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8

蓝水晶朵朵
首页 > 学术论文 > 分离焦虑症的论文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宇宙88888888

已采纳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艾米莉·狄金森

人人都渴望爱情,有些人想要陪伴,有些寻找依靠。在一段刚好的感情里,双方地位平等,互相信任,帮助成长。可是世间哪有那么多刚刚好呢?

大多数的我们在感情中都曾深陷于情感“不对等”的状态,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段感情没有必要再走下去了,因此提了分手。回忆起刚分手的那段时光,你是否久久不能释怀?是不是一直感到痛苦?也许你曾经想过改变现状,是否又因不舍而使得一段已经破裂的感情反反复复?

分手为什么会让人难过

如果寻找爱是人生的主旋律,那么分手也是。

分手,是一次自我抽离,更是一次重生。你舍弃的不止是爱情,可能同时也失去了一位好友,一个家人,又或者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固定的生活状态。物体有惯性,其实人也有。

当你习惯一个人,固定在某一种状态时,维持安稳的关系就成为了重点。

可是,某个瞬间,你从两个人突然变成了一个人。一切那么的猝不及防,让你变的手足无措。

某天下班回家,当你满肚子委屈想要倾诉时,你发现家里的空气都结了冰,身边空无一人。这时,你才意识到曾经这个时候,随时有个ta可以听你的叽叽喳喳,安抚你的小情绪。可是这一切突然都消失了。

曾经拥有一段稳定感情的你,突如其来的失去,让你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而这种落差感,会让更多的负面情绪轻易地突破理智的最后一丝防线。 你很可能会在分手后的日子里反复经历突然的崩溃、大哭、失望、沮丧或者愤怒等情绪。 而分离焦虑很可能是分手后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分离焦虑是什么?

分离焦虑症(SAD;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常见于3岁前的婴儿和小孩,但也多发在“当个体对家庭或其他个体具有强烈的情感依赖”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身上。

其本质是由于分离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以及对孤独感的过度担心。 长期处于亲近感低或者过于严格,专制家庭环境(例如父母吵架、分居、离婚等)的孩子,往往是分离焦虑症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当某人在童年时期患有分离焦虑症时,那么成年后他有极高的机率率持续这种焦虑心理,并严重影响生活日常。同时,分离焦虑症很可能引起恶心、头痛、咽喉痛等身体症状,往往也伴随着惊恐发作,恐慌症和其他泛焦虑症。

2018年,A·Rochaun Meadows-Fernandez教授在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明,拥有分离焦虑的人,在一段感情里,往往会表现出专横的倾向,他们想要随时知道配偶在哪里。

根据美国DSM-5(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以下几种症状可以被初步诊断为有分离焦虑的倾向:

1. 在远离亲人或爱人时表现出极度悲伤或难以集中注意力。

2. 毫无根据地担心恋人被绑架或受到致命伤害。

3. 以极端的方式避免分离场景。

4. 常常表现出对孤独的恐惧。

5. 与恋人分分离前,分离期间,分离后出现的行为或躯体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请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与泛指焦虑症的区别

分离性焦虑是焦虑症一种。根据2006年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显示,分离焦虑障碍在所有焦虑障碍中占比将近50%。泛指焦虑症往往源于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正常情绪。与泛焦虑症不同的是, 分离障碍是在真实情景或者想象情境下与依恋对象离别时的异常反应,严重干扰了日常活动,这会造成成年期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者孤立(如经历婚姻冲突或保持单身)。 不仅如此,分离焦虑是一种被动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的情绪被伴侣的行为所支配”,而泛焦虑普遍源于“自我担心”。

情绪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想要缓解分手症状,我们必须学会减少分离焦虑,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应对方式。

分手后的“分离焦虑”该如何应对?

1. 找一个好的聆听者,分享你的感受,多倾诉。

2. 不要一直待在让你感到难过的地方。与朋友和家人更多的互动,比如旅行。

3. 当面临分离焦虑时,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停止继续联想分离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想象一个让自己放松的场景。

4. 把分手当成契机,从头开始,提高自己。比如,开始健身,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在此也提醒大家:“号上海警方抓获69名情感挽回大师,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500余起,涉案金额700余万元。”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仅依靠网络的情感挽回服务,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曾经的这段关系。

生活可能远比想象中委屈,但是你也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愿你是一颗糖果都能收买的小女孩,也是一座金山换不回的女英雄!

341 评论

冰雪皑皑

开学了,我们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入园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其实也是好事一桩,它代表着孩子和我们有着非常健康的安全型依恋关系。不过,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也很重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入园分离焦虑的破解大法吧。一起来看:我们也有分离焦虑静下来想一想,得了焦虑症的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同样也有:一会儿担心孩子会得病,一会儿又担心入园物资没有准备齐。从早到晚,整个人都是毛毛躁躁的,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爆炸,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了!这就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哦,它有着极强的传染性,还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哦。所以想要孩子摆脱焦虑感前,得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行呀!荐书—最搞笑的《小猪菲奥娜的重要一天》开学的日子到了,菲奥娜也有了变化!不过,她不是变得焦虑,而是变得异常兴奋。而她的爸妈呢?却变得愁眉不展,吃不下睡不着,得了严重的“入园分离焦虑症”。读着这本书,各位同样面临入园焦虑的粑粑麻麻一定很有共鸣——这不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么!最后,看到菲奥娜安然无恙地度过了第一天后,爸妈那颗焦灼的心才得以平静下来。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分离”的爱。就像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说的,“我们最好既能允许孩子尽情缠着自己,又能同意孩子随时离开。”所以,为了让焦虑不要变得更灼人,在入园前的分别要干脆一些、坚决一些才是。去了又返,反而会让宝宝的心更难受哦!因为,这是一场成长的分离。接纳和肯定孩子的情绪孩子与父母分离,一人到陌生环境里去,必然会有焦虑。所以当孩子不自觉哭闹时,爸妈多一份耐心和理解才是。这份接纳,不会让孩子变得软弱,反而会让他们变得更勇敢噢!荐书—教我们共情的《我好担心》《我好担心》里的鼠妹小莉总是每日每夜、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在游乐场,她担心链子太旧。过生日时,她担心蛋糕不够吃。上了幼儿园后,她的担心更多了。她担心没有小朋友带布娃娃,担心找不到厕所,担心会忍不住哭了。她真的很担心……这本绘本说出了孩子内心的种种担忧,使得他们的情绪得到了肯定和接纳,以及释放。这对他们适应新环境,很有帮助。因为每一个被肯定的瞬间,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给他一个随身携带的“爱”分离焦虑主要是最爱的人不在身边。这时,如果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口袋里的妈妈,一份随身携带的“爱”,那么这无疑就是一种最好的安慰。就像这个浣熊妈妈——荐书—最温暖最神奇的《魔法亲亲》浣熊妈妈在小浣熊奇奇的手心里印下一个吻,并告诉他这个吻就是妈妈,不管去到哪里,都不会离开,永远陪着他。这就是一个会走的定心丸。和它相同的,还有一本《存起来的吻》,读过后也很温馨~看你喜欢哪种画风,就挑那本即可。谁去接?何时去接?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要告诉孩子,“谁会去接他,何时去接他”。这是一个约定,为了让他知道,分别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又可以在一起了!荐书—妈妈放学篇《妈妈来了……》丽兹的妈妈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她不是在找眼镜,就是在找忘在门上的钥匙,或是落在面包店里的钱包。甚至连烤箱里的肉,她都会忘记。就是因为这样,丽兹开学后总是坐立不安,无精打采,老师上课讲的话,她好像都听不到似的。她一直一直都在担心,粗心的妈妈总有一天会忘记来接她。终于到最后,丽兹妈妈还是忘记了!不过,放心吧,她忘记的其实是“亲爱的……真抱歉,我们没法去面包店给你买点心了。我找不到钱包了……”就像丽兹妈妈说的“我永远、永远、永远,都不会忘了去学校接你的。你是我最最心爱的小宝贝呀!”这样甜蜜蜜的话,不妨多说给孩子听一听!有妈妈放学篇,自然也有爸爸放学篇——《长腿爸爸》。书里,爸爸和孩子马修的一问一答,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童言稚语的天真,也同时展现出了父亲和孩子之间浓厚的亲情和爱意。小提醒:我们在和孩子说何时去接他时,不能单单说几点钟,因为他们还没有非常好的时间概念,还要用一个他所能理解的参照物来和他做约定,比如放学铃声、和老师说完明天见等。最后,就像纪伯伦的诗里所写: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当孩子踏出他成长的每一步时,世界都会向他展现更多的精彩!我们所做的,就是允许他们随时离开。入园第一步,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向前进!

236 评论

W了然于心

幼儿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如下:

一、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原因

1.分离焦虑表现。因为小班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他们从完全生活在家庭环境到家庭、幼儿园两点一线,入园时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有的孩子哭着闹着,甚至抱着爸爸妈妈的腿也不肯进园;有的进园之后闷闷不乐,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也有的孩子就盼着每天早点放学。

2.原因分析。学前阶段幼儿有着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其中小班阶段尤为强烈。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初离父母心理不适应。在上小班之前,有些孩子经过了托班的过渡,分离焦虑症状要轻一些。大部分幼儿没有经过托班,他们属于初次离开父母,进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离开了父母的呵护,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心理上有着较强的不适应性。

二是对幼儿园有恐惧心理。在进入幼儿园学生生活之前,有些家长经常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他送到幼儿园去。

当孩子们真的到幼儿园学习生活时,过去一些类似的话语会在他们的心底产生阴影,不知不觉中对幼儿园有排斥的心理反应,对进入幼儿园学习有着恐惧心理,更加不愿离开父母。

三是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有些孩子刚开始进入幼儿园时,分离焦虑情绪还不太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新的环境,学习生活适应能力较差,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入到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人群。与此相对应的,更加怀念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不知不觉中加剧了分离消极情绪。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分离焦虑论文研究方法

    国内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有关的108篇学术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国内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研究存在研究内容

    小企99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老年焦虑症研究论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也频频发生,而焦虑症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患病率最

    sojisubyu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分离焦虑本科毕业论文

    这无疑在暗示他幼儿园是个不安全的地方,上火就是一定的了,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啊,千万不要当孩子面讲出你的担心,只能说幼儿园好: 1.要正确引导?专家们给出以下建议

    魅影幽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分离焦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

    媛姐姐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分离焦虑症的论文文献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艾米莉·狄金森 人人都渴望爱情,有些人想要陪伴,有些寻找依靠。在一段刚好的感情里,双方地位平等,互相信任,帮助成

    蓝水晶朵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