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930014240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但许多学生非常害怕作文。我2000年毕业至今,一直在乡村学校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一、 进行听说训练,加强普通话,培养学生语感 大多学生来自农村,交流都是用海南话进行,这对写作有一定的障碍。对此我要求他们在生活中要多讲普通话,还对他们进行了听说训练。我按座位依次每天安排三名同学分别在早读前、上午第一节前、下午第一节前分别到讲台上讲故事,读报纸,转述他们前晚看过的优秀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叙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其他同学在位置上听。老师随时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天长日久,学生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比赛、演讲、辩论、口语交际……这样在使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又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达到了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二、 认真观察,细心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具有特定的素材优势。我们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景观,也有现代农村乡土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指导学生去用耳朵听、用手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山山水水等。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找到习作的活水,不断激发习作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指导学生融入生活。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三、 在阅读中学习作文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看课外书,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做好读书笔记。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把订的报刊杂志,学生自己捐的各类书刊,挂在“图书角”内,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学生随时翻阅。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交流品味,互相促进。还发动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在班里用小黑板设置名言名句专栏,每天轮流由学生写一句自己搜集的名言名句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四、记日记,写随笔,丰富作文素材 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如椰子树,通过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之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觉察出不平凡的东西来写在日记本上。农村学生在家经常干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让他们写一写,说一说亲自当家的感受,字数不限,只要每天都记就好。这样不仅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还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写日记的同时我还让学生们写随笔,写随笔是防止学生有感无处发的可悲现象而产生的。我要求每人一本,随便什么时候写,随便怎么写,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它可能一天写几篇,也可能几天写一篇,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它弥补了日记使学生练习不够的缺陷。日记和随笔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的文风,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学生平时写得多、练得多,作文时才会得心应手,作文质量才能提高。五、 允许模仿、借鉴,鼓励创新 我认为作文可以模仿。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和优秀习作例文进行模仿练习,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同时要学以致用,在习作中可以对优美词语、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或借鉴。不拘形式地多样地开展小片断练习。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就会自觉积累优美的语言,把文章中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习作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生动、具体,语言不再贫乏、平淡了。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先“扶”再“放”, 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写作技巧,易于动笔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会相应同步提高,学生就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总之,农村的作文教学我们要从作文的特点和农村小学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从而真正提高乡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Amber已存在
令我吃惊的一件事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结束了,我虽然没有参加,但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我为陈小仲照的相。照片是一幅感人的情景:陈晓仲在前面拼命地跑;老师在后面使劲的追;同学在边上扯着嗓子喊加油! 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比赛前,我班的分数不是很理想,老师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一天如果没有好成绩,我们的总分可就掉到第四了。今天是女子800米的决赛,那可是我班的强项,因为我班有“双保险”(陈晓仲和胡晓晓)可是胡晓晓刚跑完100米,800米的保险系数不高,现在最重要的是陈晓仲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运动员们在做在准备动作,李老师旁边在紧张地布置着战术:先跟随跑,最后200米冲刺。旁边的同学也暗自为他们加油。 发令员的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可能是陈晓仲觉的自己实力不俗,一开始就跟她们抢第一,这是李老师在旁边拼命的喊:先跟着她们,先跟着她们。陈晓仲听了就慢下了脚步。突然,其他班的一位运动员加快了脚步,慢慢的拉开了和陈晓仲的距离。形势非常严峻,那位运动员已经领先了30米了。而距离终点却只有200米了。 正当同学们着急的时候,只听见李老师喊了一声:大家一起来加油。顿时,操场上响起了我班响亮的加油声。听到这声音,陈晓仲突然一振,加快了脚步,距离缩短了,同学们加油的更起劲了,20米,10米,转过最后一个弯到时,只有5米的距离了,似乎已经追不上了。这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挥舞起了双手,李老师跑在陈晓仲的后面,拼命喊:“坚持、追,坚持、追”只见陈晓仲咬紧牙关,又加快了脚步。近了,近了,见此情景,我忙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一瞬间。 最终,陈晓仲如愿以偿获的了冠军,我班也取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zhenghan116
【摘 要】本文探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纵深分析原因,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作文资源寻找有效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结合农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挖掘农村素材,发挥农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笔者根据长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力图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得以突破。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策略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语言贫乏。事实上,农村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农村学校的初中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该如何发挥利用本土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之花在农村希望的田野上盛开呢?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及新课程特征,笔者认为立足农村拓展素材,对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块土地,将会是一场“及时雨”。一、亲近自然活动,在泥土草香中活跃思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农村孩子的摇篮:田垄、菜畦、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赏心悦目。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少了,因安全问题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但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应当敢于放开手脚,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也学会了写作,受益匪浅。二、参加多彩农活,在劳动实践中体验甘苦“农活”是我们农村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平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之时,让学生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麦收季节,组织学生在地里拾麦穗;金秋季节,摘棉花、刨花生、收葵花;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发,有味可感,既学会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三、体验纯美乡情,在社会活动中了解民俗农村有着流传已久的乡土文化、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如除夕的烟花烂漫、春节的拜年走亲、清明节扫墓拜坟、端午节的粽子飘香、中秋节的一家团圆、公期祭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远亲不如近邻”的和睦相处之情、勤俭节约之风、吃苦耐劳之德……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像我们汉中洋县,一年一度的春节、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古朴厚重的蔡伦文化节,万亩飘香的梨花节……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借助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乡情、亲情、师生情,秉承美德,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习作指导便迎刃而解。这何尝不是一种习作教学的创新?四、感受先辈精神,在参与中学习优良传统洋县的华阳镇是革命老区,这里传诵着许多关于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让学生采访当地老人、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拜访目睹革命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听老红军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习作欲望。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五、目睹家乡发展变化,在亲历中抒发振奋之情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农村的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个最美的小镇、小康村、工业区、生态村、旅游点等,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让学生参观养殖、种植场,参观社区建设等,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目睹家乡的现在,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这条“路”的更新说起……“我手写我口”。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梦想飞向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激发爱乡之情,受到情感和道德的熏陶。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是个大天地,这里的世界是朴素的,但也是丰富的,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体验感悟,并不断积累,延伸触角,也能让农村学生的作文色彩斑斓、异样精彩。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波澜,点点花蕾只要有生活之泉的滋润,必能使农村初中习作芬芳满园、繁花似锦。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 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但许多学生非常害怕作文。我2000年毕业至今,一直在乡村学校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发现相当
自己不会写????????????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