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点燃空虚
文化,洛阳真正的名片洛阳,作为一十三朝古都,盛名于册,声显于世,放眼全国,可以说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每一个喝着洛河水长大的河洛郎,对于洛阳,心中都有一份难掩的自豪。可当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古洛旅游,从满怀希望而来,到轻轻唏嘘而去,我们不难窥见那份遗憾。何以如此?仔细想来,不难发现它的原因所在。一个城市名著于世的资本,不仅仅是它的经济,更是其对自己城市特色的一种坚持。威尼斯,不可谓不名扬天下,大凡知道者,都知它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今天,让我们重新审视它,会发现,它原来只有十万之众,面积也仅平方公里。微型的威尼斯却是成功的,原因何在?那是因为它对自己独特的文化进行了保护和宣扬。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现在的威尼斯不仅对那个时期的历史遗存进行了重点保护,还依托这些举办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反过来又把威尼斯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大都淹没在水中。在这座水上城市,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政府所禁止使用的,城市的公共交通靠的是公共汽船。这种独特的文化和环境氛围,似是一种魔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 威尼斯如此,洛阳亦可如此。洛阳,历经多次浴火重生的磨难,地上文物,城中所存,已剩无几。可是,但凡有心,觅于荒野,仍可见遍地的旧朝瑰宝。轘辕古关的岁月沧桑、会圣宫碑的巍巍秀美、杜子美墓的人文故事等,不都是洛阳历史的符号吗?这些不也正是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地方吗?可我们自己,又有几人知道呢?悠悠岁月易过,历史遗物尚存。在洛阳未来的复兴中,这些承载着历史的遗存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洛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应该得到宣扬。我们不仅是一十三朝古都,更是华夏文化中的圣城。历史上,和洛阳有关的名人和诗词歌赋,真可谓举不胜举。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一段诗词就是一个传说。洛阳,更是华夏第一道曙光照耀的地方,儒学、佛学、道学、理学、经学、玄学等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无不与洛阳有关。这些华采乐章,能给洛阳美誉度带来多大的提升,可以说是远不可估量的。 历史遗存的厚重和洛阳文化的博大,将会让洛阳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这些潜藏的软实力,也许正是洛阳最吸引世人的地方。 洛阳,真正的名片是文化。用文化来打造洛阳,是我们应该有所意识的,让洛阳作为华夏文化圣城的地位得到彰显,更是我们应该坚持并要努力做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用我们的全力来保护和开发洛阳的这些遗存,宣扬洛阳历史文化,我想,也许这才是这座古城的沧桑正道。 鉴于此,建议将文化强市写进我们强市途径之中,从“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到“文化强市、工业强市、旅游强市”。 文化自然泱泱,要想彰显绝非易事。我想可以从下面去做点事情来。 一、树立两个文化核心 树立“根在河洛”和“洛阳是中华民族圣城”的两个理念。根在河洛是我们寻根旅游的主旨,更是我们彰显洛阳历史的王者之作。洛阳历史,从可追寻的五千年里,遥至夏商,是源头。洛阳,不仅仅有历史,更是一个被文化所深埋的古城,和洛阳相关的诗词歌赋,在中国,没有一个可出其右者。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影响深远,所以她是我们的圣城。 二,依托河洛文化,在洛阳成立“河洛文院”,承载和发扬河洛文化。我们洛阳目前的书画在中原地区与开封一道支撑着中原门庭,在“河洛文院”里设置“书画院”,用以壮大书画队伍,弘扬河洛文化。洛阳围棋,全国响亮,作为第二个城市达到百段的城市,在“河洛文院”里,我们也设置“洛阳棋院”。我们还可以考虑在“河洛文院”里设置洛阳考古研究院,依托洛阳雄厚的考古人才和大量古文物资源,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且有影响的研究单位,也不是什么难事。其它方面,诸如文学创作,河洛文化研究等,我们也可考察论证,发挥洛阳特色,做出一个响亮的“河洛文院”。 “河洛文院”,拼凑容易,做强很难,如我们把这个“河洛文院”提升到弘扬河洛文化的高度,用一个城市的力量来打造,我想,说不定,这会成为我们新城市名片。 三,依托旅游产业做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洛阳,我认为可以相互支撑发展.通过河洛文化的弘扬,我们可以加大洛阳旅游的魅力,反过来,通过旅游的效应,又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两者是一个很好的搭配,只要我们措施得当,这两个将会是一个极佳的相互支撑产业. 四,依托历史资源,做强古文化.我们洛阳要做强古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还要着重打造夏商文化,这个是洛阳所独具的,其他七大古都则只有安阳有殷商文化,这对我们打造源头文化,树立根在河洛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除了夏商文化,周文化、唐文化,等等,我们可以有重点打造几个文化品牌出来。这样,我们古文化可以形成方阵形,让人有极强的震撼。在这其中,需要我们加强对仿古建筑的建设和古文化的挖掘。 五,培养洛阳自己出版业,打造自己的“龙门书局”。 作为一个河洛文化的中心,也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洛阳需要培养自己的出版业,努力打造自己的龙门书局。商业化运作,我们不具备优势,需要政府进行支持。我们的龙门书局,要以古代文化为主,承接多种业务,创出一番自己的天下来。这个比较难做,需要雄心,更需要我们的精巧运做。 六、加强与印度的合作 印度多被忽略,但对于洛阳来说,它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在洛阳被边缘化的今天,唯有印度国家元首来华是在北京之后直奔洛阳,所以佛教是洛阳和印度的联接点,这是一个对洛阳影响极大的联结点。 如果,我们能利用好与印度的关系,佛教旅游也会得到极大的促升。印度拨款为洛阳建佛殿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我们不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与印度沟通,抓住机会,为我们旅游赢得另一个亮点。 七、在文化宣传上,要有大手笔。 在CCTV和全国性的传媒上做些精心的宣传,远比我们到其它城市开新闻发布会的效果要好。今年,我们在中央台做了形象宣传,这个就不错,以后,我们也考虑在凤凰进行广告片宣传,洛阳在海外有很高的认同,凤凰是个很好的平台。甚至,我认为可以邀请张艺谋来,让他将牡丹和龙门等标签性的洛阳文物做一个宣传短片。今年邀请了《同一首歌》和《相约洛阳》来洛阳,凤凰在洛阳做了《根在河洛》的大型寻根,这些都为洛阳进行了很不错的口碑宣传。对于提升洛阳美誉度,有很大的提升。 八、彰显河洛文化,做大洛阳旅游,何不来个“一票通”呢? 持“一票通”可以旅游洛阳任何景点的牡丹和文物,时间为一个月。打造“一票通”,将极大增强洛阳的吸引力。门票一次性“少得”,将换来人流的“多得”,所以门票的收入不一定会降。另外,服务业的收入将会因此而大大提高,洛阳的美誉度也会在大家的口碑中进行传播。看重门票的杀鸡取卵,还是追求综合旅游经济效益,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小小的“一票通”,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催化剂,也是彰显河洛文化、做大洛阳旅游的契机。
小耳朵累了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一) 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历(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树林。汉代徐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英国.IB.泰勒)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应该“真实”,这种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靠拉几个“洋专家”,“土权威”捏造、篡改的历史。在这场“丝路起点”争论中。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易学考古研究所所长蔡运章在古籍《穆天子传》找到了佐证:西周时期穆天子从洛阳出发,西游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佐证”,只能是传说而已,笔者认为并不能构成历史文化的真实场景。获取历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丝绸之路”作为涉及气象、宗教、贸易、艺术等方面的特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更应运用现代的考古方法进行科学断定,通过多方面寻找史料,多方论证,才能还原其本真性。(二)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要绝对复原“丝绸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现阶段考虑周全。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丝绸资料可走。蔡运章先生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商代时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安阳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阳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实上,商州时期,直至张骞出使,长安以西是蛮荒之地,汉朝对此冷淡,甚至有放弃掉“凉州”的打算。我们研究问题,要用哲学的观点,应该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要首先确定其历史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张骞是代表大汉政府主权国家出使西域的,这是其一;学术界认可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和起止路线已有定论,就应在这个范畴内深入研究,这是其二。丝绸之路陆路有三条,在历史中有过演变,但应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当然,我们不应反对历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种颠覆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一些考古的东西仅限于历史的范畴,对旅游文化的作用应有所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中国专家目前侧重于主张以张骞出使西域时间为起点,清中期为时间终点,这一主张在“新疆会议”上基本被中亚沿线国家接受。(三)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西安、洛阳媒体报道时各有偏颇,缺乏“中立”立场,这也许是为了制造新闻“卖点”。但有点“祸国殃民,贻误子孙”。洛阳媒体在对“新疆会议”上的《初步行动计划》表述有意篡改,这种“黑色幽默”有悖于职业良知。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市场商品性(一)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初期表现为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旅游产品。一旦形成旅游产品,其市场商品性随之而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说白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之争,西安、洛阳两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丝绸之路起点”这种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撑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城市在整体竞争中获胜。(二) 旅游文化应该在市场上商品化,但不能违背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西安、洛阳之争,不仅仅看到联合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援助,还在于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在今天,各个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进行城市经营,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进程中,应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走市场化道路,不要大肆铺张,大建一些虚无的城市广场、城市标志等,违背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三) 旅游已成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西安、洛阳两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确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应该按照旅游、历史、文化的规律办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迁,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设。笔者看到西安、洛阳两个城市及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经营方面旧城已经破坏十分严重,新城的快速建设让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所以说,旅游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应统筹考虑,从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个方面来最终确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等旅游文化内容(类别)应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者传承。七、结尾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个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共赢”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打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旗帜,漠视旅游文化历史本真性的选择。也不是为了保住洛阳加入申遗名单,在“不影响西安”的前提下,将始点由西安东移至洛阳。丝绸之路在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当前,商贸交易有“回潮”趋势,备受沿线各国关注。其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国无法单独申报,申遗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据悉,这个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在重新设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汉长安城、唐大明宫、西安碑林等将作为丝绸之路的捆绑项目出现;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全长160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对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以及嘉峪关和魏晋墓等文物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包括10处石窟、6处古建、7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在内的物质遗存,被列入了申遗保护方案;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经启动了近两年的对沿线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除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将河南(洛阳)也纳入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单位,但并不是以“丝绸之路起点”的名义纳入的,主要还是考虑了其丝绸之路的遗迹。笔者考虑,可能是为了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在打“丝绸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办《丝绸之路》杂志,新疆,陕西也不例外。丝绸之路已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等等,影响甚广。关于旅游文化及其历史所谓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问题,笔者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师长们加入到研究旅游文化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发展探究等等问题的队伍中来,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尽自己一点心意。
北京市 《北京青年报》IT版 需要大量关于网络、IT(信息产业)方面的漫画。通过网络投稿,电子邮件: 或 《家庭中医药》杂志 自千禧年第一期起,新设“甘草园”
文化,洛阳真正的名片洛阳,作为一十三朝古都,盛名于册,声显于世,放眼全国,可以说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每一个喝着洛河水长大的河洛郎,对于洛阳,心中都有一份难掩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较好的有: 1.旅游产业: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
河南正式期刊入选国内各类核心期刊情况一、 社科期刊部分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