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1

兔几小兔几
首页 > 学术论文 > 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彼岸之澄

已采纳

微生物在宠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 除臭剂 益生菌 摘要: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宠物散发出的异味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微生物除臭技术 微生物除臭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脱臭技术。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达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 生物除臭的发展状况最早利用微生物处理恶臭的报道是1957年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H2S废气”的美国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其中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能降解臭气的微生物种群和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条件、生物吸收剂的成份等。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部分微生物除臭的产品和设备开始运用于治金、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微生物种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开发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对环境除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这可能与有效微生物种群中含有光合细菌群有关。光合细菌作为有益菌群,一方面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改善有机物的分解途径,减少NH3和H2S的释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可利用H2S作氢受体,消耗H2S,从而减轻环境中的恶臭,减少蚊蝇孳生。 微生物法除臭的原理恶臭物质的活性基团一旦氧化,气味就消失。一般认为微生物处理臭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基本上分为三个过程: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传质过程;②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③臭气进入细胞后,在体内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得以去除。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是该过程的限速阶段,可见微生物处于生物脱臭的核心地位。微生物消化吸收恶臭物质后产生的代谢物再作为其他微生物的养料,继续吸收消化,如此循环使恶臭物质逐步降解。真菌生长速度快,形成的菌丝网可有效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适用于难溶性臭气。从微生物除臭的原理可知,微生物除臭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更有利于吸收、分解产生的SO2、H2S、CH4等具恶臭味的有害气体。同时,这些微生物又可以产生无机酸,形成不利于腐败微生物生活的酸性环境,并从根本上降解分解时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1)脱氮除臭生物除氮法的应用较广,处理底物的范围大,产物为氮气,无二次污染。包含硝化反应: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脱氮反应:2NO3+10H++10e=N2+4H2O+2OH— 。硝化细菌可以进行上述生物反应。日本福冈县一机构利用土壤、发酵鸡粪、活性污泥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使鸡舍排出的恶臭气只需停留便可使氨减少到15mg·L-1的低浓度。(2)脱硫除臭光合细菌的脱硫反应为:2H2S+CO2+hv=2S+H2O+[CH20],H2S+2CO2+2H2O+hv= H2SO4+2[CH20];好气微生物的脱硫反应为:2H2S +O2=2H2O+2S,2S+3O2+2H2O=2H2S+O4。发现H2S首先被转化为单质硫,再转化为硫酸且硫酸为主要产物。硫氧化分中性、酸性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化能自养菌是脱除无机硫的主力,但自然界中去除有机硫的菌株极少,多为经变异处理的异养菌,厌养脱硫菌的研究更少。国外从不同生境中分离高效脱硫菌,如日本的研究者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分解甲基醚的氧化硫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测定这种菌对甲基醚的分解是把这种菌吸附在泡沫塑料上,采用填料塔方式的脱臭装置,空塔线速度为·s-1,其对硫化氢、甲基硫醇、甲基硫醚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缺氧条件下,氮与硫的联合去除的反应如下:2H2S+2NO3=SO4+S+N2+ 2H2O,两者因为中和作用吸收会更快。 微生物抗菌除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恶臭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以及各国对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关注,对恶臭的处理研究也日益活跃。虽然微生物脱臭法的历史尚短、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由于其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性和安全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微生物抗菌除臭技术及微生物抗菌除臭剂在研究与应用中的意义及优势如下:(1)纯绿色环保性质。由于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化恶臭为无臭。不含任何化学药品,也不含转基因产品成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代表着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2)处理功效高。运用微生物除臭技术大大增强了其处理污染的功效,与一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比较,微生物除臭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是传统方法的100倍。污染物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剂,可迅速祛除臭味,净化水质,降低COD、BOD5、氨、氮等指标。 (3)适应性更广。微生物除臭技术特别是混菌微生物除臭剂降低微生物生存条件要求,增强适应性,减少过滤,适应多种温度和pH值范围,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4)更有针对性。微生物除臭技术可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环境;并可根据具体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专门研发出针对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5)治理成本最低。微生物除臭技术品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用征地建厂或购买庞大设备,综合治理成本和动态投资成本最低,而治理效果显著。(6)化害为益。以前认为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经微生物除臭制成肥料,如氨和硫酸化合成硫酸铵肥料,其中各种元素可被植物吸收;提高了污泥中有机碳的利用率;而且脱臭微生物大多是土壤中的有益菌群。 (7)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化学产品比较。每种化学产品都是针对性强的产品,当遇有复杂的其他化学基质时,便会失效;使用化学产品之后,在水体中总有化学残留物,它可能带来副作用或新的污染;使用化学产品可掩盖臭味,却不能改变臭味的生成或阻止其散发。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自然分解和在分解过程中的积极生化作用,不会产生上述问题。(8)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生物净化剂相比。微生物除臭技术可以极大祛除臭味,使液体状污物、有机物质迅速新陈代谢,减小固体物质体积,快速净化被污染物质。微生物脱臭法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的设备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廉、管理维护方便等,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由于受研究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微生物脱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①适合于特定恶臭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驯化的方法;②恶臭气体的去除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定量化;③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还需规模化;④对高浓度的恶臭废气、复杂的混合气体处理还有待研究;⑤混菌发酵工艺有待优化。抗菌除臭微生物的种类除臭菌株主要是光合细菌类、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假单胞菌属、链球菌类、酵母菌、丝状真菌以及放线菌类,共计12个属73个种的微生物。现就主要种属的除臭菌简介如下:(1)光合菌群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简称:PSB)属细菌中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本实验室分离到的兼性厌氧菌主要是紫色非硫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红假单胞菌属(Rhoropseudomonas)和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澡类。光合菌群由自养微生物分离而来,具有化害为利的特殊功能,即可将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氨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氨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也可以成为其它有益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因此,随着光合菌群的增殖,其它有益微生物也相应增殖。(2) 乳酸菌群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本实验主要筛选的主要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若干个种。乳酸菌群(嫌气性)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制作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份。乳酸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一般情况下,致病菌如果增加,植物就会衰弱,有害线虫也会急剧增加。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的活动,有害线虫也逐渐消失。(3) 假单胞菌类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到具有很强抗菌除臭能力的一株荧光假单胞杆菌陕西变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ar shanxigensis)。荧光假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定殖于植物根际的优势细菌种群。由于此类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根围,又称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此类细菌以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人工培养、对许多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成为近年来报道最多、最具生防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生防菌。 (4) 酸母菌群酸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菌群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份。(5)放线菌群放线菌(好气性)是细胞和霉菌的中间形态。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氨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组成的混合菌群,其抑菌作用比单一放线菌成倍增加。另外,被放线菌分解的物质容易被动植物吸收,从而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性和免疫性。 (6)醋酸菌群醋酸杆菌(好气性)它是氨素合成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它从光合细菌中摄取糖类固态氮,然后一部分供给植物,另一部分再还给光合细菌,形成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结构的共生态。 新型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的发酵工艺研究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性菌群。它由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及假单胞菌类六大菌群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功能群体,如何将上述好气性微生物和嫌气性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各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具有多种多样细菌的微生物群落的生物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其本身的生产工艺更表现出世界性的高科技水平。二、益生菌益生菌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是预防、改善肠道疾病,增强宠物免疫力。含超强活力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放线菌、酵母菌及促进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调整和维持宠物肠道菌群平衡,对肠炎、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弱等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作用原理1、形成占位,产生抑菌物质:高活性有益菌可在肠道粘膜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对肠道保护的菌群屏障,保持有益菌的优势,从而减少病菌的生长机会。有益菌分泌的益生菌素可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治疗各种肠炎、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菌及其代谢物可提高宠物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活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宠物对病原性物质(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因而可减轻宠物因运输、惊吓、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对宠物幼仔可补充母源抗体不足,提高成活率。对老年宠物可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健康水平。 3、排毒、除臭:有益菌能有效转化宠物肠内的游离氨(胺)、硫化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肠毒素失活。因此,可大大降低宠物排泄物的臭气,减少毒素。从而达到有利宠物健康,优化饲养环境的目的。 4、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分泌乳酸。有利于宠物消化吸收,提高动物体对饲料中钙、磷、铁的利用率。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宠物更健康。 5.产生有机酸,降低发病率:有益菌可发酵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维持宠物肠道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宠物肠道发病率。参考文献: · 微生物除臭评价与分析 - 江苏环境科技 - 韩艳忠,韩梅,吴英春, · 污水微生物除臭技术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周春火,邱雪红,眭光华,彭艳玉, · 微生物除臭技术及产品 - 科技开发动态 - 无 ·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今日科技 - 冷云伟

211 评论

巧克力麦乳精

第1章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思考题第2章原核微生物细菌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培养特征放线菌(Actinomycetes)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放线菌的培养特征蓝细菌(Cyanobacteria)蓝细菌的形态蓝细菌的结构蓝细菌的繁殖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古细菌古细菌的一般特征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其他原核微生物鞘细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2. 螺旋体(spirochaete)思考题第3章真核微生物真菌(Fungi)霉菌(Mould,Mold)酵母菌(Yeasts)其他真核微生物微型藻类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思考题第4章非细胞微生物——病毒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病毒的一般特征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形态及结构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病毒的培养和检测病毒的培养动物病毒的检测噬菌体的检测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思考题第5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 1培养基的概念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营养物质的吸收单纯扩散(diffusion)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思考题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6. 1代谢概述6. 2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酶的组成6. 酶的结构与功能6. 酶促反应的特点6. 酶的种类6. 酶促反应动力学6. 3微生物的分解代谢6. 生物氧化概述6. 糖的分解代谢6.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6. 脂肪的分解代谢6. 蛋白质的分解6. 3. 6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6. 4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6.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6. 5微生物的代谢调控6.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6. 5. 2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思考题第7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7. 1细菌的群体生长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7.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7. 3. 1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7. 3. 2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7.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7. 纯培养物的分离7. 2.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值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方法的控制化学方法的控制思考题第8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结构与复制的变性、复性与杂交转录翻译质粒结构及类型质粒的分子结构质粒的主要类型的突变和诱变育种的突变诱变与育种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工具酶,2基因工程载体目的基因的获得分子的体外连接重组DNA导入宿主菌,6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细胞融合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细胞融合的方法融合重组的测定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思考题第9章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生态学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互生(syntrophism)共生(symbiosis)寄生(parasitism)拮抗(antagonism)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的类型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素循环(the carbOncycle)氮素循环(the nitrogencycle)硫素循环(the sulphurcycle)磷素循环(the phosphorus cycle)铁素循环(the iron cycle)锰素循环(the manganese cycle)思考题第10章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无毒污染物的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思考题第11章环境微生物检测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水质的细菌学检测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发光细菌法的应用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试验的应用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小结与展望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展望思考题第12章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概述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其他生物处理法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概述废水厌氧降解机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生物脱氮生物除磷思考题第13章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堆肥法卫生填埋法厌氧发酵废气的生物处理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废气生物处理方法思考题第14章生物修复技术概述基本概念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理论及技术来源14,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原位生物处理异位生物修复地下水的生物修复原位生物处理异位修复技术物理拦阻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思考题第15章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可生物降解塑料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燃煤脱硫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微生物絮凝剂微生物吸附剂思考题第16章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原则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16,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菌种保藏菌种保藏的原理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思考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实验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实验2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实验3微生物的染色实验4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5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实验6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实验7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实验8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9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验10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实验11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实验12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实验13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实验14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实验15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实验16氧化酶试验实验17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附录附录1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附录2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附录3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附录4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参考文献

138 评论

相关问答

  • 海洋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

    xiao叶子011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卫生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医学论文的撰写要非常的严谨。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钟国芳,翟

    haozai41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微生物学报参考文献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

    鹿鹿小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微生物论文的参考文献

    微生物冶金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综述微生物冶金技术及冶金过程的机理,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微生物;冶金;机理;应用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

    骆驼非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环境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到是可以给你点资料参考。例如动物可以分为有无脊柱两类再在无脊椎动物里分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又分为5类:爬行的,两栖的,鱼类的,鸟类的和哺乳的请根据微生物的

    豆豆腐腐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