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阿蕾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以其文人审美品位的独具匠心而颇具佳话。宋代社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也自觉追求艺术文化的发展,由此推动了平民阶层艺术修养的提升。
花是古代社会优雅生活的象征,宋代文人雅士围绕着"花"进行了各类优雅、日常的行为活动和文化交流,极大促进了宋代艺术审美的提升。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花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对象,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史上颇为常见,也展现着各类风貌,体现着历朝历代的审美风趣。
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都市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在城市的发展之下市民阶层出现并开始不断壮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宋代文学艺术逐渐趋于市民化,市民的生活之中也充斥着艺术的表征。艺术开始平民化、日常化,这些得益于宋代社会及社会阶层的变化。
艺术源于日常生活,而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之中以"花"为载体,展现着多种多样的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花"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演绎出众多美学蕴涵。
一、花样年华——男子爱簪花成风尚
宋代簪花成为一种社会生活风尚,男女老少、社会各个阶层都以簪花作为时尚,而宋代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男子普遍簪花的时代。人们日常生活或是节日习俗之中,都要簪花,簪花具有美好寓意,象征着功名、身份、地位,也是一些士大夫的毕生追求。可见,簪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礼俗深入宋代人的生活之中。人们通过簪花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愁思情怀。
宋代每逢国家大典之时,皇帝要在琼林苑主持"闻喜宴"款宴新科进士,赐戴名花,能够佩戴名花是士子的无上荣耀。簪花在宋代社会各处十分常见,人们多用鲜花作为装饰,插戴在头发上面,彰显容貌。花的种类各异,配合着发式进行选择,宋代讲究细节,对于花的形状、色彩极其讲究,要在装饰上呈现最佳效果,这也成为宋代最具生活特色的时代风尚,簪花体现着宋代对"花"的喜爱,一方面作为装饰,体现着宋代人对于美的重视,同时"花"作为意象,也寄托着宋代人的情感。
世人爱簪花,体现着宋代世人的流行风尚,同时也展现了宋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时代特征,这其中也折射出了整个宋代社会开放自由的心理和璀璨文化的内涵。
二、赏花郊游——闲去街头赏大花
唐代社会,赏花之风已然盛行,王公贵族种花赏花,而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赏花之风。赏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赏心乐事,从上层社会到平民百姓都深爱赏花。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差异较大,因此花的种类十分丰富,伴随着赏花这项活动,也诞生了很多与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文人雅士喜好赏花会友,设宴饮酒赏花,人人吟诗作赋,游玩尽兴。
《武林旧事》记载:起自梅堂赏梅,芳春堂赏杏花,桃源观桃,粲锦堂金林檎,照妆亭海棠,至于钟美堂赏大花为极盛。可见,赏花极其讲究,花的摆放、布置场景都有规定。而宫廷之中皇帝百官也赏花交游,君臣之间通过赏花钓鱼这些活动来加强交流,不仅体现着礼仪的重视,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君臣之间的了解。
宋太宗时期君臣赏花钓鱼就开始兴盛,至宋真宗时期成为惯例,也成为了宫廷之中主要的休闲活动。而上层统治者推动赏花运动之下,伴随着这项活动出现了大量赞美花的诗词和描绘花的绘画。
宋代文人所著花谱丰富多彩,花谱注重文学与艺术的融合,蕴含着宋代文人的观察和创造,为后世留下了颇多史料。宋代民间社会也有赏花的习俗,每逢春暖花开的时节,男女往往结伴赏花,欣赏春天美景。《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宋代的花圃之多以及花盛开的状况。当然,赏花作为一项活动,背后往往目的意义不相同,有些是为了社交聚会有些或是为了炫耀政绩,还有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歌功颂德。
宋代文人开始自己种花,与花农接触,并且亲自学习掌握花卉相关知识。世人赏花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影响,对于赏花层次高低不一。宋代邵雍《善赏花吟》写道: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宋代赏花讲究心理层次,品位艺术情操的逐渐升华过程,由感官审美到精神深化的过程。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文人的文化素养,文人通过赏花留下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赏花也丰富着文人的精神生活。文人通过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花,同时通过花作为意象传递情感,这也促使了宋代花文化的繁荣,使得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文人喜好画花,主要以梅花、菊花、莲花、兰花、牡丹为主,表现高洁品质、富贵吉祥等等内涵,阐释绘画者的思想追求和内在精神。赏花活动不仅体现着文人的艺术品位和情操,同时也在政治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花不仅作为交游的一项休闲活动,更是君臣之间加强了解的重要环节,展现着赏花这项活动在宋代的多重意义。
三、以花赠友:宋代文人的交际风尚
送花这种交际行为,并非是宋代独有,传统文化史上,就出现了很多以花为媒介的交际活动。例如《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而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普遍以花为礼物传递自己的情感。上层社会之中,君主赏赐花给大臣,以表示对大臣的礼遇和荣耀。
花作为极具艺术气息的物品,成为宋代文人追求风雅的体现,馈赠之物以花也展现着宋代人的艺术气息和高洁品质。同时,花乃纯洁高尚之物,是天地万物之中的灵气和自然的汇聚,赠花也体现着对于对方的尊重和情谊。同时花承载着花本身的独特含义,通过赠花能够展现送礼之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并含蓄的通过赠花床传递给对方。
宋代人们认为花卉蕴含着吉祥富贵的含义,尤以牡丹花为盛,而这种美好属性使得世人更加狂热。白居易《牡丹芳》中描写牡丹花开的场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宋人爱牡丹,牡丹花的富丽饱满的姿态被世人赋予了荣华富贵的象征,这也使得人们追求牡丹,往往竞相以高价买牡丹以赠送他人。宋代文人士大夫以花来馈赠对方,传递感情。宋代受到宋明理性的影响,花也被赋予了人的品德,映射着人格,因而以花赠友实则暗含着各种寓意。
四、以花入食——吃尽溪边巨胜花
宋代花卉也成为饮食之中的一种,食花成为养生的一种方式,备受推崇。宋代经济发展,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北饮食荟萃,饮食丰富多样。宋代饮食开始注重食材讲究,色香味俱全,同时注重养生的作用。因此宋代花卉成为饮食之中的热捧,以花为食,展现着宋代人诗意的生活。
宋代美食食谱《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很多花卉制作成的美食,如蜜渍梅花、莲房鱼包、紫英菊羹汤等。食物加入花卉,能够保留花卉本身的余香,或甘之如饴或食之苦涩,保留食物原本的自然风味,为宋代世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美食。
宋代世人常常将菊花、梅花、百合、栀子花、桂花等花卉用来烹饪,食物往往外观与口感俱佳,同时兼具养生健康的功效,备受宋代世人喜爱。除此之外,花还常常用来酿酒泡茶,宋人喜好饮酒,用花制成菊花酒、梅花酒等等,这些在宋代都市之中也随处可见。
宋代花卉品种的多样性以及饮食烹饪手法的南北融合,使得花卉作为食物进入宋代世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花卉作为食物虽然吃起来相对较为清淡,但是却饶有生活情趣,这也进一步促使宋代花作为一种文化与宋代世人之间产生关系。同时宋代世人注重养生保健,花与健康功效之间的联系也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发展。
结语:
宋人爱种花、簪花、赏花、食花、赠花,通过宋代世人这些与"花"相关的活动,我们在观察宋代世人日常生活富有情趣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宋代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由开放性。宋代"花"文化,也因为其独特性和极致性,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宋代文人凭借着"花"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而世人也通过花传递着感情理想,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花"作为流行物品之下,他们充分发挥"花"的作用,深入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通过"花卉",使得宋代世人的生活更加异彩纷呈,也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山家清供》《善赏花吟》
碎花花11
想象,打开个性化阅读的一扇窗[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教师应该运用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句子,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才能唤起或诱发学生的想象,使阅读教学更具有个性化。[关键词]想象;阅读;个性化;创新能力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在个性化阅读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始终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训练想象能力对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刺激语言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能打开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一扇窗,我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尽力寻找促进其个性化思维发展的契机。一、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一个拙劣的老师最容易遭人厌恨,因为其业不精,其德不馨,必将误人子弟;一个平庸的老师最容易遭人忘记,因为其思不新,其行不拔,必是泯然众人;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容易令人回味,因为它总是超越平凡、树立着全新的自己!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二、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至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桂林山水》写了水的“静、清、绿”:“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写了水的“奇、秀、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三、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画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四、想象,让阅读更具个性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花潮》时,抓住课文的结尾“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这一句,我设计了“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以《春天美》为题,让学生讨论,续写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春天来了,树木发芽,小草变绿;”有的说“春天来了,各种个样的花都开了,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说同学们到野外放风筝等。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春天美。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着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对课文的理解也加强了,常有学生兴趣盎然地自主续编故事。例如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800字的文章,文章中写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怎么会产生那么多幻想,关键就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现在我们的生活吃穿不愁,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无法与小女孩相比。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课文有着深刻的理解,想象合情合理,描写精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更激起了他们读写的兴趣。有些说明性文体,可以用比拟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学了《蟋蟀的住宅》《海豚救人》《鲸》这些课文,让学生第一人称的方法介绍相关的内容,这种比拟的想象符合儿童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孩子们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因此比拟的想象使阅读更具个性。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精神,而个性是创新的土壤。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不断地自己的想象力。“教无定法”,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思维想象习惯,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丰富多彩,我们会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尽情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给创造未来的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打开了个性化阅读的一扇窗。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1月.2、《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夜月叶耶也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又是傍晚。 一向成绩不理想的我原以为踏入初三,班级紧张的学习气氛能使我有些进步,但却事与愿违。在学校愈匆忙,回家后就愈放纵。有想过放弃吧,如果真能自律为什么不早就进步了,而到最后的紧要关头才开始?我认为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我压抑的内心也许只有放学时与同学走在路上时才会将它抛之脑后吧。那时,初秋。明晃晃的路在头顶朦朦胧胧,我与同学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滴滴答答的细雨止住脚步,所有气味被无限放大,充斥着我的嗅觉。一股难闻且呛鼻的气味毫无防涌进的鼻腔,我不免皱了眉头,直抱怨:“什么味儿,这么难闻。”同学也注意到了:“不知道啊,一直都没有的。” 带着疑问匆匆忙忙又是一天,那味道仍旧存在。我和同学四处张望,企图找到味道的源头。这时的天空,不再像往常一样又被夕烘成桃花色的薄云,而是被一棵长满黄绿色花的树。那味道就是它传出来的。 我们都没再注意这件事。 偶然一天,我在儿时玩伴的口中得知,那条路上的“夜来香”开花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它叫“夜来香”啊。我急忙与那同学分享,而她了解后告诉我:“这花只在傍晚开放,有时散发的气味会使人头晕,对人体不利。” 再一次经过那,还是一如既往难以忍受的气味,我疑惑:“这样的花为什么还要栽种在这样繁华的路口呢?既不起眼,也没有好闻的味道,还对人体没有益处。” 一阵沉默,直到我们快分开,互相道了再见之后,她拉住我,说:“虽然这种花气味不理想,但它也在顽强的开着;没有人注意它,但它也许能为蝴蝶蜜蜂贡献资源啊。” 同学回家了,看着她的背影,我又想起我糟糕的生活糕的生活,糟糕的循环。我想,也许我该自信些了。我有我的闪耀之处吧,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也许世界并不完美,但每个人都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大不了,再伸手创造一个新世界。 我也应该像“夜来香”一样,小宇宙也有爆发的那一天。
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的反反复复凤飞飞
最佳答案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
一 春天来了 花季,如马蹄般穿花而过,留下一串绝美的回响,扣开心扉,发觉是青春来了。 青春
喷水鱼洗喷水鱼洗是一种类似现今 洗脸盆一样的古代铜盆。盆内刻有四条鱼,盆的上沿两侧有一对提耳。提耳的设置,便于提动鱼洗,但它同时又有另外一个功用,即当手掌跟它摩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每当教师节时,老师的办公室中就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插花。黄色的月季花、白色的满天星、紫色的勿忘我、粉色的非洲菊……真像是个百花园!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