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上的草莓1
在【小强升职记】中有一段话,形容一个人时间管理体系对外部事物的宠辱不惊,我认为写得很有煽动力。
这描述了一个人时间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威力,就是驰骋,遇到什么都不慌,都是心里有数的感觉。 因之,在详读了【 小强升职记 】与【 只管去做 】之后,我便开始了时间管理的实践。 此篇分享一下这个过程与一些经验。
今年年初开始试用Emacs,读时间管理书籍的同时有在看 子龙山人 的Spacemacs教学视频,的确是被这个编辑器的各种操作惊到了。 在看到 我的 Org mode GTD 工作流 这一节时心里就觉得这真是超Geek超酷,我之后就要用Emacs的Agenda+org mode这个来做我的时间管理软件。 它用起来的感觉是这样的:
这个方案我也的确使用了一小阵子,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原因主要在使用Emacs这个东西还是太容易被配置搞分心,而且要记录太多的快捷键,这反而会丢失GTD的初衷。有些不常用的当时定义好了,到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还要一顿查,还要记得查的快捷键,整个过程不够“所见即所得”。 此外,data与Emacs软件都是在Mac电脑上的,一旦脱离电脑即意味着脱离GTD,这显然不合理,我需要在云端的数据、以及手机电脑多平台支持。
现在已经成为印象笔记的重度用户,它是我的第二大脑,是我整个时间管理体系的核心。
第一遍读【小强升职记】是了解,第二遍是理解并记录下书中有价值的内容,然后根据第二次的笔记,列出了我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完成。
专门建立一个叫 时间管理 的笔记本,建立如下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清单,做项目绝不容易,这是一个总览的清单,列出了项目池,根据四象限法列为重要而紧急等级别。 将项目分为进行中、待进行和已完成三个tab。
当然,进行项目只有这么一篇笔记是不行的。 我专门建立了一个叫 项目 的笔记本组,一篇笔记够用的项目被一块儿放入 单笔记项目 笔记本中,此外还有几个对我还说较大的项目,我把它们各自编为一个单独的笔记本,用于收集各种资料,记录想法,列出行动项等。 它们目前分别是: 跨境电商 , 区块链 , 微服务与中间件 , 英语 , AI , Article , Projects 。
做得不好的是现在项目清单及管理被维护得有些过于庞大和臃肿,会有思路不清的感觉。 而且同时正在进行的项目数量可能有些多了(想做的事情辣么多,真正能做好或做完的却不多),同时,对一个项目何时结束界定的不好,好像一个项目只有开始,却很难结束,这都是值得反思的。
此外,日程表、行动清单,包括习惯每日跟踪记录表,仅仅记录了各自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使用,它们的具体应用被其他更合适的软件代替了。
对于印象笔记本身而言,它的搜索功能有些过于强大了,甚至连图片上的文字也可以搜出来,结合Mac上Alfred Workflow使用效率更佳,随时搜索只需要呼出Alfred,输入“ens
显然日历软件更适合作为日程表。 一开始当然是尝试Google的Calendar,它可以与Gmail集成,可在时间结点添加提醒与行动两种任务,同时数据在云端,完全符合日程表的需要。
可以设置任务开始前半小时给手机包括浏览器发送提醒,完成后选择已完成它才会消失。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的连接不是很好,在同步数据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经常会出现手机上点了已完成,后来打开电脑发现这任务还在,又推到了第二天这种情况,使用体验方面大打折扣。
不得以还是转为使用手机自带的日历应用,尽管它相对来说简陋了一些,但仅仅作为日程表来说也是够用了,选取工具的重点利用工具提供的功能而不是比较孰优孰劣,简单的手机日历作为日程表的管理,也正是最合适的。
放弃了Emacs之后,开始在网络上寻找专业的GTD软件,还是要相信只做一件事的软件的确做得更好,至少在用户体验上是这样的。
在对比了OmniFocus和Wunderlist等几款GTD软件后我选择了Things,它颜值够高,功能简洁而强大,支持tag项目多层级分类,操作简单,毫无上手难度,数据在云端存储,Mac与手机多平台支持。 相较之下,OmniFocus由于过于强大,会稍显复杂一些,对于我这样的GTD初始实践者来说还是显得上手成本高了些,感觉难以维护。
我主要拿Things来做 行动清单 ,如上图所示,每天工作开始的前半个小时先处理Email与日程表,然后将今天要做的事情放入 今天 tab下,排优先级,把事情按重要与紧急将先做的事情放到上面,从上往下一件一件进行,做完一件点掉一个框,点掉框的感觉还是比较爽的。 日志薄中还可以回顾今天做了哪些事情。
每日回顾与周回顾亦被我纳入了它提供了周期性任务功能,每个任务下面提供一个列表检查项,GTD的关键点就在于回顾,这种机制让我不会错过这个环节。
Onedrive的多机同步适合文档的存放,一些电子书和资料、图片都适合放到这里,这也包括年度目标甘特图与习惯每日跟踪表的Excel文件的存放。
在Windows,Mac和手机上都可以方便地打开这些文件。
逃离时间黑洞,避开、拒绝过多的信息源,使用RSS阅读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这主要是触发机制的不同,这个看似很小的改变直接让我们由被动变为主动。
Innoreader是一款很优秀的RSS阅读器,具有强大的查询与清晰的分组功能。 一些RSS源的获取,之后我会写文章专门分享,包括微博,知乎专栏等消息源的RSS解决方案。
上面介绍了很多软件,以印象笔记为核心,所有这些共同合作完成了整个时间管理体系。 时间管理的一个方面是要看清形式,即列出自己想要做哪些事,并进行分析,安排。把一些明显不合理或相对不重要的及时去除。
那么对于要做的事情,也要做到合理安排,就像高中不能一次只学一门课,要很多课同时进行,但现在的生活早已没有了课程表跟老师的督促,全靠自己操心,而自己要操的心又及多,很容易事情做着做着就上头,非要刚一件事、一本书刚到底,我这个月就做这个了,别的什么也不管,这样的不行的。
需要的是一套合理的触发机制,将上面的各个软件、自己的各个项目、时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自己不再需要在维护这套体系的正确运行而花费过多的精力。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件事做完了,这个事情不用后续再维护了。
所以现在的日常是这样的,早上10点开始工作,打开Things,去看邮箱里的邮件,有需要处理的将它加入该加入的清单,扫一遍Things下面的各栏目,选出今天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可能会去印象笔记中查一些项目的step或者schedule,比如我有自己的 音乐Schedule ,每天听一张专辑,而这个Schedule里记录着我想听的乐队或专辑列表。同时,Github日常中有leetcode日常,那么会去leetcode上找两道题,题目记录下来加一个任务到今天。
在 日常 里,记录着要周期性重复处理的而又不像leetcode这样每次都不一样的事情,比较每天早上的 加入今天 这个行动,以及每天晚上的每日回顾。 每日回顾查看日志薄可以回顾今天完成了哪些行动,同时心里过一下各个checklist,在Onedrive中的习惯培养表中记录今天的情况。 这些都不需要再多费脑子,跟着设定好的流程一步步做就OK。
我的日常中还设定了每三天加一个任务提醒我去读RSS,而RSS会把我引向我关注的一堆技术博客,知乎专栏,我关注的微博明星,以及少数派、36氪、华尔街见闻等资讯。 当然36氪与华尔街见闻里的文章是看不完的,利用搜索功能搜出 晚报 、 早餐FM 这样标题的概览总结性文章了解新闻即可,对于关注的一时读不完的将它加入印象笔记 网页剪切 笔记本。
对于不是电脑操作的事情我通常把它们放入手机日历来处理,除了一次性的事情处理之外还包括基金定投、每月还蚂蚁花呗这样的周期性操作,每天早上Things里的第一项任务以及手机本身的任务提醒使我不会忘了它们。
正经读物中是今天要读哪本书的第几章,读完一本书后,会去维护Top10书单这篇笔记,当然也包括在听了一张不错的摇滚专辑后,必须得去豆瓣评论一下呀~
一个很重要的串联点是周回顾,它几乎将所有的项目结合到了一起,非常重要。
显然,在进行周回顾的过程当中,会把收集篮、各个清单、之前记录到 网页剪切 中的笔记 与年度目标过一遍,回顾这周记录的新内容,以及各篇笔记里的更新内容,将这一切维护了起来,使自己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变化与进度。
同时,在日历的周期任务中,设定了每月1日去更新甘特图,这呼应了【只管去做】里的内容,九宫格与各个年度计划,回顾上个月哪个计划做得不错,哪个计划投入不够,会有完不成的风险,之后要加把紧啊这样会有掌控全局的风险,会在下个月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使得一切更加平衡。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相互提醒的触发机制,便可以让这个体系很好得运行下去,而不用对时间管理本身如何运行再花费不必要的精力。
几个月后,这样的生活着实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的效率,以及增加整个人可以handle的事情的方面。很多之前想要做的事情慢慢得排入了档期,并且有些已经正在进行;同时,有一些之前执拗的点则被理智地抛弃掉了,比如学好CSS或成为一个Emacs高手,现在看来,正是由于之前眼前一团乱麻,没有一个完整的处理事件与推进项目前去的体系,没有一个全局的观念,才会逮到一个是一个,为不值得的事情无谓地浪费很多时间。
但我依然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比如Things,经常会为今天安排过多的事情,实则是做不完的,第二天它还在那里提醒、嘲笑着你,这很让人焦虑。 还有一点之前提过,可能还是开的支线有些多了,想要做的项目方面太多,又想学Java,又想搞清区块链,还要为之后想要从事AI工作做准备,英语又想考个雅思,全是大型工程,同时,之前买的一堆网课,Github项目也是搞不完的,时间真是有限。如何确立项目的合理粒度,如何在第一时间明确项目的终结点,是接下必亟需改进的点。
总之,这样的生活下,我依旧十分焦虑,但还好,回顾或某个项目结束时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现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个事情做完了,不用再管了,不用再维护下去了,可以把它从我的印象笔记,从我的世界删除掉了,真是浑身轻松了不少。
现今的人们被过多的信息源搞得输入过多,脑子里一团浆糊,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恐怖的。所谓“自由意志”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在做的事情是否是他真正想要做的或是对他真正有用的。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回答让人触目惊心,问题是“一个人是怎样废掉的?”。 答案是简单明了的几个字,“当你没有意愿再对这个世界产生输出的时候”。
这些个问题应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我也要进一步地甩开那些我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信息源,并且尝试着多做一些输出,让自己更轻松一些,毕竟我的思想与memory还是可以飞的。
Sophie小蕉
时间是一种最特殊、最稀有的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时间是一种最特殊、最稀有的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本文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可变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好时间管理,就能享受工作和学习,能掌握每一天,就能掌握一生。时间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科学运用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何管理时间是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及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说出无数人的心声,也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向当代大学生们提出了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时间意识缺、计划效率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
一是时间意识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时间是效率、是金钱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但是时间管理观念在大学生中却十分淡薄。从调查的情况看,48%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意识,2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缺乏,3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一般。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在课堂设置、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变。由中学时代“老师看着学、家长管着学”的状态,转入相对宽松学习环境的大学时期,经历了紧张奋斗的中学学习生活,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84%大学生对时间管理很茫然,存在着“新环境不适应不会学、新方法不适应不愿学”的问题,对时间管理意识缺乏,不会安排时间、不会管理利用时间。
二是计划效率偏低。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已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开夜车、赶作业、写论文、准备考试,这些事情似乎稀松平常。大学生时间管理计划性弱,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
三是时间管理能力差。由于学校很少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忽视了时间利用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通过调查,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36.2%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大学生拖延是大量时间被浪费的主要原因,许多同学习惯于“等待情绪”,也就是花费很长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大学时期临时突发事情较多,大学生要经得起“诱惑”。比如你准备看书的时候有人找你打网球,你准备写论文时有人找你吃饭,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对策
时间管理的正确涵义是对时间进行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不应该只有唯一的答案,并以管理的强度和深度为基线展开,内容包括认识时间管理、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应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内外因引起的时间浪费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抓好。
第一,增强时间意识,提高时间管理紧迫感
鲁迅先生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优秀的人才特别珍惜时间,因为,他们的时间太值钱了。比如郎咸平教授,他去做一场演讲2小时,可以收出场费20万元。充分证明了,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成就来自持续的行动,没有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邓拓曾经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要将时间当作最宝贵的财富,用这笔财富进行一项项人生投资,通过充实完善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要从实现人生价值来,看加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科技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看加强时间管理的紧迫性;从学好本领、提高综合素质看珍惜时间的迫切性。大学时期是最宝贵的4年,必须认清这个道理,因为“花儿开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第二,增加专题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时间管理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但更需要时间管理的是学校,因为作为单个学生如果没有时间管理概念也可以学习,但作为学校需要时间概念是个整体,学校要靠所有教职工及学生效率的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益和价值。所以,学校增加专题课程十分必要。目前,一些高校基本上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可将大学生时间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使大学生明确时间使用目的意义,珍惜大学时期时光,并指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时间管理表,按计划进行时间安排,减少对时间的浪费。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大学生要想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第三,增强管理技巧,提高个人时间利用率
成功等于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想要实现的目标。经济学非常讲究成本,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要算好账。要增强管理技巧,在设立目标时,要坚持两个原则。即要事优先原则;一时一事的原则。必须有4至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关键是依照计划进行。大学生要根据个人习惯和生活节奏,把最难办的事情放在自己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时间去做,而把一般性任务,放在精力一般时间段去做。这样,才能分辨轻重缓急,有序有章地做事情,提高时间利用率。
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因素,一个没有时间不再称为人,而一个死去的人也无法拥有时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取决我对时间的珍惜。”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大学生应将要做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20%的有价值的事情,根据大小分配时间。同时,也要具有灵活性,只将时间的50%计划好,其余50%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付各种干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也要遵循每个人生物钟,一天里学习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就将优先办的事放在最佳时间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范文
毕业设计可不能马虎,网上下的那种当然是不可以用的,但是要人帮忙写,那很费时间的,为什么不去专门做论文的网站看看呢,不要买成品,不要买网上有的,不知道多少人买过,
主要有Bibus、Endnote文献管理器。Endnote主要针对英文作者,在导入英文文献时,能自动识别文献的作者、来源、发表时间、摘要、关键字等,另外可以设置
在【小强升职记】中有一段话,形容一个人时间管理体系对外部事物的宠辱不惊,我认为写得很有煽动力。 这描述了一个人时间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威力,就是驰骋,遇到什么都
写论文需要一个好的软件来帮助你进行组织和撰写,下面列出几款比较常用的软件:
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需要全员参与,不断创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论文2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服务行政管理 [摘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