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6

美食家Kitty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对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夫人照相馆

已采纳

大多数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苏联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200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勒热夫地区,苏、德双方还有一场更惨烈的战役,苏军伤亡170多万人,并以其4:1的伤亡比,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

勒热夫战役持续了一年多,它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称为两大战役间的过渡战役。也正因为没有取得太大成果,或者说是一系列惨仗,苏联方面对此闭口不谈,增加了该战役的神秘感。

莫斯科战役,苏军大反攻,成就了莫德尔“防御大师”的美名。

1941年底,德军的“闪击战”终于被迫停在了莫斯科城下,并在苏军的反击下开始溃败,德国统帅部一再要求不准撤退,但将领们却不打算这么做。唯一在东线撤退中要求反攻的莫德尔,被升为第9集团军司令,并很快稳定了军心和防线。

他倡导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面对苏军追击,他集中两个战斗群,从两个方向发起反冲锋,迟缓了苏军的进攻,德军在勒热夫一线站稳了脚跟。但莫德尔并不满足与此,他又采取积极的攻势,包围并歼灭了3万多苏军,稳固了防线。

这场胜利,不仅让莫德尔晋升为大将(一级上将),成为“防御大师”,而且鼓舞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士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阻击,与100万追击的苏军展开“拉锯战”,并形成了一个宽约150公里,纵深约100公里的突出部。

首先,苏军追击了近200公里,也是“极限”。战争初期,苏军的损失是惨重的,尤其是飞机和坦克,在莫斯科战役后期,消耗得也所剩无几,与丢失大量坦克装备的德军一样,只剩下步兵对步兵了。但论单兵素质,苏军根本不是对手。

其次,习惯进攻的德军被“打蒙”,不知如何防守。自战争爆发以来,德军上下早已习惯依托于坦克装甲部队的“闪击战”,当坦克消耗殆尽时,进攻的势头锐减,尤其是穿着夏装在冰天雪地里作战,在苏军的反攻下,一时没了章法。

更为关键的是,莫斯科战役是击溃战,不是围歼战。这让德军保存了相当的实力,尽管损失了50万人,但仍有100多万精兵强将。清醒过来了德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给苏军造成大量杀伤,100万人的追击部队伤亡近80万人。

“勒热夫突出部”,成为德国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掩护”。

1942年春季,苏、德双方在勒热夫地区“僵持了”下来,都在为各自的夏季战役做准备。但“勒热夫突出部”的特殊位置,成为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眼中钉”、“肉中刺”,十分的碍眼,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不断地对该地区进行冲击。

但苏军士兵的战斗素养低下,战术指挥呆板,让“人潮”般的攻击基本没有太大成效,无功而返。尽管莫德尔第9集团军得到了补充,基本恢复了满编时的60%,兵力达15万人,但对苏军不断地攻击深感忧虑,几次要求撤退,均遭到拒绝。

原来,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这是在南方实施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佳时机。一是,“勒热夫突出部”距离莫斯科只有200公里,呈现出“令人生畏”的进攻态势,是苏联高层最在意的地方,转移了他们对斯大林格勒的关注和准备;

二是,勒热夫是德军进攻苏联线路上,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囤积了大量了物资弹药、油库和医院,莫斯科战役德军后撤,能够站稳脚跟,这个支撑点功不可没。当然,在政治意义上也很大,撤退会动摇军心,是苏、德双方必争之地。

更重要的是,“勒热夫突出部”吸引了大量的苏军,利于“蓝色计划”的准备。由于莫德尔等人坚决而有效的防御,反而让斯大林、朱可夫等人,更加确定莫斯科将再次遭到进攻。于是,在该方向聚集了大量的部队,并不时袭扰和进行战术侦察。

7月,为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发动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时期的中央集团军群各部,在防御的同时开始“牵制性”进攻。这是莫德尔最喜欢做的事,他为了解除后方威胁,发动了“塞德利茨行动”,11天的战斗俘虏苏军30万人。

此时在高加索地区,德军取得了重大战果,向前推进了近300公里,前锋直指斯大林格勒。“如梦初醒”的苏军高层,急忙组织兵力增援,但依然阻挡不了德军的进攻。尽管斯大林发布“绝对不许后退一步”的第227号命令,但形势依然危机。

于是,就有了朱可夫与莫德尔的“巅峰对决”。

1942年8月,鉴于斯大林格勒的严峻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组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尽管朱可夫先前在莫斯科方向组织多多次进攻,但始终没有突破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防线,这让他十分懊恼,誓要“报仇雪恨”。

随着德国后备兵源开赴苏联,尤其是“大德意志”摩步师、“帝国”师的加入,让莫德尔的第9 集团军奇迹般地恢复到了满编人数,总兵力达29万。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莫德尔却将他们拆散,分解到整个防线上。

苏联的冬天在11月提前来到,朱可夫命令140万部队开始全线反攻,尤其制定了针对第9集团军的“火星行动”,企图像合围保卢斯第6集团军那样,歼灭莫德尔的部队,他集中了7个集团军70多万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展开突击。

冰天雪地里,苏军一成不变的“品”字型战斗队形,在广阔的雪原上遭到莫德尔密集炮火阻击,还没有攻到德军前沿就已死伤一大半,苏军再次为糟糕的指挥付出了代价。但是,面对数倍的对手,第9集团军的防线也多次出现危机。

莫德尔采取惯用的“短促突击”、“战斗群战术”等弹性防御措施,不断地在前沿进行反冲锋,给苏军造成了重大伤亡,雪地上布满了苏军士兵的尸体。随着大批的德军增援中央集团军群,他也开始组织“战役级”的大反攻。

12月,莫德尔集中3个装甲师5万多人,组成两个战斗群,分别从两个方向包围并歼灭了4万苏军。朱可夫被迫投入战略预备队10万人和350辆坦克,再次冲击勒热夫防线。莫德尔以攻对攻,苏军在严密的德军火力下,渐渐丧失了进攻锐气。

最终,朱可夫下令停止了“火星行动”,此役苏军伤亡30多万人,而第9集团军伤亡仅为4万人。莫德尔在这场“巅峰对决”中成为了赢家,但正是他的战术胜利,不得不需要大量的德军派往勒热夫地区,在战略上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苏、德双方在勒热夫地区举行了5次战役,苏军以170万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依然没能突破德军的防线,让苏联人无脸面对,不愿提起。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掩盖和“遮丑”的作用,这也是人们鲜为人知的根本原因。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66 评论

起舞徘徊风露下

因为朱可夫投入大量的部队对德军发动进攻,一直主动进攻的德军乱了阵脚,这样大量的苏军使德军不得不考虑撤退的战术。

242 评论

美林小姐

那就是因为他的战略非常的聪明,也非常的不错,但就是因为在那场战役上面,还是出现了失误,才会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

121 评论

奈奈小妖精

虽然在勒热夫绞肉机这场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在苏联反攻德国的这个战略上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为后来的胜利打下来很有的计划。

348 评论

520美食吃货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在战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经常能在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打败对手。由于隆美尔的战术打法神出鬼没,令人难以预料,所以便有了“沙漠之狐”的外号。

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德意志非洲军团”的最高长官,前往北非援助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隆美尔就以极为有限的兵力大败英军,收复了之前被意大利军队丢失的大片阵地。此后,隆美尔又率军在各处战场上打击兵力远高于自己的英军。直至1942年6月,英军在北非的势力范围已仅剩下摇摇欲坠的埃及了。

不过,虽然隆美尔此前在北非战场上顺风顺水,但他也面临着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那就是德军的后备力量非常有限,可英军却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1942年7月,“阿拉曼战役”正式打响。由于双方兵力相差太过悬殊,非洲军团在战役第一阶段没能达成既定目标,这就使隆美尔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英国这边对“阿拉曼战役”第一阶段的结果也非常不满意,因为英军的坦克数量一度达到了德军的13倍,在这种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英军却只能做到勉强阻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于是英军临阵换帅,将中东英军总司令由奥金莱克替换成了蒙哥马利。

1942年8月30日,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再度向英军阵地发起攻击,史称“阿拉姆哈勒法战役”。这是隆美尔与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上的第一场对决。然而这一次隆美尔却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在英军严密的防守下,非洲军团的攻击不但毫无起色,而且大量集结的车辆还遭到了英国空军的狂轰滥炸。隆美尔多次修改战术,但依然无法挽回败局,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撤军。那么问题来了,德军为什么会“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被打败?是隆美尔不如蒙哥马利,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由于“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发生时,蒙哥马利已经是英军在非洲的最高指挥官了,因此大家自然将这一功劳归结到他身上。再加上此后德军在北非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被彻底驱逐出了非洲。所以许多人就认为蒙哥马利的水平要高于隆美尔,可事实上这种观点却并不靠谱。

隆美尔之所以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败北,首要原因得归结于德军兵力和战备物资都严重不足所导致的。战役开始前,隆美尔能动用的坦克为440辆(德国坦克200辆,意大利坦克240辆,后者战斗力极差),英军坦克数量为700辆以上。光从坦克数量上来看,非洲军团当时的情况比过去很多时间都要好得多,因为此前双方坦克数量比例远比当前要夸张许多。然而,隆美尔得到了足够作战的坦克,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燃料。这就导致德军每一步行动都必须得先考虑燃料问题,以避免坦克在半路“罢工”,非洲军团的行动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除了兵力和战备物资导致的先天不足外,隆美尔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进攻路线被锁定。当时英军在阿拉曼防线北段和中段都设好了极坚强的布防,只有防线南段阿拉姆纳伊尔领与卡塔拉盆地之间有约80公里的缺口。隆美尔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唯一获得胜利的机会就只有突破这个缺口绕到英军防线背后,可英军显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隆美尔原本计划的奇袭方案成了交战双方都知道的一张“明牌”。英军拥有兵力和地形上的优势,再加上清楚德军的进攻路线,这场战斗的结果自然不存在多少悬念。

至于蒙哥马利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只能说中规中矩。在蒙哥马利尚未接手中东英军总司令职务前,阿拉曼防线的布防工作已基本完成,蒙哥马利指挥下的英军只是完成了他们应当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蒙哥马利其实完全有机会全歼德军。但生性谨慎的蒙哥马利不敢在德军撤退之际展开全面反攻,结果让身陷绝境的德军成功退回到了安全地带。不过从最终结果来看,英军这次胜利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英国方面的增援仍源源不断涌入北非,可德军的后备力量已将近枯竭。正如隆美尔自己所说的,下一次德军将面临“没有希望的会战”。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325 评论

高小贱大琪琪

他们会先进行规划,然后提前进行布局,这样才能够获得这两个城池的归属权。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GDP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

    靓掣魅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news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

    甜甜的dais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献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annielove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对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

    贪吃的双鱼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对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大多数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苏联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200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勒热夫地区,苏、德双方还有一场更惨烈的战

    美食家Kitt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