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智能家居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扩展资料:
蝴蝶的分布范围: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大约有 20000 种,中国约占2153 种,在鳞翅目158 科中,蝶类有18科。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出产最多,其次是东南亚一带。
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而受到国际保护的种类,多分布在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湿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应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种群。
蝴蝶有5种视锥细胞,比人类多两种,也就是可以感受除红光、蓝光、绿光外其他两种我们无法命名的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蝴蝶
百变粉豹子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中国有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扩展资料
蝴蝶种类:
1、蓝闪蝶
蓝闪蝶又名蓝摩尔福蝶,蓝色的翅膀十分绚丽,长约15厘米。成年雌蝶的翅膀上表面呈蓝色,下表面的颜色和纹理与枯叶十分相似,呈现斑驳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红色。
2、老豹蛱蝶
老豹蛱蝶是因为其翅膀形状而命名的一种蝶类,其雄性老豹蛱蝶和雌性老豹蛱蝶的外形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是雌雄二形,雄性老豹蛱蝶较雌性老豹蛱蝶漂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蝴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豹蛱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闪蝶
SSpapergirl
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分类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十六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 在这十六科当中,有四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十二科。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而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十一科蝴蝶。 这里分别列出这十一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 注:各科翅脉图均摘自周尧的《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 凤蝶科 Papilion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 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 粉蝶科 Pier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 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 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斑蝶科 Danaidae 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 环蝶科 Amathusiidae 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环蝶成虫触角较短,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 蛱蝶科 Nymphal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 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 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 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蚬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 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灰蝶科 Lycaenidae 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 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 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 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 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 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 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 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 其外型极具差异。 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 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 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 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 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 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 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 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 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 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 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 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 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 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 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 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 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 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 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smoothyear
蝴 蝶 的 资 料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类美丽的昆虫——蝴蝶,它们挥动两对色彩艳丽的大翅膀,飞翔在树林、草丛鲜花中,为大自然平添了美色。人们喜爱它,研究它,并不断地探索着它们的生活奥秘。早在18世纪中期,瑞典博物学家林耐(Carlvon linne" 1707~1778)就创设了凤蝶属(Genus Papilio 1758),开始了对蝶类的系统研究,此后就有65位昆虫学家在1850年以前相继创设了1105个蝶类属名(包括同物异名的)。蝴蝶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南自赤道,北至北极圈内都有它们的踪迹。蝴蝶的成虫,对自然界不但没有害处,还有不少种类能够传播花粉。但是它们的大多数幼虫自卵孵化到老熟都啃食各种各样的植物,危害人们的经济作物。例如稻苞虫是水稻的大害虫;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当它们猖獗为害时,都可能使人们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不过大多数蝶类幼虫取食的并不是人们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或者由于它们的个体数量不多,不足以成灾,所以不被列为害虫。在蝶类里面也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知名种类,例如蚧灰蝶( Spalgis Epius )的幼虫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 Taraka hamada )的幼虫,取食竹蚜。这些都有效地抑制了害虫的猖獗,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展开有30cm,产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他的名字叫大鸟翼蝶。据资料,最初人们是在一个密林中发现的,它在树梢上飞来飞去,很不容易采捕,后来还是用弓箭将它射落。世界上最小的蝴蝶 最小的蝴蝶是蓝灰蝶,翅展仅1.3cm,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采集记录。生活在最高地方的蝴蝶 我国的帕米尔高原最高处有7000多米,登山健儿曾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冰川裂缝里看到过一种紫酱色的小灰蝶。生活在最北方的蝴蝶 在北纬83度的地方,已是北极圈内,距离北极中心只有700 多千米。这里气候严寒,在仍能看见有灰蝴蝶在那里飞舞。飞行最远的蝴蝶 一种叫君主斑蝶的蝴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数百万计地从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山区飞到墨西哥城以西二百公里处的“蝴蝶谷”这段距离五千多千米。最贵的蝴蝶 1996年10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一次拍卖会上,一只叫大鸟翼蝶的蝴蝶,最后竟以1800美元的高价卖出。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拍卖出如此昂贵的蝴蝶标本。翼振最慢的蝴蝶 蝴蝶翅膀震动的次数叫翼振。大部分的蝴蝶每分钟振动460~636次,但金凤蝶每分钟仅振动300次,平均每秒钟振动5次。蝴蝶用脚来感觉滋味 一般动物都是用嘴来判断食物的滋味,然而蝴蝶的味觉器官却长在脚上。捉住一只蝴蝶后,把它的双翅合起来,小心地用架子夹住,让它饿两三天。然后,用沾有糖水的棉花球碰碰它的跗节,你可以看到蝴蝶马上会伸出它的长喙,准备吸吮食物了。要是你直接用针拨开它卷曲着的长喙,浸入糖水中,蝴蝶就会立刻缩回长喙,即使再饿,对糖水却是无动于衷。蝴蝶有多少只小眼睛 蝴蝶有一对明亮放光的复眼,是由一万五千多只小眼睛组成的。他们都呈六角形的楔状,上面大,下面尖,每只小眼睛的侧面都是互相紧密贴在一起的。蝴蝶在哪里睡觉 大多数蝴蝶是单独过夜的,但也有一些斑蝶喜爱集群栖息。不同品种的蝴蝶有不同的睡觉地方:朴喙蝶喜欢在枯枝的梢头安睡;桔凤蝶多半在植物叶下栖息;丝网蛱蝶则睡在悬崖峭壁上;很多眼蝶干脆就伏在草地上。蝴蝶给宇宙飞行科学家的启示 一种珍珠蝴蝶能维持自身体温在34摄氏度左右,它是通过调节翅膀上的鳞片位置,来改变太阳光射在它上面的角度的。在宇宙空间里,由于没有空气,宇宙飞船将受到强烈太阳光的直接照射。照射的一面,温度会急剧增加,背阳光一面又很冷,温度剧变对宇航员的身体非常不利。因此,有人提出仿造珍珠蝴蝶,在宇宙飞船的船身上覆盖一层活动的鳞片,当鳞片紧贴船身时,船身上获得的热量最多,随着鳞片竖起,获得热量相应减少。宇宙飞船只要改变鳞片的倾斜角度,就能保持恒定的船体温度了。能像蜂鸟凌空不动的蝴蝶 我国最小的一种凤蝶叫燕凤蝶,双翅平展开只有2cm,有两条修长的尾突,很像小燕子尾巴。是什么力量使它能悬浮在半空中呢?原来它的一对翅膀通过急速振动,使气流变化,给了它浮力,而双尾的摆动,又使它能够掌握平衡。阴阳蝶 雌雄嵌合体的蝴蝶被人们称为阴阳蝶,据说产生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它的形成同遗传学大有关系,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有一种解释供参考:蝶类的性别是由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雄蝶细胞中有两条Z染色体;雌蝶细胞中有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Z染色体决定着雄性,W染色体决定着雌性。当一个还有ZW染色体的受精卵,再早期细胞分裂中,如果有一个细胞因意外的原因失去了W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一半细胞有W染色体,另一半细胞却没有W染色体。前一半发育成为雌性,后一半就发育成为雄性。这样,一只蝴蝶就会变成一半雄、一半雌的“雌雄嵌合体”了。一只蝴蝶同时具有两种蝴蝶的特征 在四川有人发现的一只奇特的蝴蝶,它的一对前翅和左后翅的翅脉、斑纹等与正常的巴黎凤蝶完全一样,但右后翅的翅脉、斑纹又完全与碧凤蝶一样,这种不同种间,双翅不对称的生物学特征出现在一只蝴蝶上,是极为罕见的。有剧毒的蝴蝶 毒蝶属是南美洲特产的一群带有毒性的蛱蝶,因具有毒性,常在林中逍遥飞行。毒蝶的气味很强,十步内可闻到气味,夜间会循着自己的气味,回到原地栖息。蝴蝶“恋爱”的奥秘 现在人们发现“恋爱”期间的蝴蝶是借助于光信号来“约会”的,据日本横滨大学昆虫学家介绍,无论雄蝴蝶还是雌蝴蝶的性器官区域都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光感受器”,以发射和接受“赴约”的信号。最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雌蝴蝶都会对雄蝴蝶的光信号“召唤”作出响应。一旦这些光信号遭到“隔离”,就意味着“谈情说爱”的中断。进一步仔细的研究表明,大约有30%的雌蝴蝶爱发这种“脾气”。碰到这种情况,雄蝴蝶“一气之下”再也不会发出第二次信号,在遭到身边“女友”拒绝后,雄蝴蝶又马上又寻求新的“恋爱的对象”
淘气lulu
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分类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十六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在这十六科当中,有四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十二科。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而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十一科蝴蝶。这里分别列出这十一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注:各科翅脉图均摘自周尧的《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凤蝶科Papilionidae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粉蝶科Pier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斑蝶科Danaidae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环蝶科Amathusiidae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环蝶成虫触角较短,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眼蝶科Satyridae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蛱蝶科Nymphalidae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珍蝶科Acraeidae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喙蝶科Libytheidae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蚬蝶科Riodin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灰蝶科Lycaen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弄蝶科Hesperiidae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其外型极具差异。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回答者:老妖真精 - 首席执行官 十四级 3-5 15:20--------------------------------------------------------------------------------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拉--------------------------------------------------------------------------------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0% (0)100% (1)其他回答 共 2 条蝴蝶的种类繁多,根据有关文献显示,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为了方便人们的分类记忆,昆虫学家依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条件,把种类繁多的蝴蝶分为十六科,每一科下又分为若干个属。在这十六科当中,有四科仅分布于南美洲,因此在我国只有十二科。广东省地处亚热带,而且本省的山地海拔并不高,全省最高的山峰“石坑硿”其海拔高度也仅有1902米。因而,那些适应高海拔及低温生活的绢蝶科蝴蝶本省也不产,所以本省只有十一科蝴蝶。这里分别列出这十一科蝴蝶的主要分类特征,供各位蝴蝶爱好者参考。注:各科翅脉图均摘自周尧的《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凤蝶科Papilionidae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粉蝶科Pier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白、黄色为基调,饰有黑、红、黄等色彩的斑纹,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粉蝶科成虫的前足端部两爪间具有一个中垫(吸盘),因此它们能够停留在竖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体表面。前后翅近似隋圆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3至5分支,多数种类前翅的R2与R3常合并,部分种类的R4与R5也有合并;M1与R脉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具有肩横脉(h);两翅外缘较钝圆;静止时侧面看不见腹部,后翅内缘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斑蝶科Danaidae本科蝴蝶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白色为基调,饰有红、白、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斑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前足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胸部侧面常具有多数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缩的长毛撮。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短柄;前翅 A脉基部呈分叉状 (3A并入2A)。 后翅圆三角形,肩区具短小肩横脉(h);A脉有2条(2A及3A);部分种类的雄蝶有香鳞斑或突出的香鳞囊。环蝶科Amathusiidae本科蝴蝶多属中型至大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黄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环蝶成虫触角较短,末端部分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两翅面积较大,虫体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后角向外突出;前翅R脉4至5分支,R2至R5共长柄;M1与 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开式;肩区具肩横脉 (h);内缘臀区很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环状斑纹。眼蝶科Satyridae本科蝴蝶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 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蛱蝶科Nymphalidae本科蝴蝶种类较多,属小型至中型的蝶种,少数为大型种。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蛱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粗壮;触角端部明显加粗;部分种类的中胸特别粗壮发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为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本科蝴蝶的翅形丰富多变,属间的差别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种类边缘呈锯齿状;中室开式或闭式;肩区具有较发达的肩横脉(h); 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珍蝶科Acraeidae本科从蛱蝶科分出,成虫近似斑蝶科种类,因此又称班蛱蝶科。成虫属中小型蝶种。呈褐色或红色,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珍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5跗节,爪全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雌性交尾后,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成虫前翅呈窄长卵圆形,明显长于后翅;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2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卵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肩横脉(h);M1与Rs共短柄;内缘臀区的A脉有2条(2A及3A)。喙蝶科Libytheidae本科蝴蝶的种类较少,全世界只有十种。属中小型的蝶种,是至今发现在地球出现最早的蝶种。喙蝶科成虫的下唇须特别长,达头长的两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为弱的横脉封闭;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 R脉不共柄,M2脉明显突出,超过顶角;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呈多边形;中室端部为弱横脉封闭;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蚬蝶科Riodin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以红、褐、黑色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对应相似。蚬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雄性前足退化,收缩不用,端部为一跗节,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分叉 (3A并入2A)。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灰蝶科Lycaenidae本科蝴蝶属小型蝶种。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为主,部分种类两翅表面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绿等色的金属光泽,且两翅正反面的颜色及斑纹截然不同,反面的颜色丰富多采,斑纹变化也很多样。灰蝶科成虫的触角具多数白环;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于步行,雄性前足多为一跗节,一爪,极少分节;雌性前足为2至5跗节。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R脉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与R脉共柄;A脉基部有或无分叉(3A并入2A或无),。后翅近卵圆形形;中室为闭式或开式;肩区无肩横脉;内缘的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弄蝶科Hesperiidae本科蝴蝶种类较多。成虫属于小型蝶种,是蝶类中形态及生活习性最特殊的种类。弄蝶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呈尖钩状;雌雄成虫的前足均正常。成虫前翅呈窄长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R脉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脉有2条(2A及3A)。后翅多呈三角形;中室开式或闭式;M脉2至3条;肩区具肩横脉(h);内缘臀区发达,A脉有2条 (2A及3A)。约有600种,台湾产约32种。此科最具观赏价值,中大体型,色彩鲜丽,大部份有尾状突起。约有3500种,台湾产约73种。其外型极具差异。主食为动物尸液、树液、动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约有1000种,台湾产约33种。一般为中型,以白、黄或澄色为主,飞行时一副很纤弱的样子。约有5500种,台湾产约100种。体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其习性、食性非常复杂。约有450种,台湾产约18种。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点,是一种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约有2500种,台湾产约41种。成虫翅上有眼状纹,喜欢昏暗的环境,吸食腐烂的果实、树液或尸液。约有3000种,台湾产约56种。此类最不像蝴蝶,体型短小肥胖,飞翔快速,停留时的姿态也与一般蝴蝶不同。中低海拔常见,台湾产约1种。幼虫以竹子为寄主,公母蝶的纹路差异较小体型硕大,飞行缓慢,不易与其它蝶种搞混。山区较容易见到,台湾产约1种。幼虫以沙楠子树及朴树为寄主,又称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前言项目1感知组织培养任务1认识植物组织培养任务2参观组培室项目2配制培养基任务1配制MS培养基母液任务2配制工作培养基项目3无菌接种任务1无菌操作任务2初代培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蝴蝶》含
立意——生命的意义在于--不顺从附:2011年浦东新区高中二模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