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3

卫浴小哥
首页 > 学术期刊 >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时空归宿

已采纳

多层次;资本市场;启示 一、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从台湾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先出现... 推荐论文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 论文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开放 论文摘要: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在开放条件下面临许多...www.wsdxs.cn/html/jinrong

214 评论

小骨头骨头

你要论文来干嘛? ①:毕业论文? 去学校图书馆(网上)的期刊论文数据库检索 要多少有多少。 ②:评职称? 去知网、万方等期刊论文数据库找找, 先看看摘要,有满意的再下载,应该不在乎那几个小钱吧。 ===补充==========================“百度搜索:论文 资本市场,肯定不行喽”说明你的关键词不对啊。你试试关键词:资本市场 filetype:all再试试:资本市场 关键词 filetype:all你可以找到比较正式的论文(pdf格式)如:《市场预期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及亚洲新兴市场银行风险管理》找到一个可用的网址,千万不要马上就丢了,也许在上面还有更多的免费午餐呢……以下两篇文章,不妨看看:《搜索引擎常用技巧——英文资料篇》《【分享】如何搜索英文文献》

359 评论

布丁无敌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研究[摘要]从世界上许多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教训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供给制度的改革和调整问题,也就是构建有利于资本向高效配置方向流动的市场平台,这一任务不能依赖间接融资体系,而只能依靠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才能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金融体系 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的投融资体制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烙印。在间接融资领域,国有银行占有70%以上的份额,在直接融资领域,以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股票市场并没有有效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广大的中小企业普遍受到了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为扩张内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以每年1000至1500亿的国债发行规模为基本内容,在国债资金的运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货币资金都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用信贷扩张刺激经济。近几年来,银行的增发信贷也绝大部分向大项目、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倾斜。实践证明,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具备结构调整功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解决总量矛盾,但却无法保证资源从低效产业流向高效产业。 从世界上许多成功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供给制度的改革和调整问题,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构建有利于资本向高效配置方向流动的市场平台,这个任务一般情况下不能依赖间接融资体系,而只能依靠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技术革命频繁、技术进步迅速的现代经济中,绝大部分高新科技成果都是由那些风险承受型和成长导向型中小企业吸纳的,尽管这种吸纳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失败率,但那些成功的中小企业却是各个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决定性力量。根据一般经验,这类企业的资本支持主要来自创业投资和二板股票市场,而创业投资和二板资本市场正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结构性缺陷之一。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这一方针理清了中国经济学界有关资本市场模式问题的种种争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总结深圳创业板推动过程教训的基础上探索现实可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和可操作方案。 二、深圳创业板市场无限期推迟的原因 2000年初,中国证监会将深交所定位于创业板股票市场,之后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状态。2000年10月,证监会负责人宣布“创业板市场筹备已进入倒计时”。2001年,出现难以捉摸动向的延期推出态势。时至今日,开设创业板市场的时间仍未定论。对其中的原因,媒体披露了许多说法,种种解释亦不乏一定道理和根据。自1998年国务院决定由科技部牵头设计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实施方案(当时的文件语言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以来,受到了国人的热情关注并成为决策层和经济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的许多理论问题并没有真正理清,为了尽快促成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加速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我们还应该从认识上解决一些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1.决策层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判断。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虽然中国由于资本项目管制成功地抵御了危机的直接侵袭,但日本、韩国两个存在大量不良金融资产国家经济在危机中受到的巨大影响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自从国务院将1998年定为“金融风险年”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是决策层在改革和发展决策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时机问题上,尽管有美国NASDAQ行情下泻、香港创业板开办后不甚景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创业板推出后对全局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却是创业板市场推出时间始终难以确定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近年来的讨论中,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创业板市场比主板市场风险更大”,这种观点更加重了决策层面的顾虑,使开办创业板这个关系到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及总体金融改革进程的关键性举措迟迟不能出台。 2.国外创业板市场普遍低迷的市场行情和欠佳表现。2000年上半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暴跌。2002年8月15日,日本纳斯达克公司致信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宣布于2002年10月15日终止双方早先签署的商业合作协议,撤出“纳斯达克日本”证券交易市场。大阪证券交易所决定将“纳斯达克日本”改名为“日本新市场”,今后由其独自负责经营管理。时隔两月,德国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2003年年底关闭以吸纳科技股及新经济股为主的德国股票交易创业板市场,对在市场中交易的264只股票将予以重新安排。由此,创业板的辉煌似乎已永远成为了历史,其市场地位和功能也因此受到了连篇累牍的指责和否定,并进而断言“中国没有条件再推出创业板”。有学者撰文指出,“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受到重创之后,在日本与德国都在逐渐地退出创业板市场之后,希望中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愿望应该完全降温,甚至于应该熄火了。可是,最近动向好象有逆世界潮流之势,国外不成功的东西,在中国就不可能成功。”该文对中国没有推出创业板市场表示庆幸:“应该是中国的运气,否则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是永远无法退回去的。近几年各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情况表明,不仅美国创业板市场泡沫被戳穿,纳斯达克股指由5000多点下降到1000多点,跌去3/4.在日本、德国其创业板市场纷纷退出。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建立了近3年,指数也由1000多点下跌100多点,大量的纸上财富早已烟消云散。” 3.“杀鸡取卵”式的市场取向和功能定位:维系主板行情,筹集社保基金。这些年我们之所以在股市的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很重要的一点与我们现行干部体制下低效率干部考评制度有关,即把股票市场上每年的融资额当成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中国普遍存在用指标评干部,用数字出干部的现象。我们证券市场过去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考虑投资者,不考虑这个市场怎么为优化配置资源服务,所以我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股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资源配置,在资金稀缺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那些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有科技含量的、未来股票的附加值可能最快的企业。出于筹集社保基金而不惜代价维系主板行情,阻滞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和适时改革,当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不堪后果。 4.来自认识层面的干扰。在理论界,关于设立创业板的不同意见,有“不必要论”、“条件不具备论”、“设附属科技板块论”、“风险过高论”等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三步论”。该说法认为,目前,中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尚未成熟,应首先在中国主板市场中设立科技板块,以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建立创业投资公司,推进创业投资事业,这一步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第二步,通过修改法律,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实行有限合伙制,这个工作现在正在做;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市场在内的创业投资体系。(2)“不必要论”或“条件不具备论”。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研发水平还没有达到技术的最前端,大量的高技术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为前沿技术的开发投入很大,即使该项技术过了关,拿到了专利,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存活的也就只有十之一二。在美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该是已经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资金支持,开发出了专利产品,需要融资的是产品市场运作的费用,而中国这样的企业还很少。同时,靠创业板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不合适。就企业的成本而言,上市是企业最昂贵的一种融资方式。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民营中小银行”。 三、重新认识创业投资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经济的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存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矛盾交汇点,即为潜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制度化平台。经过近10年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主要矛盾已由1992年以前的数量型短线制约转变为1998年以来的愈益显现的产业技术升级限制造成的质量型结构矛盾。按照国外的一般经验,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层面吸纳新技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原有的大型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对传统产业进行强制性升级;另一条是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主动承担风险,在创业资本的支持下吸纳和发展新技术。后一条途径即利用创业资本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已被美国、中国台湾、以色列、英国等经济体的经验证明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性解决办法。对此,决策层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这种高屋建瓴的论断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理解并将之衍化为有利于“科教兴国”、有利于金融体系改善及资本市场建设的“新经济政策”。而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汇集机制”正是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缺陷所在,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矛盾交汇点”,它的具体涵义是实体部门结构调整的希望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但这些企业却得不到制度化的资本和资金支持。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居世界第二,但大量的金融资源滞留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系统形成“存差”而不能对实体部门的结构性调整提供有效的支持。怎样改变这样的局面?答案就是加快创业投资体系的培育。中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许多人至今仍存在对创业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经考察,美国之所以在与西欧、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投资活动水平的差异。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对日本的竞争威胁状态忧心仲仲,但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威胁论就已成为过时的话题。这种心态的转变是美、日经济发展的强烈反差造成的。美国在发达的创业投资体系支持下,由于科技创新、生产率提升,出现持续10年之久的经济繁荣,而日本在守旧的银行体系的所谓“主办银行制”这一僵化金融平台的作用下,由经济泡沫破灭陷入了持续10多年的经济衰退。1. 创业投资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创业投资在各国经济竞争力的打造中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创业投资以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本使命,而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在高成长过程中能在市场销售额、政府税收、出口和研发投入方面比传统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2002年9月,一家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DRI-WEFA通过对美国数千家接受过创业资本支持的公司的调查发现,在1980至2000年这20年时间里,有创投背景的公司与无创投支持的上市公司相比,前者的产品销售额与出口额是后者的2倍,在为联邦提供的税收及研发支出方面,前者是后者的3倍。中国之所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原因就在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资源浪费已成为一种制度现象。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已成为市场导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中国很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已达60%以上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却只有10%左右。建立股票市场并用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曾经是政策设计者们的重要目标,但中国A股市场10多年来的运行实践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统计规律,即一个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圈钱越多,效益也往往越差。我们相信,如果将中国上市公司10多年来每千元资产所提供的销售收入、国家税收、出口和研发支出列表,肯定会远远低于上表所列的美国普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一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无论各个国家的国情如何,其基本规律都会毫无二致。现在,美国等一些经济体已经在培育创业投资、用创业投资孵化新经济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只要下决心学习这些先进经验,就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矛盾交汇点”的问题。 2.美国新经济的热潮虽然已经消退,但并未因此否定创业投资的重大意义。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出现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其最终根源都是经济发展基本面中的战略方针偏差及由此造成的结构性矛盾。1997年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这些国家资本流出入管制政策出现失误,实质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实施赶超战略中只重视吸引外资和助长泡沫经济的短期资本投入,而忽略了产业结构的技术升级和新技术应用,因此,一旦遭受外部金融冲击,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立即暴露,并形成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致命威胁。1997年,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乎对东南亚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创时,但台湾经济只受到了轻微的损害。其原因就在于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创业投资为轴心,在台湾工研院、新竹工业园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调整,形成了一个以轻型化、高技术投资为特征的新技术连动体系,因此,具备了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而美国自2000年4月出现股市狂跌以来至2001年4月就宣称进入战后第10次经济衰退,但仅过了1年,到2002年4月美国就在该月实现了经济增长率增长5.6%、劳动生产率增长8.6%的业绩,这使那些对“新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不得不重新调整思维。追本溯源,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及高生产率的背后,起作用的仍然是强大的创业投资体系和金融市场支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3.亟待建立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对于中国而言,简单地动用现有的金融体系并制定某些一般性的指导性政策措施根本无法完成新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原因在于:(1)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是一个以传统业务为主、效率低下且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资源配置工具。在长期计划主导、行政干预和国有垄断的运行背景下,这个拥有约18万亿资产、近300万员工的资金动员分配系统实际上还带有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深刻烙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虽然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不断强化,但是间接融资仍居主导地位,间接融资又以国有独资四大银行在资金动员和分配中占绝大比重这一事实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从市场功能角度看,现有的金融系统具有一个明显的结构性缺陷,那就是:缺少一个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市场体系。 中国目前的企业总数已有900多万家,其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在多年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近10年来中国虽然建立了资本市场,但这个市场由于门槛较高且以为国有企业筹资为基本宗旨,因此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创新企业基本无缘。从目前的民营银行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份额,还是其自身的竞争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尚不具备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能力。这种现状使得我们不可能指望在现存的金融体系框架内解决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资源配置调整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从正视和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矛盾入手梳理资源分配关系,以金融发展和改革作为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矛盾的基本手段。 众所周知,近20多年来是全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经济发展作用最明显的时期。从国外的经验看,新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首先被创新型中小企业吸纳的,在承担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上,中小企业已远远超过那些处于成熟阶段并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尽管如此,在从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方面,它们的竞争力却远远不如大型企业。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统计,在过去几十年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到拓展销售市场实现盈利,一般都要经历5至7年时间。一个企业如果在连续几年的时间没有盈利,形成的稳定现金流,信贷市场上的放款主体——银行肯定不会对之发放信贷,因为信贷资金定期还本付息的特性与创业企业长期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实现现金回流的规律明显冲突。各个国家的主板股票市场的市场定位就是为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服务,自然也不适于中小企业的进入。针对这种情况,世界上那些有战略眼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建立创业投资体系的手段着力矫正原有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弊病,用鼓励和培育创业资本成长的方法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全球情况看,在这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功的有美国、以色列及我国台湾省。还有许多发达国家也在培育创业投资体系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如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世界性的推动创业投资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实践的检验,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公认的有以下几点:(1)改善产业结构;(2)强化工业基础;(3)增加就业;(4)提高经济竞争力。当然,在培育本国创业投资体系过程中,也有不少国家走过一些弯路,有的国家甚至还出现政府投入大量的创业资本血本无归、刚刚处于雏形的创业投资体系彻底消亡的现象,如新西兰。 4.创业板市场应尽快推出。首先,在对主板股票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化的同时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并在适当的时机开放若干个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论逻辑,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终可归结为国家或政府信用风险,当国有企业的比例已经很低、当国有银行很少再承担变相的企业投资风险、当民间资本成为投资的主体力量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代表的国家信用风险的降低不就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了吗?其次,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建设这一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总体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准备的,是有着相当社会基础的制度供给行为,决不是少数人头脑发热的产物。经过1998年以来的酝酿和准备,在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有较高成长速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目前已形成了较强烈的制度需求预期,它们盼望创业板能够尽早推出,各类投资者也摩拳擦掌,对这个即将出现的新兴市场板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市场需求已代表了公众的改革期望。还应该提及的是,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创业资本也已看好中国市场,不少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已经登陆中国或准备参与中国创业企业的投资活动,它们对资本撤出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的稳定性有着强烈的心理期望。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说,中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主要理由有五:(1)国内外投资者有旺盛的投资需求;(2)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这样一种投融资制度安排;(3)理论界、决策层在创业投资体系建设重要性、必要性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4)以证监会和深交所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已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相当水平的法则准备;(5)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源也比较充裕。当然,按照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标准来要求和看待创业板市场的现有法规制度条件,可能还有一些距离,但若非等到一切条件具备才可以开设某一市场那么可以认定,中国目前所有的市场可能都不应该诞生,这当然也包括已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中国主板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制度转型国家和实施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最佳选择就是在发展和改革中推进发展和改革,许多事情都可以采取先干起来再说的策略而不必求全责备。 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轮廓 1.现有的资本市场层次架构:(1)设立于1992年的深圳与上海股票交易所市场,亦即所谓主板市场。(2)为非上市股份公司和退市公司服务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代办股份转让工作正式启动,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该系统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履行自律性管理职责,委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对股份转让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由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退市公司也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截至2002年底,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有12家,股票14只,投资者开户数12万人,市值83亿元人民币其中A类股份流通市值为35亿元人民币,B类股份流通市值为2500万美元。(3)拟于深圳开办的创业板市场。也称为二板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增长型股票市场等。它与大型成熟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不同,是一个前瞻性市场,注重于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其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一般地,创业板市场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为有前景的中小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筹集资金;为创业投资提供退出机制;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4)散建于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以上海、深圳及北京等地为代表,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等业务,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策划等服务,采用以经纪商制度为核心的交易运营体系。 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构想。NASDAQ的运行出现了种种不尽人意之处,虽然与市场本身的行为惯性和监管质量有一定关系,但绝对不能因此否定市场本身的功能和贡献。NASDAQ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个了不起的典范,因为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伟大企业。仅仅因为出现过股市泡沫及2年多的行情下跌就否定这样一个世界最优秀的融资平台,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那将是一种最佳的改革政策选择。但是,即使深圳创业板已经开业,它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近千万家中小企业巨大融资需求,因此,应当在这个市场发挥巨大的经济效应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建立地方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这类市场可以制定统一规则,严格监管并定位于为当地的高成长型企业服务。这样既可解决市场平台不足问题,又能克服全国集中市场由于地域广大这一空间条件特点所产生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等问题。这样,包括主板市场、深圳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得以逐步完善。可以认为,用增设市场,即先立后破,先进行增量改革,为实体部门的结构调整和储蓄投资的良性循环创造资本供给制度,要比冒风险地触动主板市场现存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更容易见成效,社会成本会更低。当然,关键在于决策层的认识和决心。如果还需要可以去我空间留言。

200 评论

长虹饮练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期的需要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这对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切要求培养和扶植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长和创新性强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成长快、高不确定性、轻资产等特点,决定了其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而资本市场能够为投融资双方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成为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目前主要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和地方股权交易市场。主板市场服务于行业龙头、大型和骨干型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服务于成长期中后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市场)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简称四板市场)为主体的场外市场主要服务于成长初期的小微企业。场外市场在制度建设、发展规模、成长速度等方面与交易所市场相比较为滞后,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将制约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层次多样、板块有效连通互动的情况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倒三角形”的不合理结构。截至2012年底,境内A股上市公司共计2000多家。其中主板约1400多家,中小板约700多家,创业板约300多家;而场外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存在挂牌企业少、融资量少和交易冷淡等问题。与场内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相比,区域股权市场在市场定位、市场范围、交易机制等方面均有着显著的差别。但目前,场外市场还缺乏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本质是对企业风险的分层次管理。应针对企业不同的规模、成长阶段、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以及不同的投资人群打造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在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和交易结算制度等方面实现投融资双方需求的对接。可见,建设机制健全、功能高效的场外市场应是现阶段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工作。从功能上看,新三板和四板市场具有股权挂牌交易和融资服务、股权托管登记、建立规范的中小微企业成长通道和培育基地、资源聚集和金融创新等多种功能。场外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为更多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基础性平台。发展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议第一,合理规划场内场外市场布局,形成统一监管框架下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场内、场外市场的畸形发展直接影响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新三板的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并已扩容至全国范围。但区域股权市场的监管模式、功能地位、交易机制和市场范围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借鉴发达国家场外市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我国场外市场可以形成在统一监管框架下实行地方管理的模式。区域股权市场准入标准远低于主板市场,为保障投资者权益,在监管制度上应更为严格。在区域股权市场的监管方式上,可以选择自律监管为主的监管制度,在监管内容上,应重点对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市场正常运行从严监管。第二,应鼓励各市场间公平竞争,形成各自特色,打破区域分割界限。积极探索区域股权市场的发展模式,鼓励各市场间公平竞争,形成自己的特色。企业到哪里挂牌,不应受各地行政垄断的干扰。目前全国各省、市已成立的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有20多个,产权市场同质化严重,在上市条件、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市场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各个地方政府行政化的资源垄断又导致了区域化限制。要改变这种局面,应鼓励各场外市场充分竞争,通过竞争改善服务,探索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真正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三,清除股权托管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障碍,以增加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受制于现行交易制度的障碍,不少地方股权托管交易市场按照有关规定,由原来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等改为“网上挂牌、线下交易”等制度。随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做市商方式可以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股票转让中采用。而“区域市场”仍受限制,这不利于市场之间开展有序竞争,也抑制了地方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积极性,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与活力。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第四,适时推出板块市场之间挂牌企业的转板机制,有利于提升场外市场的吸引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自上而下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也需要自下而上地探索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160 评论

相关问答

  • 资本市场论文范文

    对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

    群群群群超爱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国地方股票市场研究论文

    作。最刻骨铭心的错字地点:西安碑林错字:不是已经在盼他来了我从

    水水香蓝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论文

    多层次;资本市场;启示 一、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从台湾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先出现... 推荐论文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 论文关

    卫浴小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研究论文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

    小璐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我国期货市场套利研究论文

    这和数学极有渊源。基于数学模型的套利分析一直存在期货市场。如果没有在期货市场的具体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完全的表达,更谈不上深和浇的问题。需要悟性。所以这不是三

    风吹萧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