述,而是借助言语的力量,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悬念。教师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把故事讲到情节发展高潮时,中断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说说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会怎么办?提问幼儿:“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故事《两只笨狗熊》里,当讲到它们兄弟俩捡到一块面包会怎样处理时,当时有几位小朋友说要公平分,要互相谦让,就在他们说到这里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要这样做的原因,这不就是为幼儿使用言语表达提供了条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而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授知识,创编故事内容的形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表演复述法。

过去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完整地再听一遍的形式显得呆板,不可取。我如今是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让幼儿边表演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为此我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借助优美的音乐、热情的教师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最佳学习状态,让幼儿产生“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的意识。如在讲述《狐狸和兔子》的故事时,在介绍故事内容后,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兔,教师热情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扮演狡猾的狐狸,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其他幼儿都跃跃欲试,想参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表演等。这种表演复述法渗透了教师与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的结合,既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4、随机教育法。

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借助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事,分辨是非,并选择自己该怎么做才对。这让幼儿从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故事中,感觉到它有血有肉,使幼儿从故事教学中,能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为幼儿创设、提供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的环境

幼儿故事中除了有故事场景的描述和独白成分外,其他部分通常是通过各种小动物们的`对话来讲述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因此,故事中小动物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有趣对话是幼儿练习生活基本口语的训练素材。例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小狗、小鸟、小猴。故事开始部分,是小狗主动向小姑娘打招呼:“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这一句简单的问候话通过幼儿练习学说后,会让他们养成与人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在向别人问早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其中,小鸟的问话:“你不怕我弄脏房子吗?”小狗的问话:“你不怕我闹得你睡不着吗?”……幼儿通过练习学说后,对疑问句语气的表达有所领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产生疑问的时候,通常会加疑问字“吗”、“呀”等进行语气修饰。因此,经常创设、提供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是幼儿口语练习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举措。

四、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幼儿也当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人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一定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让我们的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小先生、小主人。孩子们自己讲的故事,大家更喜欢听。幼儿获取知识是多渠道的,故事也一样,他们不局限老师教的,家长亲友等可能讲述给他们听,甚至是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也当老师,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是这样做的:每次讲故事之前或者讲完故事之后都要孩子们自告奋勇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大胆地讲述出来,我再进行补充就变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孩子们发现自己也很会讲故事,讲故事时都能争先恐后,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观察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能促进幼儿的个性、认知、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我们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积累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梅州教育》2006年第9期

2、《学前教育学》

3、《学前教育》幼教版

4、《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237 评论

追风的夕夕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人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与成型最关键的时期,而口语能力的培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交流都必须通过口语表达来完成,老师的教学过程也必须通过口语表达来实现。但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有相对枯燥和抽象,因此,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使幼儿充分实现"敢说,爱说,能说",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一、幼儿时期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势首先,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与一、二年级入学儿童相比差距并不大,而且在幼儿时期,幼儿对外部事物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也更有意愿去模仿和学习,因此,刚入学儿童学习的知道在幼儿时期也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环境和氛围比较自由和宽松,没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事,老师有可以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和训练,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为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在幼儿阶段,幼儿在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心态是轻松的,童言无忌,因此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在学习时心态不会紧张,把学习的过程看成一种娱乐的过程,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学习获得乐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良好的影响。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复杂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过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1 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幼儿对语言的学习与所处周围现实的人、物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紧密相关,通过感官的感知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是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想说、敢说、愿说。幼儿刚入院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可能导致幼儿变得孤僻,容易脱离群体之外。此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把握幼儿的心理,多与他们亲近、沟通,让他们逐渐融入园内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有些幼儿的表现欲很强,想说、愿说,但是羞于表达,缺乏自信,不敢说,怕说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听的倾听他们的回答,鼓励他们多想一想,多说一说,让他们放下心里包袱,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对于那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平等对话的机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寻找合适的话题以他们一对一的谈天,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是,幼儿就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对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表扬,犯错时进行耐心的教导,一个抚摸,一个微笑都是打开幼儿心门的钥匙。2.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信息主要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获得,因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必须与认知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周围环境对感官的刺激获得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观察和倾听的意愿,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可以有计划的安排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并且进行讲解和启发,进行实践教学,给幼儿创造条件,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带领幼儿春游时,让幼儿对自然环境环境进行观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发现树木、花朵、温度的变化,总结春天的特点。此时,幼儿很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勇于表达自己的信心。传统教学也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多是注入式,让幼儿学习和背诵儿歌、诗歌、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这样只能死记硬背,过程枯燥乏味,缺少给幼儿自己自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容易打消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鼓励幼儿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更丰富多样的知识;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科学角,种植一些花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这样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时既要培养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也要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在原有的语言规范基础上填换新的内容,表达新的意思。另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综合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讲故事时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183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园师幼互动能力内容研究论文

    现代幼儿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的消极模式。虽然我们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主体之间的交往

    天使宝贝的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幼儿表达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的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包办,使很多的孩子不仅出现了懒得动手的习惯,同时也出现了懒得动嘴的习惯,家长不仅把 不该替他做的做

    一帆杰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幼儿的自控能力的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

    半夜磨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论文研究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

    evilevilevil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作为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从小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安全教

    Oo棉花糖小鱼o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