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3

helloJ80430
首页 > 学术期刊 > 葡语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oyo030303

已采纳

“澳门文学”,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称谓,在一般叙述中往往是不存有争议的。然而,当我们回溯澳门文学的历史、面向其文学的现实以及考察具体的研究视野,便会发现“澳门文学”一直是一个不断处于建构和争议状态的概念,而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当下的身份意识、形象确立的渴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概念归纳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义性。显然,对于一个特定概念的界定,仅通过一篇文章的阐述是无法完成的。概念本身常常具有发展、变化的特质,往往使其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合理有效的展开并成为具体的话题,而本文正是在秉持上述逻辑的前提下,通过回顾“澳门文学”的生成、发展、确认等系列问题,呈现其概念辨析的意义与价值。

一、缘起与发端

自1984年3月,港澳诗人韩牧在澳门日报举办的“港澳作家座谈会”上呼吁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引起澳门文化人士广泛的共鸣,“澳门文学”的概念便成为建构澳门文学形象、展开澳门文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历史地看,“澳门文学”概念的提出与70年代中葡建交、双方共同承认澳门为中国领土以及此后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的背景紧密相关。面对这样的时代契机,澳门知识精英渴望把握历史机遇使澳门文学迈上新台阶、凸显自我形象,更成为“澳门文学”出场的内在动力。1986年1月1日,《澳门日报》“镜海”版发表了澳门学者郑炜明的文章《写在“澳门文学座谈会”之前》。该文在界定澳门文学时曾提出“下列五项标准”:“1.土生或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作者的作品。2.土生或土长,但现已移居别地的作者的作品。3.现居澳门的作者的作品。4.非土生土长,但曾经寄居澳门一段时日的作者的作品。5.作者与澳门完全无关的,但若其篇什中,有主题关于澳门的,则该等作品,自应列入澳门文学的范畴内。”上述五项标准由于没有提及作品的语言使用和起止时限,故笼统而言,尚可接受。但如果一旦涉及澳门的“本土视野”和语言使用等问题,则其第4条值得商榷,第5条更是存有争议。此后郑氏又分别于1991、1993年发表文章《澳门文学的定义》、《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①,逐步修正其“澳门文学”的概念。在这种修正中,郑炜明曾调整阐释“澳门文学”的角度并综合“(一)创作作品所用的文字;(二)澳门文学作者的身份;(三)作品的内容;(四)关于出版与发表的问题”四方面,提出界定澳门文学的“两项标准”:“①澳门人的任何作品:所谓澳门人的作品是指土生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作者的作品,或拥有澳门身份证明文件的作者的作品(以其取得该身份证明文件后所创作的作品为准),更准确地说,是以在澳门生活期间有所感而后写的作品为准;②任何人所创作的内容与澳门有关或者是以澳门为主题的作品。”②然而,对比郑氏前后两次关于“澳门文学”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后来的“修正”其实只是对以前的界定加以了文字的简化,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变化,而“修正”后“澳门文学”的第二项确认标准仍然只以“内容”或“主题”为依据,未免失之准确。由此推究郑炜明先生在80年代就着手总结的“澳门文学”概念,或许本就为学术研究和史料发掘、整理而来,故此,采取了一种非常宽泛的标准。

香港三联书店编辑兼作家的张志和在随即召开的“澳门文学座谈会”闭幕会上的发言《澳门文学的百花向我们招手》中回应了“澳门文学”的概念问题。在他看来,“‘澳门文学’的作者必须是澳门人或者是对‘澳门文学’活动有真诚投入和一定的贡献的人,他可以是长期定居本地,可以是只在本地求学或短期工作,甚至也可以是不住在本地,但不懈地支持本地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人。”[1]显然,张志和的“澳门文学”概念注重的是与澳门文学实践的相关性,其强调澳门文学作家应有的身份意识、主体关怀。这一界定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澳门文学”概念在诞生阶段带有的理想化甚至情感化的特质。但无论如何,上述两种提法及其延伸都为后来人们更为深入思考“澳门文学”的概念提供了思路。

从80年代“澳门文学”概念的出场,可以明显感到“澳门文学”的形象建构一直隐含着鲜明的时代性焦虑。如果说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已使澳门步入其政治上的过渡期和经济上的转型期,那么,如何在文学上面对回归的趋势显然成为“澳门文学”出场的内在动力。从韩牧所言的“所谓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包括两方面:发掘和发展。发掘、整理澳门文学史料,这是向后看,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鉴往知来,从而增加自信心并看清楚澳门文学应走的路向……”[2],其实不难看出“澳门文学”在概念层面上长期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然而,渴望、理想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实,何况对于“澳门文学”来说自其出场之日起就需面对史料发掘、把握现实和面向未来三方面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过程。结合80至90年代,“澳门文学”界定过程中出现的“‘澳门文学’是否等同于‘澳门华文文学’”、“澳门文学是否属于‘岭南文学’范畴”之类的话题,人们大致可以看到出于不同角度的考量,澳门文学在确定其内涵和边界时一直存有争议性的分歧。应当说,澳门文学历史的特殊性,构成上汉语、葡语创作共存的复杂性等等,都使澳门文学在具有东西方交融特点的同时,难以在短时期内厘定其内涵。然而,“澳门文学”概念以及建立“澳门文学”形象的提出,却反映了澳门文化界对于时代、身份的吁求,同时,它也充分显示了澳门人在新形势下建构自我形象、边缘发声的自信心,这一点就长远看来,自然对澳门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知及问题

随着80年代末至90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澳门文学”的概念认知也有了新的发展,而一些特定的现象也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之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争议。以(一)汤显祖等为代表的古代、近代中国作家在澳门的文学活动及其历史确认;(二)“澳门华文文学”、“土生文学”与“澳门文学”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为例:第一,经澳门、内地诸位学者(如澳门学者郑炜明、施议对;内地学者徐朔方、潘亚暾、刘登翰等)的多方考证,后为《澳门百科全书》“汤显祖”词条收录:1591年,汤显祖曾在澳门作短暂游历,此行虽未留下专门的剧作(后只在《牡丹亭》中有所提及),但却留下一组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澳门最早的文学记录。将澳门文学的最早记录上溯至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自然带有明显的正本清源意识。不过,这一符合史实和中国文学“源流”考察逻辑的看法在80、90年代,却由于部分学者强调澳门文学的“本土性”及接受韩国学者李德超的“澳门之中国文学”说法的影响,而将汤显祖等为代表的古代、近代中国作家在澳门的文学活动视为“植入”文学,进而力图重新划定“澳门文学”的边界。然而,无论是那种着眼于澳门本土文学视野而将20世纪30年代因抗战发展起来的澳门本地文学作为澳门文学源流的看法,还是因内地作家的“植入”而使用的“澳门之中国文学”的说法,其实都忽视了可以从“整体和局部”、“古代和现代”认识“澳门文学”的视角。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内地文人如汤显祖、屈大均、魏源、丘逢甲等,虽以外来“植入”的方式而无法成为澳门的“本土文学”,但从澳门文学历来是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角度来看,澳门文学的“源”与自身的“流”其实都属于中国文学。何况,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各个不同时期,以整体的“源”丰富不同区域的“流”的现象也绝非少见。因此,对于澳门文学源流的探究其实涉及到了澳门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阶段划分的问题:对于古代、近代内地作家以“植入”的方式留下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澳门的古代、近代文学及其有效的生成方式;而20世纪因战争而催生的澳门“本土文学”则在整体上可以命名为澳门新文学或曰澳门现代文学。至于“澳门之中国文学”以及“植入”的说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商榷,但其在客观上揭示澳门文学的本源和自身的区域性,却为人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澳门文学提供了某种启示。

第二,关于“澳门华文文学”是“澳门文学”自然毫无争议,但能否说“澳门文学”就等同于“澳门华文文学”?这一提问显然涉及到了应当如何认识居住于澳门的土生葡人的文学创作(即“土生文学”)的问题。由于土生作家多用葡语创作,一般读者难以接受,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澳门“土生文学”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但从诸如汪春的论文《论澳门土生文学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来看,典型的土生人,必是“(1)在澳门出生;(2)是具有葡国血统的混血儿,其中大部分是中葡混血儿。在这类之外,也可把其他几类人按习惯看法纳入土生之内并依次排列如下:①澳门出生的纯葡裔居民;②在澳门以外出生但迁澳居住并接受当地文化的葡国人;③从小受葡国文化教育、讲葡语、融入葡人社会的华人。”[3] “土生人”因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澳门的居住者,在语言、民俗、习惯等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可以讲地道的粤语,在澳门华洋杂糅的社会中生活,是一个介于葡萄牙人和澳门华人之间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创作从多方面反映澳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并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相互渗透的艺术特点。不过,由于澳门“土生作家”生活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及交汇处,很难秉持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所以,他们的作品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矛盾的状态与文化、身份的焦虑。从90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现状可知:“土生文学”作为“澳门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基本趋于一致。正如饶芃子在《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一文中指出的:“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国内对澳门‘土生’文学的研究尚未真正开始,但事实上,撇开‘土生’文学,澳门文学的概念就是不完整的,而更重要的是,‘土生’文学实为不可多得的‘边缘族群’的标本,它所包含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意蕴值得高度重视。” [4]饶先生在承认语言差异的前提下,将“土生文学”视为“澳门文学”显然是依据了生活地域、历史背景、现实语境、创作实际等堪称澳门文学实际情况的主客观因素,这种思路同样也为我们理解澳门文学及确证其概念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除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证明“澳门文学”概念的厘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外,“澳门文学”还包含“离岸文学”的问题。所谓“离岸文学”是指到澳门以外的地区发表作品的现象,而与之相关的“离岸作家”是指移居香港或海外但仍与澳门保持密切联系的作者。“由于数百年来澳葡当局疏于澳门的文化建设,因而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在澳门本土甚至找不到一分公开出售的文学杂志和纯粹的文学副刊,更找不到一家愿意接受文学作品付梓杀青的出版社” [5],所以,许多澳门作家在数十年间不得不将文稿投寄、发表于香港的一些文艺刊物上,进而形成了澳门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离岸文学”及“离岸作家”(即指移居香港或海外但仍与澳门保持密切联系的作家)。“离岸文学”由于作家身份、创作经历等自然可以毫无争议的被纳入到“澳门文学”的范畴之内,但值得注意的是,判定“离岸文学”为“澳门文学”过程中所持的标准其实已再次触及厘定“澳门文学”概念过程中潜在的原则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关于“澳门文学”概念的各种说法,首先应当归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自觉展开,然而,展开后的“澳门文学”及其相关概念往往由于研究者立场、视野的差异,而使概念问题本身更加复杂化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澳门文学”在观念与实践上存在的差异,一方面深刻反映了澳门文化历史的曲折性,一方面则反映了人文学科命名的隐蔽逻辑,“人文学科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通过定量化与逻辑化可以被完全界定的,人文学科中的命名也往往不能使所命名者变得简单明了。实际情况是,可能将被命名者所具有的全部复杂性呈现无遗,从而使研究者在问题的质疑与追索中进入人性与思想的幽深地带。”[6]而从学术史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澳门文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在不同区域、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所言的观念作为时代组成成分而具有的文化标识意义的看法。1999年回归之后的“澳门文学”概念与此前同一概念(特别是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至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的“过渡期”)之间的某些差异,其实已说明语境及观念的变化会为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和生产的特性,上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对于澳门这一特殊区域文学的命名,或许只有采取动态、发展的眼光,才能适时而有效的加以把握。

三、厘定及走向

即使笼统而言,“澳门文学”概念的确立也至少应坚持中国文学的背景,自身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三方面原则。其中,澳门文学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无疑是确立“澳门文学”概念的基础,这一原则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必然使汉语写作和中国作家占据主流。与中国文学的背景相比,澳门文学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其实是一个涉及“本土性”与“当代性”的话题。“澳门文学”之所以在20世纪视野中存有“澳门华文文学”、“土生文学”的概念,归根结底是由澳门文学的时代性特点决定的。与此同时,对“澳门文学”概念的确认也必须立足于澳门本土的实际。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所,澳门文学历来存在着“根生”文学/“植入”文学、“本土”文学/“客居”文学之间的二元关系,这样的现实使“澳门文学”在具体指涉上常常存有顾此失彼、似是而非的倾向。因此,最终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确认澳门文学的概念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逻辑”。

对于在确定“澳门文学”范畴过程中的一些可能产生争议的现象,比如:英国20世纪著名诗人奥登来到澳门旅游,写过反映澳门社会现实的诗;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郭沫若的《凤凰花》等,在一些学者看来,它们虽会在澳门文学史的书写上留下灿烂的一笔甚至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但却并不属于“澳门文学”的范畴(笔者也持这样的看法)。正如作家地位、创作主题并不是确认某一区域文学概念的决定性因素,“澳门文学”概念的确立应当是作家身份、语言使用、文化记忆以及作品数量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它应当有“宽容”的底线,但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这方面,内地学者杨匡汉在“澳门文学是在离岸的领地里迎着风涛生长的文学,是以中华民族为血脉、以汉语作载体,以东西方文化融汇见长,既母性又有多重声音的新文学”的前提下,提出的“宽容的原则”,即“(一)在澳门生长或在外地生而在澳门长并坚持文学创作者;(二)在外地生长而后定居澳门从事文学创作者;(三)居住澳门时间较长,从事创作且有影响性作品问世,如今离开澳门的作家;(四)土生葡人以汉语或葡语写作,以反映澳门地区的生活与情感为内容的作家作品;(五)羁旅澳门,书写于澳门,且以澳门为话题的作家作品。”④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如澳门青年学者吕志鹏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亚澳门文学”的概念,来考察那些在“澳门文学”之外但又具有对照价值的文本,从而实现了一种概念分层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7]

事实上,结合张剑桦的论文《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的辨析》及其在文中对刘登翰《澳门文学概观》、饶芃子《边缘的解读——澳门文学论稿》等著述观点的认可,我们不难发现从90年代后期到“回归”后“澳门文学”在概念考察过程中的某些特点。所谓“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在总体方法论上我们主张: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当然,也不能漫无边际地‘笼统’、‘宽泛’和‘开放’,等到澳门文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等到澳门文学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对‘澳门文学’涵义作出符合学理的、比较严格的、相对科学的界定”⑤的观点,其实已表明“澳门文学”概念的确定需要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需要不断以“历史化”的方式见证澳门文学历史的独特性和阶段性,而渴望确立一种绝对权威、广泛认同的概念并不符合澳门文学的实际。当然,从“回归”的视野看待“澳门文学”,由于文学新起点的确立、文化环境的改善以及历史的自然延伸,“澳门文学”在认知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以“澳门作家身份”、“汉语写作”、“创作实绩”等角度来理解的“时代性”特征。这种趋势充分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澳门文化界已开始着手通过文学实绩的累积缓解“澳门文学”及其文化形象的焦虑,而近年来在澳门基金会资助下“澳门研究丛书”(12卷)、朱寿桐主编的《澳门新移民文学与文化散论》、吕志鹏的《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等在北京出版,以及在澳门特区文化局资助下一批由内地联合展开的项目,更可以作为回归后澳门文化界努力建构“澳门文学”新形象的例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澳门文学”的概念会在时间增长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观念上的“自足”,而此前曾经为确立“澳门文学”概念而进行的努力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于此!

作者附识:本文的撰写,得益于暨南大学王列耀教授主持、龙扬志博士后参与的澳门特区文化局资助课题“近十年澳门报纸副刊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提供、启发,特此说明。

注释:

①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及收录于《澳门日报》“镜海”,1991年12月18日;余振编:《澳门:超越九九》,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版;其中,后者又以《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活动》为题,发表于《学术研究》,1995年6期;后又以本文题目收录于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②见郑炜明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④杨匡汉:《山麓分手,又在高峰汇聚——在澳门笔会的讲演》,是作者于1996年10月澳门笔会上的一次讲演,曾分为上下两篇刊载于《澳门日报》1996年11月20日、27日。后收录于《时空的共享》,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张剑桦:《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的辨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6期,后收于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张志和:《澳门文学的百花向我们招手》,《澳门日报》“镜海”,1986年1月29日。

[2]韩牧:《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澳门日报》“镜海”,1984年4月12日。

[3]汪春:《论澳门土生文学及其文化价值》,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163页。

[4]饶芃子、费勇:《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文学评论》,1999年6期。

[5]钱虹:《从依附“离岸”到包容与审美——关于20世纪台港澳文学中澳门文学的研究述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1期。

[6]饶芃子、费勇:《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文学评论》,1996年1期。

[7]吕志鹏:《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31—33页。

张立群

248 评论

清影5127

你好 不管学习何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难度,葡萄牙语也不例外,以下是总结出的几点学习葡萄牙语的学习经验,希望对新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1. 入门教材的选取 在国内自学葡萄牙语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什么教材,或者说就没有。所以要自学葡萄牙语最好是有点 英语 基础,其实只要高中毕业水平也就够了,有两本很好的用 英语 写的自学葡萄牙语书非常适合初学者, 1. teach yourself portuguese 2. Hugo Portuguese in 3 Months. 这两本教程只要有其中一本就可以了,学习完这两本中的任意一本就感觉葡萄牙语基本算入门了。 我们推荐, 可以在线学习的教材: 2. 语音问题 在国内自学葡萄牙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音问题, 因为可以购买到的语音材料太少,而且购买到的语音材料都不怎么纯正,不过做为了解和学习葡萄牙语发音规则来讲有总比没有强。在国内可以购买到的是许亦行的 葡萄牙语音 从网上也可以找到王锁英出的 葡萄牙语音 。 有时间就多听听这两部语音材料,虽然它们不会把你的发音训练的非常好但是可以让你掌握葡萄牙语的基本发音规律。要想真的挺高发音水平最简单和直接的办法就是多听纯正的葡萄牙语音材料,虽然比较难找,不过通过这里的网络链接还是可以找到些,关键是要经常听,其实语言和高数比起来简单地多,语言学习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只需要努力,功夫到了自然有效果,说白了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这点可以向李阳同学学习哦。 3.辞典和语法 在国内可以购买到一些葡汉辞典,不过我个人还是推荐有 英语 基础的朋友使用英葡辞典,如果你有法语或者其他拉丁语系的基础那就更好了。语法方面王锁英的葡萄牙语语法是个不错的参考。 4.继续学习,提高水平 要真正学好葡萄牙语需要系统地学习,那就是要真正找套好的比较有系统的教材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还是参加有质量保证的学习班。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下比较有影响的几套好的教材。 1. Português sem Fronteiras 1, 2, 3 这是套很有名的葡萄牙语学习教材中文译作葡萄牙语无国界,也是被最广泛应用的葡萄牙教材,全套3册附有语音磁带。 2. Português XXI 1,2,3 这是套比葡萄牙语无国界要新的教材,也是收到很好的评价,全套3册配有CD. 3. Avenida Brasil 这是巴西使馆免费葡语课程用的教材,此教材共十二册。 一至六册为初级教学,七至十二册为中级教学。 4. Aprender Português, 这是里斯本大学出的葡萄牙语教材,全套3册另有语法书2册和配套练习3册,此套书附有CD而且录制得也非常不错,不过此书没有任何英语 词汇 表,是本专门针对 培训 的教材,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这套书的CD做听力练习。 在欧洲葡萄牙语教程中以LIDEL出版社为主导,该出版社在葡萄牙语教程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不过LIDEL出的教程也的确不错,上篇提到的 PSF, XXI在葡萄牙语 培训 用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除了PSF和XXI 这里还是想给大家介绍下一样是LIDEL出的教材 “Olá! Como está?”, 这套教材有课本Livro de Textos 和练习用书Livro de Actividades 另外这套书另外配有2张CD. 这套书最大的特别就是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自学者,因为书里面有不少解释给了英语,但是如果是葡萄牙语为零基础的朋友学习多少还是有点障碍,个人感觉这套书适合和上文介绍的 Portuguese in 3 Months 以及 teach yourself portuguese 一起学习。 “Olá! Como está?” 最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让你感觉很有语言气氛,更好的是课本最后把每课出现的 单词 一一列表举例,此举非常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初学的时候所用教材没有这个,我每周做总结自己把动词列表做出来,非常耗时,所有我一看这个教材有这个,马上就喜欢上了。 此外这套教材和练习一起有一本44页 词汇 列表,分别以英语,法语,德语对课文所出现的 单词 做对照,这个也是其他教材没有的。以上两个特别是其他葡萄牙出的葡萄牙语教材没有的,能做的这两点也充分体现了此套书编写的时候是从读者自学角度考虑的。 关于此套书所配CD也稍微给个评价. CD共两张,包含课本和练习中的内容,语速上也是先慢然后慢慢进入正常,这点也充分考虑到初学者的困难,所有此套书用于做自学是非常不错的。 这里还需要再声明一下,首先我不是学葡萄牙语专业的,而且我也不是学文科的,我是理工的,葡萄牙语是我的第三外语,我的工组语言也不是葡萄牙语,我这里只是一个语言初级学习者的身份谈我的看法,肯定有很多片面或者是在专业人员眼里是错误的观点,所以我的所言所是皆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于初学者,应该手头备两套辞典,一是用来列举 单词 意思的,第二个是用来学习单词用法的。 Porto Editora 出的 Dicionários Académicos Inglês-Português Português-Inglês , 该辞典号称是80000英语72000葡语,1500多页,大小和商务出版社的 新华字典 大小相似,算是携带方便了。此外该辞典还配光盘一张,可以在PC上运行,光盘辞典只是介绍非常简单的介绍,并不是纸版的完全内容。 在英葡葡语辞典中还有一本需要特别介绍下,那就是Dicionário Beta Inglês – Português – Inglês,这本辞典从收词量上要比 porto editora 的 Dicionários Académicos Inglês-Português Português-Inglês 多些,其实差不太多,有时候是这个里面有那个里面没有,不过这个辞典在葡英中列出了葡语的发音,虽然葡语发音是比较有规律的,但是这本辞典的此功能更适合初学者。个人感觉初学者在选择葡英英葡辞典中可以选择这两个辞典之一。 纯葡语辞典出门级别中的便携的还是PORTO EDITORA 的 DICIONRIO LNGUA PORTUGUESA方便些,大小和商务出版社的 《新华字典》相仿,号称收词55000条,同样大小的在收词,排版易读上都不如这个好,最重要的是价格非常合适5.5欧元,这个价格应该是国内价格的两三倍,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对于学习用的辞典,很多老师都是推荐 ASA 出的 Dicionário Actual da Língua Portuguesa 这是一本给葡萄牙中学生用的词典,所以对需要继续学习葡萄牙语的朋友这本辞典是非常合适。该辞典1132页,收词35000条,价格12.5欧元, ASA 出的书以其价格取胜,很多情况下ASA的书比其他同样质地的书要便宜50%以上。 参考文献:

326 评论

会员3533454

我是葡萄牙语的学生。我想跟你说,你是学计算机的,我想说,还不如去学英语,把英语学好,学好专业词汇。这比你学小语种好。因为你将来找工作的话,难道你要拿小语种的辅修文凭去找工作吗?好好学好专业知识,然后把英语也学精,将来写论文或出国都有帮助,而且帮助特别大。你不是专业生,出来就业是抵不过专业生的,虽说这两种语言都很好就业。其实这两种语言很像,学了一种能看懂另一种。学了葡语一般也能听懂西语。我还是劝你把英语学好。不是我怕竞争力。

264 评论

Joanrry琼

法语是法国(约5000万人口)、摩纳哥及卢森堡(各约2.5万人说法语)的官方、社会和文学语言。在比利时,讲法语的居民约500万,法语是两种并存的正式语言之一,也是文学创作的语言。在瑞士,法语只通行于西部诸州(约150万人口);此外也通行于英国的海峡群岛(约10万人口)。 西半球方面,法语是海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用语(约450万人,但至少有400万操夹杂土语的法文);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正式通用的语言,至少有500万人口讲法语,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日常生活以法语交谈。法语亦是法国属地的官方语言,如法属圭亚那、马丁尼克岛、哥德洛普和密启伦群岛,总人口约有10万。非洲讲法语的人口至少有700万。法语在高棉是官方语言之一,在寮国和越南也相当通行,总人口至少有50万,法语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制内足以与英语相匹敌的第二外国语。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甚至亚非两洲许多国家内,至少又2500万人以法语为第二外国语,而且能说写流利。 西班牙语无论从人数来说,还是从把它作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数目来说,都是通行最广的一种语言。除了通行于西班牙外,它是除了巴西和圭亚那以外所有南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中美洲六个共和国以及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的官方语言。除此之外,西班牙语还通行于巴利阿里和加那利群岛、摩洛哥的一部分和非洲的西海岸以及赤道几内亚。在美国,西班牙语广泛通行于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在新墨西哥,它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还通行于纽约市大量的波多黎各人居住的地区。在土耳其和以色列,有1492年从西班牙驱逐出去的犹太人的后裔,它们操着一种西班牙语的变体——拉迪诺语。全世界说西班牙语的人在2.5亿以上。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支。 世界上有182.000.000人把葡萄牙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是世界流行语种的第8位。葡萄牙语的使用者绝大部分居住在巴西,而只有100000000人居住在葡萄牙。葡萄牙语在世界其他地区较流行,如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澳门、佛得角、马德拉和东帝汶。其中,有8个国家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即葡萄牙、巴西、安哥拉、佛得角群岛、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 葡萄牙语是加泰罗尼亚语之后诞生的拉丁系语言的一个分支。相对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加泰罗尼亚语、罗马尼亚语等而言,葡萄牙语相对易学。虽然葡萄牙语的书写很接近于西班牙语,但相比较而言,葡萄牙语更柔和,因为它包含了一些西班牙语所不具有的鼻音。巴西的葡萄牙语比较葡萄牙的葡萄牙语相对舒缓,但是,巴西人和葡萄牙人可以毫无困难的交谈。加利西亚语在西班牙在西北部的加利扎比较流行,被认为是葡萄牙语的一种方言。 欧洲的葡萄牙语和巴西葡萄牙语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英国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关系:来自于对方,当某些发音、语法、句法和成语却往往不同,但彼此又或多或少地相互了解。欧洲葡萄牙语常被作为标准的葡萄牙语。 您会发现葡萄牙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它蕴藏了许多的惊喜。它对于我们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它拥有巨大的拉丁语发端词汇量。虽然它很类似于其它拉丁系语言,但是您仍然会发现葡萄牙语所特有的魅力和色彩。 参考文献: 满意请采纳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葡萄酒论文参考文献

    葡萄酒的文化论文 葡萄酒是西方的重要酒精饮品,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葡萄酒的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法

    念念花语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葡萄酒文化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大家说的很全了!

    青木震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葡萄酒的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葡萄酒的文化论文 葡萄酒是西方的重要酒精饮品,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葡萄酒的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法

    武汉王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法国葡萄酒论文的相关文献参考

    冰葡萄酒,又称为冰酒,在英文中称为“ICEWINE”, 德文称为“EISWEIN”。冰酒属于高档的甜酒类,因其酿 造工艺独特而被长期保密,充满神秘感,而且风味、

    山水平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葡萄酒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China's wine culture has 5000 years of histo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wine in ou

    女王Z大人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