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9

乖乖小猫侠
首页 > 学术期刊 > 产业链论文中国知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个啥来着呢

已采纳

我觉得这对于他的影响还是比较负面的,因为高昂的费用,那么让他不得不放弃了,停用知网的举动

180 评论

kele870401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怎么能没经历过论文的洗礼呢?回想起当年好几万字的毕业论文,小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写论文的过程非常煎熬,论文初稿写完了给辅导老师看的那一刻更加煎熬,导师拿着我的论文咳一声我都能抖三抖。至今都无法忘却我的舍友抱着被导师改的“面目全非”的稿子,在宿舍哇哇诉苦,哭没了半包纸巾哭累了就问我们的稿子怎么了,我们说好像都挺顺利的,她又气的哇哇哭,嘴里一直念叨“好几万字呢,好几万呢!这可怎么写呀”,真的是即心疼又好笑。

论文是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证明,论文一直以来都是以“查重”的形式保证学生并没有抄袭资料的行为,但是在查重这一评判标准之下,有许多真实存在的违规乱象。首先最常见的乱象就是学生通过网络联系相关的“降重”机构,通过花钱的方式让机构帮助自己查看论文的重复率,并在机构的帮助下删改论文,以达到论文标准。在这种产业链的帮助下,学生产出的论文虽然重复率不高,但主要内容多数是在网络上“抄袭”的。

除此之外,小编在找兼职的过程中曾经看到过一个以“文字改写”为主要工作方式的兼职,该兼职的招录要求是必须是在读大学生。经了解小编发现该兼职以改写1000字十元的价格给兼职者派单,要求兼职者把收到的文字段落在不改变大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文笔写出来。这个兼职看似没有太大问题,当我问客服改写的这些文段到底有什么要求和作用时,客服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接的单子主要是帮助大学生降低论文查重率的,具体要求是改写后的文段与改写前文段不允许超过六处重复”。

这样的乱象,对认真学习用心写论文的学生非常不公平,查重率可以作为论文的辅助参考标准,但不应该成为唯一标准。

355 评论

J家馍小T

老教授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负责人的威胁,除了期刊甘愿为知网衍生出来的利益网充当打手角色以外,像一些查询论文和论文查重的黑产业链也是衍生出来的利益网。除了上面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以外,暗地里肯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我们不知道,毕竟像中国科大这样曝光出来的高收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天下人苦知网已久,知网对于知识的垄断其实还真的挺强的,就算是文章的原作者也不得不付费才能够阅读和下载文章。更加离谱的是知网掌握了中国基本上所有高校的查重的源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知网不给大部分高校提供查重功能,那么大部分高校的认可度可能得不到保证。先不说论文查重准不准确的问题,查重标准的唯一性就是有问题的。言归正传,知网手握刀柄,这意味着知网的利益网肯定是很深厚的。

知网衍生的利益网:期刊甘愿做打手

在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胜诉后,有期刊负责人打电话找到了赵老教授,并且严肃告诉老教授千万不要再跟知网作对了,否则期刊是发不出去的了。由此可见,为了知网能够有高额利润,知网也就裹挟期刊封杀老学者。

知网衍生的利益网:查询论文和论文查重的黑产业链收费猖狂

除了刚才这些明面的威胁以外,高昂的收费也是衍生出来的利益网。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想法,论文这种学术性文章共享的属性肯定要大于赚取金钱的属性的,但知网偏不这样做,知网无论如何都要对外面的人阅读学术文章进行收费,但对于国外友人看文章却是免费以对。由于知网是要收取高额的查阅以及下载费用的,这也就导致了查论文和论文查重的黑产业链收费猖狂,就算他们的收费比知网要便宜一些,但是依然不低,毕竟知网只向单位用户开放。

173 评论

和平海棠

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常亮一、食品政策:从自给自足到适度进口 中国农业资源紧缺、人口众多,努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粮食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的粮食进口量将逐步上升。 在实现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平衡的战略选择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思路主张必须把粮食自给作为目标。另一种思路主张,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逐步达到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利用相对廉价的进口粮,弥补近期内中国因无法大量增加农业投入而可能出现的粮食供给不足,同时节省下宝贵的资源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不能片面地强调粮食的“自给自足"。 我们认为,从中长期看,保证粮食的供求平衡,既不能过份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只能选择“立足自给,适度进口调剂"的战略。 坚持粮食自给自足是不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呈递减现象,由此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攀升,目前,中国粮食的市场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的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粮食自给,就必然要求:大量使用耕地;大量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以挖掘粮食的资源潜力和技术潜力;不断提高粮食价格;对国外廉价粮食的进口通过采取关税和非关税的措施进行限制,等等。这些措施,或者是难以行得通,或者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例如,过分强调粮食自给,土地和资本两项要素的机会成本将会很高,这不但影响农民增加收入,也会损害非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不但会成为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而且会推动工业劳动成本的提高,影响整个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经济日益国际化、贸易日益自由化的条件下,过份限制国外粮食进口,会遇到贸易伙伴的反对和报复,同样要付出代价。 适度进口粮食,调剂品种余缺,弥补产需缺口,增加储备,对于提高中国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无疑是有益的。今后,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能力,仍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但考虑到大量进口粮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粮食安全、粮食进口能力以及粮食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影响,今后在扩大粮食进口上,又应当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中国粮食的中长期供求平衡,必须立足于国内,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大米及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中国的油料、糖、奶业自然条件好,原料充足,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目前植物油、食糖和奶制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水产品、畜产品,由于资源成本低,目前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上述农产品出口水平却还比较低。如中国的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其总产量的1%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差、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等环节还非常落后。此外,对这些产品的国内支持还不够。 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今后农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在继续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民收入政策:从价格支持政策转向结构调整政策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人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因此,实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使农民收入能稳定增长。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在农产品供给全面好转的形势下,农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 目前农业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工农业之间的交易条件仍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农业是一个观风险产业,同时又受到恩格尔法则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在农产品市场化的改革中,政府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对减少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保护农民收人是至关重要的。 有关研究表明,政府对农业的价格保护程度,与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政府对农业生产者的价格保护程度越高。从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财政实力看,像目前发达国家那样大量补贴农业是不可能的。现在,应逐步减少对城镇居民和城市国有企业各种补贴,大幅度削减农民的各种负担。从长远看,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一种趋势,实行高保护政策的国家必将大幅度削减农业的价格补贴,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而且,即使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农业人口份额降低到了较低的程度,也不可能直接采用价格手段对农业进行高保护。 增加农民收入,单靠政府的价格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方面的潜力也会越来越有限。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构建高效农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当承认,过去农业结构的调整仍然是初步的、低层次的、阶段性的。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目前中国水果的优质果率只占水果总产品的30%,约有20%的劣质果适口性差,部分蔬菜。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水平低,难以保证储藏质量和商品质量。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农作物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在结构调整中,地区之间重复投入,常常一哄而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过度的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果品、蔬菜产地市场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暴露了在品种、布局方面的趋同性。 抓住农产品总量平衡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决不能再走简单的数量、比例变动的老路子,必须注重调整的质量。这次结构调整,主要是向生产的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的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 根据中国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产品供求的现状,构建高效农业体系,应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在大农业内部,提高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牧渔结合,更加集约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又会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水平,甚至可变废为宝,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多样化需求。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l,而中国只有0.79:1。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90%,而中国只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到1/3。从上述差距中,可以看出中国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农产品的包装、储藏、分级水平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经营的经济效益。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应把加强产后系统开发、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利于其高产优质高效的实现。 三、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导致农产品“买难"和“卖难"交替出现,这既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常常得不到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民的利益也经常受到损害。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内容相当丰富的现象,虽然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但多数意见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中介组织的带动,一头连给农户,一头连接市场,既保持了家庭承包制的稳定,同时又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功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商品生产,在一个产品、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内形成了产品规模、产业规模和区域规模,实现了规模经营。这种形式,有利于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这种类型一般以“公司十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二是中介组织带动型。主要是以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协会)、供销合作社等为中介,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这类组织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十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但也有一些是“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三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主要是以专业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连结广大农户。四是其它类型,如各农业研究和推广部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实践看,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它组织的利益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买断"关系,即农户与企业之间除了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经济联系,企业仅是一次性收购农户的原料,双方不签定经济合同,价格随行就市。在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很不稳定。严格说来,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仅仅停留在这种“买断"型关系上,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 二是契约关系,即农户与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明确规定各方面应当享受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在这种形式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别。多数企业一般都向农户供应良种、优良种畜、种禽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并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有些企业还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产品,或参照市场价,制定保护价,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产品。在这种方式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与“买断"型相比,更进了一步。但在许多情况下,农户不履约或企业拒收、压级压价等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三是新型的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实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合作组织形成的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供销社吸收农户入股,兴办专业合作社;(2)农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3)一些协会吸收农民入股发展成合作社;(4)龙头企业吸收农户入股,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从合作组织内部的服务内容看,有些合作组织(主要是农民专业协会)主要还是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等服务,有的则实现了合作加工和销售。从合作组织内部的利益关系看,有些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还是以服务为纽带连结在一起,而有些合作组织(包括企业)则与农产形成了新型产权关系,对农户实行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从总体上看,这种利益联接方式还不多,发展也比较缓慢,许多合作组织还不够规范,特别是多数合作组织经济实力还比较弱,这使得它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建立什么样的利益联接方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产品性质、企业实力、农户素质等。今后,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将以“公司+农户"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契约作为基本的利益联接方式。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龙头企业素质高、竞争力强,农产品及加工品才能立足市场、占领市场,农业产业化才能顺利进行。龙头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高起点,坚持以质取胜,以效益取胜。龙头企业要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不是单纯的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它要为农民提供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这样才能使农民的生产符合市场的要求。龙头企业要努力做到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努力与农民结成共损共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就地转移到跨地区有序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缓解。 解决规模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必须采取“多渠道分流,多种形式转移"的战略,依靠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开拓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为了防止大量农村人口过度涌入城市,诱发“城市病",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使农业有效地发挥过剩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同时,应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市场。但这两条渠道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今后,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根本途径,在于非农化和城镇化。乡镇企业今后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仍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能否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关键取决于乡镇企业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吸纳劳动力能力。现在乡镇企发展面临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环境下,乡镇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行业都与城市企业展开竞争,在经济发展进人结构调整时期,大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束,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城乡布局看,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了农村生产原料,城市加工的格局。这种格局割断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有机联系,不仅造成农产品原料损耗大,加工成本高,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一局面有了一定改观。1997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城乡比为1:0.89,食品工业还是城市占主导地位,城乡比为1:0.60。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农产品的深加工大都在城市。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1997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比为66:24:10,也就是说,农产品加工业主要还是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2/3),而内地的比重则很小,尤其是西部地区只占1/10。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中西部既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方,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中国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压力。 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要求而言,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现阶段的农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之上,在某些传统行业中,由于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进入过剩、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局面也早已形成。如在乡镇第三产业的传统交通运输业中,运力的发展多集中于短途客运和内河运输业之上,运力增长相对于运力需求和道路过剩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农村发展亟需的(新兴)第三产业行业(如科技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如农村金融业,不仅业务范围窄,信用手段落后,而且极不规范,难以满足促进农村资金流动的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一是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农村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二是把交通、通讯、保险、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三是要开发农村房地产和旅游等新兴产业。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是今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根据国际经验,90年代和下个世纪的头20年,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可以说,近年来数千万“农民工"的大流动,不过是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大流动的序曲。 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以及自发流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致使流入地区的一定时期劳动力吸纳能力受到挑战,城市基础和交通运输面临巨大的压力,城市的住房、环境管理、卫生医疗设施、治安管理和人口生有控制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虽然引发了一些问题,但不能因此而普遍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除了像少数特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流人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外,大多数城市应向农民打开城门,鼓励农民企业家进城投资办厂,吸引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近年来,在沿海一些大、中城市,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不仅城市就业问题已迎刃而解,而且还吸收了大批外来劳动力。这说明,现有大、中城市在解除了旧体制的束缚之后,经济若能蓬勃发展,其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允许一部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并努力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打工,转变成稳定性移民,应当成为今后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况。改革以来,虽然市场机制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大,但迄今尚未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城市人口对城市就业机会相当程度上的垄断。长期保持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不用农民的就业竞争去抑制城市劳动费用的上涨,不仅农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而且城市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劳动效率也难以提高。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为此,在就业制度上,应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的市场化就业制度。建立新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对人口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户口制度,即任何人无论是从乡村迁移到城市,还是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或从一个农村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农村区域,以及从城市迁移到乡村,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居住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等),就应该依法获得合法的居住身份,并依法享受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可先在小城镇实行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取得局部突破的基础上,再循序展开。目前,在小城镇,非农业户口已没有多少特权,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252 评论

逛街搵食人

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称情况属实,此举会带来哪些影响?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4月18日信息,“中科院回复停止使用中国知网”这一话题讨论冲到热搜榜。原来是据红星新闻报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在2022年4月8日曾通告中国知网CNKI科技领域刊物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将不能正常的下载。缘故是中科院集团与中国知网彼此在续签价钱领域发生了商谈开裂,造成协作没法再次。

中科院集团在通知中称中国知网的CNKI数据库“凭着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销售市场上具有知名度的市场占有率,对续签价钱自始至终保持着较高涨幅。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购买成本费做到一定等级。”

此外,也有一份资料表明,中科院集团内部结构得出了两根解决方法,一种计划方案是不会再用CNKI数据库,取代它的的是应用平方和维普查重数据库;此外一种计划方案是再次应用CNKI,但续签花费由中科院集团的每个研究室担负。

据红星新闻报导,现阶段中科院图书馆承担这事的一位教师早已确定4月20日停止使用中国知网确实,且最少2022年应当不容易再修复协作了。

这也是一个双输的结果。针对中国知网而言,她们损害了一个四千万等级的合作方;而对中科院搞科学研究、写毕业论文的博硕硕士研究生而言也是十分不方便的一件事。中国知网先前也被多家高校公布停止使用,缘故也是价格上涨。2012年12月底,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曾公布暂停使用中国知网的CNKI数据库,其通告中坦言“价格上涨过高”。

2013年1月5日,一位疑是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网民在网络上调侃称:“院校由于CNKI价格上涨竟然暂停使用,仍在为论文拼搏的DS觉得非常的悲凉。”第二天,验证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经理”的客户“知海大嘴”分享这条信息回复称:

“这类事是大家不愿意看见的,产业链要标准发展趋势,出版发行产业链在转型发展,公共图书馆更要服务项目,必须上中下游三方的掌握和的共识,才可以双赢!1996年CNKI的刊物库3000种期刊刊的价钱是不上6万,17年过去,7000种刊物刊CNKI的价钱是23万,你说它价格上涨了没有?”最经典的或是武汉理工大学,她们曾在2013年12月和2016年1月2次公布暂停使用中国知网的CNKI数据库。

武汉理工大学汽院研究生会的官方微博曾在2013年12月公布过一份通告,提及:“由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近些年价钱继续大幅度提高,2011年涨幅11%,2012年涨幅24%,2013年涨幅20%,贵校公共图书馆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公司开展了商务沟通,但另一方坚持不懈2014年涨幅不低于15%,造成商谈不成功,暂时没有进行中国知网2014年续签协议的签署工作中。”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官方微博再度发布信息公布公共图书馆中止下载中国知网的数据库。她们也是提及,中国知网的CNKI数据库从2010年到2016年(价格)涨幅为132.86%,年均值涨幅为18.98%。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也都曾公布过暂停使用中国知网CNKI的通知。2021年,著名经济发展历史学家赵德馨提起诉讼中国知网侵权行为一案拥有结果,中国知网没经赵德馨自己允许,私自转截其160数篇文章内容,组成侵权行为,最后那时候89岁的赵德馨赔付70多万元,据了解赵德馨从2013年就开始消费者维权了。

此外在2018年,苏州大学大三学员小刘也曾提起诉讼中国知网,由于中国知网在其网站上设定了最少在线充值额度限定,造成本来他下载参考文献只要7元,最后却必须在线充值50元,且中国知网拒不退还账户余额。最后小刘胜诉,中国知网也在2019年2月变更其在线充值设定,适用自定在线充值额度。

据公布材料表明,中国知网的隶属企业同方知网在2020年营业收入为11.68亿人民币,属于总公司公司股东的纯利润约为1.93亿人民币,毛利率是53.93%。看起来她们早已十分赚了钱,为什么还需要不断价格上涨呢?

212 评论

宇晨yuchen

可是说起来知网的话,那么对于很多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都是不陌生的。我们在平时查阅文献资料,需要用到知网毕业的毕业论文查重也是需要使用知网的。但是正是因为知网一家独大,所以说对于很多教授都在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就使用他们的文献来给自己谋利。一位80多岁的老教授起诉知网长达9年,在这期间也牵扯出知网衍生的很多利益网,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样的呢?知网所涉及的利益网都有哪些呢?

如果说我们读研究生的话,成功毕业都需要在期刊上面发表文章,那么这些文章是否能被承认,就要看他有没有被知网收录。这位老教授遭遇期刊负责人的威胁也说的是,如果要继续维权的话,从此各大杂志将不再刊登他的文章。那这种学术界的封杀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致命的。

知网对于学校的收费是很高昂的,对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等985、211高校一年的费用要收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并且学校几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学生论文查重也需要另外付费,这些层层的利益网使得知网每年的毛收入就可以超过50%。

通过这次知网被立案调查呢,也让很多人都发现学术界搞垄断是说不过去的。也希望相关平台能够真正的推出公平免费的,供所有学者讨论交流的平台。

好了,那么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非常感谢你能够读到这里,如果说你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留言交流。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作文网投稿链接

    作文网 天成作文网 创新作文网 旭虎作文网 中国作文网 作文网站 沈河作文网 作文岛 作文博客 高考作文网 新作文

    .芒果pa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知网

    综述:可以在知网上查到自己发表的论文。 1、百度搜索:中国知网,选择下面的网站打开也可以直接百度搜索这个链接。 2、打开中国知网后,在首页下面位置找到“出版物检

    我们家懒格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知网房地产方面论文

    推荐给你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上去看看,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房地

    shirleycci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国水产学报官网

    上海海洋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双一流院校。 学校是公办本科院校,类型是农林类,占地面积1600亩,学校有多个校区,其中临港新城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临

    linalingxj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制造产业链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在我国,中小企业一直是制造业的主体,面对大型企业上云的成功案例,大多数中小企也期望借此机会实现转型,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是来自于资金方面。中小企业实

    喵布拉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