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2

春雨蒙蒙a2015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国语言文学类学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嘟嘟喵呜

已采纳

不是中文核心和统计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创刊于1990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44-1554/Z,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本刊前身为《外国语高教研究》《外语外贸高教研究》,于2001年改为现刊名,并于2002年公开出版发行,初为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国内外发行。本刊坚持“立足理论前沿,传播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服务学科建设”的办刊宗旨,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涉及一级学科或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等。欢迎对当代学术、当代社会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期望做到三个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学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前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在广大作者、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不断提升。现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维普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本刊诚挚欢迎校内外、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并将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客观、公正地处理来稿,希望推出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较大学术影响的力作。

308 评论

土豆炒洋芋G

1. 《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2.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3. 《英语文体学》(主编,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5. 《格林童话精粹》(译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6. 《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7. 《济慈书信集》,(译著)东方出版社,2001。8. 《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9. 《文本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11.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1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13.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14. 《傅浩文集之一·诗学卷·距离》,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15. 《叶慈诗选》(英汉对照),300千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16. 《乔伊斯诗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7. 《阿米亥诗选》(增订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8. 《叶芝诗集》(修订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9. 《20世纪英语诗选》,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21. 《拿单·扎赫诗选》,约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22. 《英语名诗译解》,120千字,哈尔滨出版社,即出。23. 《叶芝精选集》(主编、译),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1.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2. “概念隐喻与认知语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3.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1)。4. “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2(3)。5. “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外语学刊》,2003(3)。6.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2)。7. “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8. “论话语标记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9.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外国语言文学》,2003(4)。10.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3(3)。11. “基于脚本的架桥式语用推理”,《外语与翻译》,2003(4)。12.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语》,2004 (1)。13. “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外语学刊》, 2004(3)。14.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 2004(1)《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5)。15.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16.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外语教学》,2004(3)17. “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考察”,《外语教学》,2004(5)18.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class.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2004.19.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reading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2003.20.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TESOL Journal, 11/2, 5-11,2002.2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teaching. System, 30/1, 85-105,2002.22.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sian Englishes, 5/1, 40-63,2002.2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2002.24.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classes. ELI Teaching, 23/1, 16-19, 2001.25.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Internet TESL Journal, 7/7.26.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Teacher's Edition, 6, 8-13. 2001.27.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Guidelines, 23/2, 20-23. 2001.28.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teaching. Guidelines, 22/1, 51-60.29. Modern v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7/3, 27-29. 1999.30.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Guidelines. 21/1, 23-33. 1999.3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 35-43. 1999.32.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Guidelines 20/2, 77-88. 1998.33.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ELI Teaching. 28, 15-19, 1998.3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I Teaching 29, 37-39. 1998.35.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4, 458-471. 1996.36. “中澳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37.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8.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8期. P, 39 – 41.39.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2003.40.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2000.141.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2003.1.42.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2003.43. “康拉德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44. “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汪义群 ,虞建华主编)第4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即出)。45. “论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两大走向”,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46. “论《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的阳物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 期。47.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48. “别有洞天的叙述——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结构”,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49. “互文性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 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50. “Logos、道与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1. “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的叙事技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52. “文本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 期全文转载。53. “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54.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上)”,《创作评谭》第2期,2004。55.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下)”,《创作评谭》第4期,2004。56.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57.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65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459.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60.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61.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262.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 《江西师大学报》,2001,263.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 264.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65.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 2003/1发表。66.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4/867.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68.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69.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70. “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外语研究与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71.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72.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2001.7月参加“第二届南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73.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2期;74.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第4期;75.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年第3期76.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外国语》2004年第4期;77.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78.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79. “语义框架、场及其相互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80. “不同的路向:关于语义分解的思考”,《外语学刊》,2001,1。81. “颜色词的认知语义与认知结构”,《外语教学》,2001,4。82.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析及构架”,《外语学刊》,2000,2。83. “语义结构与文化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84. “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山东外语教学》,2000,3。85.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86. “话语中名词性词的分析与情景语义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87.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88. “菲利浦·拉金的诗歌语言艺术”,7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89. “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5千字,《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90. “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千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297 评论

chensilong812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辑工作者协会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外国语言文学类的学报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坐落在历史名城、九朝古都洛阳市, 占地面积2121亩。学院在江苏省苏州市设有昆山校区。学院现设23个外语专业。同时还设有中国语

    凡人帽子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外国语言文学报共考什么门类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

    Vickey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学外国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你是写本科论文吗?用英文写四五千字够了吧。开题报告就写你打算怎么开展论文就可以了,论文只要四五千字的话,开题就只要几百字足以,加上参考材料。第一部可以介绍英语标

    木有雨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论文

    毕业设计不会做,抄也要讲究方法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成果的研究还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抄袭。作为一个过来

    princefrank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外国语言文学类论文答辩题目

    英语语言文学这个我能写

    yirendian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