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7

xiaoshu20061
首页 > 学术期刊 > 某种动物的行为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红蚕宝宝

已采纳

路二同学 我叫你自己去找资料去写 你怎么跑的百度上来叫别人给你写 你是不是想让我挂你 那样可不好哟 自己写就算你写的不好 我也会考虑让你过的 但是你这样不劳尔获 我就看不下去啦.

83 评论

梦朦胧6620

发到你邮箱了,qijiayebing记得查收,给我加分啊

86 评论

么里斯古

荷兰动物学家Tinbergen,以其在动物行为方面的研究,与Kari von Frisch和Konrad Lorenz共获1973年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Tinbergen对动物行为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关于行为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即某种行为如何给动物的适应性(繁殖力、生存)带来好处。

1963年,Tinbergen发表了重要论文 On aims and methods of ethology ,阐述了关于动物行为的 4个基础问题,又称为Tinbergen's questions 。本文指出应当通过结合分析近因和远因来综合理解动物行为。近因(Proximity)可以看作是对于某种行为的当下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如何进行某种行为。类似的解释可能是分子水平上的,也可以是身体机能上的,如视觉细胞如何感受光线, 代谢过程如何发生等。远因(Ultimate)可以被看作是从长时间尺度(进化的角度)来分析某种行为,例如为什么某种动物演化到现在发展出某种特殊行为,换句话说,某种行为是如何提高了该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力(为什么长臂猿每天清晨鸣叫,这种鸣叫行为为种群带来了何种适应性)。在50年后的今天,这种思路对于我们研究动物行为依旧有效且流行,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迄今已经被引用2940次。

Tinbergen将近因和远因分成四个基础问题:生存价值 survival value ,发育 ontogeny ,进化 evolution ,行为原因 causation 。针对一个给定物种的某种行为,这四个问题可以表述为:它是什么(功能)?它是如何在个体生活史中发展的(发育)?在物种演化历史中是如何进化的(进化)?它是如何工作的(机制)?这四个问题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功能和机制属于在较短时间尺度的近因;发育和进化属于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远因。维基里面按照近因、远因、静态、动态的表格组合了这 四个问题 :

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Tinbergen在1963年的文章里的话“一个全面,一致的科学必须同等重视每一个环节以及他们的整合”,这是一种全面综合解释动物行为的方法,形成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框架。 为什么这个框架如此重要?因为这个框架是我们理解动物行为的基础方法。 正如我们认识一个植物,首先我们知道植物是由根、干、枝、叶、花、果构成,这个就是基础认识的框架,当看到一株植物时,我们才能指出哪里是根,哪里是花,这个花怎么就不一样了,和其他花怎么区别。当我们研究某种野生动物行为的时候,也是先把研究对象套入这四个问题中,然后根据问题列出假设,再去检验假设,通过这种方法一般都可以解除很多疑惑,或者说少走几年弯路。 这个问题框架可以在相当宽泛的环境中使用,例如:为什么一些鸟的雏鸟会去啄红色物体,而不是其他颜色?是否红色刺激了雏鸟的视觉神经?如果是这样,那么红色物体是在何时,并如何刺激到神经的? 另一方面,在远因的分析可以问:在鸟类进化过程中,什么样的选择压力导致鸟类对红色产生了独特反映?食物还是其他? 或者是,为什么长臂猿每天清晨鸣叫?为什么下午不鸣叫?是什么信号通知长臂猿开始鸣叫?在个体发育中,鸣叫行为何时形成,如何形成,是否是学习获得?从远因来看,可以问,不同的长臂猿的鸣叫有怎样不同?什么样的选择压力导致这个物种开始具有了鸣叫行为?

全面综合的理解动物行为的静态、动态的变化,行为的功能、可塑性,甚至很多非正常的表现都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是评估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如救助、放归、栖息地的恢复、迁地保护等)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从进化的、动态的角度理解野生动物的适应性如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换句话说,在人类影响的栖息地中,动物如何做出行为的改变以增强适应性。基于此,我们才可以理解野生动物如何适应自然,如何改变行为;才能判断我们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新加坡的城市花园,伦敦的垂直森林,这不都是人类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试图重建一个理想的人与动物共存的栖息地做出的努力么,而这种努力的成效如何,也只有通过我们对动物行为基础研究的理解才能做出客观、科学以及有效的评价。

260 评论

深田和美

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尽管鸟类、蟑螂等一些类群动物也提供类似“乳汁”的分泌物喂养后代,但无论是从行为模式上、持续时间上还是功能上都与真正哺乳动物的哺乳相差甚远。

293 评论

Annaso安娜

动物行为生态学一、节律行为的定义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随地球的转动和气候的变动而有明显的时间性变化。动物的活动随自然因素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动称为节律行为。指动物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各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生物体内与环境周期性变化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动,也称为生物节律,即节律行为。节律行为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避开不良生活条件、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二、节律行为的特性1、它能世代相传;2、它的运转无需时间信号的启示;3、环境(光线的明暗,温度的高低)能引起它的变化;3、存在物种特异性以及个体,性别,地区及至种族等差异,也就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其节律时值会有所不同。三、动物的节律行为的类型以周期长短来划分,动物的节律行为分为以下三种:1、昼夜节律昼夜的交替引起地表热能、光照、温度和风向等的昼夜变化,动物的活动和生理机能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出现约24小时左右重复的现象称为昼夜节律。举例:(1)昼行性昆虫中的蝶类、鸟类中的燕子、哺乳动物中的马等都在白天活动,晚上则一般不活动,这是昼行性。(2)麻雀等在早晨和傍晚时活动最盛,白天的其它时间不太活动,晚上不活动,这是晨昏性。(3)猫头鹰等只在晚上活动是夜行性。(4)蚂蚁等白天、晚上均可活动这是无节律性或全昼夜性。另外,水蚤等浮游动物当食物充足、白天的光照强时,它们则下沉到水体的中下部活动,到了傍晚又上升到水体表面活动,这种昼夜的垂直迁移现象也是昼夜节律行为。 2、潮汐节律潮汐节律是海洋动物的活动与海水的涨退相关,所以也称月运节律或月节律。 潮汐产生的条件是由月、日位移的引力而造成。举例:如藤壶,涨潮时在水底觅食,退潮时,把整个触手缩入石灰质的壳内;招潮等动物,涨潮时生活于穴内,退潮时则外出捕食。 3、季节节律产生季节节律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接受日照的时数不同,从而引起温度的变化。这种昼夜长短和温度明显差异的季节变化影响了许多动物的活动。举例:生活于四季分明温带地区的动物,它们大多春季繁殖,而冬季来临时,代谢降低,活动减少而进入冬眠,如青蛙等两栖动物。动物营养的季节变化,往往导致动物有储食的习性;动物的迁徙、繁殖、换毛、换羽都具有季节的节律性。以同样的标准,动物的节律行为,还可以这样分为四种:1、潮汐节律2、月节律节律周期为28天,以月亮的运行为定时因素,因此和潮汐节律紧密相关。如银汉鱼的产卵,在大潮时,月圆之夜。3、日节律节律周期为24小时,其行为和白昼黑夜有关。有些动物白昼活动,成为昼行性,如蜂、蝶;有些动物夜间活动,成为夜行性,如蝙蝠,猫头鹰;还有些动物晨昏活动,成为晓暮行性,如夜莺。4、年节律节律周期为一年。如昆虫在冬季进入滞育期或休眠期,两栖类,爬行类的冬眠,鸟类的迁徙,鸟兽的春季繁殖。 提到动物的节律行为,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调节机制:补充概念:节律行为的调节机制——生物钟动物的活动和生理变化准确而有节律是因为它们具有高度精确的测量时间的能力,这就是生物钟。

299 评论

蒋馨瑗SHELLEY

没什么多大的意义,毕竟蜘蛛不是哺乳动物,只是具备一项能力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动物社会学行为研究论文

    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研究论文 1实验设计 在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时,研究者通过正确地运用统计学知识,可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统计学设计的任务在于对研究的部署、实施,直到研

    美棉家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动物行为学结课论文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贾秀英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

    咖喱小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某种动物的行为研究论文

    路二同学 我叫你自己去找资料去写 你怎么跑的百度上来叫别人给你写 你是不是想让我挂你 那样可不好哟 自己写就算你写的不好 我也会考虑让你过的 但是你这样不劳尔获

    xiaoshu2006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动物行为学论文600字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

    yanjinshuji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动物觅食行为论文

    范文——对生命更完美的诠释动物与生俱来具有生存能力,生存需要食物,于是它们捕食;生存需要空间,于是它们竞争和攻击,如果不再让动物去捕食去竞争,那么它们会逐渐地丧

    小豌豆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