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美食
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对外贸易学、国际经济关系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除导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六章: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部分,首先探讨了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4062接着对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然后探讨了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性及其诸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对外贸易结构演变的条件与因素和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等。第二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出口商品结构迅速改善的因素、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几个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世界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进入到一个大调整阶段,今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持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有规模的同时,将商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张的着眼点置于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上;(3)要实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第三章为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主要构成及其变化和原因,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现状、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优势等。从中得出如下三点结论:(1)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单一落后,贸易“动态效益”甚微;(2)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加工贸易方式本身的产物;(3)加工贸易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0加工贸易在中国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世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第四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即国别(地区)结构的演变、现状及其特点和趋势,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卜、中国内地同港澳台地区osw中国同独联体、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因和作用等y分析和研究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门)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2)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商品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扩张的程度有限;(3)中国高度依存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但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gk第五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研究,卞要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即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和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厂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冈与作用。从中得出如下儿点结论:(1)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是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过来将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对外厂放和经济发展的差距;(2)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短时期内亦难以改变;(3)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但对其消极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第六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际......余下全文>>
草本Jing樺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现状与展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经济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08年外贸进出口现状2007年下半年,在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已开始放缓。2008年6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衰退、需求迅速减少的状况。而我国外贸出口的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随着这3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出现了快速下滑。1.进出口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进出口额从08年8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态势(见图1),11月份的进出口额从10月份的同比增长17.6%逆转为下降9%,降幅高达到26.6%,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自2001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12月继续回落至-11.1%;出口额在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0月份的增长19.2%逆转为下降2.2%,降幅超过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下滑到-2.8%;进口额则从10月份15.6%的增长逆转到下降17.9%,降幅超过33%,12月份进一步下滑到-21.3%。2.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0 8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0409.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0.6%。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7.3%,比07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3.4%,比07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从11月份开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态势。11月加工贸易出口由10月份的增长8.6%逆转为下降10.8%,降幅接近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15.7%;进口则由10月份的增长2.6%逆转为下降24.9%,降幅超过27%,12月份下跌到-31.3%。0 8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实现2352.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8.2%。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 2.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4%,比07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0.5%,比07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尽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但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2718.4亿美元,比07年同期净增加460.5亿美元。而一般贸易项下仅实现了717.3亿美元的顺差,比07年同期净减少306.5亿美元。3.外商企业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更为审慎08年1~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13115.6亿美元,增长15.4%,较07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1%。其中出口7320.6亿美元,增长16.2%,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5.6%;进口5795亿美元,增长14.3%,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54.6%。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27.6%,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比07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6.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 8%;进口增长37%,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4.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4%。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进出口增长29.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20.8%。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更为审慎(见图2)。08年在我国新设立的外商企业与07年同期相比,始终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由年初109.78%的高速增长迅速回落到11月份的26.29%,11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的同比下降了36.52%。外资投入的减少表明尽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市场的高成长和需求巨大对国际资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国际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资本的投资选择更为审慎。4.主要产品进出口增幅回落显著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位列我国外贸进口前2位的两类商品,占08年外贸进口总额的77.7%(见表1)。(1)能源产品进口增速回落为保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多次下调或取消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扩大能源产品进口。但受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国内经济放缓影响,08年我国能源进口增幅回落明显(见表2)。据海关统计,08年1~11月,我国进口主要能源商品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3.7%,增幅回落9.7个百分点;进口价值1586亿美元,增长74%,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14.9%。到11月份,全球经济衰退加剧,能源需求预期下滑,我国当月主要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值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13.1%和14.3%,直接下拉我国11月总体进口增速1.5个百分点。(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第一大产业。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回落(见图3)。08年1~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4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比07年同期减缓10.1个百分点。其中,8、9、10月增速为14.4%、15.7%、12.3%,比5、6、7月22.6%、16.6%、13%的增速大幅下滑。5.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08年1~11月,欧盟、美国与日本为我国的3大对外贸易伙伴(见表3)。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1大贸易伙伴和第1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增长22%,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10.4个和6.8个百分点。其中,对欧出口增长21.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0.6%;对欧盟贸易顺差达到1484.2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21.2%。美国持续了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1.6%,比07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出口增长9.6%,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增长18.5%,实现贸易顺差1583.6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5.8%。日本仍然处于第3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前11个月中日双边贸易增长了15.2%。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14.9%;自日本进口增长15.4%,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0.5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17%。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08年前11个月中印双边贸易总值增长41.6%,增速位于前10大贸易伙伴之首。外贸进出口下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我国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在第4季度出现了深幅下调,但仍占据外贸出口的47.3%,而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目前仍以加工、组装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部分处于由低端向中端发展阶段,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由于行业和地区发展外向度等方面的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不同的。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冲击较大,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1.对行业的影响0 8年上半年,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更使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10月份开始,有色、钢铁等冶金行业最早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那些为应对原材料上涨过快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上半年在国际市场上订购过多矿石等原材料产品的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产成品与原料之间价格倒挂的现象。钢铁行业亏损的局面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关停部分生产线、开工产量只保证已接订单的完成,从而降低企业亏损的生产方式;部分企业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开始倒闭。由于传导效应的作用,这些高能耗产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对电力、煤炭等初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这些行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变为供过于求,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生大幅回落。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弱,首先影响的是奢侈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且大部分是日用消费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贸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目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纺织服装玩具、电子信息、冶金、船舶、汽车、物流、旅游等与我国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其生产增速大幅回落。那些外向依存图3 2004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比0 7年同期增减(%)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印度3,929.4 2,706.8 1,222.6 22.0 21.8 22.53,078.2 2,330.9 747.3 11.6 9.6 18.52,462.3 1,060.9 1,401.4 15.2 14.9 15.42,151.4 1,052.9 1,098.5 17.8 24.4 12.21,879.5 1,758.8 120.7 5.3 5.4 3.71,746.2 689.8 1,056.4 20.5 36.6 11.91,223.1 242.2 980.9 8.4 14.4 7.1557.5 206.2 351.3 41.3 26.5 51.7521.9 296.3 225.6 19.5 13.9 27.9483.8 291.3 192.5 41.6 34.8 53.2表3 08年1~11月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度比较低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行业,目前受到的影响程度还较低,但可能会有一个滞后的效应。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相关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相关行业巨头纷纷裁员时机引进一批高端管理与技术人才,收购和兼并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成长性高、陷入困境的外国企业,迈出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步伐。2.对地区的影响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对广东省的影响尤为大。08年1~11月,广东省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完成进出口总值6311.8亿美元,增长10%,增速较07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5%。国际市场需求的快速萎缩、外贸企业订单的骤减直接使得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地下调,导致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农民工从08年11月开始提前返乡。而对于以内需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已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东部地区,企业与政府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利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机着手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舍不得调整、生产水平较低、产能落后的企业,为下一步经济的腾飞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央及时调整政府投资计划,采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调动资金力度、产业政策引导力度、自主创新力度等措施,高密度、强力度地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以启动内需市场。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开始下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见图4),将进一步加深国内消费需求的下调。在外需市场萎缩、内需市场不能有效启动、投资更为审慎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8年第4季度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可以视为在外打工多年,给自己提前放的一个春节长假,但09年春节过后,如果大量农民工不能顺利返城就业,将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问题。09年外贸进出口展望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实体经济下滑的加速,0 9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加深、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加剧,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2009年发达经济体将会陷入经济衰退的境地,参照历史经验,发达国家政府应对危机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经济自保的做法,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及进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危机时期,政府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为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推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7项最新政策措施,通过减税、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增加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及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引导与鼓励外资投向、便利通关手续及降低通关费用等措施,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2009年,与发达经济体的衰退相对应的是,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贸基本设施投入,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因发达经济体外需放缓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变化历史(见图5),在经济危机来临阶段、我国进出口增长在经历短暂的快速下滑之后,都会迎来快速反弹的走势。图4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阅读?具体是要做什么吗,你可以跟我们了解下
中国约有13亿人,如果环境遭受破坏,那么经济问题就会变多。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知识 身心健康 相关性 论文摘要 :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
一、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学术性文章。在信息社会中,论文又是通过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介传递的。二、文本结构:这里所说的文本结构是指下面两层意义,一层
我 也 要写····不过是高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