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dandan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小宇宙88888888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上海草根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lipingzhou13
农业超额剩余价值与工业超额剩余价值不同 产生的原因不同。工业中的超额利润是通过个别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得。但当其他企业也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时,这种超额利润就会消失。因此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而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则不同,它是以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为基础的,优、中等地被农场主租种后,就会垄断其经营权,从而阻碍了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从而稳固获得超额利润;②产生的条件不同: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企业才可以获得,因为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中等条件决定的;而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却不是由农业中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它必须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而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经济发展要靠良好的经济秩序 —浅论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的建立 上个世纪初,西方商业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确立了一个牢固的信条,就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童叟无欺这个信条在中国人头脑当中是根深蒂固,因为我们的传统道德是人以理自信。古话说“人无信不立”,可见中国人历来强调信誉对于做人的意义。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信誉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誉的作用也愈益重要。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守信行为才能保证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到了上个世纪的末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商业意识、现代意识进入到了中国人的头脑中,但是童叟无欺却没有进去,而且明码标价也做得很不全面。 比如这样一个场景:我到楼下的一个小杂货店买一罐饮料,五块钱。我把五块钱交给这个杂货店老板,我要出门。这时候那个老板说我没有给钱。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可能许多人没有面对过这样的情形,因为其实这样的情形一般是不大会发生在杂货店里的,更有可能的事实是:我在某一个大街上买了点香蕉,本来应该出五块钱,结果被迫出了十块钱。 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杂货店和路摊的客源性质是不同的。杂货店的老板欺诈,顾客不但不会再买东西了,还会告诉他的邻居,那么他的邻居也不会去买东西了,那么这个杂货店就失去了客源。经营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我想说的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信誉。 在传说中的原始状态下,人们之间没有交换,也就不会发生信誉问题;即使发生了一些偶然的交换,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信誉也不是一个重大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小市场上,普遍实行的是现金交易,即使有一些靠未来付款的信用承诺支撑的信用交易,但由于这种市场小范围的性质,人们不大可能互相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通常发生在整个民族国家乃至全球化的市场上,欺就变得方便多了。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使这种交易能够长久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中介-信誉。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也就无法运转。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国面对的将是全方位的国际竞争。而让人忧虑的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商业信誉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的商业秩序非常混乱,我们的商业道德非常差。例如企业间签订的合同履约率极低、债务人大量逃废债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进行虚假广告等行为屡见不鲜。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心理: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经常怀疑我们拿的药是真的还是假的,担心别人给我们打针的针头是第一次使用还是回收的;我们去买肉的时候,也经常担心这肉是不是注水的;当我们受雇一个老板的时候,都担心他到时候会不会给我们发工资;当我们雇一个人给我们打工的时候,我们也担心他会不会把公司的东西拿走,带到自己家逃跑了;我们借给别人借钱的时候,担心他不还钱…… 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下,商业道德、市场秩序非常不尽人意。我想,可以说,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信誉危机”。 一个市场经济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这个秩序则是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信誉机制之上的。而我想,建立信誉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长期的预期。 说的明白一点,就比如: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生命预期有关。假如他预期我只活一个礼拜,他发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也许他会去抢钱包。犯罪是要判刑的,但是他无须担心这些事,因为法院还没有来得及开庭,这个人就已经死了,那么他还何必在乎法律呢?但如果他预期要活很长很长的时间,他也许就不会这么做了。一个人的生命预期越长,他的行为就越规范,他就越愿意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我想,我们可以把信誉归结为这样一个东西,信誉就是人们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要让一个人、一个企业重视自己的信誉,一定要让他们有一个长期预期,也就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能够“存活”很长的时间,因此要有一个使自己长远的发展东西—信誉。 我认为,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是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出一套制度使全社会形成“失信寸步难行”的良好环境和信用秩序。我想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动员受损失方积极捍卫自己的利益 许多欺是发生在消费者不知产品根底的情况下,也就是销售商隐瞒了一些“私有信息”。而作为消费者,他们需要购买的商品成千上万,不可能对每一种商品的信息都了如指掌。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提供信息的机构或体制来帮助他们,同时进行组织,使他们团结起来自我保护。如各地的消费者协会等一类组织,有些国家银行业所采取的“黑名单制度”也值得仿效。如果易受侵害的方面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欺诈行为的活动空间就会大大缩小,“伸手就被捉”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但光是动员受损失方积极捍卫自己的利益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消费者只是弱势的一方,只是自己保护自己,而不使加害方的失信成本大幅度增加,还是难以达到目标。而要提高加害方的失信成本就要依靠法律的手段来达到-完善规章制度。 2。完善产权制度 应该提高售假等行为的成本,使违规违法者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为了提高失信和欺行为的成本,必需要有健全的法规。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的经济不会是一个讲信誉的经济。产权制度就是使人们有一个稳定的长期、预期的制度。能够使得一个人干了坏事,就一定会受到坏事后果的惩罚;如果他做了贡献,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如果一个人做的事,后果不一定会由这个人承担。这时候的他也许就会有积极性去追求一种短期的利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下,欺、不讲信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发达国家的人们都比较讲信用,我想这不是种族原因使然。文化背景和道德规范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民信用体系比较完善,人们不敢以身试法,如此日积月累,才能成为社会的风尚和习惯。良好的道德风气应该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所以,第一点,如果我们要有良好的信誉制度、市场秩序,我们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产权制度。 有人也许会说,中国现在大量的民企、私营企业也不讲信誉,也在坑蒙拐,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产权,为什么他们还不讲信用呢?而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3。 规范政府行为 要规范市场一定要规范政府行为。 假定我们已经完善了制度,但是如果政府任何时候有权利来宣布这个企业做这个是违法的、做那个是违法的,今天能干、明天不能干,一个私人的企业家也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所以他也会追求短期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个人的行为。现在我国的情况,我们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充满信心,他们并不预期自己企业做大之后,做好之后,有了信誉之后可以收回果实了。所以他们和国有企业一样,也就免不了要追求短期的利益。我们的有些政策是模糊的,是不透明的,这样使得政府的官员本身享有了好多权力,他们可以用这些权力来去干涉企业。那么由此导致民营企业本身也不会重视信誉。 如果买了一辆富康车没有一个月,政府突然宣布富康车不能上长安街,那人们会有什么行为?办了一个饭店,如果预期政府可能明天就要关闭这个饭店的时候,店主为什么不宰一刀?所以我想,规范市场一定首先要规范政府,没有规范的政府行为不会有规范的市场行为。 4。 建立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 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制度、市场秩序,要有一个好的信息传输体制。 回到我们前面的例子,这个杂货店的老板不敢人,是因为他一旦人,这个信息很快传给好多人。假如他人,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所以我想信息的传输是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让那些欺行为的信息尽快在市场中传输,传输得越快市场秩序的建立就越容易。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和我们过去的社会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交易对象经常只见一次面,我们大概不会每天都在一个商店买东西,或者不会只向一个人买东西,我们要跟好多人进行交易。这样的话,欺行为被下一个可能交易的人知道就非常重要。 为什么在现代都市里建立信誉要比乡村社会困难的多?我想“闲言”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传输机制。所以我们在现代社会里边怎么能够制造这样一个机制就非常重要。 5。 减少政府部门的交易行为 建立信誉也要求尽量减少政府部门的交易行为。 第一个例子中的杂货店老板之所以不人,是因为之后顾客会心疼,以后就不再买东西。但如果顾客没有感觉,他自己买东西却不在乎,那么我想这个老板当然不会讲信誉。而政府买东西就是这个意思。买东西的人对欺之后他本身并不受损害,因为他是给别人买东西,他不是给自己买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合谋起来。现在有那么多回扣就是与这个有关系。所以说,如果政府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者、购买者,在这个事实下的秩序也就很难建立。因此我想应当尽量减少政府交易行为,或说价格操纵于人的手上的交易(如通过电脑等进行无法作弊的交易,透明度会高很多)。 我想这是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一个信誉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最重要的问题。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市场发展环境”这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界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因为,市场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中国现在的市场秩序是比较糟糕,看看历史,在那么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了契约关系。现在是新的世纪,和一百年前相比,现在中国的商业道德基础可能不会比那时候更好。比如说山西票号,作为中国最初的现代银行,它们有多少坏帐;再看一看现在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等,他们又有多少坏帐呢?“山西票号”在一百几十年前还是借贷,已经发行我们现在的支票,他的分支店分支机构遍及国内外,那时候没有中央银行审批单,谁都可以开银行,但没有欺。为什么我们现在管制越来越多欺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建立信誉变成每一个人的最优选择不是靠几个口号就能解决的,我们应该实实在在的在制度上、在体制上、在政策上有大的动作。 这是我参考了一些资料才写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
中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结合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我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本专业的师资状况,目前本专业的特色定位在以培养信
【摘要】本文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整合的框架中,全面论述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得以正常
这样类型的文章 我知道怎么写 老师有问题 包修改 包通过↓↓↓↓↓下面找我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