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67

lucherking18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李寒食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晨郡主

已采纳

这首诗以怅惘感伤的心情,借寒食游园,追忆了几年前与一位女子相会时的温馨缠绵,对于早已天各一方的情人表示了深切的追念。

寒食这一天,传统风俗是折柳条插在门上、屋檐上,叫做“明眼”;男女成人举行冠礼、笄礼,也在这一天。所以,寒食节容易产生对亲朋故旧和情人的思念。可以想见,多情的诗人在这一天,难以平息自己激动的心潮,于是特地来到李氏园亭中,来深情地追思那梦牵魂绕的情人。

从诗题中,已经隐隐透出了伤感、追怀的意味,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诗歌一开始,就无限深情地追怀了往年与情人在园中约会时的缱绻柔情。

首句点明了约会的地点,是在园中“鸾桥”上。桥以鸾为名,盖有深意存焉。这里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只鸾鸟(神话中凤凰一类的鸟)被捉,因为失偶尔三年不鸣,后于镜中自顾身影,哀鸣而死。鸾凤和鸣,后遂成为男女约会的典故。这里,男女“同在鸾桥上”,一个“同”字,频频表达了相亲相爱之情,相依相偎之态。那时,这位女子正斜靠在红色的桥栏上,与诗人一道歌咏柳絮。这里也暗用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典故事: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咏雪以柳絮相比拟,博得谢安称赏,后用指女子赋诗。

这两句看似极为自然,漫不经心,但却在短短十四个字中,包蕴了丰富的内容。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与这样一位美慧可人的女子相会,不能不让人永远怀念,而留下甜蜜的回忆。首联极写与女子相会时的柔情蜜意,并且置于篇首,与以下几联追忆往事时的伤感,形成了有力的反衬。

第二、三联,正面写出了诗人此日游园的凄凉和思念的愁苦。

作者独自一人,在园中长满香花美草的小路上踽踽而行,“独”字与首句“同”字形成对比,孤独之情自见。当日斜靠朱栏咏柳绵之人已经杳无踪迹,只有满地青苔,显出满目凄凉。在这般凄清的寒食节追忆往事,难怪作者要格外伤心了。然而路遥三千,关山阻隔,音问难传,不可能知道她的境况。

屈指算来,一晃四、五年过去了,真是往事如烟、人生如梦。“屈指思量”四个字,十分传神,它仿佛使读者看到一个满怀愁苦的男子,正在园中寻寻觅觅地踯躅,悲悲切切地算着指头思量。这与第一联中同在鸾桥咏柳绵的情景相比,那时兴高采烈、欢愉快乐的情绪,此刻早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孤零零、凄切切的一人,益发显得苦不堪言了。这两联明白如话,若道家常,但经第一联的反衬,意思仍然十分婉曲、深厚。

最后一联,又出人意外,结得不同一般。如果按颔联、颈联的思路顺势而下,则尾联仍应写作者自己游园如何凄苦,现在却笔锋一转,将重心放在了那位倚栏咏柳絮的人身上了。

诗人料定,那位远在他乡的多情的女子,在这寒食佳节之时,也在思念自己而满怀凄凉。这里一个“暗”字值得玩索。他们要暗中凄然而不能公开表白的原因是,他们过去是在暗中相爱,不敢公布;后来,这对情人终于被拆散,大家各怀着一腔难以言传的幽恨,而各在海角天涯了。那憋在心中不能倾倒的苦水,四、五年来,那位女子的心,十分痛苦、十分憔悴。

最后一联回应篇首,与那位美慧的女子形成对比,往日无忧无虑的她,如今想来是凄楚、憔悴了,那分离的愁绪,真是苦不堪言啊!同时,透过一层,从女子思念自己,来更深地体现自己对那位女子的思念,这就避免了一般化的写法,显得更为委婉深沉。从情感逻辑上说,也与第六句的“屈指思量”暗通关钮,将思量之情写清,充分地表现出无穷的留恋之意。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严谨,特别是使用反衬、透过一层等手法,使得全诗天然浑成而又顿挫跌宕,在曲折变化中把思念的情致写得淋漓尽致。在语言上,除“鸾桥”、“咏柳绵”是用典外,其它基本上是平常习惯用语,显得平易亲切,明白晓畅,但仔细咀嚼,其中遣词用字又十分精当,虽经雕琢,却不失本色。

350 评论

不想吃成胖嘟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诗,按理解的深入,有三个境界:初读有味,再读生味,三读能玩味。初读有味单指诗的描写与叙述,花飞柳拂的皇城春天,烛明烟轻的宫廷生活,色彩明丽,动静和谐,寒食时节的醉人世界尽现眼前;再读生味则指这首诗引起人的思考:诗人难道只是要表现长安的明媚春光与宫廷生活吗?表现长安的风光与生活可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景入手,诗人又为什么偏偏要抓住寒食这个时节突出宫廷生活来写呢?顺着这些问题思考,这首诗的思想便会闪出光芒,诗的韵味便会见得醇厚;三读玩味最终指品鉴这首诗深藏不露妙讽,这第三个境界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这首诗的讽刺意味要从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要从介子推说起。《左传》与《史记》都对介子推有介绍,明代冯梦龙与蔡元放著《东周列国志》对介子推有更细致的描述。介子推是东周时期晋国一臣,晋公子重耳在与兄弟争夺嗣位过程中出奔,介子推以重耳为贤,与赵衰、狐偃、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一行随从。过卫之境,重耳饥困难当,介子推自割大腿肉一块,做成肉汤献给重耳。及重耳得秦穆公等相助将复国,渡河时教将随身携带的破旧用具一并丢弃,狐偃见重耳有喜新厌旧易忘患难之情,便以请去相要,介子推视狐偃言行,察其有邀功请赏贪图日后富贵之意,以之为羞,心存隐居之念。至重耳复国封侯行赏,跟随重耳历经十九年磨难的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背负老母悄然离去,隐于峰峦层叠的绵山之中,过着清苦的生活。晋国安定,重耳想起介子推,命人寻绵山数日,介子推不出,有人焚林,意图逼出介子推,火息之后,介子推最终不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重耳以绵上为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时人缅怀介子推,因其死于火,每年至其遭火之日(清明前一日),门前插柳,不举火,吃冷食,这就是沿袭至今的寒食节。 可见,介子推是大忠大孝、不求闻达、高洁守志之士,寒食节的原本意义正在于寄托对介子推的追思,对他高洁品行的缅怀。从介子推与重耳的特殊关系看,寒食节更有一层君王对患难与共的部下追思。寒食是一个特殊的怀人节日,借此节日可寄托对高洁之士的情思,诉诸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宋代诗人顾雍说:“人间佳节唯寒食。”用意应在于此。以门前插柳,不举火,吃冷食这些特殊的形式,是要表达人们对高洁之士的敬重与怀念。因而,寒食时节气氛应是凝重的,情绪应是哀伤的。以寒食为主题的诗多宜基于这样的表现,如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可韩翃这首《寒食》诗,表现寒食时节却是另一种情景,它的景象清新灵动,它的情感欢快自得,百姓、五侯、君王都沉醉在赏花看柳的旖旎春光中,而对高洁之士的哀思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对世情的讽刺。诗的描写由远而近,由泛指而具体,从皇城写到御花园,从御花园写到汉宫,目光聚焦在君王之上,讽刺矛头隐隐向君王而来。诗人笔下的寒食节里,人们没有任何禁忌,皇宫里尤为突出。见不到宫人在门前插柳,见到的是御柳飘拂,见不到不举火,吃冷食的情景,见到的是烛明烟轻。“日暮汉宫传蜡烛”一句,语意自然,一“传”字,生动地表现出蜡烛相继点明,烛光辉煌的汉宫夜晚,你可以想见到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醉人的汉宫。夺取天下的君王只顾着自己的享受,弃置了寒食节的禁忌,弃置了寒食节的特殊意义,也就是说,他们早把当年患难与共的谋臣策士以死相助的猛将精兵忘得干干净净。诗句以汉宫说事,使人想到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对原先生死与共的部下,不念旧情,不念旧功,稍有抵触,或杀或逐,“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尽写出刘邦对旧部的态度,他正是一个善于用人又忘恩负义的君王。至此,韩翃这首《寒食》诗对汉代君王的讽刺意味水落石出。 韩翃处在中唐时期,他描写寒食节的应是他所处时代的景象,因而,诗中写的是汉代的寒食节景象应出于他的想象,或者是一种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唐代换成了汉代,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缺少汉代王宫怎样过寒食节的记载,所以不能说是借古讽今)把诗的讽刺对象弄得虚虚实实,实在是高妙。但可以肯定,诗人讽刺对象绝不是汉代君王,而是他同时代的君王。当然,这君王是否就是德宗皇帝,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唐诗鉴赏辞典》收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解读文章,其鉴赏与观点一直以来具有权威性。周啸天先生认为此诗本意未必在于讽刺,它的讽刺意味是因为作品“形象大于思维”(高尔基)而来;我以为此诗的本意正是在于讽刺,讽刺的意味由寒食节特定的意义而来。周先生以为此诗讽刺的着眼点是宫中特权;我以为此诗讽刺的着眼点是得志的君王对亡灵的亵渎。 这首诗的讽刺之妙在于温和与含蓄。全诗只再现了春光明媚的长安之景,温暖热闹的宫中之烛,但这种情景与寒食节应有的凝重哀伤的氛围相悖,所以用语尽管温和,讽刺却自生。又如周啸天先生所言,通篇止于描绘。确实如此,通篇无一句警世之语,无一字作色批评,温柔敦厚;诗的劈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描写生动,一下子把人们带入喜悦的情境之中,百花争艳的春光吸引了人们注意,这种效果使得诗意含蓄起来,纵然人们的注意循着长安——御花园——汉宫的足迹而来,由于首句的感染,也容易停留在想知道皇宫里是怎样的热闹而已。诗人不写现实中的寒食节而写汉代的寒写节,使得讽刺目标虚虚实实,诗意迷离在忽远忽近的诗句中,幽深缥缈。温和的态度使诗意愈加含蓄,含蓄的表达使态度愈见温和。清代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评价:“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这种评价对韩翃尤为恰当。孟棨《本事诗》说到唐德宗尤为欣赏此诗,特赐多年失意的韩翃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正能说明这首诗温和含蓄的语言表达有令人玩味无穷的特色。从讽刺的风格来看,韩翃这首《寒食》是千秋妙讽第一诗。

236 评论

我只爱摄影

诗歌中 可以用于暗讽当权者的独断专横 徇私舞弊 因为从古代起 寒食节其实只有百姓才会被迫度过 但百官家里任然笙歌艳舞 火树银花 寒食后来和清明融合 也可以表达为是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主要是讽刺权贵 再是寄托哀思

142 评论

横竖都是213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输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关于寒食节的诗词有哪些?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录

与寒食节有关的诗句

寒食节的诗句

寒食节的八大习俗

与寒食节有关的诗句

1、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 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唐·韦庄《长安清明》

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6、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7、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8、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唐·温庭筠《清明日》

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

寒食节的诗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

寒食节的八大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 立秋 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大全

★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11首

★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大全

★ 有关寒食节的古诗:寒食 / 寒食日即事

★ 关于寒食节诗句鉴赏大全

★ 寒食节来历

★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

★ 有那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186 评论

阿籽猫77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见 节日习俗 寒食咏诗

286 评论

bismarck66

诗意: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寒食的词句还有:

1、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唐·韩翭《寒食夜有寄》。

此写寒食节之夜月暗云淡、微雨袭帘、杏花飘香之景。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春天的长安,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寒食节御苑的柳枝在东风的吹动下摇曳生姿。

3、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诗句描写节气与花信的关系。“一百五日”对“二十四番”,数量词对数量词;“寒食雨”对“花信风”,是节候相对。二句相对成文,文字工整,音律和谐,故成为人们乐道的名句。

4、 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此写寒食节时春雨绵绵、落花满地的情景。

5、 红杏枝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宋·毛滂《蝶恋花》。

泥新,燕子衔新泥筑巢。此写寒食节时燕子忙筑巢、春雨湿红杏的情景,颇富诗情画意,读之让人陶醉。

6、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唐·王维《寒食·上作》。

此写落花飘飞静无声,众鸟啼鸣春山中,杨柳青青望如烟,依依行人渡河去的情景。此二句正常语序应是“落花寂寂山鸟啼,杨柳青青人渡水”,之所以文字上有上述之倒置,是为了符合诗律的要求。

356 评论

jack99huang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李旺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

    阿滋猫波斯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李旭东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这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必须要用到的。当然不仅仅只是大学毕业生,比如要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等等,都是需要在文中提到参考文献的。那么参考文献到底格式是怎么样的

    我是一只喵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李旦初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到晋中师专任教。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後在晋中师专、山西教师进修学院执教。1966年因错划为右派,被分配

    小雨后哒晴天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李龙炳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007中国最佳诗歌--宗仁发选本2(2010-01-18 22:11:03)转载标签:文化 分类:诗集选读阿 西: 黄山一游二00七年五月四日凌晨我下了火车立

    肖肖肖肖肖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李瑾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李瑾诗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学习上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精神上乐于助人。爱情美满,家庭事业双丰收。

    winonafirst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