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0

海晴whisper
首页 > 学术期刊 > 有关老街巷的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j黄小兔

已采纳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因原来光禄坊旁的房屋都比较老旧,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 宫巷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 现在,在南后街的经营商业业态规划上,出现了酒吧咖啡、顶尖奢侈品等“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将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现代化的因素。 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编辑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编辑本段]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当代艺术中心,拟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明清家具民俗博物馆,拟选址二梅书屋。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编辑本段]坊巷名人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1850)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曾宗彦(1850—197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长民(1876—1925):“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史书记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之后波及全国各地。北平燕京大学学生陈矩孙时年22岁,参与组织了这次大游行。在游行的前一个晚上,是他将参与游行的大部分学生匿藏在钓鱼台。在“一二·九”运动前夕,他以学联干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将燕京大学的革命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 王冷斋(1891—1960):“七七事变”见证者。王冷斋,家住福州黄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他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主动攻击卢沟桥的情形。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编辑本段]传统小吃 同利肉燕老铺三坊七巷特色菜: 牛滑·红糟醉香鸡 ·鸡茸鱼唇 ·荔枝肉 ·太平燕 ·佛跳墙 ·白炒鲜竹蛏 ·鸡汤氽海蚌 ·香露河鳗 ·一品蟹抱蛋 ·春卷 ·葱肉饼 ·光饼· 虾干肉饼·蛎饼 ·七星鱼丸 ·燕皮(燕丝) ·芋泥 ·锅边(糊) ·线面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

80 评论

号仔在厦门

打开福州地图,三坊七巷是一个重点推介的景点.本想乘车去的,却发现原来离我住的地方很近,干脆就走过去.应该说,将几个毗邻街道巷子作为一个关联景点群的地方并不多.福州这地方榕树就是多,在不少十字路口的中央的地方往往都会有一个大榕树压台坐镇,路边就更不用说了.不愧为榕城.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 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现建为马路,现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首先来到的是衣锦坊.我是从通湖路这个方向过去的.不远处可看到正拆除的破旧的福建古建筑,墙檐处的曲线在告诉人们它的历史.原来附近有新的建筑出现,应该是叫衣锦华庭吧.这似乎印证着现代商业社会的侵蚀.网上戏称只剩下一点五坊五巷. 但似乎我们一直在疑惑,即如何去平衡保护古代建筑与现代的发展步伐.毫无疑问,古建筑可能对市容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危房. 于是整体的规划和修葺甚至重建必不可少.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不尊重.我想,如若要保护,修旧如旧必然是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修肯定不可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看颓垣断壁的欲望?为了所谓的古遗迹?为了一种让别人去看所谓原生态的东西而抑制这些区域应有的发展?历史的脚步总是会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保护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是一种让多种时空并存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纵向多样化的体现.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但有时候保护不保护也成为一种大问题.某种政治意识形态下,很可能就不能容忍其他形态的存在,于是破坏也就成为必然.古迹如此,自然环境亦如此.很多自然风景出色的地方往往都是与贫穷落后相伴随的.为城里人的口味去一味谈所谓的保护"原生态"的东西?有点可笑.或者说,本来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意识.这是后话了.行走于不同古迹之处,我常想,今天我看到的东西很快就可能会消失了,或者以另外的面貌出现;或者我去刻意留意一些更古老东西的时候,一些今人的印记比如诗词,题词等,在若干年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古迹".于是这种溯古情怀就受到了一点打击,这种对古迹价值的认识就有了折扣.看古迹的介绍,你会发现,随朝代更替,起起伏伏,时盛时衰,古迹也历经磨难,甚而消失.对错无可复谈,价值判断自有不同解说. 上次有同事提到说,三坊七巷有什么看头,根本就没什么特色.依我看,寻访古迹重点在于到此一游,少附加价值判断,多体味事实存在,这样心态会比较好,也会少很多失望.只要想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曾来到某地一游,自然会有平静心态面对,必会悠然自得.行走巷里坊间,依稀感受到不少古宅之大气,毕竟不少名人曾居于此.官宅人家,文人墨客,多少风流人物至此,逐步在历代中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建筑群.据说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形成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在这里重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由此形成。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建筑,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其实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会名流人士的聚居地,试想现在的一些高档楼盘是不是又会成为若干年后的"三坊七巷"?在三坊七巷里,你会感觉到这里的老人真多,如同这似乎风烛残年的古老建筑.我发现福州鼓楼区(其他地区暂不清楚)很多地方卖花圈等白事物品,而且经常有老人过世,这里又习惯大事操办,所以你会明显感觉到这里的老龄化.巷子很窄,时不时有几家小吃店,应该是特色小吃吧.什么鱼丸肉丸啊等等.很多屋子庭院深深,要好几进,虽比较破旧却依稀大气,依稀曾经的豪气犹存. 三两行人让人觉得这里的宁静,偶尔时髦的人士走过,依旧不改这里平淡的生活气息.最后走到吉庇巷和光禄坊的交界路口,看到路边的一块石碑,原来三坊七巷今年刚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了.不知道这里会改造成什么样子.一如以往,我对任何古迹的改造从来不抱过多的苛求.我只希望这里的未来能够与现代的城市和谐相处.我也很满足,2006年底,一个外乡人曾经花了两个小时,走遍这里的大街小巷,短暂闯入这里的生活.这样的记忆将永远定格.挥挥手,带走些许记忆和照片......

211 评论

大白包小白

要自己写哦,不可以偷懒

174 评论

不老的传说kz

1我的家乡是有着“有福之州”的美丽城市——福州。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乌山•于山•鼓山,这三座山可漂亮了,乌山上的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于山上的万象亭、吸翠亭、补山精舍等。这些亭榭依岗峦起伏,隐约在松竹花卉之间,风景清幽,引人入胜。鼓山是福州最有名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坐上的鼓山的缆车,从高空往下望去,茂密的森林里不时还会传来鸟的叫声,美不胜收! 我的家乡在福州,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可是个有福之州,它的变化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一撞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就像一座座高岭,高楼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一辆辆飞驰而过,卷起一阵风。到处绿树成荫,美丽极了! 三坊七巷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建筑了,给你介绍介绍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还有哦,以前的福州人民过的日子比现在差多了:现在的人们有电脑玩,有电视看,有照相机可以照相,有电话打.可是以前呢,人们有一台电话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有钱人家才能用得起的。老师说,以前的电话不像现在的那样,电话线直接插到插座里去就可以了,是要从供电局把线从哪里牵过来,按米算钱。而且以前的传达室是用来叫电话的,不是有电话了接一下就好了,是要传达室的人跑来叫:某楼某房间的某某某,你有电话。有电话的人要从楼上跑下来接电话,有的时候来不及跑下来别人的电话就挂掉了,很麻烦!以前的电话都只是在单位宿舍的传达室里有,接是不要钱的,但看管的人会把盘面锁起来,只许接,不许打。 我的家乡——福州在一天天地发展,在一天天地进步,我相信它必定会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谢谢采纳感谢我把~ 2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3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乘公共汽车至东街口或津泰站下,往西侧巷子里钻便是了。”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侧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三坊七巷”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史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命脉,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保存“三坊七巷”的原貌,就是保存历史的记忆,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而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最好见证。’三坊七巷”可谓福州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集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和书院文化于一身。所以它不愧为首屈一指的“福州名片”。 4三坊七巷,即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由于杨桥巷、吉庇巷和光禄坊已改造成马路,故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据史料记载,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由于闽江的泥沙长期淤积,在现今三坊七巷一带,被自然形成了一片平整之地。唐末“安史之乱”时,中原混战,许多仕人、商客纷纷南迁入闽,以避乱世,这些人来到福州后,很自然地选择了这里,开始组建新的家园。于是乎,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地的街区,便在三坊七巷一带生成。

314 评论

a淡淡小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坊七巷作文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北北在序言中说:“不长的路,从北至南流泻而下,右边伸出三只手,左边摊大七只脚,像一条中轴线,将三坊与七巷优雅地携在两腋,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成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所以,在一天工作结束后,轻轻地翻开这本《三坊七巷》,跟随北北的脚步,仿佛身临其境走在小巷里那已经渐渐褪色的青石板路。在这字里行间里读出了浩然正气与激烈壮怀,读出了风情万种与才情飞扬,读出了抗挣的欣慰与坚守的快乐。

《悲情郎官巷》说的是林旭。林旭是谁?如果你还记得一百年前的维新变法,那么你一定还可以记住当年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这个只有23岁的知识分子,亲眼目睹了国家在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耻辱,一腔热血顿时被点燃,本想谋取功名的他和许多举人一样,从书斋中走出,在中华民族危险的时刻,呐喊出心中的愤怒。临刑前的仰天长啸,穿越时空,依然在耳边响起:“君子死,正义尽!”沈鹊,林旭的妻子,沈葆桢的孙女,在丈夫撒手而去后,两首泣血而出的词,仿佛是小巷青石板发出的呜咽声,让人感慨万千。

昨天我们坐高铁来到了福建福州,今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失调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三坊七巷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

我们从入口进入,两旁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小店,有玩具店、古董店、小吃店、首饰店……

我去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朝东设左右边门,临街的门墙上有“林则徐纪念馆”新匾,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镶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从边门进去,迎面是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馆内建筑为具有晚清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式,还新增一处观光休闲花园。

之后纪念馆中,最主要的是《林则徐史记展》。

巨大的虎头印章雕塑,钦差大臣驰粤查鸦片。林则徐上奏禁烟,这是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的禁烟奏折,力陈鸦片流毒,主张严刑峻法禁烟。

纪念馆里,制作的蜡人呈现当年奉召面见道光皇帝的景象,道光皇帝召林则徐入京,并8次单独与他密谈。纪念馆里布展的情况,以反映林则徐的亲笔书画、信札、奏折等实物。

最有特色的是虎门销烟展厅,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手法表现“虎门销烟”场景,再现1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展示林则徐官厅的抱柱联是林则徐手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久久地伫立在祠厅,遥想170年前虎门销烟的滚滚浓烟和当年民军欢呼雀跃的场面,深为林公可歌可泣的一生所感动,默默地为林则徐塑像行少先队礼。

我的家乡在福州。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到三坊七巷游玩。这里不但有闻名遐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而且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如严复、林则徐、陈宝琛、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因为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所以我和妈妈慕名前来参观游玩。

一走进去,浓浓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把我吸引住了。街道两旁是一家家装饰别致的小店铺,有现代工艺品店,小吃店,书店真是五花八门!这里有许多具有家乡特色的美食店,空气里夹杂着扑面而来的美食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拍照狂妈妈兴奋极了,不停地催促我到她的镜头里,留下我和这里景点的合影。我们先是来到了永和鱼丸店,这家店的招牌上写着:创建于一九三四年。哇!这店有多古老啊!而且,这里门庭若市,很多人都端着鱼丸吃得津津有味。

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百年老字号”的同利肉燕老铺,这可是三坊七巷的特色小吃。我们找了个位子坐下来后,肉燕端上来啦,还没开始尝,光是闻那味,香极了!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了,这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呀!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许多油纸伞店铺,有“忆江南”、“梦水乡”、“国色天香”等店铺。这儿的油纸伞真漂亮啊!站在店中,我仿佛看到前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漫步的情景这真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我们还参观了纸箱王主题创意园、严复故居

三坊七巷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啊!我爱我的家乡。

三坊七巷是福州有名的景点之一。那里的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我最爱去那儿玩了。

我和妈妈从闹哄哄的东街口,一直往前走,来到了一条小巷子,耳边顿时安静了下来,仿佛是坐着时光倒流机一下子回到古时候。这里只有安安静静走路的人,没有商场嘈杂的叫卖声,没有奔流不息的汽车,自然也没有汽车的尾气和烦人的喇叭声,太好了,我张开双手,向天空伸了一个舒服极了的懒腰,我喜欢这里。小巷是用一块块石板铺成的,两旁都是被漆成黑色或白色的高墙,一栋栋古老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房顶上盖着黑瓦片,隐隐约约透着一股神秘。

穿过小巷,就到了南后街,妈妈说,在三坊七巷中,就数它最热闹了。果然,我看到两旁都是一家家商店,有卖鱼丸、土笋冻的,有卖豆浆、花生汤的,还有卖牛角梳、脱胎漆器的,其中有一家卖瓷笛的,有个大姐姐正在那里吹,她一会儿吹调皮可爱的“机器猫”,一会儿吹神气的“保卫黄河”,动听的笛声,吸引了一大群的小孩。走累了,我缠着妈妈买了一份土笋冻,那土笋冻看起来鲜嫩无比,光滑可口,一口咬下去,哇,那味道不知该用什么词形容才好。突然,我看见一个慈祥老人的雕像,令我吃惊的是,站在旁边的老人竟然和雕像一模一样,我情不自禁地跑上前去:“老爷爷,这是你刻的吗?”老爷爷笑咪咪地点了点头,又摸了摸我的头说:“像吗?”望着这神奇的老爷爷。我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离别的时候,我和这位可爱的老爷爷合影留念。

啊,三坊七巷,我爱您!

我的家乡在福州,这是一座有着两千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国家5A级景区,它就是“三坊七巷”。

为什么它被称为“三坊七巷”呢?原来,它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吉庇巷、塔巷、黄巷和宫巷。我的老家就在宫巷,这里的青石板上留下了我爷爷和爸爸的童年的足迹。

一进三坊七巷的大门,就是位于中轴线的南后街了。这里游人如织,繁华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吆喝声此起彼伏。逛一逛这些店铺,你可以买到精雕细琢的寿山石雕、栩栩如生的软木画。脱胎漆器、油纸伞、牛角梳这些福州的特产也会让你爱不释手。在这里,你还会发现也有“星巴克”、“麦当劳”、“哈根达斯”这些世界品牌的商店,它们的装修风格也融入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街道两旁有许多民间艺人。他们有的画糖画,有的表演漆画,还有的捏泥人。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在南后街,别忘了尝尝地道的福州的小吃——永和鱼丸、同利肉燕、锅边糊、芋泥……这些美味的“中华名小吃”一定会让你百吃不厌,赞不绝口。

逛完南后街,走进石板铺道的坊巷。里面的建筑真是古色古香啊!马鞍墙、燕尾檐,白墙青瓦,每家屋檐下都挂着大红灯笼。怪不得这里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呢!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一直是“闽都名人聚居地”,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名人都在此地居住过。

这就是家乡的三坊七巷。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三坊七巷!

今天我可兴奋了,知道为什么吗?告诉你们吧!我要去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左右两旁十个坊巷概括,三坊,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呢,指的是郎官巷、杨桥巷、塔巷、黄巷、宫巷、安民巷还有吉庇巷。

走进三坊七巷,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民居都古香古色,仿佛走进了古代,许多外地游客也都慕名来参观,因而又显的热闹非凡。一路走来,地上磨得发亮的石砖、两旁古旧的木头房子、仿古的店铺,纵横的坊巷以及头顶上喷洒的水雾,都让我心旷神怡。走完了所有的坊巷,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郎官巷,郎官巷里有严复的故居。严复是我国有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曾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大学等大学堂校长,走到这里,我不禁在心里充满了敬仰。

接着是福建民俗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几间屋子,古人们都分的很清楚,有“恬淡庄严”老爷的卧室,有“木影流梭”少爷的厢房,有“红袖莹莹”小姐的闺房,还“洞房花烛”喜庆的婚房,据导游说,如果家中有个女儿,就要在门前种一棵树,一般是樟树,别人可以根据树的大小上门求亲,如果家里有几个儿子,就要在屋顶挂几个吊环等等等等

走三坊七巷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还没有学到的知识。

国庆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三坊七巷游玩。那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大门上还挂着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上面写着“庆祝国庆”的标语。走进三坊七巷,我看到了许多小店铺和名人的故居。在小路旁,有许多不一样的店铺,有服装店、饮料店、小吃店等各种各样的店铺,热闹极了。

我参观了三坊七巷里的名人故居,有冰心故居、林觉民故居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严复故居。严复是我们国家伟大的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翻绎了《天演论》、《名学浅说》等著作。他翻译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巨大。严复对中华民族前途很担忧,认为教育很重要。

严复是第一个把西方各种先进思想引入中国,启蒙并教育中国人的学者。他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为国家孝力。他办了很多学校,赞赏义务教育,并且自己也作为老师在学校教书育人。严复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呢?因为他觉得“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小时候读好书,用知识武装头脑,长大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才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

严复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中国经历了很多硝烟和战争,流了无数英雄的鲜血,我知道了新中国成立是多么地不容易,有那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这次三坊七巷之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庆节的氛围,让我知道了“国庆”这一天的来之不易。难忘历史,我一定要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祖国在心中,梦想伴我行”,在祖国65生日的这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终于来到我梦寐以求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明清时代就出现了,三坊七巷是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的坊巷,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叫巷,三坊七巷的三坊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有:杨桥巷,郎官巷,宫巷,黄巷,塔巷,安民巷,吉庇巷。

首先,我们穿过杨桥巷到了郎官巷,郎官巷是七巷之一,单家具豪华,雕刻精美就引人注意了。

我们接着走下去,一种冰冷冰冷的感觉在我手上,我抬头一看,在树木周围,从缝隙里跳出一层水雾,在古色古香的瓦片上,也洒下一层水雾。从远处看,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很快,我们看到了宫巷,宫巷旧名仙居巷,因为古代有紫极宫,因此更名宫巷。

我们继续向前走,黄巷出现在眼前,听妈妈说晋代“永嘉之乱”时,让黄姓的人纷纷到此巷来避难,黄巷因此得名。

我们走着走着,突然,一座塔把我吸引住了,那座塔在门的上方,两旁有许多青苔,真是历史文物。它是塔巷,这个名字由来是唐末五代闽王时巷里有育王塔,所以叫塔巷。

接着,我又发现了安民巷,安民巷的名字由来是农民起义军黄巢部落攻入福州,到此巷,以示安民之意。

这就到了吉庇巷了,相传有一个人,叫郑性之,他家很穷,有一年要向一个屠夫赊肉遭辱,后来,他发愤攻读,中了状元衣锦返乡,屠夫见了,说:“此乃当年郑秀才!”于是,屠夫被郑姓之缚杀。一时行人纷纷急忙避让,因此得名“急避巷”,因为急避巷不吉利,后改名“吉庇巷”。

时间不早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只好回家了,真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啊!

从闽西的那个偏僻的山村走出来,这些年,一直生活在福州。然而,和一些朋友聊天,免不了一些尴尬。他们对我说,知道厦门以及泉州的晋江,但对于福州,比较陌生。而介绍福州的时候,尽管我也算是半个福州人,(个人的户口和档案都寄存在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但在没有认真阅读北北的《三坊七巷》的时候,我一直不敢以肯定的语气说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因为,这座有着二千二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我竟然是如此地陌生,竟然如同街上熙熙攘攘的路人,没有任何招呼,没有任何的表情。

记得以前给福州的晚报的文章有这样的一段。“福州的生活节奏如缓缓流淌的闽江,她没有厦门的大气,也没有泉州的拼搏,如果不是福建的省会城市,她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姑娘。当然,生活在这里的人,观念不是太先进,亦不保守落后,总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城市。”

的确是这样。福州名副其实称得上有福之州的城市,生活久了,如果有一天想离开,需要花很大的决心。可是,我一直没有融入到这样的生活,甚至,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一股想辞职去厦门发展的想法一直纠缠着我。当然,这样的想法有点荒唐,签了三年的合同,毕竟不是一走了之那样简单。

所以,留下来的我,在渐渐磨去棱角的时候,也开始打量这座生活了多年的城市,然后在一本本介绍福州历史的文字里,寻找到一种温暖,一种感动。特别是最近福州举办的福州十大名片的评选,让我这个外地人,终于有更多的机会轻轻地掀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内心随之而来的情感如浩荡千里的闽江,滋润这座安居乐业的人们。

我的家乡在福州,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景点,如于山、乌山、白塔、乌塔……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了!

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的市中心。它占地四十公顷,由三个坊、七条中轴街肆组成。“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吉庇巷、塔巷、黄巷和宫巷被称为“七巷”;中轴街为南后街,因此这里自古被称为“三坊七巷”。

走进三坊七巷,仿佛走进了明清建筑博物馆。这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保存着两百余座古建筑。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洗礼,一些精美的建筑已有些毁坏,但我们仍可以看到福州古建筑特有的风貌:石板铺路、青瓦屋顶、马鞍墙、燕尾檐,特别是那些古香古色的雕花门窗,雕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这里人杰地灵,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严复、冰心等名人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哦!

最热闹的莫过于南后街了!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你会认识到福州最有名的特产:寿山石雕、牛角梳和油纸伞等等,还会品尝到福州最地道、最美味的名小吃:永和鱼丸、同利肉燕、锅边糊……福州的小吃真是数不胜数,令人垂涎欲滴。

三坊七巷的美不仅表现在白天,更绽放在晚上。每当夜幕降临,南后街两旁的红灯笼亮起来了,红红的'灯光照在古老的青石路上,照在熙熙攘攘的游人身上,显得格外的喜庆。

我爱这古老美丽的三坊七巷,她让我感到深深的自豪。我骄傲,我是福州人!

三坊七巷是一条古老的街巷,位于福州市。街巷里面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景色优美。白的墙,黑的瓦,再加上那一块块又大又厚,雕着“福”字的源自明清时期的寿山石,组成了一幅壮丽的水墨画。踏入三坊七巷首先映入眼的是雨亭,雨亭坐落于一条溪上,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清晰地看见鱼儿在水底快活地嬉戏,不时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朵朵白莲,美不胜收。溪旁的房屋都是用精致的圆木建成,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衣锦坊的水榭戏台。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中隔天井,上面是阁楼,下面是池塘,别具特色。傍晚,家家都挂上了红灯笼,整个三坊七巷,被红色的柔光笼罩,那场景,十分壮观。

三坊七巷古物众多。其中有一家古物馆存放着不同材质、不同时代的寿山石。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看这块,上面雕刻着活泼的白兔,那白兔后足蹬地,前足跃起,似乎马上就要跳起来了,真是栩栩如生。寿山石旁边还放着许多古人使用的生活用品。望着它们,我仿佛看见古时的小贩们用这扁担挑着货品,叫卖声一声高过一声;壮汉们扛着这锄头,牵着牛,正下田辛勤耕种;爱美的女孩子们则正用这胭脂涂抹自己白皙的脸庞。

三坊七巷美食众多。又大又圆的鱼丸,香味四溢的佛跳墙,香甜可口的芋泥,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的就是那芋泥,把芋头的皮一削,切成片,捣碎,放入锅里,加入水和糖,煮上十分钟,就是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芋泥啦!咬上一口,需细细品尝,才能尝得舌尖美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坊七巷等你光临!

国庆放假,爸妈带我到三坊七巷玩。刚踏入这人如潮涌般的街道,一股古香古色夹杂着节日气氛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有现代工艺品店.小吃店.服装店……店老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听路边的导游介绍,三坊七巷历史悠久,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和福州一起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沧桑.洗礼。一些精美的建筑已有些毁坏,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它以前那些风貌。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专门进行修缮.保护。如今已作为福州的一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处景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刚到门口,一对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映入眼帘。步入馆内,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银饰.陶泥.剪纸.漆画……真是琳琅满目,许多年长的老人还现场制作工艺品,使现场增添了新意。据说国家为了保护这些手艺不失传,出资请这些民间艺人在此表演。其中有几样工艺品让游客们赞叹不已……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件件用寿山石雕刻而成的水果.植物.动物……你看,那荔枝上垂着几滴露珠使它的暗红色颇具生机;十二生肖个个栩栩如生,姿态万千,坐.展.卧.躺……个个精美绝伦。最令人叫绝的是那只深红色的板鸭,上面还泛着几滴油光,真是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恨不得咬上一口。

一天的游玩结束了,虽然很累,但很充实。

我的家乡是福州,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城市。我们福州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其中有个很著名的5a级国家风景区,那就是外地朋友们来我们福州必去的三坊七巷了,现在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吧!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来过这里,小的时候我还不懂为什么这里叫做“三坊七巷”,只记得每次去那里都有很多人,还有很多很漂亮的房子。后来我长大了些,爸爸再带我去玩的时候,就告诉我:“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做‘三坊七巷’吗?因为这里有三个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还有光禄坊。这里还有七条巷,分别是官巷、塔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还有吉庇巷。

现在让我来介绍里面的美景吧。这里到处都是古时候的建筑,都是古香古色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里大多都是售卖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很多都是我们福建各地的特产。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来自国外的品牌店,比如:麦当劳,星巴克等店铺。除了这些店铺外,三坊七巷里还有很多博物馆,里面展示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我最喜欢的博物馆就是寿山石博物馆了,里面的石头都雕刻得非常生动。

三坊七巷除了上述的特点,当然少不了我的最爱,那就是各种美食。我们福州的特色美食我都很喜欢,我向大家推荐鱼丸、肉燕、锅边、扁肉,都很好吃的。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福州,我爱三坊七巷。

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乘公共汽车至东街口或津泰站下,往西侧巷子里钻便是了。”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侧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巷、文儒巷、光禄巷;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三坊七巷”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史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命脉,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保存“三坊七巷”的原貌,就是保存历史的记忆,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而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

‘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最好见证。’三坊七巷”可谓福州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集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和书院文化于一身。所以它不愧为首屈一指的“福州名片”。

今天作文课,老师把课堂搬到了三坊七巷。

到了三坊七巷,里面人山人海,道路两边的房子都是木做的。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可以想到古人在这里是多么的幸福。街上是多么繁华,我走了约100米的路,到了塔巷。塔巷里有家珠宝店,正对着大门,我们看见一个巨大的女人塑像,两手捧着五彩石,对着天空。她是谁呢?她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神话故事里的女娲补天,真逼真啊!

我们继续向前,看到一根约10米长的木头,横在路边,供游客休息。木头上的树皮早已被人们给坐得光溜溜了。这根木头也有半个世纪了,我想古人在这木头上应该很快乐吧,也有很多人在这里一起游戏,这是都么得快乐啊。

我们继续向前走。一堵古墙被玻璃罩着。这里原来是光禄坊啊!

这里是一块名胜古迹,我迫不及待地冲过去。坊里有一口池塘,池塘上面有个水管,管里面不知道是从哪里冲出来的水,这个水特别的冰爽,我的同学也上来体验一下。这个池塘特别清澈,清的像一面镜子,这个池塘特别绿,绿得像一个翡翠,这个池塘特别静,惊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在旁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光禄吟台。我情不自禁地冲了上去,看着下面,好像一座悬崖,跳下去我可就挂了,我赶紧缩了回来,我们在光禄吟台上爬上爬下。我们特别开心。

不一会儿,下雨了。我们连忙往回跑,到南后街牌坊下,回望着三坊七巷,雨中的三坊七巷特别的美丽,长长的街,飘飘的雨,不断的人流,构成一幅仙境。这种景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过。

这次去三坊七巷实地写作课,我们既玩的开心,又观察到了写作素材。真是一举两得啊!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长长老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我军3万多人,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我军参战部队总共二十万,在消灭了我军六分之一的情况下还会丢失越北,这显然只

    燕园小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四有好老师的论文题目

    在 教育 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于教育法规的行为和言论,完全符合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一起来看看“牢记育人使命,志做四有教师”的征文精选5篇,欢迎查

    黄先生Simon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老街巷的论文题目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海晴whispe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街巷论文范文资料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究论文 1概况 双龙巷位于开封市老城区的东偏北一带,拥有优越的交通网络和地理条件,处于人流散集的边缘地带。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规划

    爱生活的哒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老照片中牛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期刊、报告、专著、学术论文等。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是大有不同的,大家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忽略细节问题。传统参考文

    瓶子好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