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6

刺猬小姐最女王
首页 > 学术论文 >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写作角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y一只鱼

已采纳

应该是情景交一吧,这篇文章的确有难度,以致于以前的人误以为是一篇记录瓦尔登湖自然的文章,我只能说到这了,具体的,自己思维风暴一下吧

274 评论

狂睡不醒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328 评论

黑眼圈砸死你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生存制造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与奴役自然,称霸自然。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轻轻地从正面翻转到了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笑傲称霸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和欲求,少一些索取,又怎会遭受这些戏剧性的嘲弄与惩罚呢?有一句公益广告词说:保护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在想,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什么真理?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亨利·戴给·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富勒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在受全家资助读完哈佛大学后,梭罗没有醉心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事业,而是开始了一个大地漫游者的漂泊生涯。1845年到1847年间,他独自一个幽居在瓦尔登湖畔的自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哈丁(Walter Harding)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正因为此,它也是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174 评论

活着的梦想

<<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 1846年2月4日,梭罗按计划前去康科德城(Concord)讲课,题目是“关于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 is Works)。讲课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要求主讲人谈谈自己在林中的生活,相对而言他们似乎对这个更感兴趣。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梭罗准备了一个“我自己的历史”(Th e History of Myself)的课题,在当月10日开讲。没想到听众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他在下一周的课程上再讲一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听讲。受这次讲座的启发,梭罗将自己讲课提纲加以整理,又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写作,终于完成了Walden,or Life in Woods(《瓦尔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记》)这部传世的名著。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这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经出现了将近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作者有生之年里这部书一直被认为是模仿之作,而且还倍受冷遇。初版的2000册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卖完。直到作者去逝以后,这本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评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梭罗的思想意义才被我们认识到。1817年 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规》(Dial)写稿,其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和《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 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传的这种依靠个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有时候为了得到极其微薄的生活费用,才偶尔离开村子到父亲的铅笔厂工作一些日子。梭罗卒于1862年5月6日,时年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纪录。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列克河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使之更加完美。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

246 评论

吊炸天1234

关于《瓦尔登湖》,我是从一个读书视频号上知道的。视频里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引用的书中的一段话:‘不管你的生活如何低劣,如何平庸,你都必须要勇敢的面对它,认认真真的生活;千万不能躲避它,也不可以对它进行诅咒。其实,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而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段话是出自书里,直到我在书中读到了它。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情节让我联想到了一部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荒野生存》,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温一下电影来确认一下。果然我很快就在电影里找到了这本书,而且整个故事也跟这本书有着莫大的联系,这是我之前看电影时所没有察觉的。很奇怪,我几乎忘了电影的具体内容,但拿起这本书才读了没多久,这部电影就跳了出来。       故事里面的男主厌倦了物欲横流的社会,选择一个人到荒野生存,烧掉了身上所有的现金,一个人到森林里生活。只不过男主最后死在了森林里,作为一个独行侠他是走出去了,但他没有走到头,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作为一部电影这结果又是成功的。这些只是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对这电影的残存印象。而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这电影里有个瑕疵,就是男主因为饥饿,误食了有毒的植物,导致死亡。男主分明是有能力在现有的环境里找到食物的,这么安排显然太过刻意了。哪怕是安排被一条毒蛇咬死,或者是安排他无意将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植物弄错了,而其中一种是有毒的,此时只需一个特写的镜头就够了。这既然是个意外,要么足够突然,要么足够自然。电影里对这看似突如其来的意外,男主是表示出恐惧的,他不想就这么死掉,他不止一次的提到了《瓦尔登湖》这本书,那么他的终点就应该像书里写的一样,去体验更多不同的生活,而并非一直这么流浪下去。事实上他也是这么打算,不然就不会给那个女孩留地址,让她记得给自己写信,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看到,但他告诉女孩肯定会回去的。还有那个孤独的老者,让他不要走,留下来做自己的义子。他也动心了,但他并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留下了一句话:等我回来的时候再说。       再回到这本书,在读的过程里,感觉整本书都写满了平凡二字,作者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在验证着一个观点:“在只需维持着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下,一样可以获得足够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比富足得人还要多得多。而且,幸福不一定要强烈,但必须与生命同长”。很奇怪,明明作者的房子建在了荒野之上,湖畔之侧。仿佛是孤独的一种具象化,按说这样的孤独更需要别人的帮助才对,但似乎并非如此,文中这间屋子帮助过的人要远比帮助过屋子的人要多得多,不止是数量上,质量上也是远远超出的。那些躲雨的人、躲避寒冷的采冰人、那些哲学家、甚至路人都无不主动的接受了那所屋子给予他们的帮助。文中有一段描写慈善的文字:“善良行为既不能是局部的,也不能是短暂的,而应该是长久的,不断的,足量的。不需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并且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可以将万恶掩盖。”恐怕当初作者也没有想到修建这间屋子的时候,会给这么多人带来帮助和温暖。这些都不过是他无意识的行为,他也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意外到访打扰到他的安静生活而恼羞成怒。他还认为做好事就应该受到赞扬。这让我忽然就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里的一段对话。一个身背罪孽的人为了赎罪做了很多好事,而被世人察觉,当有人想要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对来人说了一句韩愈的话:“足乎矣,无待于外之谓徳。”可拜访他的人反驳道:“我明白韩愈先生的意思,做好事,说出来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可如果这条路上没有人再走的话,这条路也会没了的”。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最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之所以在公车上给人主动让座,并非出于我高尚的品质,而且事实上我也并没有高尚的品质;而是想,在将来我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我当初的举动影响到了某些人,或许他们主动的帮助是出于高尚的品质,或许是跟我一样出于有所回报,那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和更多的人都得到了帮助,也影响了更多的人这就够了。       作者在书中一直在反复说明着物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阻碍,尤其是精神上的阻碍,物欲也并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本质。正如书中写到:“人为了能够租下一只更为豪华、更大的箱子而烦恼,直到死亡,而他们在小小的箱子中并不会因为寒冷而被冻死”。物欲只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升级,却并不能让你的生命得到升华。 而当我读到:“农业曾经是一种很高尚的艺术,但是我们对它的态度却随意乱来,漠不关心,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得到田园和丰收”时,我似乎第一次参透了作者的心思,停下来做了记录:“忽然,一个想法冲入我的脑海,人们都说促使人类进步的是智慧,如果真是那样,智慧最大限度的给予了人类的贪婪”。而后面的文字也验证了我的想法跟作者是不谋而合的。第一次被自己惊艳到了。       面对平凡的生活,作者堪称做到了极致。仿佛身为读者的我变成了湖畔那所从不上锁的木屋,见证着作者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也见证了四季更迭的瓦尔登湖,甚至更远的费林特湖我也能在作者伏案写作时偷偷游历一番。作者对瓦尔登湖周边的描写无不透露出作者极简的平凡和细腻。湖水的每次涨落,持续时间,以及湖水涨落对岸边的变化,尤其是那棵因为水位下降而露出水面折断了的松树;冬天封冻的时间,冰层的厚度以及颜色,还有夹在冰层中间变成透镜的气泡,以及完全化冻的时间,都是极具平凡的事情,却每样都历历在目,这样的描写在文书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我读到这些的时候也是觉得平平无奇。但读完发现这篇幅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仰。我曾经只是出于好奇记录了近几年来的第一声春雷是什么时候奏响的,就引来了身边人的惊讶。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无不被作者的平凡生活打动。如果你不曾在平凡的日子里观察一件很平凡的事情并且记录的话,是很难体会到作者面对平凡的生活时是怎样的心境的。       在书中《种豆》一篇里作者写到:“我告诉自己,下个夏天我用不着这么勤奋拼命去种豆种玉米了,而要种植真理、诚恳、信心、朴素等种子,倘若这些种子还没有丢的话”。我并非是一个主动阅读的人,这很显然,但我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这似乎有点矛盾。当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一颗种子,已经被人播种在知识的土壤里,直到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发芽了。而且我还看到了将我播种下的那个人。而我决定写下这段文字,并非是当初被播种时那人冲着土壤里的我喃喃细语道:“快点发芽吧,慢慢长大吧,然后开花结果”。我既然是一颗种子,而且已然发芽了,我会长大,开花结果,不是因为她的期待,而是出于我的意愿必然的长大,开花和结果。而她的喃喃细语并非毫无意义,犹如整个过程里充沛的雨水,阳光以及养分一般,能促使我结出的果实更加的丰厚和清甜。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瓦尔登湖论文研究角度

    瓦尔登湖答案 水颜色特点 作者从4个角度,来写的:1.从山顶看,是蓝色。2.湖边:细沙浅水处,黄澄澄的;再远一点,淡绿;愈远愈深;最远处,黛绿。3.在阳光映衬下

    亲切的海沫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瓦尔登湖论文开题报告独特生活观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人文感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

    Megumi204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瓦尔登湖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

    robert872750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瓦尔登湖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

    珊珊来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写作角度

    应该是情景交一吧,这篇文章的确有难度,以致于以前的人误以为是一篇记录瓦尔登湖自然的文章,我只能说到这了,具体的,自己思维风暴一下吧

    刺猬小姐最女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