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verEcho
在过去一年,国内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甚至产生某种程度的过热。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经济倒退已成定局,国外市场萎缩对国内经济已经造成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经济萎缩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已经开始波及到彩电、白电以及厨卫家电的销售势头。首次发布的2008中国家电行业景气监测报告认为,在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家电业也从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未来2~3年,我国家电业将遭受巨大的冲击。 在2008年下半年,中国市场需求继续表现为放缓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消费需求放缓使得技术更新产生的刺激需求作用下降。 ? 通胀、房地产市场委靡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导致消费需求放缓。 ? 现时的经济景况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不敢消费。 ? 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导致出口环境更加恶化。 尽管如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家电产品市场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限于全球的经济陷入衰退,致使家电消费市场呈现萎缩的态势,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应对金融危机对家电业所带来的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政策扶持,刺激需求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政府将坚持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和鼓励消费。特别是国家现在正努力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住房改革、加强消费信贷,这些措施的执行刺激了家用电器的需求,同时也会使家电需求保持一定增长的速度。二、生活质量带动消费 居民消费总体倾向从提高生活水平慢慢向提高生活质量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家电商品的品牌消费,环保、节能、耐用的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的家电商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三、“家电下乡”,拉动内需 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将进一步推动农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从今后几年农村居民家电消费意向看,随着城镇家电市场发展趋于饱和,农村家电市场具有较大需求空间,未来农村市场的家电消费增长速度将有可能快于城镇家电消费速度,因此农村家电需求潜力十分可观。 近日,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通知,将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试点范围。经过扩大后,试点范围增加至内蒙古、黑龙江等共14个省市地区。这次还将下乡家电范围在彩电、电冰箱、手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洗衣机。在财政补贴方面,新方案沿用了先前试点的财政补贴政策,国家财政比照出口退税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均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通过“家电下乡”,拉动内需,为家电企业能顺利熬过严酷的寒冬提供了新的契机。四、家电业实施“抱团过冬” 在每年接近年末时候,多数家电厂商已经开始年终盘点准备过年了。不过今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中国家电业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抱团过冬”。厂家纷纷联手各大连锁家电终端卖场展开新一轮促销攻势,尽可能缓解厂家库存压力,共同渡过这个寒冬。五、实行“差异化战略” 我国家电业正处于从量到质的转变,即从销售的重点从产品数量向产品核心技术与品牌提升转型。在这样的转型中,必将伴随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同时也意味着品牌价值更加重要。价格竞争不再是企业仅能依赖的手段,“差异化”战略将为企业赢得先机。六、调整对外策略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输出国之一,其国外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日本地区,在金融海啸发生以后,按照传统的思路,这些市场出口会受到影响。 国家的出口贸易政策已经开始进行调整,从今年11月开始,将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意味着所有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家电都会享受退税,退税的杠杆调整对于中国企业向世界各地的出口都是有力的刺激。欧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和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存在着不同,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大出口,这样即使利润不高也可确保证不会产生积压库存或严重亏损的情况。 目前金融海啸已经切实的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对于耐用消费品、家电这类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家电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重新洗牌的机会,能够渡过危机的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经济危机只是外部环境,家电企业要走出困境最终还是要依赖内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能动性,在危机之中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等待,则一定能够渡过时艰,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埋下生命的种子
可琪宝贝
消费动机及消费模式研究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影响消费者行为以及购买决策的因素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决策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影响消费决策最为显著的因素莫过于物质和技术环境(如网络的发展)、道德规范(如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文化价值观、强烈的金钱刺激以及厂商的营销活动等。对文化、价值、语言、符号学等领域的重新认识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因子研究、文化和亚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消费群体和主导意识的影响作用研究等都取得了新进展。1.符号价值理论。符号消费理论(semiotics)认为:消费已不是单纯的需要满足,消费的前提是商品必须成为符号。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符号学为研究和分析在特殊环境下现象产生的机制提供架构(Zakia & Nadin,1987)。Mick(1986)研究了消费者在市场中是怎样理解象征意义的,而Elliot(1998)认为,符号的文化意义往往表现在品牌上,所以品牌经常是被用来创造和维护认同感等象征意义的主要手段。Escalas & Bettman(2005)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一定程度上是在构建他们的自我概念并产生自我品牌联系。相关群体是消费者形成品牌意义的来源之一,对所有消费者来说,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和消费者与特定相关群体的密切程度相关。符号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不仅注重产品效用,而且还注重产品的符号价值。产品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的消费过程能产生两方面的符号价值:提高消费者自我认同感的自我符号价值和提高社会认同感的社会符号价值。因此,消费者是创造和维持个人和社会环境意义与价值的重要角色。2.后现代主义消费理论。在消费者行为模式中,价值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比单纯的价值观更能说明驱动他们产生特定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真正原因,因此,对新的价值体系的研究更能反映消费模式的变迁。后现代主义的消费者文化是以消费者主义为中心的多样化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消费观认为,并没有既定、也没有固定的本质性因素来驱动消费者的行为(Brown,1995)。消费者的自我识别与主观感受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如语境、氛围等。而这些情境因素又受到消费者与社会作用的相互影响。所以消费者的感知呈现出非连续性的、经常性的、不完整的变化,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受相关群体、消费环境、消费动机等变量的影响(Lau—Gesk,2005)。Firat(1995)认为,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价值观等具有多维变化性,消费者通常意识不到不断变化、自相矛盾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之间的不协调性。后现代主义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消费者在追求不同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时所体现出来的创造力上(Brown,1995)。Tian,Bearden & Hunter(2001)的研究说明,消费者在营销刺激作用下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自我感觉影响了消费者反应,并通过认同感、利用价值以及追求能够体现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消费得以实现。三、跨文化消费行为研究新视角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各新兴大市场的出现,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商业和文化融合愈来愈深透,西方学术界也日益关注跨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跨文化消费行为研究多是对欧美邻国的实证研究。90年代以来开始转向东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及其大中城市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1.理论模型及量表的跨文化检验。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建更具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的模型及量表。Lysonski et al. (1996) 对美国、新西兰、希腊和印度四个国家的消费者决策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CSI(Consumer Style Inventory)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CSI的40个项目在四个国家的信度和效度有所不同:在美国和新西兰所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在希腊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差异,消费者决策模型及量表设计在项目上(如“过度追求尽善尽美”、“品牌感知”、“时尚新奇感”、“享乐主义购买体验”、“价格感知”、“冲动性”等)应有所调整。Richins & Dawson(1992)构建了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物质价值量表(material values scale,缩写MVS);Wong & Burroughs(2003)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的800名消费者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MVS不适合采用Liken量表模式,而通过对美国和东亚的400名消费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跨文化语境的变迁导致量表设计需要在信度和效度上得到提高。跨文化研究另一个比较集中的领域是对消费者决策模型的检验。L.H. Jeanne (1992) 等对美国和韩国的年轻消费者进行了消费者决策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CSC(Consumer Style Characteristics)8因素模型的研究表明:韩国年轻人更注重品牌的感知价值,追求尽善尽美和购买过程中体现出的享乐主义;而美国年轻人则更看重追求尽善尽美、价值感知以及品牌感知。这一研究结果与Sproles(1986)等人对美国消费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是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指消费者潜意识存在着偏爱本民族产品而抗拒外国产品的心理倾向。Shimp & Sharma(1987)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消费者存在民族性倾向:当本国产品在本质上接近外国产品时,这种潜意识较容易被激活和有效利用。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消费者对外国货的态度、信念、购买意向与产品占有呈负相关关系,与消费者对本国货的态度、信念、购买意向和产品占有呈正相关关系。一些学者分别对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及东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一结论都是成立的。丹麦学者A. Soren et al. (2005) 对丹麦本国消费者与外来移民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丹麦人—格陵兰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美国国内的海地人—美国人、墨西哥人—美国人在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上有所不同,表现为前者的民族中心主义意识比较淡漠。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的家庭地位、移民动机、居住时间、居住性质等造成的。此外,西方及我国港台学者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兴趣。研究集中在消费者对营销策略的反应、消费文化、文化价值、特定行业的消费者需求研究等方面。(N. Hynes,2006) 最近的研究在全球消费者市场细分、文化消费模式、全球同质化以及全球结构化共性等领域又有了新的推进。当然,实证研究并没有放弃对新的环境因素的关注:高技术环境的发展(如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和环境)对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影响(Muniz & O Guinn,2001);伴随着价格低廉的信息在全球流动的过程中消费者信息过程理论的发展(Aggarwal & Law,2005);环境道德问题的未来影响预测(Keller,2006);特定消费群体(如未成年人、同性恋等)的消费行为(Adkins & Ozanne,2005)等等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后面还有很多参考资料:
相关范文:[摘要]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让奢侈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形象并建立忠诚度?本文从奢侈品品牌特性分析入手,对基
《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行为初探》 【摘要】一切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一切从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出发,一切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出发,这便是市场营销的宗旨所在。本文主要分析
揪住钱的耳朵!注' 人们总是看见好的东西就想买,可是对于商品如何 和售后服务的知识还比较淡所以一定要慎重花钱,揪住钱的耳朵~
差很大,令企业对这些数据大惑不解。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研究机构缺乏成熟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又长期受 “数字游戏”的习惯影响。多数研究机构没有系统的质量
现代消费者行为特点及其研究意义这个题目都能包含你的选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