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9

小小亦儿
首页 > 学术期刊 > 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官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程Celeste

已采纳

南昌航空大学它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学校肇始于1952年创办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1953年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迁址南昌,1956年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007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校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前湖校区、上海路校区、共青城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2万平米。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42人次;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等省部级人才33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优势条件:

众所周知,江西的整个航空产业以南昌为主,南昌有多家航空领域的上市公司,例如洪都航空。

而且南昌还有很多航空领域的配套,包括航空发动机,生产修理,航空管制等相关的人才及产业都有,可谓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航空产业链条。

所以对于南昌航空大学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他们既可以在南昌本地就找到一份合理的工作,也能够在其他其他城市找到一份合理的工作。

毕竟现在航空领域的相关行业是我国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之一,尤其是把它列为了十四五发展时期的重要产业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航空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虽然现在由于疫情的因素影响,使得航空领域在客流运输方面存在一些亏损的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航空航天领域依然是大有可为的。

历史沿革:

1951年12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将武汉311厂(厂址在武汉市硚口区铜厂乡)改建成航空工业学校。

1952年3月15日,学校启用“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印章;8月,学校启用“汉口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印章;10月9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从此10月9日定为学校校庆日。10月,航空工业局指示,学校定名为“汉口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1月30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通知,决定将学校迁址江西南昌,并指示学校立即筹备,派人前往选址。2月26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批准学校第一期征用土地450亩。8月2日,南昌新校址基建工程破土动工。9月1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通知,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

1954年8月6日,学校全部教职工和学生都搬迁到了南昌。

1955年9月10日,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通知,学校校名由“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改为“南昌工业学校”。

1956年2月10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发出通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实行二部制。3月16日,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指示和命令,学校的名称由“南昌工业学校”改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57年1月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下发通知,要求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取消二部制。7月至11月,上海、昆明航校停办,上海航校学生414人、昆明航校学生202人转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学习。

1958年3月25日,被第二机械工业部确定为三所航空工业重点学校之一。

1958年11月2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将学校下放给国营320厂领导。

1960年2月20日,学校改属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领导,并升格为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保留中专部。4月5日,被第一机械工业部指定为13所重点学校之一。7月15日,第一机械部第四局决定,学校再次划归国营320厂领导。9月13日,学校决定以中专为主试办专科,并保留专科学校的校名。南昌航空大学1962年3月1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与中共江西省委商定,改变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由320厂领导的关系,确定行政上由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直接领导,党的关系仍属中共南昌市委领导。8月2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通知,撤销学校专科建制,学校名称暂不改变,专科班学生毕业后,撤销专科学校名称。1963年6月27日,学校发布通知,校名定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64年8月,学校铸造专业调整到株洲航校。

1968年7月22日,经南昌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召开南昌航空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1969年6月1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通知,学校改为国营502厂,第二厂名是国营赣江机械厂。

1972年4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发《关于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的通知》,要求在370厂南昌二分厂的基础上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73年8月20日,江西省国防工业办批复,同意成立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赣江机械厂革命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9月13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院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拟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1月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致函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征求“关于拟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办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意见。12月12月,江西省复函同意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办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1978年5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转发教育部《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决定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增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980年12月28日,经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夜大学”。

1982年1月5日,学校成为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458所高校之一。7月10日,举行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

1986年1月23日,学校成立青年业余党校。

1990年11月,金属塑性加工和焊接两个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11月24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9年2月10日,学校的隶属关系由航空工业总公司转为中央与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

2000年1月17日,江西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2年12月26日,新教学区奠基仪式在红谷滩红角洲举行。

2003年5月28日,前湖校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12月23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被确认为独立学院。

2004年7月2日,学校开始实行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体制。

2005年1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科教处处长严祖逢等一行对学校更名大学条件进行考评。12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致函教育部:“关于恳请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的函”。12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发文支持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

2006年8月10日,学校本部从上海路校区向前湖校区搬迁。

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9月1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正式签署共建南昌航空大学协议书。

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江西省航空构件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热加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民用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无人飞行器设计与试验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金属材料微结构调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航空材料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江西省智慧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微小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等

省级重点基地:江西省公共艺术创新中心、脱胎漆器研究基地、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航空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快速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多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0多篇,出版论著180余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5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社科项目近20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馆藏有中外纸质图书135.40万余册,生均70.11册,数字图书(含特种文献品种)55万余种(册),中外文馆藏期刊2567种(其中现刊2217种),中外文报纸74种,特种文献及其它文献资料2.5万余册(件)。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Springer Link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二十余个品种的中外文数据库信息资源。纸质藏书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主体及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文法等专业学科的馆藏文献体系。

学术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期刊。《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台湾华艺(airiti)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7年,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国际16开本。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全文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江西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

合作交流

南昌航空大学学术交流。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乌克兰、韩国、斯洛伐克、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承担了“2012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2013年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2010年光学全息与光信息处理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7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0人、硕士学位教师735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630余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4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杰出青年培养计划26人,江西省文化名家1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48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2人。

学科建设

具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3个工程硕士领域和3个(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63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

江西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个江西省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54个,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

江西省一流专业:经济学、英语、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表演、动画。

江西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新闻学、动画、工程管理等。

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

274 评论

悠闲小猫

南昌航空大学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也没有入选两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既也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一所我们常说的“四非院校”。南京航空大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方面有一定的特色,本科专业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这六个专业是其国家级特色专业,可以考虑报考。

259 评论

华师小超

一般的话直接定位精度还是在7-15米之间。做差分可以做到厘米甚至毫米级。

272 评论

神经女大王

钱学森 著名科学家。1911年出生,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 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张德庆(1900.8~1977.10)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宝山县人。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赴美国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兵工厂、电厂工作,曾任浙江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教授。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促进汽车材料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为了解决在高原地带汽车功率下降问题,他进行了增压器的研究,并在青藏高原实地试验,受 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注意。为了解决汽车在南方湿热气候地区的锈蚀问题,他在海南岛建立汽车试验站,带着课题进行研究。他还主持和制订了中国汽车工业和产品 的技术标准,使这一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顾崇衔1915年3月生于江苏松江,1939年前中央大学机械系学士。曾任西安大学校务委员、“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机械委员全国 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组及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机械动力学学会模态分析学会和金属切削研究会顾问,在国外担任英国国际期刊“机床与制造”专 家审稿委员。主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曾荣获“陕西科技精英”称号及“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80年以来,已培养出博士19名、硕士22名、博士后3 名,在国内外学报、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80余篇。谈镐生(1910.12-2005.9)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3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扩散模型;发现了网格湍流负 二次幂衰减律。在自由分子流、旋翼边界层、激波马赫反射、马赫波锥相互作用和分离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70年代以来,他强调了力学学科的基础性,并积极 指导和支持力学的基础研究,首先提出在我国建立分两级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对我国力学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许国志(1919.4-2001.12)运筹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组合最优化和系统科学的科研 与教学,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系统科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运筹学和系统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并推动了系统工程和运 筹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研究,是我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李天和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阳含和江西南昌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系。1946年至1948年赴美国航空基地进修。1949年至1954年,任解放军华东空军航空处器材厂器 材组组长。后历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液压及机械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陕西省 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学会第二届理事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机械制造生产自动化教学和研究工作,高炮跟踪模拟系统和珩磨机自运应控制加工系统 的研究取得成果。著有《机械控制工程》。陈先霖四 川遂宁人, 1928年9月出生,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 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 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管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钢铁》杂志编委。曾被国家科委及冶金部联合表 彰为“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有重要贡献人员”及冶金部通令嘉奖为“深化移植引进技术工作中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 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唐九华(1929.10-2001.10) 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光学测地经纬仪和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至工业生产。60年代起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 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用于飞行器测控,这些产品在实际执行任务中,获得圆满结果,并达到国际水平,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作出贡献。70 年代后期起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经验总结成为总体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明光学补偿定向仪新原理。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辟光学动态观察测 试技术领域。汪应洛国 内外著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5月出生于安徽泾县,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50年来一直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 教学、科研和应用,作为学科带头人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参与完成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规划”、“三峡工程 综合经济论证”等研究,较早地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决策研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曾参与研究“陕西经济发展战略”和“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的发展战略”, 长期致力于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与融会贯通。周永茂核反应堆工程专家。浙江省镇海县人。1931年5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进修班毕业。中原对外工程公 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反应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线从事设计、研究和建设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许多核科研任务:完成了双流程堆芯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 早期设计方案;主持开展了为生产堆。动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与氚靶元件的首次国产工艺定型工作;参与了高通量堆设计建造和工程的重大决策,该堆的设计 特色,国外尚无先例;核工业二次创业期间,领导民用微堆的开发,该堆在国内外各建造4座,赢得了很好的国际信誉和经济效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士。阮雪榆 压力加工专家。1933年1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广东省中山市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33年5月出生,1953年交通大学机械学毕业。曾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春晓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学家。1934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等职。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1937 年 7 月生, 1961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60 篇。 1978 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8 年被选拔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4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奖, 1997 年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枣阳人。1939年4月生,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在英国Sheffield大学控制工程系做访问学者,1988-1989年在英国Salford大学航空和机械工程系做客座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机械工程学报》和《机器人》等刊物编委,湖北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系统)学术委员会主任。蔡睿贤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控制与决策期刊官网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清水颐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飞行器测控学报杂志刊号

    每个专业招的要求会一样。以实际公告为准。2008年4月8日,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批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504所(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5研究院第504研

    小肥羊洋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自动化学报期刊官网

    自动化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 主办方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周期为月刊,出版地是北京市,语种为中文,一共为16开本。 《自动化学报》创刊。由中国自动

    毕筱倩m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官网

    南昌航空大学它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学校肇始于1952年创办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1953年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迁址南昌,1956年改

    小小亦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地理学报期刊官网

    你好,上海交大查询结果,该刊不属于SCI、不属于EI,收录信息如下 古地理学报 [1671-150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

    向着好吃奔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