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24678happy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语文小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流沙沙沙沙沙

已采纳

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 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 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1. 论 艺术真实

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 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29 评论

花葬夏季

语文必然具有工具性,应该用人文性引领带动工具性,工具性服务于人文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语文论文 范文 篇一:《大学语文课堂中的现当代文学》 一、大学现当代文学 教育 的必要性 文学经典能给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稳定的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信仰、宝贵的人生 经验 和非凡的审美趣味,经典文学作品的力量无穷无尽,能够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现当代文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阅读作品。学习者对于那些贴近生活,与自身经历有着直接联系的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会尤为深入。现当代的许多作家的作品都描述了当代中国人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大学生读起来就有一种亲切感,进而愿意去接受和感知作品精神思想和 文化 内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如果引领大学生们体味贴近其生活,靠近其精神乐趣的作品,大学生必定乐于接受,继而能使大学生开始对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感兴趣。在优秀文学作品中大学生们可以从作品发现自己和社会以及自然的影子,进而将影子变为形象,开始进入作品理解、认识和欣赏的程度,文学作品所承载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逐渐扩充学生的精神世界,开拓学生文化视野。这样一来,学生也会逐渐从中国文学作品的殿堂进一步迈向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殿堂,开始将视野放大到对于人类历史的感受、欣赏和理解上。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发掘出现当代作品的独特精髓,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这样的作品,并与学生交流阅读理解后的心得,不但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更能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内涵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的 措施 (一)注重启发教学 现当代文学的思想与当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渐行渐远,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学者及相关教育者们对现当代文学也进行了诸多改变。比如对现当代文学课程名称进行更改、增加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忘记文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加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虽然现今教学环境恶劣,但是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并没有改变。现当代文学不是技能,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文学教育应该与时代情况相结合,但不应过多从技能处寻找突破口,教师应使现当代文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当今时代思想文化紧密相连,而不是沿着作家介绍,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传统教学套路讲授枯燥乏味的课程。对现当代文学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中结合现今时代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而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追问,发散学生思维,借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学历史来引导学生对当下这个时代进行思考。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学和时代精神结合,教师应带动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展开对生命的思考,加强与当今践踏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3]。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要用过多时间讲解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不要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而应该将文学作品与时代精神结合,加强文学与历史的契合,使学生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激起大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学习的乐趣,在现当代文学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情趣,最终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应与中学语文教育接轨 师范院校承担培养未来初高中教师的任务,师范生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初高中教育。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能作为师范院校标准的现当代文学教材出现。这种教材建设的缺失导致现当代文学教育与师范培养的特性不能很好的结合, 毕业 的师范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在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施展,甚至直接会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情况。因此,应该及早出版具有师范特性的现当代文学教材,这对于师范院校现当文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高等师范院校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上不能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当中教材占了很大原因,师范院校选用的教材与当今中学语文教育脱节,直接导致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困惑,而且会加速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差异。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对现当代语文教学进行多方面阐释,让学生把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体系,理解两种教学的差异性。师范院校教师不能轻视中学语文的教学难度,对中学语文的解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对文本的浅阅读。高等师范院校应在现当代文学 教学 方法 上与中学语文教学接轨,如今,为了加强现当代文学教育,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关于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却不多,高等师范院校对中学语文和大学现当代文学的衔接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认为,想让中学语文与大学现当代文学教育紧密相连,必须改变当今中学语文课堂对知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教育者应学习和运用科学先进教学理念,对中学生实现性化教学,增加其创造性。在电子时代中,应注重中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文本分析能力。 三、结论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现当代文学教育者,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回归文学、注重个体、学会审美并提升自身的文学性,在抽象的文字中,去体味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思想和审美境界。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们个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学习的,大师们的精神烙刻在他们充满个性魅力的文字当中,需要大学生自己品读,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说,现当代文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出充满思想的当代文明青年,大学教育工作者切忌将现当代文学课程当作是对学生的教化和强制的学习任务,否则必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 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大学语文教学与民族预科素质教育》 一、大学语文的现状与加强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语文虽然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外语学习和等级考试中,个人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的考分很高,但不具备高尚的情操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缺乏责任感,有些人逐渐丧失人文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格尊严。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一些学生只是在临近考试时才开始突击,考试结束后,没有多少学生向学习外语或其他课程一样勤奋苦读,想当然地认为母语学习不用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最终也能有个理想成绩。在考核评价方面也主要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评价的重心侧重于笔答试卷,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即担负素质教育的重任。民族预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较高人文素质的一年级大学生。如果不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加以考核评价,势必会影响民族预科教育的质量。鉴于此,大学语文教学亟待加强素质教育问题。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正确把握民族教育自身的特有规律,把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科学稳健的发展之路。有人说“世界贫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在导致民族地区落后的原因中,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必须把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民族振兴、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和团结进步的高度上来认识,要把民族教育从单纯的应试转变到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大学语文课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全面提高民族预科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教育名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可见,教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应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科优势,注重挖掘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促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思路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中特殊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同样不可忽视素质教育。但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已成为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新课题。而大学语文课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对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依据现有教材读本《大学语文》(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修订本〉)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分主题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如“理想”“爱国”“学习”“修身”等主题,可以结合孔子的《论语》、陶渊明《归园田居》、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教材内容选取可对学生进行修身、做人、学习等方面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读者》《青年文摘》等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中选取适合的 文章 进行研读、讨论,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创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语文教学改革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延伸课内外教育,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和喜欢的城市进行课外的精神的陶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群众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另外,在课上编成 语文学习 小组(五人为一个小组),主要进行讨论与课后实践。如学习小组到“七三一”部队遗址观看之后进行“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民族,不辱使命”,“中国梦,振兴大中华”等话题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营造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课题氛围,形成预习、阅读、实践、讨论等环节的教学模式,老师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让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三)优化考核评价办法 大学语文的成绩考核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风向标,对教育目标会产生直接影响。以往的考试主要以期末闭卷的形式为主,考试内容也局限于传统试题模式,难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重视期末一张试卷,缺少对学生平时的考核环节。为了全面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应加强学生平时学习考核,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出现整齐划一的具有标准答案式的考试类型,多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成绩评价问题实行课上和课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且创建独特的大学语文考核模式,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民族预科素质全面提高。 (四)营造民族文化环境 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宣传,陶冶审美情趣,立足教育长远规划。大学语文不只是要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的主导功能和作用,发挥大学语文学科优势,建立素质教育考核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助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探索并实践这一目标需要不懈的努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关系到国家进步与发展。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在品质,从而增强个人素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 学习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个人的尊严和使命感。对于促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来说,大学语文教育责无旁贷,通过独特的大学语文教学,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得体的教学方法,有效推进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提高。 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建设的主 渠道 ,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实效性就成为贯穿大学语文始终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具有经典性与文学性,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实效性的着眼点应放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而新媒体的兴起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途径与手段。 一、微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流平台。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要适应这一发展,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将微信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引进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一,微信教学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产物。用微信教学主要是指利用微信这个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这种传媒形式比较时尚、便捷、迅速,随着大学生对智能手机利用率的上升,微信已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私下玩手机现象与日俱增,如果进行教学改革,正确引导学生并将其用于教学中则至为重要。 第二,微信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研讨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的结束就意味着研讨的结束,对知识的运用微乎其微,即使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很难在每一个学生中实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大打折扣。而学生借助微信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真正实现全员参与。此外,传统教学中由于资源有限,课堂中遇到新的未知无法即时解决,教学资源也无法实现即时分享。在微信教学中,不但能够轻松分享教学资源,还能进行关注、讨论、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与丰富。 第三,微信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涵盖大量的信息,但是学生是否能接受,“消化”得如何则因人而异。采用微信这种现代教学元素,将其整合并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之中,既能使 传统文化 在当今高校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复兴”,更能以此为契机,创新高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充分发挥高校大学语文文化传承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作用。因此,微信教学不但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方法的改革,而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语文课教育目标、提升大学语文课教学实效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微信教学的特征与应用 (一)微信教学的特征 其一,变一元教学方式变为多元互动教学方式。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有限,即使采用研讨式、座谈式等方式也很难实现全方位的互动。而通过微信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搭建对话的平台,学生通过发微信形式参与其中,不但能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而且能实现外界与师(生)的互动。 其二,变限制性教学特点为无限性的教学方式。课堂的结束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课程的终结意味着教学的终结。有了微信教学方式的加入,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的微信平台继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还可以继续学习、相互研讨,进而达到长期学习,实现教学的无限性。 其三,变不可复原的教学方式为可复原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方式,教师授课结束,声音停止传播,授课的内容无法不可复原(录音、视频等特殊情况除外)。微信教学的介入,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可以继续传播,可以复制、转发、存储等,可以长期保存,即使错过还可以回览,真正做到“想看就看”“想学就学”“想学就有”的可复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微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微信平台推介教学资源 传统的学习资源推介主要有两种方式,邮箱和专业的教学平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前者存在学生查阅滞后的弊端,而后者则存在成本高、权限有限等诸多问题,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一点对多点的信息推送与后台管理应用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移动学习的入口,学生在此可以下载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消息等五种消息类型。如果学生有新的需要,教师可以在服务器的后台查到学生的邮箱或者账号,可以即时推送资料。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喜欢体验新鲜事物、移动网络使用多、喜欢在平台交流。微信平台的介入,使教学资源实现即时推送,学生即时关注,方便快捷,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共享,使大学生喜欢上大学语文,为自主探究与互动学习奠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交互式教学 运用微信手段进行教学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互动,进行交互式教学。不同于QQ、微信等平台,微信公众号可以与其关注者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管理公众平台实现强化师生联系的目的。同一个教学班级或者课程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可以将微信教学贯穿全过程。 在教学前,教师将教授的题目或者讨论的题目发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方便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所讲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在讲授《庄子?逍遥游》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留思考题让学生事前预热,让学生查找有关庄子其人和《庄子》一书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或者微信群中互动的形式将学生查找整理的资料进行肯定、补充与完善,然后再课堂上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在讲授过程中,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大班额教学中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可以对某个人的观点进行反馈与评价,学生还可以对老师的反馈进行发问与质疑,进行思想与观点的深度交流与碰撞,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授完毕后,针对课堂中未尽事宜和课程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再度讨论。课程虽然结束,但是讨论还在继续,继续进行着交流,大大延长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微信教学能实时把握学生动态,针对交流中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能给予适时关注并进行深入研讨。教师对自己不熟悉或模棱两可的内容能给予及时关注,及时查找资料丰富所学,同时对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适时调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构建大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平台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将所有的内容教授完毕是不可能的、极不现实的。而微信平台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授在这个微信平台中,安排学习内容、共享教学资源、进行师生沟通、网络课程学习等板块,学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能进行监控,督促完成自主学习课程。 4.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考核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最终考核主要是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学生通过临阵磨枪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蒙混过关。考查更有失规范性,往往采用提交小文章的形式,更容易导致学生通过上网拼凑、剽窃等方式应付了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很好地检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然而,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考核则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在微信平台上,师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习效果,将讨论作为最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每一节课评选出最佳贡献者与最佳参与者进行量化,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将不参与和不积极主动的学生适时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督促学习,提高主动性。 三、当前微信教学面临的困境 第一,碎片化传播是微信教学最大的瓶颈。虽然微信在补充传统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作用,但承载的信息量毕竟有限,导致碎片化的传播效果。在微信群讨论过程中,特别是人数众多,如果不及时关注,由于信息滚动过快而忽视重要信息。正因为如此,微信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第二,微信教学容易导致语言不够规范。由于微信的使用人群都是年轻人,微信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或者随意发表言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讨论的内容,适时进行反馈,还要留意学生的言论,对随意语言进行规范并及时制止。 第三,微信教学受学校网络环境的影响。如果学生单纯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进行互动未免成本太大,特别是一些视频进行共享的时候,还要考虑网络环境。有的学校已经 无线网络 全覆盖,这样对于这种教学就极为便利。如果没有则只能选择有无线网络的环境才能进行微信教学。 第四,微信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私人聊天。微信群的人多,容易导致学生对同班同学或者陌生的人(其他班级不认识的同学)进行私聊,而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总之,大学语文是一门理论性和鉴赏性很强的学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备很好的网络操作能力,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只要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会大学语文的精髓,丰富教学的内容与鉴赏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素养,就能发挥作用。因此,微信教学在大学语文或者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语文总结 3.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 4.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总结 5. 浅析大学语文教育的传统文化

281 评论

劳伦斯仿古砖

语文是我国 教育 工作的重点,但是大学的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难点。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大学语文论文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改变语文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的唯一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语文学习; 教学 方法 ;提高效果

一、注入新的内容,突破课堂局限

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贯穿无穷的知识呢?为此,我们通过布置学生 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资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博的土地上。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 热点 话题,还积极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 优秀 作文 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使语文教学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45分钟,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苏州园林》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介绍、评论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样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欣赏园林艺术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有的写了有关园林的 日记 ,有的把自己查找的图片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 手抄报 进行展示的。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45分钟来衡量的。

二、整合其他学科,改善知识结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语文这门学科也不是孤立、自成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把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使我们的学生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去学习其他学科,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各种实践的机会。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可以调动学生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光学知识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解释花儿这样红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是综合运用 语文知识 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包含着语言文字的应用实践,它们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三、深入 社会实践 ,拓宽学生视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我们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潜滋暗长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极开展“体验・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很好的机会。如体验在农村的实践活动,金秋时节带学生去田野拾稻穗。那金黄的稻浪犹如一张宽阔的地毯,辛勤劳动的农民,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使学生无比兴奋。大家比赛谁拾的稻穗多,谁拾的稻穗少,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当大家满载而归回到学校时,仍然抑制不住那种“丰收”后的喜悦,再问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怎么拾的,谁的多,谁的少,也有的学生感悟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碰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当把这次活动再现于作文中时,学生自然不会无话可说了,好词妙句是层出不穷。

四、引领阅读天地,提供生活素材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通过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给足读书的时间,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举办读书沙龙,交流 读书心得 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通过课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 经验 ,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所以,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我们通过让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课前,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北京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像以前的教学一样,只是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听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是很难感觉到首都北京的雄伟壮丽的。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首都北京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鸣,笔者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得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教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北京首都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壮观,也是孩子们渴望一睹为快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笔者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了升旗、阅兵仪式的录像片断。国旗班战士优良的作风、雄壮的国歌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还有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观看后,笔者让他们 说说 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说想到了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有的说想到了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的辛苦,有的说自己将来也要为国争光……这一节课,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学生还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搜集、分析、处理所给的相关资料。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的过程。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吧!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吧!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阐述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具体 措施 。

关键词:职中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钥匙,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个人追求不高,在思想上又重专业实践、轻 文化 理论。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如何才能引起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灵活、科学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所谓“听讲”,就是学生听老师讲,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个错误认识。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关键就要靠课堂45分钟。有的老师一味追求理性化,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解剖成几块,无非是什么时代背景、段落结构、思想意义、写作方法、艺术特色等老套路,结果就是把教参搬上了黑板。有的老师教学方法较单调,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讲,间或提几个问题,也是最简单的“是不是”“好不好”之类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如今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上,但一些老师只是将其当作作秀或板书的替代,让多媒体教学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自己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系统地表达了自主学习的思想。他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讲课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来。例如在讲话剧《雷雨》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自己扮演剧中的角色,以此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讲《项链》一课,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同学们的意见分成两派,都希望说服对方,笔者就让学生当场 辩论 ;在讲授 散文 《黄鹂》时,笔者让学生开展散文朗诵比赛;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单凭书面文字,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课文情节的电视剧视频,并设置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先观看再讨论。同学们有了兴趣,“听”的效率自然提高了。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技巧。这一点对职中学生较普中学生更为重要。除了求职 面试 ,职中学生一进入社会就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因此职中 语文教材 四册书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但是相当一部分职中生语言组织能力弱,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突破口之一,也是职中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我们要培养学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求职还是与人打交道,普通话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般说来普通话水平在小学阶段已基本定型,但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长,高中阶段还是有相当大的可塑性的,尤其是语言环境对提高普通话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要求同学之间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相互监督,共同提高,长此以往,不但提高了普通话水平,还规范了文明用语。二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习,积累言语资源。美国社会语言学家A·赫德森说:“应用它(语言)的有关规则或技巧绝大部分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留心倾听。例如观看电视中的一些访谈节目、记者招待会等等,让学生加以观察、学习,从中汲取鲜活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话语,掌握一定的技巧。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利用每堂课的前3分钟,让学生进行 自我介绍 、自我举荐等;还可以结合教材上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举行小型 故事 会、演讲会、 辩论会 、诗歌朗诵等以“说”为主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等,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怕上语文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说”、不会“说”。如果教师能把这一问题解决好,让学生从“说不好”到“说不停”,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语文课感兴趣。

三、广泛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提高其语文素质也有重要意义。尤其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思想和生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读什么样的课外书籍,如何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在“读书改变命运”的大气候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就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但是知易行难,相当一部分职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职中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轻松了很多,很多学生放学后看书的时间多了,但看的还是“口袋书”“动漫报”,聊的总是“明星八卦”,读书趣味狭窄,品位不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笔者每学期都结合教材给学生开列书单。例如高一第一册书主要是诗歌、散文、小说、 议论文 的教学,笔者给学生开列的书单是:《徐志摩诗集》《朱自清散文选》《鲁迅杂文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等。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感受:书是读了不少,但过眼就忘,作用不大。笔者告诉学生,阅读书籍要能“静心”,也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心无旁骛;看到 好词好句 要会“留心”,阅读时要将书中的好词好句加圈点、作记号,加深印象;咬文嚼字要存“慧心”,阅读时要善于从中 总结 ,获得感悟;读书学文要有“恒心”,读书要有长久计划,持之以恒。如果能做到这四有“心”人,定会气质日渐芳华,写作如有神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到读后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创新,提高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四、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把题目及要求一布置,就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得甚是随意、无序,导致学生的写作较为被动。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只有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实用文体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职中生来讲,实用文体写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最简单的 请假条 、留言条教起,到 申请书 、求职信,再到合同、调查 报告 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实用文体的有关知识,直到会写为止。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从内心深处对语文课感兴趣。其次,化整为零,加强片段作文的练习。片段作文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不同体裁片段的练习,掌握写作技巧,提高遣词 造句 的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几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把生活体验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开拓更为广阔的途径。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真正提高职中学生语文素质,这对职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关系着人们工作、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每一个教育阶段都将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来进行教学,可见语文在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学语文一直是作为基础公共学科存在的,它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语文又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在人们的职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是现代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1 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富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学素材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大学生语文教材中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 典故 格言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汉民族 思维方式 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汉语的领悟能力,提升综合文化水平。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和消极思想,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也不坚定,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念。学校通过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将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是因为现代高等教育语文教材当中更多的涵盖了我国 传统文化 、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富有教育特色的文学知识,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基本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得到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但是其工具性和基础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播上,语文既是个人思维和想象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基础工具。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在应用到语文知识的时候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的请假条、申请书等都不能规范书写,更不要说更高难度的应用性文书写作,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巩固其工具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深化写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大学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素养。大学生处于学习和就业的过渡阶段,因此必须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普遍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的道德习惯。在大学中开设语文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经过高等教育改革,大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对文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大学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素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提升道德修养,进而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

2 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素质培养作用的途径

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要想切实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相联系,加强语文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竞赛活动。学校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参赛活动项目的设计,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合作、总结评比等具体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使得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的组织过程中,要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充分融合,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可以开设语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加强实践,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学习当中收获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强化职业道德素质,锻炼专业能力,进而完善自我。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语论文题目大小写

    首字母应该大写。 英文文章中并没有”经济术语的每个首字母都一定要大写或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一定要大写“这样的硬性要求,通常有”专有名词“(例如:星球、国家、地区、

    十四不是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回答如下: 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

    娜娜nanc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小学语文作文论文题目大全

    面对新世纪,教学雪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教科书也与时代同步,作文题类中出现了想象作文。 这是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从未接触过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新的形象。它是作者超

    开开`心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大学语文小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24678happ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学小学语文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养鱼的老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