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5

森源实木家具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一论文心理模板范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基先生Wiki

已采纳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320 评论

馨怡FANG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发展有着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 范文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内容摘要】

本文以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对长春大学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对比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特殊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认识还不够深刻,情绪丰富且不稳定,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从父母包办代替的生活走向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他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同时,大学阶段也是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当个体遇到内心困惑时,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家人或者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难免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问题特点,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对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大学3,681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施测3,681人,有效测试3,644人,有效率为;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汉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专业学生1,318人,文科专业学生465人,艺术专业学生339人,综合专业学生1,522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该量表共90个题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等方面)十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即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严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三、调查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各学院心理辅导员担任主试,通过心理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六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恐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在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敌对因子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以下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理工专业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四个因子得分中高于文科专业学生,其中敌对因子分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因子得分高于文科专业学生。

五、分析与讨论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总体来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而已有相关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较多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还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这个结果可能与样本选择和被试测试的认真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结果表现出了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长久以来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就是坚强、勇敢、有责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对困难时,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闭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这与我国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趋于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无显著差异。另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与 文化 熏陶,所以样本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如果对至今仍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被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已有研究多认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症状较多,且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理科学生,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理科生的心理症状较文科生多且明显,可能因为理科生与文科生相比,较不善于表达,性格多偏于内向,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一般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所以较易形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另外,本研究中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生明显,可能是因为多数艺术专业学生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通过学习艺术考上大学,此类学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时的叛逆青年,所以导致艺术生整体测试结果的敌对症状较高。

【参考文献】

[1]崔爱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

[2]冯文静,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

[3]胡发军,张庆林.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张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

[5]马俊,王伟,郭彩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6]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7]王晓丽,周晓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校园心理,2015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快速膨胀,各种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与教师同学相处、与父母相处及与社会相处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限制了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为高职学生消除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能使大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但是只有结合心理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心理建设,才能使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战,而这些素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2.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发和创新的基础,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而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发挥,使学生集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自己角色变换,提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在校园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当前,很多高职高校尚没有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仅仅设置“心理咨询室”,轮流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专业程度不够,并且缺乏规范的心理咨询流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机构,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并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中,向全校学生宣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活泼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喜欢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人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能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发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举办一些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爱心帮助老人、植树种草等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行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从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绍学生加入到企业实习中,多多增加社会工作 经验 ,学习社会 人际交往 的 方法 与诀窍,帮助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焦虑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课

开设专业心理咨询室知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校,应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讲解中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开设课程。例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课程,很多学生从高中走出校园之后,不明白如何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固执和盲目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消极、迷茫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使大学生明确恋爱的目标,并找到适合的方法,理智地去进行恋爱,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提升,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拥有幸福、顺利、成功的人生,我们应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耐心,从而走上顺利的人生道路。

3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的模板范文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

    冷夜寒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心理论文模板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

    叶子晓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模板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 ,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

    艾米tianti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学心理健康论文模板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

    喝茶的樱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大一论文心理模板范文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

    森源实木家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