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mmd22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因此,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 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陌生、孤独;沉重、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产痛;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
(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和产时干预。
3.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研究内容:
(1) 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 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5. 研究计划:
(1)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写出论文。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
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常陆院尼美
据媒体报道,3月24日,一名女子因为产后抑郁,抱着7个月大的女儿跳湖轻生。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相关新闻,图片来源:zaker)
那么,产后抑郁是怎么回事呢?
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一种特殊的情绪障碍。一般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最为明显。临床表现上,和普通的抑郁症相似,都会出现无法克制的情绪低落,失眠、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食欲不振等。不过,产后抑郁也有特殊的地方。疾病的起因和患者关注的事实,往往跟婴儿和丈夫有关。轻则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重则可能导致婴幼儿的情感、智力、行为异常,甚至有可能出现自杀或残害婴儿的倾向。[1]
(产后抑郁,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产后抑郁,有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事实。
首先,产后抑郁并不是“矫情”,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和一过性的情绪低落,有着本质区别。虽然产后抑郁的病因尚未明确,有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免疫假说等多种解释,[2]但是对于产后抑郁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方案。
(产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
其次,产后抑郁的发病率相当高,切不可心存侥幸。据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5%~33%。我国因为起步较晚,研究不多且不完全。综合多篇论文看,总的发病率大概在10%到15%之间。[3]
最后,产后抑郁是可以预防的,也可以通过干预措施,减短病程,改善预后。
多项研究都证实,产后抑郁和产前抑郁密不可分;而产前抑郁,又和对分娩、胎儿性别、身份转换的恐惧等分不开。所以,只要在孕期,对夫妇进行适当的科普,使其了解正常的分娩过程,减少对“生男孩”的执念,掌握基本的沟通的技巧,就能大幅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4]
分娩过程是否顺利,也和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休戚相关。所以,一旦出现分娩不顺利的情况,作为家人,应该及时在产后给与支持,帮忙照顾孩子,体谅产妇的心理波动;作为产妇,则可以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进行自我评估。这套量表由苏格兰保健中心(Scottish health centres)在1987年设计,仅包含10个项目,耗时短,易于理解,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对于各类产妇,都有很好的普适性。[5]
(EPDS量表,9分以下为正常)
二胎政策通过以后,很多家庭都在商量生孩子的事。但孩子不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知识上的储备,跟物质上的准备,同样重要。笔者这里再次提醒各位准爸爸、准妈妈,请一定通过合适的渠道,学习产前检查、产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对家庭和谐与这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良英, 何仲.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2004, 23(1): 1–4.
[2] 狄江丽, 赵更力. 产后抑郁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5, 8(6): 419–421.
[3] 张欣, 屠青, 席薇等.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4): 236–238.
[4] 孙珂, 高玲玲, 李毅等. 产前心理教育对初产妇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11, 32(1): 90–95.
[5] 彭涛, 范肖冬. EPDS 在产后抑郁筛查中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1): 18–19.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原创,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
挺难的。研究生论文要求很高,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推论能力,字数要求也高。
抑郁症人如何走出阴影 ------浅谈心灵感冒据临床分析统计:我国抑郁症人已达3000万人,重度超过1600万人。 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病后,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
导语:对于孕妇们来说产后她们抑郁的护理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怎么护理好呢,我下面把它的护理法告诉大家吧。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1: 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
对产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方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产妇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