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8

三生皆缘
首页 > 学术期刊 > 红与黑主题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猫猫天

已采纳

红与黑,两种色调相反、反差极强烈的色彩的并列,在1830年成为了斯丹达尔一部小说的名字。书名乍一看觉其模糊晦涩,不可捉摸,然将全书反复咬嚼之后再细细体味,深觉这两种颜色确实浓缩了作品最精华的意义和价值。色彩的语言是无限丰富的,对美术有过专门研究并写出过《意大利绘画史》的斯丹达尔想必深知这一点。 在我看来,红与黑的对立是贯穿于作品始末的,从表面上来看代表着小说主人公于连的两条人生道路:投身于红色的军旅生涯在战场上建立光荣功勋和披上黑袍,去当教士,走入教会。由这一基本喻义化出了诸多对假设:行伍与教士阶层,革命与反动,血与黑袍,激情与死亡,可在红道和黑道上下注的轮盘赌,红黑相间的于连的勋章…… 贵族与平民(阶级斗争) 从表面上来看红与黑是神职与军职的对比,但实则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激烈冲突。于连属于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小资产阶级一代知识青年,受大革命种种新观念的熏陶,拿破仑丰功伟绩的鼓舞,早在心中粉碎了封建等级的权威,而将个人才智视为分配社会权力的唯一合理依据。对自身地位的不满,使他对这个社会抱有一种天生的仇恨;对荣誉和财富的渴望,又引诱他投入上流社会的角斗场。向上流社会进军。他代表着资产阶级个性中最有活力、最有进取心的一面,其对立面是腐朽落后的复辟势力。他以平民意识对抗封建等级观念,以个人价值对抗高贵出身。 于连的以个人为核心的、与封建观念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决定了他和那个行将灭亡的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也注定了他无可挽回的悲剧命运。他的才智受到某些人的赏识,却招来更多人的仇恨,人们千方百计给他的成功设置障碍,终于完全粉碎了他的幻想,最后在法庭上,他总结自己的一生为:“我是一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农民”。 于连不属于宗教,也不属于政治,无论他选择神职或是军职,这都仅仅是他得到贵族身份的方式,本质上他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出身卑贱的平民。他努力改变,对抗的是贵族阶级,真正使他灭亡的是不可跨越的阶级矛盾。 司汤达不同于巴尔扎克,在他眼中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业已存在的现实,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他透过于连的心灵折射纷纭繁复的现实关系,通过个体人物展现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反过来,也不难发现,存在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矛盾、冲突与斗争也不可避免地内化为主人公自身的精神世界。于连自己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本身就是红与黑的化身。 热情与邪恶(人物内心)    于连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内心不止有一种声音,同时充斥着红与黑:一方面,他出身底层,却心比天高,他的聪明和要强决定了他不甘受人役使的命运,他,但“并非他想炫耀奢华和享受,而是他想要摆脱屈辱和穷困所带来的附属地位。”另一方面,既然是以牺牲自尊和身体做为赌注的“野心家”,虚伪就成为他在这个道貌岸然的社会改变自身命运的不得已手段。 因此,于连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他本身所具有的双重的,矛盾的精神:他既有反抗意识,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人的善良正直,又不得不遵守虚伪道德观下的潜规则;他既崇拜拿破仑,又为了利益的需要,走一条与偶像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跻身上流,又在善良本能的驱使下,在强权的势力前“横眉冷对千夫指”,愤然而高傲地选择死亡。 斯丹达尔通过大量的内心刻画表现了主人公的思想上的矛盾来阐明于连对社会的虚伪丑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面的迎合和屈从并不代表精神上的认同,他的所有作为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卫的策略而已。事实上,身处污浊却依然不屈不折的精神才是于连内心的真实。而于连最后被押上断头台的悲剧则说明,在一个虚伪的拜金主义的社会环境中,追求正直,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 当于连用枪弹射伤雷纳尔夫人的那刻,他射击的也并不是雷纳尔夫人,他射杀的其实是他自己,当他企图射杀他在这个世间唯一能感觉到纯真的美丽之际,他其实也杀死了他对这个世间虚荣繁华曾有过的执着和依恋。 于连是敏感而聪明,倔强而叛逆,沉静而热烈的矛盾体,他如同一朵年轻之花盛开了,还没来得及在对功利的急躁和对痛苦的克制中平稳下来,就凋零了。而在凋零之前,他得到了生命的宁静,和爱情的温情。  时代与个人(普世价值) 若炽热的勃勃雄心是“红”,阴郁的虚假和伪善是“黑”,“红”即不时为“黑”所玷染,“黑”又常常淡化、褪去本色,隐约透出“红”的影子。红与黑的主题在于连的身上既对立,又融合,在不断地交战、妥协与渗透中将人物的命运层层铺开,将作品的主旨推向顶点。 从开始读《红与黑》我就执着地认为“红”与“黑”在书中是有隐喻和暗示的,必定代表着什么,开始我认为是对立的阶级,后来认为是于连的热情与欲望,然后发现我已经无法将这两个意象泾渭分明的划分出来…… 红与黑都只是抽象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为它找寻具象的本体,但现在我对它的认识从新回到抽象的概念中来,红与黑象征的是人类的善与恶,正与邪,个体与群体……这些永恒的,普世的概念。这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我们都会面临的困境。斯丹达尔把故事聚焦于人物的内心,视角“向内转”,关注人物在大时代下的小细节,让读者可以在于连身上看到自己。 这样的创作是符合当代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的。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这部著作中对以前被忽略和屏蔽的作家 钱钟书 、 沈从文 、 张爱玲 等人给予高度的评价,使他们走进广大读者的视野中。这些作家的作品更加着重描写小人物在大背景之下的个人情感。例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大的历史与时代在今天与我们是有距离的,但人的情感与体验却是有共性的,相贯通的。当战火与斗争离我们远去的时候,那些内心的情感却仍然与我们是零距离的。我在于连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现实的矛盾,软弱),这便是《红与黑》的在当代依然具有的普世价值。

147 评论

飞扬嗒兜兜

小说《红与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这风云变幻的200年中小说仍可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小说不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连·索黑尔这个极富时代色彩,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广阔的时代画卷,触及到当时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小说主人公于连的经历和遭遇反应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普遍命运。于连生性聪颖、高傲、热情、坚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侣贵族当政、门阀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因出生平民而备受歧视。这种受压迫的地位使他滋长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才智建立功勋,飞黄腾达。但是在复辟时期,拿破仑式的晋身之道已被贵族阶层堵死了。就在这样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树弯弯曲曲地生长。于连为了博取大家用赏识,明知毫无价值,却还把拉丁文的《新约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他那惊人的背诵能力让他跨进了维立叶尔市长家,当起家庭教师来。在那段时期,他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大部分是为了反抗和报复贵族阶级对他的凌辱。但是,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上流社会也腐蚀了于连的灵魂,助长了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于连进入阴森恐怖的神学院后,亲眼目睹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恶内幕,于是他便耍起了两面派手法,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居然得到院长的青睐和宠幸。神学院的生活进一步扭曲了于连的性格,强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虚伪的作风。于连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后虽然还不时流露出平民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玛特尔小姐后,于连的“平民阶级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复辟王朝的忠实走卒。正当于连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时,因枪击德·瑞那夫人而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红与黑论文

    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

    会飞的猪luck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红与黑主题分析论文

    红与黑》中于连的爱情贯穿了全书,于连的成功以同两个女人的恋情为标志,他也是在这两个女人的爱情中走向死亡的。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的诱惑,止于德雷纳尔夫

    八零梁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红与黑研究论文100字怎么写

    1、首先阅读司汤达的红与黑,精读其中与论文内容相关的作品。2、其次阅读红与黑研究的相关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3、最后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

    阿里嘎多~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红楼梦的主题与人物论文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七七七绮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黑红ppt论文模板

    【干货星人】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严选)    免费下载 链接: 在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和幻灯片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的,利用PowerPoin

    1144177586丫头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