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的土拨鼠
火电厂输煤系统的任务是卸煤、堆煤、上煤和配煤,以达到按时保质、保量为机组(原煤仓)提供燃煤的目的。整个输煤系统是火电厂十分重要的支持系统。它是保证机组稳发满发的重要条件。输煤系统是火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电厂实现安全、高效不可缺少的环节。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随锅炉容量、燃料品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而差别较大,并且使用设备多,分布范围广。作为一种具有本安性且远距离传输能力强的分布式智能总线网络,lonworks总线能将监测点做到彻底的分散(在一个网络内可带32000多个节点),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满足输煤系统监控的要求。火电厂输煤系统一般都采用顺序控制和报警方式,为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系统,系统配备了各种性能可靠的测量变送器。通过运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将各种测量变送器的输出信号接入对应的智能节点组成多个检测单元,然后挂接在Lonworks总线上,再通过Lonworks总线与已有的DCS系统集成,实现了对输煤系统更加有效便捷的监控。在输煤系统中,常用的测量变送器一般有以下几种: (1)开关量皮带速度变送器(2)皮带跑偏开关(3)煤流开关(4)皮带张力开关(5)煤量信号(6)金属探测器(7)皮带划破探测(8)落煤管堵煤开关(9)煤仓煤位开关。每一种测量变送器和其相对应节点共同组成智能监测单元,对需要监测的工况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控。监测单元通过收发器接入Lonworks总线网络进行通信,可根据监测到的参数进行控制和发出报警信号,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3、 Lonworks总线智能节点的一般设计智能节点是总线网络中分布在现场级的基本单元,其设计开发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neuron芯片的设计,即节点中不再包含其它处理器,所有工作均由neuron芯片完成。另一种是基于主机的节点设计,即neuron芯片只完成通信的工作,用户应用程序由其它处理器完成。前者适合设计相对简单的场合,后者适应于设计相对复杂的场合。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基于芯片的设计。由于智能节点不外乎输入/输出模拟量和输入/输出开关量四种形式,节点的设计也大同小异,对此本文只给出了节点设计的一般方法。基于芯片的智能节点的硬件结构包括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和其它附加电路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图2 智能节点基本结构图Fig 2 Basic Structure Of Node Based On The Neuron Chip控制电路①神经元芯片:采用Toshiba公司生产的3150芯片,主要用于提供对节点的控制,实施与Lon网的通信,支持对现场信息的输入输出等应用服务。②片外存储器:采用Atmel公司生产的AT29C256(Flash存储器)。AT29C256共有32KB的地址空间,其中低16KB空间用来存放神经元芯片的固件(包括LonTalk协议等)。高16KB空间作为节点应用程序的存储区。采用ISSI公司生产的IS61C256作为神经元芯片的外部RAM。③I/O接口:是neuron芯片上可编程的11个I/O引脚,可直接与外部接口电路连接,其功能和应用由编程方式决定。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的核心收发器是智能节点与Lon网之间的接口。目前,Echelon公司和其他开发商均提供了用于多种通信介质的收发器模块。通常采用Echelon公司生产的适用于双绞线传输介质的FTT-10A收发器模块。附加电路附加电路主要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Service电路等。①晶振电路:为3150神经元芯片提供工作时钟。②复位电路:用于在智能节点上电时产生复位操作。另外,节点还将一个低压中断设备与3150的Reset引脚相连,构成对神经元芯片的低压保护设计,提高节点的可靠性稳定性。③Service电路:专为下载应用程序设计。Service指示灯对诊断神经元芯片固件状态有指示作用节点的软件设计采用Neuron C编程语言设计。Neuron C是为neuron芯片设计的编程语言,可直接支持neuron芯片的固化,并定义了34种I/O对象类型。节点开发的软件设计分为以下几步:(1)定义I/O对象:定义何种I/O对象与硬件设计有关。在定义I/O对象时,还可设置I/O对象的工作参数及对I/O对象进行初始化。(2)定义定时器对象:在一个应用程序中最多可以定义15个定时器对象(包括秒定时器和毫秒定时器),主要用于周期性执行某种操作情况,或引进必要的延时情况。(3)定义网络变量和显示报警:既可以采用网络变量又可以采用显示报警形式传输信息,一般情况采用网络变量形式。(4)定义任务:任务是neuron C实现事件驱动的途径,是对事件的反应,即当某事件发生时,应用程序应执行何种操作。(5)定义用户自定义的其它函数 :可以在neuron C程序中编写自定义的函数,以完成一些经常性功能,也将一些常用的函数放到头文件中,以供程序调用。4、基于Lonworks总线的火电厂输煤系统与DCS的网络集成现场总线技术与传统的系统DCS系统实现网络集成并协同工作的情况目前在火电厂中尚为数不多。进一步推动火电厂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逐步推行现场总线技术与DCS系统的集成是火电厂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水平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讲,现场总线技术与DCS集成方式有多种,且组态灵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知道不少大型火电厂都已装有DCS系统并稳定运行,而现场总线很少或首次引入系统,因此可采用将现场总线层与DCS系统I/O层连接的集成,该方案结构简便易行,其原理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现场总线层通过一个接口卡挂在DCS的I/O层上,将现场总线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映射成与DCS的I/O总线上的数据信息,使得在DCS控制器所看到的从现场总线开来的信息如同来自一个传统的DCS设备卡一样。这样便实现了在I/O总线上的现场总线技术集成。火电厂输煤系统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利用已有生产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案都是可行的,同时也体现了把火电厂某些相对独立控制系统通过现场总线技术纳入DCS系统的合理性。由此可见,现阶段现场总线与系统的并存不仅会给生产用户带来大量收益,而且使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以实现更合理的监测与控制。参考文献:大跨度输煤栈桥结构设计探讨火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开发发电厂输煤计量集控的理论与实践参考资料:
宝宝不胖c
汽轮机汽缸变形量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组的热效率(尤其是各个缸的热效率)高低,对机组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安全文明生产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直接关系到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此,各个电厂对机组的大修尤为重视,对汽轮机检修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汽轮机检修中对通汽部分间隙的调整要更加谨慎,通流间隙调整的好坏决定了检修质量,提高了运行效率。
关键词:汽轮机;变形量测量技术;洼窝变形
由于结构原因、制造原因、热应力原因,机组运行后汽缸存在很大的变形,机组大修时,首先要对变形量进行测量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汽封碰摩的原因,在检修时缩小并修正间隙。洼窝变形量技术是通过积累大量整机改造工作的经验,我们注意到国内机组普遍存在汽缸变形以及隔板变形,由此导致机组全缸与半缸状态隔板洼窝中心不同,这不但影响了机组检修时汽封间隙调整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了运行时隔板静叶栅与转子动叶栅的同心度,影响蒸汽流动,降低了机组热效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发了隔板洼窝变形测量仪,现已成功运用到上百家电厂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测量出半缸状态相对于全实缸的洼窝变化量,是我们真实调整汽封间隙最关键的环节,真实地掌握变形量,才能优化调整汽封间隙。测量高压进汽平衡环套体的解体洼窝、套体椭圆度,再测量安装汽封后的汽封椭圆度,结合上次大修的间隙标准,确定转子在运行后最大的椭圆轨迹,是我们判断最大挠度处到底按照多大的间隙安装和优化汽封间隙的依据。
1洼窝变形量的测量
该工作一般在扣空缸测结合面间隙后进行,若结合面存在较大张口,需要进行修理时,则需要在修理之后再测量洼窝变形量。在大修机组中,全实缸中心合格后,应进行静止部分的中心静态找正。包含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部件的中心静态找正。一般情况下是以下半实缸动静中心为准。实际上,运行过的机组高中压、低压外缸变形量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下半实缸的动静洼窝中心与全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差距很大,不考虑全实缸下的动静同心度,往往大修后的机组开机有动静摩擦声,开机到满速不顺利,等摩擦音小了,机组也到了满速,带负荷效率(热耗、汽耗、煤耗)没有提高。为了提高效率,认为:
1)假轴以转子中心合格后的油挡洼窝为准,找中下半实缸动静中心并记录,包含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然后开始测量出下半实缸(持环、隔板套、隔板、轴封套等)动静中心并记录。全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与半实缸下的动静洼窝中心有差距。在大修过程中,要把全实缸下的实际动静洼窝中心修正到半实缸动静洼窝中心中。再在全实缸上调整汽封间隙,汽封间隙调整合格后,开机就一定顺利,没有动静摩擦声,带负荷效率会大大提高(汽轮机安装、大修),实际上就是调整全实缸下动静中心的过程。特别是运行过的机组。设备金属材料经过长时间应力失效,已经定型。
2)高中、低压外缸是不可调整的,所以大修机组更应该实实在在地考虑全实缸下的动静中心。
2洼窝变形测量仪探头布置
测量前应在每个洼窝的测量点(测量3点,即左a、右b和下部c)上做好标记,以便每一次都在同一个位置上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扣上半持环隔板、内缸,复测自然状态下汽缸平面间隙。如果是首次检修,建议在拧紧螺栓前在这个状态下再测量一次各部位洼窝中心,(仍旧测量下三点)我们都知道在半缸状态下,汽缸的刚度要比全缸低。尤其是合缸机其刚度较差,在上半持环、内层缸吊入后,在其上半部件重量的作用下,汽缸将向下变形。这个数字应当是一个衡量,测量结果对于以后的检修一直可以借鉴。根据平面间隙分布情况紧1/3螺栓,螺栓拧紧后法兰平面的最大间隙应小于0.05mm。如间隙超标应拧紧全部螺栓;如拧紧全部螺栓后间隙仍超标热紧螺栓,直至法兰平面的最大间隙应小于0.05mm。(个别边缘紧不掉例外)测量持环、内层缸在紧螺栓后的洼窝中心。在进行内缸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求测量技术以及测量要求完全与外缸的测量一致。当我们将内外缸扣好以后,我们就通过上测量点、下测量点、左测量点以及右测量点进行洼窝中心的测量。在这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内缸以及外缸测量的中心变化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内缸以及外缸的中心变化是由于张口法兰以及螺栓紧固件问题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对螺栓紧固件的刚度以及垂直度进行检查,因为一旦螺栓紧固件出现了强度以及垂直度问题,就会对内缸以及外缸的支点标高造成影响。通过本次缸体的测量,我们能够从测量结果中分析出:气缸的内外环以及隔板之间的真实中心是洼窝的真实中心位置。同前面的测量操作一样,我们在测量过程中还要将外缸扣上,但是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连接螺栓以及法兰,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外缸自身的重力进行持环中心以及内缸中心的变化测量。在气缸开缸之后,我们要对各种中心变化数据进行复核,然后通过复核的结果同上一次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如果2次测量数据变化不大,我们认为气缸的变形较为稳定,如果2次的测量数据变化较大,就说明气缸的中心变化较大,我们需要针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找出中心变化的原因,确保测量结果可靠。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汽缸螺栓拧紧后各汽封漥窝中心的变化量。在开缸状态下,根据实际偏差和变化量对持环、隔板洼窝中心进行调整,使其在合缸后处于与转子同心的位置上。即保证全实缸状态下的洼窝左等于右,上等于下。
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有些通流部分内径较小,大部分情况下,上半持环、内缸扣上后,人无法进入,合外缸后只能测量下3点。所以还需分别测量出各持环、内缸在自然状态下和拧紧法兰螺栓后的椭圆度,在计算汽缸螺栓拧紧后各汽封洼窝中心的变化量时,纳入这部分影响。通过准确的变形量测量,能够更好地掌握缸体半缸与全实缸的实际变化情况,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汽封调整间隙的数值,保证调整后的汽封间隙更真实可靠,做到汽封间隙的最优化调整。汽轮机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用效率对于整个机组的影响非常巨大,直接关系到机组的`正常运行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机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汽轮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是气缸的变形问题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气缸变形检测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对气缸的间隙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检查出气缸的使用效果以及气缸的性能指标,为了有效地降低气缸检查过程中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我们在正常检查的时候,要尽量的调整气缸的径向间隙,保证气缸间隙达到应用标准。
3结语
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为检修中的汽封间隙调整和阻汽片随缸修刮技术提供了数据上的基础数据,从而达到优化汽轮机通流间隙的最终目的,为提高汽轮机缸效和机组热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从而减小机组的煤耗值,电厂发电成本可靠降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DL/T869—2012DL/T753—200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T753—2001,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国家能源局.DL/T819—20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汽轮机汽缸变形量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组的热效率(尤其是各个缸的热效率)高低,对机组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安全文明生产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首先低加是加热凝结水的,高加是加热锅炉给水的你知道吧。 低加有:1 出入口水门,旁路水门,低加正常运行时,凝结水由入口水门进,被加热后由出口水门出,低加不
火力发电厂集控系统运行管理方法和技术要点 导语:集控模式是集控系统运行的基础,火力发电厂的集控系统运行模式主要分为分散控制、分级阶段控制和通讯传输控制三种控制模
汽轮机按新蒸汽参数分:1、低压汽轮机(1.18-1.47MPA)2、中压汽轮机(1.96-3.92MPA)3、高压汽轮机(5.58-9.81MPA)4、超高压汽
几个字就可以了。可以取消热能装置。用磁动力输出动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