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罗
[1]叶金汉主编.岩石力学参数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425~501
[2]李华晔,黄志全,刘汉东等.岩基抗剪参数随机——模糊法和小浪底工程 C、 φ 值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2):155~161
[3]夏明诚.抗剪强度统计方法的现状与讨论.岩土力学,1998,19(1):90~93
[4]周维垣,杨若琼.岩石力学数学模拟的现状与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937~939
[5]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7~101
[6]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地质力学学报,2001,7(1):53~60
[7]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8]尤明庆,李化敏.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9]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10]胡宣达.数理统计初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90~199
[11]黄国民,周廷振,顾士亮等.徐州矿山压力规律及控制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37~38
[12]尤明庆,苏承东.对砂岩试样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9~182
[13]Jaeger J C.Rock failure at lower confining pressure.Engineering,1960,189:283~284
[14]尤明庆,苏承东.具有沉积弱面试样的剪切拉伸破坏及强度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2):3618~3622
[15]李银平,王元汉,肖四喜.岩石类材料中压剪裂纹的相互作用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552~555
[16]郭少华,孙宗颀,谢晓晴.压缩条件下岩石断裂模式与断裂判据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04~308
[17]李新平,刘金焕,彭元平,等.压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断裂模式与强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1942~1945
[18]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19]李东旭,周济元.地质力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83~84
[20]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4~59
[21]许江,鲜学福,王宏图.关于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关系的一些讨论.见:第六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5~146
[22]吴玉山,李记鼎.确定岩石强度包络线的新方法——单块法.岩土工程学报,1985,7(2):85~91
[23]苏承东,尤明庆.单一试样确定大理岩和砂岩强度参数的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055~3058
[24]尤明庆.两种晶粒大理岩力学性质的研究.岩土力学,2005,26(1):91~96
[25]周国林,谭国焕,李启光等.剪切破坏模式下岩石的强度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753~762
[26]陈卫忠,李术才,朱维申等.考虑裂隙闭合和摩擦效应的节理岩体能量损伤理论与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31~135
[27]尤明庆.岩石非均匀变形破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7.64~66
[28]尤明庆.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 变形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23~28
[29]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9~230
[30]尤明庆,李化敏,纪多辙.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31]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
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3~337
[32]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6~292
[33]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见:夏熙伦编.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99~207
[34]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89~94
[35]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8~46,234~244
[36]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97~9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8]Haimson B C,Cornet F H.ISRM Suggested Methods for rock stress estimation—Part3:hydraulic fracturing(HF)and/or hydraulic testing of pre-existing fractures(HTPF).Inter.J.Rock Mech.Min.Sci.,2003,40(7/8):1011~1020
[39]Lee M Y,Haimson B C.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parameters.Inter.J.Rock Mech.Min.Sci.,1989,26(6):447~56
[40]Rutqvist J,Tsang Chin-Fu,Stephansson O.Uncertainty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estimated from hydraulic fracturing measureme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induced fracture.Inter.J.Rock Mech.Min.Sci.,2000,37:107~120
[41]Cappa F,Guglielmi F,Rutqvist J,Tsang Chin-Fu,Thoraval A.Hydromechanical modelling of pulse tests that measure fluid pressure and fracture normal displacement at the Coaraze Laboratory site,France.Inter.J.Rock Mech.Min.Sci.,2006,43:1062~1082
[42]陈群策,毛吉震,侯砚和.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讨论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90~3995
[43]谭成轩,石玲,孙炜锋等.构造应力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70~3978
[44]张彦山,梁国平,丁建民等.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量值的研究.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34~139
[45]谢富仁,孟宪梁,祁英男.内昆线天星场至仙水段构造应力场分析.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64~69
[46]Pine R J,Tunbridge L W,Keakwa K.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in the Carmenellis granite-I.Overcoring test at South Crofty mine at a depth of 790 m.Inter.J.Rock Mech.Min.Sci.,1983,20(2):51~62
[47]Anderson C,Christianson R.Variabilit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rock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son of triaxial overcoring results made in the same borehole.In:Katsuhiko Sugawara et al.Rock Stress.Netherlands:A A Balkema,2003.315~320
[48]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4~137
[49]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03~105
[50]Rummel F.断裂力学应用于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见:阿特金森 B K 编.岩石断裂力学.尹祥础,修济刚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31~253
[51]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2~83
[52]尤明庆.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方法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50~353
[53]Amadei B,Stephansson O.Rock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London:Chapman & Hall,1997.171~173
[54]刘允芳.在同一钻孔中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与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测量成果的比较.见:夏熙伦.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217~221
[55]尤明庆,周少统,苏承东.岩石试样在围压下直接拉伸试验.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4):255~261
[56]郭启良,丁立丰.岩体力学参数的原地综合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28~3931
520美食吃货
培养人才李灏在数学、力学和物理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华中工学院长期担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期间,他不仅承担了大量数学与力学的教学任务,而且精心培养了一批青年力学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讲过几十门课。他既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分析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热弹性力学、振动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法、流体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等力学课程,也讲数学分析、复变函数、保角变换、张量分析、微分几何、变分法、热力学、电动力学和近代物理等数学和物理学课程。在教学中,李灏非常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他讲课概念清楚,逻辑严谨,联系实际,并紧紧掌握住力学发展的趋势,及时地将力学的新分支、新概念和新方法引进到教学中去,而且他讲课非常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因此大家都说:“听李灏教授的课不仅使人学到知识,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 为发展中国的力学教育事业,他和其他同志一道,于1979年创办了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和力学研究所,并任系主任兼所长。华中理工大学力学系不仅有本科专业,而且有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力学5个专业硕士点以及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点,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级科技人员。这些成绩与李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断裂力学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早期有兴趣于广义相对论和统一场论。他认为,力学工作者应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不仅要有较高的数学水平,而且要懂得近代物理学知识。他曾把爱因斯坦的名著《相对论的意义》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还曾利用各种机会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宣传爱因斯坦的成就和学术方法。他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问题,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灏也丝毫不放松对学术的探讨,并且花了许多时间系统地阅读《量子场论》 ,写了不少心得笔记。 70年代初,他开始致力于断裂力学的研究与应用,并为断裂力学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他编著了《断裂理论》和《断裂力学》教材,在教育部委托下多次办研讨班,在大学与研究所推广断裂力学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初期,他又积极向中国学者推荐损伤力学理论与方法,编著损伤力学教材,组织中国首届损伤力学学术会议。除了指导一些中青年教师研究断裂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外,李灏还潜心研究Noether理论与J积分守恒性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理论意义的成果。后来,他把J积分理论用于分析金属材料以及包括人骨在内的非金属材料的断裂问题。李灏不仅注意理论探讨与分析,而且也强调做实验工作。在他年事已高时,也不放弃参加实验研究的机会。他常告诫年轻教师与研究生要全面锻炼自己的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能力,要像京剧演员那样,“唱、做、念、打”样样都精。损伤力学李灏学术思想敏锐,总是力图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既能直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又能紧紧跟上世界力学学科发展的趋势。80年代初,他注意到一门新的固体力学分支——连续损伤力学在欧洲出现。他认为,这个分支学科的出现是顺应解决工程中破坏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于是他除了用很快的速度向国内介绍这新分支学科以外,还身体力行地组织起了研究班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他抓住一项工程实际课题“深冲的成形极限”进行系统而周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损伤准则,用以预估塑性失稳。在研究中,他不满足于理论上取得的成果,而注重并追求研究成果的实际效果。 他指导研究生首次测出了真实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损伤及其演变;用实验说明损伤变量可以十分近似地表示为一对称的二阶张量。他们的论文《形变失稳的各向异性损伤准则及其在金属薄板成形极限中的应用》 ,在国际刊物《工程断裂力学》上发表后,他并没有止步,他认为:所提准则只是在比例加载下被证明成立了,但这对工程应用是不够的。于是,他又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所提准则在非比例加载下的实用可能性进行研究,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后来,在研究金属大变形塑性损伤时,他把冯·米泽斯的思路引入损伤力学,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接着,又把损伤力学的成果用以分析动态损伤的应力应变场,并取得了进展。学术交流李灏还非常注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与交往,他多次参加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和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的年会和专题讨论会。1979年,他参加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冬季年会,交流了《断裂力学在中国的主要进展》,这是最早向国际上介绍中国学者在断裂力学上的研究成果的论文。1986年,在IUTAM举办的断裂的局部法研讨会上,他介绍了论文《用损伤模型研究动态扩展时塑性区的应力应变分布》 。这篇论文得到的理论解把损伤区高速扩展的结果与准静态扩展的结果一致起来,解决了这个经典断裂力学问题,这一成果受到与会同行的重视。在学术研究中,李灏知人善任,善于和其他老教师以及中青年教师合作。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对同事既严格要求,又悉心指导。在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面前,他能很快地组织一个较齐全的班子开展工作,并力争尽快取得研究成果。对此,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一句话,即尽力发挥各人的长处。
培养人才李灏在数学、力学和物理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华中工学院长期担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期间,他不仅承担了大量数学与力学的教学任务,而且精心培养了一批青年力学教师
近期,南方 科技 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课题组针对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力学非连续结构面的演化这一古老但富有挑战的力
三比值法气体分析在变压器故障判断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变压器故障条件下在绝缘油中产生大量气体,三比值法气体分析能根据各组分的含量、比值、产气速率判断变压器的故障
财务管理 是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财务管理论文2000字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财务管理论文2000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力行业也随着快速的发展着。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营销工程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析电力工程中营销策略 摘 要:本文主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