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1

天棚元帅
首页 > 学术期刊 > 力学学报主编是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饕餮飨宴

已采纳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92.03——199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1993.02——1995.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1995.03——1997.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1997.10——1998.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1998.08——2003.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06—— 四川大学校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学术兼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论文专著: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科研成果: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271 评论

花的姿态zqr

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在读博士期间,郭永怀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郭永怀在1946年至1956年间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人造卫星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航天工程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两弹事业郭永怀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中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322 评论

咂咂咂1

1987年,就在谢和平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他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建立了岩石微观断裂的穿晶与沿晶和穿晶相偶合的分形模型以及裂纹分叉的分形模型,对一些物理现象给予了定量定性的解释。

利用分形几何进行了岩爆与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解释了地震学中未有解释的低b值对应大地震产生的物理理论。他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扩展资料:

科研成就:

20世纪80年代,谢和平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

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工程应用中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和平

346 评论

末日女友CCCccC

您好,小编认真整理了该杂志的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力学学报》由首任主编钱学森等创刊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力学学报》是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在理论和应用力学所有领域里,在理论、方法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期刊鼓励发表与力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力求成为力学与其他工程和科学分支的桥梁,成为有助于中国力学年青学子成长和推动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合作的平台。从2012 年开始,学报将提供四个栏目: 1 、特邀论文,2 、全文,3 、快报,4 、对近期在本刊发表论文的讨论。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经济学家杂志主编是谁

    1.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2.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3.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

    尛尛尛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现任吉首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呵呵,唐琼的课,不是不生动,而是:基本上就是照着课本读了!!不过没事的时候看看视频,还是有调节作用的。建议你看看丰景泰老师的授课视频,生动,条理清楚!最重要的是

    哈哈的静静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固体力学学报主编

    李灏在青少年时期就对数学与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193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市交通大学。1935年,他参加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并是学生界救国会

    风子武nand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力学学报主编是谁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

    天棚元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主编是谁

    1962年生,党员,历史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产业经

    日光浴的懒猫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