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7

我8想說
首页 > 学术期刊 > 教师共情训练的研究现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嘉菜菜子

已采纳

幼儿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一)影响共情的外在因素 1.相似经历 共情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个体有对应的相似的经历,只有有了相似的经历,个体才能够产生出对他人所处情境的感受以及情绪的变化,比如一个不抽烟的人,让他去理解常年抽烟者戒烟时的心理感受,很明显是无法产生共情的。因此,当个体有足够的丰富的生活经历,那么在对他人进行沟通时,更容易产生理解、信任等反应。但是3-6岁的学前儿童,生活经历不丰富,产生共情反应较难,因此这是限制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教育训练 个体的经验除了从生活实践中直接获取外,还可以从书本、他人等身上间接获取,比如有研究者曾经对幼儿的共情能力现状进行过研究,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共情训练,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通过教育训练之后的幼儿明显具有共情倾向。因此,教育训练可以促使共情能力的提升,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从活动中获取到了相关的经验。 3.人际交往 共情能够促进人们人际交往的和谐,同样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反过来也能影响共情能力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一种冷漠的环境下,幼儿的共情水平明显低下,此外,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更多发生在较为熟悉的情境之中,比如家庭,幼儿对其父母的共情能力明显要高于陌生人。因此,人际交往因素既是共情能力发展的条件,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必要因素。 4.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育模式对幼儿的情绪感知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分类,幼儿的性格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型,三种类型中安全型幼儿适应能力更强,能够敏感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对自身行为做出相应的调节。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安全型依恋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父母和谐、温柔且体贴的教养方法,也有利于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比如父母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多用积极情绪表达如感激、钦佩、赞扬等,幼儿也会对此进行模仿,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是共情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影响共情的内在因素 1.遗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其最终成就的影响因素,总是绕不开两个方面的探讨,即遗传与环境,而关于两者谁更重要一点,各学派对此阐述各有侧重,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环境大于遗传,甚至直接秉持“环境决定论”,而成熟势力学说的代表人物格赛尔则认为,遗传比环境的影响大,一切能力都有内在发展潜能基础,个体只需等待自然成熟,能力自然发展完全。经过现代研究表明,环境和遗传影响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方不可偏废。 对于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方面,遗传与环境影响同样如此,针对遗传方面,幼儿自出生起的气质类型对其共情能力有直接的决定影响。幼儿的气质类型总共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等四种,也可以依据我国的分类方法,即活泼型、安静型、均衡型等三种,无论是哪种分类标准,幼儿的气质具备不容易改变的特点是不会变的,其对幼儿后期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以我国分类方法为例,活泼型的幼儿 情感 体验较为丰富,起伏较大,在心理感受敏感性上要低于安静型幼儿和均衡型幼儿,在共情能力方面要发展缓慢一些,而对于安静型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更加内隐,比较敏感,对于他人的情绪变化有充分的感知能力,因此较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因此,幼儿的共情能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 2.性别 幼儿的性别也对其共情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由于 社会 舆论的不同,幼儿自一出生起,就打上了男生应做什么事、女生应做什么事的性别标签,而父母对幼儿的性别特征也看的比较重要,在培养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对于男生, 社会 对其要求必须不拘小节、有宽广的胸怀等,这种性别偏见就导致男性幼儿很难从内心里产生共情能力,而且一旦产生共情反应就会被 社会 所谴责、被父母所呵斥;而对于女性幼儿来说,则正好相反,所受的教育标准就是以善解人意为原则,而善解人意正是共情产生的其中一种反应。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性别偏见也是导致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认知能力 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其制约因素之一,3-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较为特殊,抽象逻辑思维没有进行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其认知特点呈现幼稚化、片面化、具体化等,而共情能力的发展依托于个人经验的丰富,也以理解当前所处情境为基础,幼儿的认知发展很明显达不到共情产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当前情境的理解深度不够,从而无法引起相似的心理感受,很难产生共情。 总之,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遗传的内在影响机制,针对于幼儿共情能力的培养,都需综合进行考虑,幼儿的共情能力不仅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比较大的作用,在其后面成人之后的工作当中,也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情商提升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建议(二)家庭方面 1.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共情能力的培养,父母应当担负起主要责任。首先,父母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掌握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幼儿在早起的各种需求,幼儿才会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顺利形成安全型人格类型,而安全型人格能够极大的促使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其次,父母应当认清幼儿的气质类型,根据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比如针对安静型的幼儿,父母应当积极引导,并在日常生活中示范共情行为,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感受和模仿;最后,父母应当削弱性别差异,对男性儿童灌输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进行一些共情能力的相关训练。 总之,父母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的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 2.与幼儿进行互动,促进共情能力发展 这里所指的互动,是指家长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思考幼儿表面行为的背后涵义,因此,家长应当认清这一点。首先,家长应当多组织进行各种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增加生活经历,为共情产生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在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应当要转换观念,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积极思考其背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家长的用心;其次,家长要引导幼儿多进行自我观察,充分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促使幼儿养成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后期进行深入,将问题思考导向于情绪感受,从而培养幼儿感受情绪的“利他”倾向。 3.利用 游戏 活动促使幼儿表达他人情绪 幼儿在言语表达上具有模糊性等特征,这就使得其即使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也无法有效的将他人情绪表达出来。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应当想方设法的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家长可以利用做 游戏 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各种情绪的表达,如喜、怒、哀、惧等,在此之前,家长需得教会幼儿辨别这些情绪,并在 游戏 中表演出来,逐步引导幼儿用语言将家长的情绪表演表达出来。 其次,家长应当在幼儿初步掌握情绪关键词表达之后,进一步教会幼儿用较为精准的词句表达情绪,幼儿在一个实际的情境中,有时候由于心急,对于别人的情绪无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此时家长就应当及时纠正幼儿的表达,对其学习进度也不要过于急躁,尽量避免直接指责幼儿。 4.多使用肢体语音培养幼儿共情能力 肢体语言针对幼儿共情能力发展来说,具有与其他方法同样的功效,甚至在一些情境中,相比于语言训练,更加有效,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幼儿来说,实施起来有点困难,主要就是因为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 首先,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幼儿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一只小狗在奔跑途中摔倒了,家长就可以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此时小狗的心理感受。 其次,家长引导幼儿用行为去表达出对方的心理感受,可以先用家长示范,然后让幼儿进行感知,并鼓励幼儿对类似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比如对于幼儿玩耍过程中跌倒,家长可以及时的拥抱并说出“你此时肯定很痛”的话语,那么幼儿就会将跌倒和疼痛联系起来,从而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下,做出拥抱的行为,这对于幼儿共情能力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之,家长应当结合多种训练方式,充分发挥语言和肢体的全部潜能,将幼儿的共情能力发展起来。 (二)幼儿园方面 1.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 共情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力,适时的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以合适的矛盾点为突破口,引导幼儿转换思维观念,并切实的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 比如在幼儿的个人才艺展示时间时,有些幼儿在其他幼儿表演的时候不安分,总是喜欢捣乱,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这部分幼儿上台表演,并不制止下面幼儿的躁动,让上台的幼儿充分体验“自己在表演,并没有人观看”的心理感受,这样就能从实际出发,让幼儿有直接的相关的经验。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并采取合适的介入时机和策略,让幼儿产生直接 情感 体验,因为这种体验是最鲜明的,比间接体验要深刻的多。 2.构建多种 游戏 活动,丰富幼儿生活体验 幼儿的学习行为主要是以 游戏 形式出现,幼儿教师在组织 游戏 活动之时,应当考虑幼儿的个性特征,采取多种多样的 游戏 形式,从而从各种角度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共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 首先,教师应当丰富 游戏 内容,构建多元化的 游戏 形式。 游戏 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点,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并主动 探索 游戏 活动的深层涵义。比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扮演家长、超市、清洁工等角色,通过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灌输相关角色的一些生活经历,并让幼儿进行模仿,这样就增加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幼儿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人和情境时,就能回忆起这部分经历,并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当然,教师在组织角色扮演类 游戏 活动时,应当尽量避免 游戏 内容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必须保证每次 游戏 的内容都有所差异,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扩充,弥补幼儿认知发展缺陷。 其次,幼儿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各个教师都在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更好的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了变革。幼儿教师应当也要进行此方面的培训和训练,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育活动。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活动内容,有些生活中的内容无法以活动形式出现,这样幼儿的发展总归是缺少了一部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VR、AR等科学技术构建一种虚拟的真实情境,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感知,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生活中的经验转换成动画、视频等形式,播放给幼儿看;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的丰富性,无视时空的进行资料收集,并对目前共情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很好的了解,从而在理论方面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模式更新,确保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加有关方面的讲座培训,并结合共情要点,进行实践操作。幼儿教师只有自身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共情训练。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行为 这个是从幼儿园体制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教师的言行十分敏感,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擅于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言语,然而目前很多幼儿园内的教师,特别是保育员,对于自己的言行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造成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当健全管理制度,保证教师良好行为规范,为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模仿对象。 首先,幼儿园应当规定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善于微笑,不得以斥责、训斥等行为或态度去面对幼儿,另外在跟幼儿交流时,也应当表现出积极倾听的样子,要有耐心,避免有不耐烦的情绪发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良好情绪,反过来影响自身的情绪发展,在跟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表现出共情的外在特征,并随着个体的成熟,逐渐将共情能力进行内化,完成由外而内的转变。 其次,幼儿园应当为教师的个人共情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幼儿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共情能力的进步,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幼儿园应当提供各种培训和锻炼的机会,并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对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表扬或者物质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培训本身才会认真对待,才将培训结果和内容带回到实际课堂之中。 最后,幼儿园应当鼓励教师多组织共情交流会,让教师有一个环境能够互相学习,在引导幼儿共情产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集合众人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自身也可以利用交流会来互相训练共情能力,达到共情技巧的熟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共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而对于这两个方面,家长或教师如果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严重阻碍幼儿共情的发展。总之,共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技巧,要想将其掌握,必须不断的反复练习,对于幼儿同样如此。当然,共情的练习方法最为简单的就是“复述”,教师有意识的教给幼儿“复述”的方法,能够切实有效的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学习各种理念,在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方法创新,为幼儿共情的培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46 评论

地球是个圆曲奇

浅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广大幼教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急需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成为幼儿教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也进一步提出:园长应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幼儿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但有利于推进教育科研规范化,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发展背景

为落实首轮《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公办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30%”的目标,2013-2014年广州市天河区以民办转公办和新建公办园的方式,新增区属公办园28问。在当时“平稳过渡”的大原则卜,我园保留了原民办园师资。两年来,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并以优存劣汰和引进优质师资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

我园除了三位管理人员外,所有教师均未参与过课题研究,均无课题研究经验。但我们认识到开展基于幼儿园实际的课题研究是提高保教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园在民转公的第一年,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引领教师开展了园本课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及教师分工细则》《幼儿常规培养经验总结集》(教学笔记、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集);2015年我园参与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题《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目前,我园正准备独立申报区级课题研究—《自在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

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园教科研管理的实际来看,课题研究还处于“摸门找路”的状态,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时自目无序,容易诱发教育科研过程中诸多不良问题。

(一)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研究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参与教研活动欠积极,“任务式“完成研究资料的积累;对研究任务找困难推托,习惯性上交困难,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等等。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如下:

1.工资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望值,工作干劲不足。幼儿园民转公对原民办园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留任幼儿园。她们期望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办园的工资福利待遇必然远高于原民办园。然而,由于原民办园是双语幼儿园,收费颇高:普通班幼儿保教费为1800元/人/月,全英班幼儿保教费达2800元/人/月,因此,该园教师的工资福利也是东方社区甚至是员村片区私立园中最高的。民转公后幼儿保教费为485元/人/月,公办园编外教职工工资标准统一按照《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97号文)》执行,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并没有达到大幅上升的个人期望值。因此,教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干劲不足。

2.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钻研精神缺乏。目前园内教师分为三类:一为学期教育专业本科(学士)毕业的年轻教师,二为幼师中专毕业的年轻教师,三为原民办园留任教师。“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后两类教师身上,这两类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强,对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追求,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处于被“推着走”的状态。比如:有些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只充担倾听者的角色,不愿或不敢发表;有些老师的教学笔记、观察记录大量引用网络参考文献,缺乏真实性;有些老师不认为外出培训是福利,不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缺乏追求的表现,势必影响和制约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缺乏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

1.缺乏课题申报的经验。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自目确定课题,导致影响立项或未能如期解决研究内容。例如:在申报《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教师未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的通知精神,未能深入解读《指南》精神,仅仅凭教研组管理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经验,自目申报一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培养的课题,最终导致申报“流产”。此课题既脱离了我园发展实际,更忽略了《指南》中艺术领域注重艺术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注重幼儿艺术情感培养的发展目标。

2.缺乏课题实施的经验。消极经验集中表现为:缺乏实实在在搞教研和开展课题研究的作风,研究脱离实际,没有将研究落到实处。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幼儿行为的成因分析不够深入,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欠缺,研究材料的积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导致课题研究流于形式,严重影响教科研质量,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缺乏总结课题成果的经验。我园教师在幼儿园民转公之前毫无课题研究经验,三位管理人员也仅仅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过部队、省级或市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资料的收集,还需具备整理、总结研究经验的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缺少对理论的关注,缺乏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

三、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任务,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才能使幼儿园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地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建立多种奖惩机制,全方位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之中,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今后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尊重教师专业性的个体差异,拒绝横向比较。实行“赏识”培师机制,对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给予肯定,对于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从“要我去研究”转变为“我要去研究”,从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金点子奖励制度”,等等。

3.课题研究与文明班评选、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挂钩,是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园领导将每位教师在教科研工作评比中的得分情况与每周文明班评选、每月月绩效考评和期末绩效考评挂钩,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科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体现“科教兴园”。

4.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时提醒、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教师课题实施情况,提醒督促教师按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求教师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全园性的课题研究检查汇报活动,了解课题进展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对个别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她们对实施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

(二)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教研组管理人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其专业性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的质量。我园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但在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根据目前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反映的问题,我园借助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条理性,提高管理人员对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结题报告书等的撰写能力,提高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能力和课题引领能力,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聘请专家指导,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素养

1.专家指导课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我园借助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引领园内教师开展《幸福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的课题研究,以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和不定期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开展园本课程建构的课题研究。

2.园长、专家型园长的专题讲座,能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科学引领和专业指导下,我园拟于2016年申报广州市一级幼儿园评估,为此,我园先后聘请了刚刚通过市级园等级评估幼儿园的园长和评审专家来园视导,开展评估动员大会和迎评专题讲座,受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

178 评论

萤火虫在哪里

共情这一概念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幼儿成长过程中,心智不成熟,其原始心理状态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知识的增长,更要关注幼儿心智的发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以达到培养孩子共情能力,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目的。所以,共情对于幼儿教师的意义,不仅是教学方面的帮助,更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帮助,对幼儿身心发育的关怀。共情不同于同情,移情。同情是站在局外,甚至是以高一等的姿态对当局人的“施舍”。移情则是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受访者身上,或厌恶或热爱,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机制。然而两者与共情都有本质的区别。共情需要个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进而体验到对方正在体验的情感。不仅体验,还需进一步的表达。“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结合”@周瑶,认知能力指认知过程中体现的能力,目的是达到体验的效果,情感能力则指理解,接受,表达等能力。所以,在体验到对方的情感之后,还需要理解对方所体验的情景,理解产生的情感,对自己此刻的感受进行正确表达,使对方了解到自己的感情,并对对方产生影响。我们会产生另一个疑问,那就是,共情与安慰,劝告有什么区别。关于安慰,我们在使用这一语言技巧时,一般情况为希望被安慰者脱离目前纠结的情感状况,语言方式一般柔和,多从感性角度以情动人。劝告则是理性分析目前状况,要求客观以理服人。如果以这两种方式表达,语言应该是如下两种:“别难过了,你是勇敢的孩子。”;“自己不注意摔倒了,有什么可难过的。”而通过共情进行的表达则是另一种情形,例如“摔倒了应该很疼吧,先做个勇敢的孩子站起来,我们看看有没有哪里受伤,难过就哭出来,不要忍着!”共情的表达过程是整个共情的最终体现,所以表达方式的改进也是重要的一环。艾根(Egan)将共情的表达概括为两种水平,即原级共情(primyarempathy)和高级精湛的共情。原级共情又称初级水平的共情,包括释意及情感反应等参与技术。而高级精湛的共情又称高级准确的共情,它不仅包括释意及情感反应这些参与技术,还要加上教师自己的一些看法。从心理学角度,卡可夫和皮尔斯还建构了一个区分调查表,用来确定咨询者共情反应的五个等级。其中水平3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相当于Egan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4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5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具体如下:水平1一一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表达方式,了解到自己属于哪个水平,对自己的共情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我在上文举的例子可能有些“简陋”,根据这个区分调查表,我的表达做到了理解,指导,行动,但是措辞可能再需要进行润色和修正。共情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个人和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的。具体内容在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共情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严肃僵化死板的。然而这样的师生关系或许会对幼儿发展不利,幼儿在平时的学习中处于一种恐惧压抑的状态,和老师的关系疏远恶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通过共情表达,幼师对孩子表现出的理解和关怀可能会紧紧抓住孩子的内心。孩子发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爱和关怀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同样的,孩子会反过来爱老师,师生关系得以改善。接着教学效果就会有提升。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中,学生爱人的能力就会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的共情能力。说句题外话,感同身受不再是只能说出口或者写在纸上的漂亮话,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天下大同可能不再是梦想。在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共情。第一,体验对方情感,第二,理解对方意图,第三,向对方表达自己,影响对方,取得对方的反馈。那么,共情能力究竟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有所提高。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共情能力分为两种,天生拥有的,后天训练得来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共情的感觉,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会摆脱自我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行换位思考。幼师要尽力培养自身对学生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学会倾听学生的表达,并真诚地做出表达。其次我们要学会表达情感,上文已经提到关于某某人的五等级表达理论,通过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语言,以达到完美表达的效果。但是有一点可能需要注意。即使我们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情景进行体验,也会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原因导致理解出现偏差。然后在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文字符号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完美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前阶段完全完美实现,对方在接收语言符号时,也有极大可能理解出现偏差,不能体会到我们的“感同身受”。所以,即使达到了最高的表达等级,也有可能出现对方不能被你的语言影响的情况。由于共情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而行程有效教育,所以使学生能感受到共情就是最后需要训练的一步。语言符号也许会出现偏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进行补充,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完成最终目的。共情不是利用学生感情的方法。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看到“共情是和谐的种子”。我的感受是没有相互理解就不会有和谐,只有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存在有效的沟通。从我们传播学的角度,有效沟通有以下几个条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情奇妙在,它只有达到尊重和理解,才能通过表达影响对象,达到有效沟通。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共情不仅不是利用情感,恰是真情的流露。而打动人的就是“真情”,如此,方能使传播更加有效,教育也更加有效。

159 评论

饭兜兜兜得牢

教师如何拥有共情的能力,如果一个学校里有男老师和女老师,他们都在教不同的课程,每天在学校里边都会见面打招呼的,两个人也会经常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时间久了两个人会有共同的特点,这样就会产生情感的,所以说个别的教师们才会拥有共同的情感

2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论文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

    nancyding069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健身教练工作现状研究论文范文

    健身教练的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我是从事健身行业的教练。在健身行业呆了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也见证了国内健身行业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很庆幸自己赶上了健身行业发展的大潮,

    亲爱的玉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现代舞基础训练要点研究论文

    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方法 如今,现代舞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那么,你知道现代舞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方法,欢迎参考阅读,希

    感觉不会再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专项训练研究论文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具体措施研究论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措施,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咂咂咂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体能训练研究论文

    体育能力训练的方法根据目的不同,其训练手段也不一样。其中,体力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竞技水平,体能训练又是获得体力素质动作提高的手段。所谓的体能训练是指,提高肌肉和

    夏香林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