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梗小城堡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是公办大学。
四川民族学院简介:
四川民族学院(SichuanMinzuCollege)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情歌的故乡——四川省康定市。学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是省级“园林式校园”。校训是:团结、奋进、重道、精业。
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新校区项目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校园占地面积1001.97亩,校舍建筑面积32.4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2年前建成泸定校区一期;2024年前、2029年前分别建成二期、三期。
截至2022年3月,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25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藏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学校肇始于1985年设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甘孜州农业学校、甘孜州财经学校整合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
教学建设
学校先后建成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2个、省部级教改项目3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学术科研
2010年经学院研究决定,将原藏学研究室改建为“康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教学系(部)为依托,建立了“康巴藏文化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2018年12月,学校重新认定校级科研机构13个,康巴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2019年6月,为了更好地凝练研究方向、凸显区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打造自己的学术研究品牌,学校将“康巴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13个围绕康巴地区研究的特色研究所,同时指导和协调14个校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集中于:噶玛嘎孜唐卡研究、南派藏医药研究、康巴地区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研究和四川藏区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中心同时负责四川省康巴文化普及基地的管理和文化普及工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倾心康巴文化传承。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以康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康巴生物多样性等特色研究为重点,成立了14个特色研究中心和14个特色研究所,建有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收集整理康巴地区文献资料3万余册(函),拥有全套德格印经院典藏经籍,为建设好甘孜州文献资料中心、推进涉藏地区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每年举办康巴发展研讨会、康巴文化科普周等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省级刊物《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和校级辑刊《康巴研究》,先后完成了《康巴民族文化史》《甘孜州稳定与发展研究》《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研究》《四川藏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等国家、省(部)、州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出版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形成了研究康巴地区的优势与特色。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学术带头人50人、学术骨干85人、专业带头人16人、教学名师11人、教学标兵42人。
教学目标
学校以服务甘孜藏区和四川民族地区为己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建成四川民族地区的“一个基地”(四川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两个中心”(四川藏区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康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康巴、面向西南、建设藏区、服务全国,始终坚守“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围绕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截止2021年5月,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0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5000余人,其中近20000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传授现代文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000余人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为各族群众服务,学校已成为维护藏区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科学知识的中坚力量,是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重要教育基地。
学院将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基层,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本科学校。
学术资源
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分为A、B区两馆,馆舎面积近1.5万平方米。馆内藏书以社科文献为主,重点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资料,馆内纸质文献总藏量约100万册,电子图书46万余种,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作为甘孜州最大的图书馆,为康巴地区乃至藏区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构建面向整个康巴地区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中心,为康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图书馆购有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客(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就业培训)、OFB外文文献库、银符考试模拟题库、康巴文化特色数据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超星学术视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
康巴文献馆于2006年5月建成,是康巴地区第一个为“康巴文化”研究提供专门服务的资料基地。藏书涉及康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康巴文献资料两万余册;珍藏有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的《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以及各种文集类、丛书类、综合类全套珍贵藏文资料1300余函。康巴文献馆藏资料包括康巴地区的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各种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各种现代印刷图书和传统雕版印刷资料。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民族学、基础数学
省级一流专业: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音乐学、动物医学
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
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法学、旅游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音乐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法学(藏汉双语)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
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
二、资金来源不同
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
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
三、举办者不同
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蝶澈kaixin
1、论文《读关汉卿[大德歌·冬景]》1993年第3期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论文《关汉卿散曲的思想艺术价值》1994年第3期《毕节师专学报》。3、论文《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的贡献》1995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4、论文《中师口语整体教学模式研究》1995年第2期《甘肃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论文《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96年第3期《甘肃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入《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报刊文章篇目要览”。)6、论文《悲凉:<不伏老>不可或缺的思想内涵》1996年第5期《文史知识》。7、论文《关汉卿散曲二维情感论列》1996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8、论文《异相与整合:20世纪中国文论的走向》1997年第4期《人文杂志》(核心期刊、CSSCI)。9、论文《内敛态:程本<红楼梦>时间观念之表征》1999年第1期《南都学坛》。(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收入《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论文要目索引,获第七届甘肃省最高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论文《例证<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的“我化”》2000年第1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1、论文《“市场人”为欲念异化说——兼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转型特质》2001年第1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2、论文《论王仁裕的文学成就》2003年第3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3、论文《<金瓶梅>“我化”史实例评——天水籍官员狄斯彬本事考释》2004年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4、论文《〈西狭颂〉摩崖题记人物补说》载2005年第2期《甘肃理论学刊》(双月刊)。15、论文《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矛盾的不对称性》载2005年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论文《王仁裕年谱稿》载2005年第4期《甘肃高师学报》。17、论文《〈西狭颂〉摩崖文学价值探微》载2005年第4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论文《王仁裕生平著作考》载《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3期。19、论文《论〈西狭颂〉摩崖的文学价值》载《上海大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6期。20、论文《从“宋金大曲”到“金人乐府第一”——临洮邓千江〈望海潮〉发微》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1、论文《“金人乐府第一”寻幽——临洮邓千江〈望海潮〉之张六太尉探讨》载《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2、论文《临洮邓千江词〈望海潮〉诸问题探讨》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23、论文《校订和注疏〈玉堂闲话〉的几个问题》载《前沿》(核心期刊)2008年 第1期。24、论文《论〈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CSSCI扩展版)2008年 第1期。25、论文《国学热中的骚动与喧哗》载《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4期(上)。26、论文《论王仁裕〈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2008年第2期《船山学刊》(CSSCI扩展版)。27、论文《〈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2008年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8、论文《陇南武探花黄大奎略考》2008年5月11日《陇南日报》;论文《陇南学人阴平进士程天锡略考》2008年3月20日《陇南日报》。29、论文《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30、论文《西汉水流域方言古词例考》载《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31、论文《西汉水流域语言“活化石”抽样例释》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期。32、论文《论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的生成》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33、论文《陇南“白马人”研究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载《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3期。34、论文《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新探》载《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4期。35、论文《“白马人”概念商兑与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4期。36、《近30年来白马人研究状况述论》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版)2009年5期。37、论文《新时期以来“白马人”研究在重大问题上的突破》载《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38、论文《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诸问题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39、论文《史传杂史和笔记小说的共生互动——以王仁裕<王氏见闻录>为中心》载《社科纵横》2010年第7期。 40、论文《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2期。41、论文《杜甫“同谷诗”与同谷唐宋评杜诗碑——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一》载《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2、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载《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第2期。43、论文《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载《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4期。44、《同谷明清评杜诗碑及其诗学意义——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二》载《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3期。45、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艺术论》载《四川戏剧》(核心期刊)2011年第5期。46、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7、论文《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8、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论——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四》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9、论文《“秦文学”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载2013年第5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期刊。50、论文《论秦早期文学》载2013年第5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1、论文《论秦中晚期文学》载2013年第3期《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论文《从睡简<日书·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载2013年第6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53、论文《非子息马始秦主因的文献与文学考察——以睡简<日书·马禖篇>为中心》载2013年第6期《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论文《唐五代“诗窖”王仁裕诗集及诗作考评》载2013年第3期《甘肃高师学报》。55、论文《母题类型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民间难题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例》载2013年第2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56、论文《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载2013年第3期《民族艺术研究》(第二作者),CSSCI扩展版期刊。57、论文《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2013年1期《四川民族学院学报》。58、论文《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载2013年第4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论文《论白马藏族神话的主要类型和述说特征——以陇南为中心》2013年第3期《贵州文史丛刊》。60、论文《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比较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五》载2013年第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61、论文《从唐宋七夕诗文看乞巧在陇南的流传》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2、论文《关于两当起义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3、论文《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探讨》(第二作者)载《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5期64、论文《他者、国家与自我:族群共同体建构的语境化表述——历史与现今陇南、川西北的(白马)藏族》(第二作者)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65、论文《流传凝炼特征: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6、论文《阴平古道和河南道及其陇地一段的文献文学考察》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论文《“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1期。68、论文《教育现象学方法对常规形式逻辑演绎判断的超越》(第二作者)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4期。
当然不是了,弹道学报才是核心。
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如何确立 论文《改革》2008.10 1003-7543 赵曦 熊理然中国人口增长的结构性差异及政策调整 论文 《人口与发展》2008.1 IS
不好投。1、《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3年,写作要求很高,文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且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文章的每一个观点都要精确到可考察文献。2、审核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四川民族学院是公办大学。 四川民族学院简介: 四川民族学院(SichuanMinzuCollege)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
很多同学在问四川民族学院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