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3

番茄小清新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投资学学术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ao7taotao

已采纳

(一)海 默的垄断优势理论1,Steven H。Hymer(PHD。)其人生于加拿大,美国求学和执教的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1960年,他完成了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该文问世后,并未引起世人重视,由于快速发展的国际投资实践对其理论的验证,该理论才成为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到1976年,该理论正式问世时,他已谢世2年。2,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运用西方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实证分析美国1914—1956年对外投,资结论如下:(1)1914年前,美国有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而对外证券投资则没有;(2)20年代,二者都迅速增长;(3)3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小,对外证券投资则较大;(4)二战后,直接投资增长快,证券投资发展慢;(5)地区分布,1929年在加拿大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相差不大,同期,美国对欧洲的比例却为2。5:1。传统理论不能对此做出科学解释。海默认为:(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2)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4) 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优势,先进管理,资金,信息,国际声望,销售,规模经济等);(5)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3,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1)H·G ·johnson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知识的转移”(1970);(2)R ·E ·Caves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其能产出差别产品(1971);(3)F ·T ·Knickerbocker提出:“寡占反应论”;(4)S ·Hirsch从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比较理论”(1973),即:跨国公司选择对外前当跨国公司国内生产成本与出口销售成本之和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时,跨国公司选择出口贸易方式参与国际经济,以获取最大利润;反之,则选择对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以获取最大利润。(5)F·R ·Root认为:跨国公司选择对外投资的方式主要原因是避免许可证交易中存在的技术泄密风险,继续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1978)4,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的方面:(1)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2)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消极的方面:(1)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2)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二)产品周期理论R·Vernon教授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一文中提出的,用产品周期的概念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认为产品周期有四个阶段。1,产品周期理论要点:(1)从贸易方面,随着产品从“创新”到“标准化”,创新国会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而且新产品的周期演进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从投资方面,具体内容:投资国生产,技术等优势,而东道国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的区位优势,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投资者就可以克服到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风险。第一阶段,新产品尚未定型,价格的需求弹性低,新产品生产最初有在国内选择生产地点的趋向;第二,三阶段,技术虽未达到标准化但已成熟,企业更关心的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竞争对手出现后。选择出口或对外投资 取决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运输成本与进口市场的预期生产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创新国选择出口,否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新产品周期在美国结束,而在欧洲继续);第四阶段,技术已标准化,价格是竞争的基础,投资选择发展中国家(新产品周期在欧洲结束,在发展中国家继续)。2,产品周期理论的发展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主要提供的是50—60年代美国向欧洲扩展的投资理论框架,仅说明一个制造商最初作为一个投资者进入国外市场的情况,对双向投资及逆向投资问题不能解释,于是他又将其理论加以发展:将产品周期分为三阶段(发明创造寡占阶段,成熟寡占阶段,老化寡占阶段),不再强调美国是新产品的唯一来源,欧洲及日本也是新产品的来源。发明创造寡占阶段:应把生产地点放在发明创造国,以把生产过程同研发和市场购销活动结合起来;3,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积极方面:(1)该理论适应于当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区位选择;(2)该理论既可以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可以称着国际贸易理论。消极方面:(1)该理论无法解释80年代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行为;(2)该理论无法解释在国外原材料产业基地的投资行为;(3)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的直接投资行为。成熟寡占阶段:跨国公司以创新为基础的垄断优势消失,规模经济成为其垄断优势的基础。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的跨国公司到双方的主要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削弱对方的竞争力(进攻型或防御型投资);老化的寡占阶段:跨国公司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由于大量的竞争者的进入,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厂家退出该领域。这一阶段,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三)内部化理论(或市场内部化理论)1,代表人物英国里丁大学P。J。Buckley M。Casson(《跨国公司的未来》1976)和加拿大学者A。M。Rugman2,理论核心公司在其跨国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克服障碍,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实现利润最大化,将各种交易不经过外部市场而在公司所属的各企业之间进行,形成内部市场,当内部化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内部化的动机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原因。3,三个重要概念(1)市场内部化指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价格划拨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实行市场内部化是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的重要经营战略。(2)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不完全,以致企业在让渡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形。不完全竞争并非由规模经济,寡占行为和贸易保护主义或行政干预所致,而是由于某些市场失效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3)交易成本指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而付出的代价。4,市场内部化的动机知识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和知识产品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地位决定其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最强。知识产品及其交易有如下特点:(1)形成耗时长费用大(2)给拥者提供垄断优势,转让则扶 持对手(3)由于存在市场的不完全性,知识产品的价格不易确定(4)知识产品的外部化可以导致增加额的交易成本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对其知识产品实行内部化。此外,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中间产品,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产品,企业也有较强的内部化动机。5,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1)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的不经济性,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统一协调的经济效益有效差别价格的经济效益消除买方市场不确定的经济效益消除国际市场不稳定性的经济效益保持技术优势的经济效益避免各国政府干预的经济效益(2)市场内部化的成本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国家风险管理成本6,内部化理论区别于垄断优势理论的特点首先,垄断 市场不完全为跨国经营的前提内部化 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其次,市场不完全 垄断排斥竞争市场不完全 市场失灵再次,技术垄断优势 跨国经营的重要意义交易成本最小 保证跨国经营的优势最后,垄断优势理论适用于发达国家内部化理论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 家,即可适用于国内,也可适用于国外。7,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积极的方面:目前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国际 直接投资理论之一,有人把它推崇为一般理论或通论。消极的方面: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未作解释。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或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一)该理论产生的背景微观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基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企业才能拥有独占市场的优势,才能有能力从事对外投资。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界开始对垄断优势理论提出异议。从日本的情况分析,对外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是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至70年代以来,日本留英,美学者,日本国立一桥大学,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小岛设想”,“小岛主张”|,“小岛方案”,“小岛清模型”。(二)理论核心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所以该理论又称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推论一:可以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成本)原理”的基础上。国际贸易是按既定的比较成本进行的(扩大比较优势),而国际直接投资则可以创造新的比较成本(扩大比较成本)。推论二: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导向顺贸易型的。推论三:对外经济应当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即运用“比较之比较公式”进行判断与决策。推论四: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投资国与东道国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由投资国的中小企业作为这种移植的承担者(这类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推论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为投资国与东道国双方产生比较优势,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四)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主张主张一:日本资源开发型直接投资政策—非股权安排方式;主张二:日本向发展中国家工业进行直接投资政策—“教师的作用”;主张三:日本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政策—“协议性的产业内部交互投资”(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比较优势理论所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海默和维农等人所分析的发达国家之间,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2,所研究的对象是日本跨国公司,反映了日本在国际生产领域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愿望,而且,该理论比较符合60—7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实践;3,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8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实践(此时日本的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而非投资与贸易互补型)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一)该理论的代表人物—J。H。Dunning是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于1957年获得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美国在英国制造业中的投资》。他除担任里丁大学的教授外,还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安大略大学,波士顿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院校的客作教授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和跨国公司的经济顾问等。他在1977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二)该理论产生的背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体多元化投资部门分散化资金流向多元化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二是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三)理论核心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只是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于是他把内部化优势加到所有权优势之中。他认为,内部化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持和扩大垄断优势,把两组优势结合起来还是无法解释直接投资动因。因此,他引入一组区位因素,并认为区位因素制约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生产布局。区位优势构成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三种优势具备时,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只有前两项优势,则选择出口贸易方式;如果只有所有权优势,则选择技术转移方式。(四)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的,国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 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与货币优势。内部化优势——指跨国公司能够且原因建立公司内部市场愿意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优势。区位优势——是东道国不可或不易流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东道国政府鼓励或限制政策等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政府政策(五)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1,被认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2,被认为是集各家之长,真正的建立一个通论;3,“创建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但是,这种兼收并蓄的理论,也有许多缺点:1,该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为跨国公司的目标,这与跨国公司的多元化目标有矛盾;2,该理论仅以私人作为研究对象,不能对官方投资活动的科学解释;3,巴克利和卡森评论:三优势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发展没有交代清楚,要素的分类体系缺乏动态的内容,而且把所有权优势分离出来是不科学的。

271 评论

xiaomi595629661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提出了“双向式教学方式”,《金融时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1999年获中国金融学院教学观摩一等奖。1999年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9月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及唯一的双语教学奖。2006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育教师”称号2007年用英文主讲的《银行管理学》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08年9月,主编教材《商业银行管理》(与周好文联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编著教材《银行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改编英文版教材《银行管理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译著《个人理财计划(第六版)》(与何永晨合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专著《商业银行的边界:经济功能与制度成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教材《国际投资学》(联合主编)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译著《大银行家》(原著:马丁·迈耶)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1999年至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见何自云教授论文),代表性论文有:何自云,超越合规,《中国金融》,2008年6月第12期。何自云,超越责任,《中国金融》,2008年2月第3期。何自云,“快乐”的银行,《中国金融》,2007年11月第22期。何自云,“哇!”:银行服务的最高境界,《中国金融》,2007年7月第14期。何自云,藏富、不信任与私人银行,《中国金融》,2007年5月第9期。何自云,规则文化与银行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2007年3月第6期。何自云,银行:“适当的关系就是一切”,《中国金融》,2007年1月第2期。何自云,商业银行的生态位与核心竞争力,《农村金融研究》,2003第8期。 1. 日本财政部国际金融中心(日本东京,使用英文演讲)“企业破产及担保物权的实现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 “风险定价、文化与中国银行业改革”2. 上海财经大学与IQPC主办“2006中国个人财富管理论坛”(使用英文授课和演讲)“财富管理中的交叉营销战略:以富国银行为例”“Cross-Marketing Strategy in Wealth Management: With a Case Study of Wells Fargo” “信任、中国文化与财富管理”“Trust, Chinese Culture and Wealth Management”3.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外派后备干部英语强化培训班:专业英语” “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4. 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各地银监局局长培训班”“商业银行业务”5. 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中小银行经营绩效提升实务培训班”“从财务结构比较看中小银行绩效提升的框架” “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中小银行经营战略” “提升中小银行绩效的风险管理框架”6.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从表内走向表外的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引发的经营理念变革”7. 中国银行“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产品定价” “商业银行经营评价”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8. 中国建设银行“银行不良贷款管理” “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9. 中国农业银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现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战略”11. 交通银行“以价值为基础的商业银行咨询式营销”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12. 招商银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13. 华夏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14. 兴业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银行战略”15. 广东发展银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16. 深圳发展银行“道德、习惯、能力与职业发展”17. 恒丰银行“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18. 北京银行“以价值为基础的银行咨询式营销”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9. 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不良贷款处置” “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法规精要” 20. 包头市商业银行“现代商银行资本管与绩效评价”21. 济南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科学发展战略”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2. 曲靖市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战略”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管理”23. 温州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管理”24. 泉州市商业银行“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基本工具” “现代商业银行战略风险的管理” “现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25. 临沂市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现代商业银行文化”26.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织“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发展战略” “新资本协议与银行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与内部控制”27. 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科学发展战略”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8. 余姚农村合作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战略与管理艺术”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29. 兴化农村合作银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30. 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创新” “现代银行产品创新”31. 靖江市农村信用社联社“银行流程再造” “银行再造过程中的个人再造” “银行文化”32. 常州市农村信用社联社“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内部控制” 33. 国家开发银行“金融、信用与利率”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34. 国家开发银行主办“地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总共用四天时间讲了七讲,具体主题包括:“ 现代商业银行创新”、“资产负债管理与银行经营战略”、“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银行产品定价”、“贷款管理与不良贷款处置”、“同质化时代的银行服务”。 35. 北京大学“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银行营销战略研修班”“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与业务创新” 36.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投资家高级研修班”“现代商业银行管理” 37. 清华大学“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企业发展中的投资与融资” 38. 清华大学“现代企业CEO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金融、信用与利率”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投资学论文参考文献

    投资学专业的论文很多的啊,你参考下这篇深圳是我国外向型常发达的城市,在深圳的人均GDP 进入500 美元的阶段以后,深圳的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具备什么

    Xiaonini7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际投资学有关论文题目

    宏观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资本跨国流动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资本如何走出去,中国对外FDI(或者外国对中国的FDI)的现状与未来,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

    黑粉精灵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际投资学论文心得体会

    投资理财业务部作为公司的窗口,直接面对客户,个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必须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精神风貌,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我们给客户传递的不只是信

    朗姆薄荷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论文

    有一本专著《进攻跨国公司》,在哪里看过介绍,因为是中国人写的(作者:弓奇),所以估计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有深入分析,只是我也没有找到书(正在找)

    BOBO薄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际投资法学论文题目

    国际商法的这些题目要求的, 吧

    我是小鹿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