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9

木木小YY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笑的眼乌珠

已采纳

中国历史还是中国地理呢??可以补充一下吗,什么课程的呀。

300 评论

佼佼猪猪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和研究特点相关资料: 图片 研究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历史、政治哲学、理想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等。二是主题稳定。自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际两千多年间,历代研究者长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畴、范式等,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题:①政治哲学。包括仁、礼、法、道、势等范畴,天与人、义与利、君与臣、君与民等关系,以及人性论、历史观等理论。②理想社会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归仁”的“有道”之世,孟轲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爱”、“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荀况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会,鲍敬言的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乌托邦,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国战略。为了达到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治国战略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历代研究者提出了诸如:仁爱、礼治、峻法、尚同、无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过格、致、诚、正,达到修齐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样的治国战略。同时还研究各种治国战略间的协调、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决策研究,也是中国历来政治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总体层面,如经济发展中的重农抑商,唯农除商,农商协调发展,重商等等;外交领域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和亲,羁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体层面,即各个历史时期统治中面临的政治问题的决策研究。⑤权力运用。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要求统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总揽全局的统治术。因此,有关谏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防奸等统治术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视。⑥政治制度。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制度、规范的研究与建设。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对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规范、保障政治的有效运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诸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政权机构的组织、监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维护和发展封建政治统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近代以后,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中国历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别重视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们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前代的政治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研究特点 数千年来的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归纳为:①范式单一。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政治研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范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③强调布政。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它们与政治哲学范畴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④侧重伦理。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从孔丘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经刑权”、朱熹的“为政以德”,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重色彩。虽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研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与伦理调控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⑤学科界线模糊。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由于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研究,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线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立的学科地位。

198 评论

海派装饰0312

首先,外国中国都有名家论述过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上网一搜很多,这些可以给你参考,也可用作理论佐证。

其次,你要大量搜集资料。

历史论文的资料丰富性和真实性是最重要的。

相关书籍有《史记》《汉书》有专门的表或篇目,《水经》《水经注》是了解历史水道的重要依据。

再次,必须细对地图,现在的地图不一定可靠哦,因为地表外貌是会改变的,尤其是水道之类的。

最后,给你一点可以阐发的思路。

你可以论述譬如河流(尤其是运河)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影响,例如京杭大运河对于杭州经济的影响,。

还有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内陆地区的文化经济对比。

平原地区的农业或者说产业结构,民风习俗。

通常来说,植被、气候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产出;气温、地表、地域视野(如平原开阔、盆地保守)会影响一个地区民风民俗、人们的性格;河流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对外沟通等。

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中生爱看的历史地理杂志

    尝试理解真实的社会,会让你比同龄人看得高远得多。 偶尔了解一下政治和经济,《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凤凰周刊》《人物》《南方都市报》《特别关注》等,重点介绍下

    宇宇酱ov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

    jennifer195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有关历史的杂志

    《纪实》半月刊 ,讲述历史人物,邮发代号2-393

    shenli83浪漫满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期刊

    1.发表论文: 2012 《在“探究”、“建构”中把握历史教育额精髓》录《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因材施教 化教为导》刊《中学历史

    郁敏072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论文

    这个网址,绝对有用!我经常 用这里的论文。下载地址:以下是简介,打开上面链接就行。1.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 地理地质 ] 历史地理学是近

    萌萌panda我最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