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8

紫竹幽阁Nina
首页 > 学术期刊 > 越南人学汉语的现状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istachio陆

已采纳

是因为除了汉字之外,他们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沟通与交流,所以只得继续使用汉字。

223 评论

fanfanwing

摘要汉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最富于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从公元前三世纪,汉语言文字传入越南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汉字是作为越南的主要交际工具。在汉语言文字传播的过程中,越南吸收借鉴汉字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同时,汉语言文字传递了两国的文化资讯,为中越在物质、制度和文化上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 中越 文化 交流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汉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居,两国的语言,同属于单音语系。根据语言家所说,在越南词汇中半数以上是中国语或源于中国语言的词。其中政治术语基本都来源于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大量的传入越南,对其文化、文字、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影响。长期以来,越南文化吸收和储存汉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自身文化特点。而中国在输出的同时,也领略了许多越南文化独特的魅力。作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言文字的影响渊源流长。 1 汉语言文字传入越南的情况 在越南立国之前,越南和中国就已经开始交往。汉语言传入越南,依据文献记载,古代西蜀的语言是最早的和影响比较大的。其次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到一世纪,伴随着秦汉时期的人民迁居越南时,将汉语言带到越南,至今越南还储存著古代遗留下来的语言。在差不多同时代,汉文字也传入越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的文字也统一了。中国北方人赵佗,依靠秦人和九真的力量击败安阳王,派了两名使者管辖当时被称为交趾的越南。并且“以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随着人民的迁移和政治上的需要,越南人也逐渐习得汉文字。 2 各个时期汉语言文传播的情况 2.1北属时期 公元前207,秦亡。南海蔚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南越国,都番禺”。从此时到939年正式建国之时,越南史称“北属时期”。秦汉之际,是汉语言文字传入的初期。赵佗在位期间积极鼓励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使其在越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交州外域记》曰:“秦余徙民,染同夷化;月南旧风,变易俱尽”,正是最好的解释。公元1年,汉朝在南越设立交趾部,下辖九郡,汉中人锡光任交趾太守,公元29年,南阳人又任任延九真太守。他们积极传播汉语言文字,建立学校,以礼仪教育人民。南越史籍《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属西汉纪》亦云:“岭南文风始二守焉”。“二守”上承赵佗,下启土燮,土燮是苍梧广信人,三国年间任交趾太守,当时许多名士如程秉、刘熙、薛综等人来到交趾避难,他们和土燮在汉语言文字传播上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土燮,被越南史学家称为“土王”和“南交学祖”。 汉语言文字随着战争、名士交流和居民迁移等多种方式不断传入越南,从而形成了一个 *** ,另一个 *** 则是隋唐时期。此时,越南被称为“安南”。隋唐在安南推行文教制度,如公元845年明确规定,安南每年可选送进士和明经入仕中央,并在安南开办学校,发展文化教育。这些都对汉语言文字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越语系统地、全面地吸收了汉语词汇,直到现在,越南语中存在许多唐代进入的汉语借词。 2.2 自由时期 唐末,藩镇割据,唐室衰微。公元968年,丁部领锄平十二使君,统一安南。越南封建国家正式建立,称为“自主时期”。建国以后,越音汉字或汉字越音开始出现,越南人将汉语言文字本土化,淡化其外来性,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普及。同时,越南统治者为巩固封建政权,主动学习汉语言文字,从而学习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越南儒士更是将学习四书五经作为修身之徳,汉字至今被越南人称为“儒字”。明朝驻交趾总兵张辅曾先后三次遣送交趾的优秀人才一万六千多人到南京,明成祖派官员教他们读书和研究中国经史。 公元1070年,文庙的建立标志著汉语言文字的传播在越南的一个顶峰。文庙以儒家思想为主,尊孔子,推崇汉学。公元十三世纪,一种借助汉字创造的越南语读音的“喃字”产生。由于统治者推崇汉语言文字,“喃字”并未得到普及。当时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都以习得汉语言文字为荣。有几个朝代更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官方语言,用其编撰史书,创作文学作品。1839年***道光十九年***,越南国王阮福皎奏请清道光帝赐予《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字。越南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一直持续到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为止。 2.3 殖民时期至今 公元17世纪,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西方传教士制定出根据越南话的发音按拉丁字母设计的“国语字”。越南人开始普及这种语言文字。法国殖民者为巩固其统治,禁止越南人学习汉语,自此汉语言文字在越南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千年以来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越南语中有许多汉语词语,这些并未换掉,而是换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即以国语字书写汉语借词,从而继续汉语言文字的传播。同时,随着越南社会的发展,在引进新的词汇时,仍以汉语言文字为主。同时,许多汉文著作传入越南,特别是越南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爆发之后,不仅有维新思想著作,还有中国古典诗文、散文、戏剧作品和武侠小说等被译为国语字文字。借助于上述中国著作,汉语言文字继续传播到越南。到了20世纪,越南人开始认识到汉语言文字是研究越南史学的关键,它在越南人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越南开始着手恢复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3 汉语言文字是汉文化的最基本的细胞,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至今越语中保留大量的汉语词汇,这是中越两国人民合作的产物。同时它也承载了中越两国文化资讯,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联结著两国的文化,对中越两国在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3.1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物质文化交流 中越自古为邻邦,两国在物质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古文观止》中记载到“交趾之南有越裳过。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九而献白雉。”可见很早之前,越南的物产已经进入中国,其后两国物质文化交流更是丰富多彩,汉语言文字的文字材料,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字在越南具有崇高的地位,为了学习它,统治者数次向中国求书,如李朝皇帝李仁宗曾遣使,向北宋“乞市书籍”,宋朝统治者决定除了卜噬、禁书、兵书、阴阳、历算、敕令等书外,“余书许买”。同时,越南则以其特产换取书籍,如1457年,越南国王黎浚的陪臣黎文老曾泰表:“诗书所以淑人心……本国自古以来,每资中国书籍……今乞循习,以带来土特产味香等物,易其所无,回国资用。”除此之外,中国也赐书给越南。赐书始于景德二年,据考证之后宋朝向越南赐书络绎不绝。明清时期,种类开始增多。明代以儒书为主,清则均为御定小学类书籍。求书或赐书前,越南人民已经了解了汉语言文字,而之后更是深入地学习了汉语言文字。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中越双方留下了许多物质文化遗产。 3.2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制度文化交流 越南作为汉文化圈的一个部分,在制度文化上难免不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汉语言文字传播的作用以及其在越南独特的地位,越南在学习它的同时也充分地运用它。越南仿效中国建立典章制度,考试内容同中国一样用八股以及诗、赋和财务策。同时开办学校,教学内容,即以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王朝历史。除此之外,483年定制《洪德法典》,它是参照《大明律》,按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制定的法律条文,从而确定家庭、村舍和整个社会的等级尊卑关系。越南接受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又在汉语言文字传播的同时反馈到中国,即深受中国典章制度影响的本土汉喃典籍。他们代表着越南文化流回到中国。这些汉喃典籍使我们了解到越南的制度文化特色,如《越南史要》卷三中记载了黎中兴而至西山,涉及历代管制、兵制、课税,对李太祖至莫朝的功臣、名儒、史家、名医等做的简述。 3.3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精神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最高层次是精神文化交流。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看到,在汉语言文字传播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带给两国在精神文化方面交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直到现在,在越南人的婚礼上都有大大的双“喜”字;过春节时,在门上要倒贴“福”字;祝寿时,也要用“寿”字。在越南还有一些年岁很高且具有汉字书法基本功的老人,逢年过节,他们都忙于写春联、喜丧事、建房、求子题名等,他们被称为“儒学老人”。同时,由于历朝越南皇帝在遣使向越南朝贡时,也会要求赐予佛经。已经习得汉语言文字的越南人对佛经的理解也就和中国人相去不远,佛教经典的传入深刻影响了越南的宗教信仰,至今许多越南家庭的神桌上或寺庙里都有写着汉文字的佛经。 在汉语言文字传播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已经熟练的掌握它们,因此,从李朝到陈朝末期,就有人用汉字写书、写诗。如陈朝末期进士陈睿宗的《奉赓冰壶相公寄赠杜中高韵》: 城中几度斗炎凉,漫送悠悠岁月长。散质岂堪便世用,娇心羞把妒时妆。 寒松晚菊渊明径,独树孤村子美堂。贤相倘怜门下士,肯容群作白头郎。 这首诗描写了陈朝末期的官场及其政治的腐朽,以及作者的郁郁不得志。又如元言禅派的第九代祖的杨空路的《言怀》: 择得龙蛇地可居,野情终日乐无余 。 有时直上孤峰顶,长啸一声寒太虚 。 禅诗中,我们看到中国六朝、隋唐的禅学对越佛教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李朝禅学自己开朗的独特性质。 这些作品都是用汉语言文字写的,在写的过程中难免不受中国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例如:李朝太祖李公蕅写的《迁都沼》,“表现了越南汉语言文学作品如同中国古典文学的“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又因这些汉语诗是越南人所写,因此在传入中国时,其内容和风格也带着越南人的思想和特色。总之,汉语言文字是中国精神文化资讯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资讯就有可能被运用或启用,为中越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4 结语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21世纪初近两千年间,汉语言文字在不断传入越南的过程,同时也承担了中越文化交流的使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学习汉语言文字。它不仅是中越文化合作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越南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字不但已经成为越南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文化也成为越南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为中国了解越南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参考文献 [1] 沈立新.中外文化交流史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张秀民.中越关系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2. [3] 陈修和.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4] 陈玉龙等.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 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黄国安,杨万秀等.中越关系史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7] 刘玉珺.越南汉喃字古籍的文献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 [8] 陶维英.越南古代史.科学出版社,1959. [9]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 [10] 范巨集贵,刘志强.越南语言文化探究.民族出版社,2008.

153 评论

ni入戏太深

语言文字常常被誉为民族的“文化根脉”,因为语言的出现,人与人之间才会出现沟通,也才会诞生出社会的组织形式,将人类共同组建在一块共同发展。而随后文字的出现就是为了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可以开始记录史实,将地区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语言和文字是每个国家都在极力保护的文化,就比如我们中国的汉字,就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它的地位其实很超然,世界上著名的语言例如英语,印地文和俄文其实都是表音文字,但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这是世界上最早书写体系的体系,但发展成熟且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特别少,只有西亚的楔形文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是代表,但其他两种意音文字已经被废止使用,只有汉字依旧仍在传承,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仍然被广泛采用的意音文字,即便发展到现在,文字的成熟性依旧可以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最骄傲的发明之一。

因为汉字的高度成熟,所以古代中国很发达,也同样地将汉字流传到了不同的国家,就比如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的越南在古代因为和中国的关系,所以都是采用汉字作为官方书面表达语言的,如今这些国家出土的古籍,大部分也都是汉字书写的。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期汉字的难以普及,为了开拓民智,这些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比如越南这个国家,即便已经发明了“字喃”这样的独特文字,但为了脱离汉字影响力,越南采用了法国人发明的越南语,并且成功废止了汉字教育和普及,目前绝大多数的越南人都已经不懂得汉字了。

不过应该很多人在越南旅游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越南人如今却在积极学习汉语,当地开设了很多的中文培训,也有着不少的越南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这就让很多人疑惑,越南都废止汉字这么多年了,预计都有100年的时间了,为何如今反而在积极学习中文呢?

其实说起原因也很现实,就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但这两个原因都和钱密切相关。一个是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因为越南和中国接壤的缘故,所以中越之间的交流特别多,很多越南工厂都会将商品出口中国,还有更多的越南工厂因为缺少配套设施,所以需要积极从中国购买材料,这样频繁的交流中对于语言性的人才需求就特别大,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为了一个工作,就有很多越南人学习中文。

第二点其实也类似,只不过是旅游方面的。因为越南和中国接壤的缘故,每年越南都会接待大量的中国游客,而这些中国游客都是行走的金库,拥有着极高的购买消费力,所以越南不少姑娘都会从事导游行业,为了更好地对接中国游客,很多越南旅行团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求要掌握汉语,因此这些原因下,越南如今的中文培训特别流行。

其次的话,其实为了更加了解越南历史,为了一些汉字的文化风俗,也推动着越南汉语人才的培养。只能说早知如何何必当初呢?如果当时没有废除而是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话,如今就会方便许多了。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评论。

120 评论

人参娃娃小辫子

虽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国文化长期深远的影响下,汉语词汇已经进入了越南语的词库,并且逐步固走下来,大量的汉语借词成了越南语的词汇基础,甚至外国的一些人名、地名写法,也根据汉字的译法转写成越南语的音节形式,如 Mỹ(美)、Anh(英)、 Pháp (法)、 Nhật Bản (日本)、Luân Đôn(伦敦)、Hoa Thịnh Đốn(华盛顿)、 Nã Phá Luân(拿破仑)。不过,在现代越南语中,直接转写外国地名,人名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多,而不用汉越音,或者两者并存。比如,莫斯科过去按汉越音写成 Mạc Tư Khoa,直接按原来语音转写为 Mát-xcơ-va,这两种形式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134 评论

吴晗晓美眉

因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中国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面对这样强大的中国,不只是越南。任何国家都是要学习中文的。

152 评论

dp73732849

文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符号和标志,它记录著思想,也书写著文明与文化。越南文字与汉字,一个是拉丁字母,一个是独具中国特点的象形文字。从表面上看,两者可以说毫不相干,但是,正是这个貌似与越南文字「毫不相干」的汉字,却是越语的始祖。

汉字在越南的兴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古代越南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中的一员,古代越南社会对汉字有著强烈的认同。

据历史学家考证,越南所使用过的文字大致有三种:汉字、喃字和国语字。最初使用的是汉字,在使用汉字约2000年之後,出於民族的保护意识,越南人发现如果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越南民族很有被淘汰的危险。於是,他们参考当时中国两广的汉字,整理越南民间的方块字而发明了—喃字。17世纪,随著法国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接踵而至,起初他们用各自国家的拼音文字记录越南词语来学习越南话。後来,他们在当地居民的协助下,利用拉丁字母作为拼读越语的符号。其中,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神父利用拉丁字母记录越语之大成,创立了一套文字,越南人称之为「国语字」。这就是现行的越南文字。当然如今的越南文字中依然还有汉字的痕迹。据史书记载,早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就与越南有所接触。当时的越南尚处於原始社会,其民「攒发纹身,长幼不分,衣履不齐,语言各异,不识文字」。

到了秦代,越南已属南越王越佗,归象郡管辖。《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二一四年,秦王朝徵调诸尝通亡人,赘婿,贾人五十万,经营五岭以南,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并派文武官员治理。象郡郡治在临尘(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境内),其辖境包括了越南北部地区。这些人後来没有返还家乡,与「粤人」(通「越人」,包括两广、越南北方一部分地区)杂居,安家落户。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武帝并九郡,设交趾刺史,「自斯以来,颇移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史书,粗识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汉字传人越南,大致开始於秦汉之间,汉语也大约在这个时期才开始对越南有广泛的影响。

起初,在越南汉字的使用范围是很小,久而久之,汉语成语、词语也都传人越南,并且还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中。隋唐期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更加频繁,汉语对越语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精通汉文的越南人也与日俱增。新唐书的列传中有记载称,远在公元八世纪(唐德宗时),就有一位精通汉文、学问渊博的越南人在中国登科,他的名字叫姜公辅,中了进士第,做了中国朝廷的最高官吏—宰相。隋唐,越南对於汉字的学习力度加强,1884年以前,越南人著书立传都用汉字。

从1075年李朝实行第一届科举考试到 1919年阮朝最後一届科举考试,汉字始终都是越南科举考试使用的文字。

从「千年郡县时期」使用汉字,到20世纪40年代「八月革命」胜利後,越南主动放弃汉字,在越南2000多年的历史上,汉字曾是它们长期的使用文字甚至官方文字。可以说,是汉字的传播,使越南提前跨入了文明社会。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现代汉语语音的研究论文

    最好是自己写是比较,要是没有时间再去找别人去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是要找正规的。

    一首ciao情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越南人学汉语的现状研究论文

    是因为除了汉字之外,他们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沟通与交流,所以只得继续使用汉字。

    紫竹幽阁Nin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越南语的研究论文

    越南语专业研究生如果想发挥一片好的文章,首先要自己把文章写好之后,然后再翻译出来再去发表。

    我是阿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现代汉语的语法艺术研究论文

    ??格式吗?还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太宽泛了,再具体点好不?我可以回答你,我写过几篇了。 其实是有很多东西写的,我研究的就是这个方面,先给你推荐一本书,《语法研究入

    猪妈妈196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近代汉语研究现状论文

    摘 要:“三言二拍”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之一,近二十年来“三言二拍”语言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但也存在诸如论题不够平衡、理论性

    蓝缀天堂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